
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 ——威爾遜
第2節(jié)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看看右圖中的四張照片,是否似曾相識?這些細胞都是你在初中生物實驗課上觀察到的。
1.圖中共有幾種細胞?它們的名稱分別是什么?有哪些共同的結構?
2.請舉一兩個例子,說說不同種類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不同的原因。
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的統(tǒng)一性)
細胞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是因為生物體內的細胞所處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紅細胞---運輸氧氣,洋蔥外表皮--起保護作用),是細胞分化的結果。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1.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
2.運用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
1.建議選用的觀察材料:
真菌(如酵母菌)細胞,低等植物(如海綿等絲狀綠藻)細胞,高等植物細胞(如葉的保衛(wèi)細胞),動物細胞(如魚的紅細胞)。
2.人體的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的切片;血涂片和植物葉片結構的永久切片。
3.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清水、生理鹽水、 染色液等。
遮光器(調節(jié)光線強弱)
目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
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安放:把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大約7厘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2、低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取鏡:一手握住鏡臂,一手托住鏡座。
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鏡?。?。
用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同時用兩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直到整個視野明亮為止。
顯微鏡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鏡和目鏡,觀察標本時,必 須使目鏡、物鏡、通光孔、光圈在一條直線上。
當光強時,用平面鏡,調小光圈;當光弱時,用凹面鏡,調大光圈。
(3)固定裝片在載物臺上
轉動粗準焦螺旋,順時針旋轉,使鏡筒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 注意: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
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低倍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取鏡和安放
低倍和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3.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⑤“調”——用細準焦螺旋調焦使物象清晰并觀察。
②“移”——在低倍鏡下將要放大的物象移到視野中央;
③“轉”——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物鏡;
①“找”——在低倍鏡下找到物像并調節(jié)至清晰;
④“調”—--調整反光鏡使視野明亮;
(1)使用物鏡轉換時,由低倍鏡慢慢的向高倍鏡轉換 (2)在換成高倍鏡前必須將要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
4.高倍鏡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項
(4)換成高倍后視野變暗,可以用凹面反光鏡或大光圈增大亮度。
(5)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顯微鏡放大的長度或寬度,而不是面積或者體積。
顯微鏡成的像是上下左右顛倒的放大虛像
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的方法:移動標本方向與物象偏向方向相反。
(3)換了高倍鏡后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 (只細不粗)
移動玻片,污點不動,不在玻片上。轉動目鏡,污點不動,不在目鏡上。更換物鏡,污點不消失,不在物鏡上。
(7)視野中污點的判斷
實例1: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在視野直徑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使用高倍鏡時,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少,視野變小,視野變暗。
實例2: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后,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 )A.2個 B .4個 C.16個 D.32個
1、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水 (動物:0.9%的生理鹽水;植物:清水);2、取材料(撕、刮、切),展開,平放在水滴中(或涂抹);3、讓蓋玻片的一邊接觸載玻片的水滴;4、輕緩地放下,以無氣泡為標準。
(三)高倍鏡(物鏡)觀察的裝片
調節(jié)亮度
顯微鏡下的世界多姿多彩
2022/5/13 13:23
細胞的多樣性:不同的細胞的形態(tài)、大小、種類、結構、功能不同。
細胞的統(tǒng)一性:細胞膜、細胞質和與遺傳有關的DNA。
1.使用高倍顯微鏡的步驟和要點是什么?
關鍵字:“找”“移”“轉”“調”“調”(1)首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對象,移到視野的中央;(2)轉動轉換器,用高倍鏡觀察,調視野明亮,并輕輕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為止。
2.歸納所觀察到的細胞在結構上的共同點,并描述它們之間的差異,分析產生差異的可能原因?
(1)共同點: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2)產生差異的可能原因:這些細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是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細胞分化產生的差異。
3.下圖是大腸桿菌的電鏡照片,你在本實驗中觀察到的細胞與大腸桿菌有什么主要區(qū)別?
從模式圖中可以看出,大腸桿菌沒有明顯的細胞核,沒有核膜,細胞外有鞭毛等。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一)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可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細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構成
細胞質基質:有光合片層,含葉綠素和藻藍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擬核:含裸露的環(huán)狀DNA,無染色體
當以細胞群體出現時,如:水體富營養(yǎng)化——水華 狀如發(fā)絲、呈黑藍色—發(fā)菜
特殊結構:鞭毛、莢膜等
擬核:含裸露環(huán)狀DNA,無染色體
《生物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
小技巧:凡是“菌”前面有“桿”“球”“螺旋”“弧”都是細菌。乳酸菌,醋酸菌,根瘤菌也是細菌。
細胞膜、細胞質:有核糖體、擬核(DNA)
原核細胞有哪些基本結構?
原核細胞具有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1 紅細胞 2 脂肪細胞 3 肌肉細胞 4 骨細胞 5 神經細胞
動植物細胞除了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以外,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它們內部結構復雜,有多種細胞器(核糖體、線粒體),有明顯的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體(質)。真核細胞具有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細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霍亂弧菌、幽門螺旋桿菌、乳酸(桿)菌等 ) 藍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植物、動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食用菌等)
細胞的形態(tài)雖然多種多樣,但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遺傳物質DNA。
無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無核仁,無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
除支原體外均有細胞壁,細菌細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糖類和蛋白質)。
植物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動物無,大多數真菌細胞壁主要成分是幾丁質。
只有核糖體,沒有其他細胞器。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
衣原體、支原體、細菌、放線菌、藍藻。
較小(一般為1~10μm)
較大(一般為20~30μm)
有核糖體、線粒體等多種細胞器,植物細胞還有葉綠體和液泡等。
細菌藍細菌衣原體放線菌
所有動物除藍細菌外的植物真菌:如蘑菇、酵母菌
支原體(最小的細胞,無細胞壁)
由原核細胞組成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組成真核生物。
(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三、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的體現
(1)細胞的多樣性 ①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結構不同。 ②不同原核細胞的結構存在差異。細菌有球形、桿形、弧形、螺旋形等。藍細菌細胞中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 ③不同真核細胞形態(tài)結構也存在差異。
(2)細胞的統(tǒng)一性 ①一般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DNA。 ②組成不同細胞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種類基本相同。
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之間、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之間、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之間在結構上的差異性,體現了細胞的多樣性;在結構上的相似性,體現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
1.將以下常見的真、原核生物序號填入所屬集合中
2.一般光學顯微鏡觀察生物細胞與組織,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用10倍物鏡觀察水綿玻片時,玻片與物鏡的距離為0.5cm,若改用30倍物鏡觀察時,則玻片與物鏡的距離應調整在1.5cm左右 B.若載玻片上有d字母,則視野下呈現p字母 C.觀察向日葵葉片的保衛(wèi)細胞時,若將玻片標本向右方移動,則視野下保衛(wèi)細胞向左方移動 D.視野下觀察到眼蟲游向右上方,則應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以便追蹤
3.如圖中①、②表示物鏡長度,③、④表示目鏡長度,⑤、⑥表示物鏡與玻片的距離,獲得最大物像時正確的組合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4.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顯微鏡的幾個步驟。如圖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由視野(1)到視野(2)時,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 )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 ②轉動細準焦螺旋 ③調節(jié)光圈 ④轉動轉換器 ?、菀苿硬F?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5.要將視野內的物象從右側移至中央,應向哪個方向移動標本 A.左側 B.右側 C.上方 D.下方
6.某學生的顯微鏡下觀察落花生子葉的切片,當轉動細準焦螺旋時,有一部分細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細胞比較模糊,這是由于 A.標本切的厚薄不均 B.反光鏡未調好 C.細準焦螺旋未調好 D.顯微鏡損壞
7.實驗中用同一顯微鏡觀察了同一裝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個物像如下圖。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換用高倍物鏡前應先提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B.實驗者若選用目鏡15×和物鏡40×組合觀察,則像的面積是實物的600倍C.若每次操作都未調節(jié)反光鏡,看到清晰物像時物鏡離裝片最遠和光圈最大的分別是①④D.若視野中有暗有明,則可能是反光鏡上有污物
8.2015年9月15日,美國科學家在《自然·通訊》報道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利用超聲波開啟蠕蟲的神經元。該技術的亮點是可以利用超聲波控制蠕蟲的爬行方向。現已知觀察蠕蟲的爬行需要利用顯微鏡,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蠕蟲逆時針旋轉,則實際上蠕蟲的旋轉方向為( )
A.逆時針B.順時針C.在左側是逆時針,在右側是順時針D.在左側是順時針,在右側是逆時針
旋轉方向不變:細胞質在顯微鏡視野中的流動方向與真實細胞中的流動方向相同。
9.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2)甲、乙兩細胞的相似之處為 。由此看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具有 性。(3)甲、乙兩細胞的不同之處有 。由此可知,兩種細胞存在 性。
(1)甲、乙兩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 ,屬于真核細胞的是 。判斷的主要依據為 。
甲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而乙有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DNA
甲無核膜和染色體,而乙有
1. 基于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理解,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1) 真菌和細菌是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中既有自養(yǎng)生物,又有異養(yǎng)生物。( )(3)原核生物是單細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單細胞生物也有多細胞生物。( )2.草履蟲、衣藻、變形蟲和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盡管它們的大小和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相似的結構,即都具有( )A.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B.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C.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染色體D.細胞膜、細胞質、儲存遺傳物質的場所3.根瘤菌(屬于細菌)與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在對根瘤菌進行分離時,如何根據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來區(qū)分根瘤菌細胞與植物細胞?
提示:根瘤菌是細菌,屬原核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植物細胞有成形的細胞核
1.細胞雖然形態(tài)多種多樣,但是基本結構具有高度統(tǒng)一性。細胞為什么會有統(tǒng)一性?細胞的多樣性又是怎樣產生的? 細胞之所以會有統(tǒng)一性,是因為細胞起源于細胞,即新細胞是從老細胞通過分裂而形成的,所有細胞都來自一類共同的祖先,所以具有統(tǒng)一性。細胞的多樣性是在進化過程中,由于自然選擇等原因,細胞出現結構分化、分別承擔不同功能而產生的。
2.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其病原體是一種稱為肺炎支原體的單細胞生物,請據圖分析回答:
(1)支原體與動物細胞有什么區(qū)別?(2)支原體與細菌的細胞結構有什么區(qū)別? (3)支原體是真核生物還是原核生物?
支原體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游離的DNA和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3.(1)可以不同答案。 說法一:因為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科學家一般將人工合成生命定義為人工組裝細胞,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還不能稱為人工合成生命。 說法二:病毒由生物大分子構成,并且能自我復制,具備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在生物學上一般認為它是不同于動物、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的一類特殊的生物,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也可以視為人工合成生命。
一、選擇題 CDDC二、非選擇題1.從左到右為:不具有、具有、具有。2.(1)細胞膜、細胞質、儲存遺傳物質的場所。 (2)眼蟲、衣藻 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衣藻還有細胞壁 變形蟲、草履蟲 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成形的細胞核,不具有細胞壁 (3)眼蟲有葉綠體,與植物細胞類似;眼蟲有眼點能感受光的刺激,有鞭毛,能運動,這些特征與動物類似。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眼蟲與植物和動物都有相同之處,說明眼蟲可能是與植物、動物共同祖先很接近的生物。
這是一份2021學年第2節(jié)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課前預習ppt課件,文件包含第1章第2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pptx、第1章第2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doc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節(jié)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授課課件ppt,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結論細胞具有多樣性,結論細胞具有統(tǒng)一性,高倍鏡的使用,高倍顯微鏡的使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藍細菌,生物的分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1章 走近細胞第2節(jié)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課堂教學ppt課件,共2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問題探討,顯微鏡的結構,轉換器,載物臺,遮光器,反光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通光孔,壓片夾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