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講 化學平衡計算與圖像
【知識梳理】
一、化學平衡計算
1.有關計算量間關系
(1)反應物:起始量-變化量=平衡量;生成物:起始量+變化量=平衡量。
(2)初始量可以是任意值;物質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計量數(shù)之比;平衡量一般不會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但要受化學平衡常數(shù)K的制約。
(3)若起始投料量是按化學計量數(shù)比例,則在平衡時平衡量之比也要等于計量數(shù)之比。
(4)轉化率α=[(反應物轉化的量)÷(反應物起始的量)]×100%]
(5)平衡混合物中百分含量ω(B)=[(物質B平衡量)÷(平衡時各物質總量)]×100%]
2.“三量法”的計算模式
三量/mol 3H2 + N2 2NH3 △n
初始量 a b 0 a+b
變化量 3x x 2x -2x
平衡量 a-3x b-x 2x a+b-2x
(1)轉化率:α(H2)=(3x÷a)×100%,α(N2)=(x÷b) ×100%
(2)平衡混合物中百分含量:ω(NH3)=[2x÷(a+b-2x)] ×100%
(3)混合氣體相對平均分子質量:Mr=(2a+28b)/(a+b-2x)
(4)平衡常數(shù):K= (a-3x)3·(b-x)/(2x)2
例題1、(1)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其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之一,用活性炭還原法處理氮氧化物是消除氮的氧化物的常用方法之一。某研究小組向某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發(fā)生反應:C(s)+2NO(g)N2(g)+CO2(g) ΔH=Q kJ·mol-1。在T1℃時,反應進行到不同時間測得各物質的濃度如下表,則Tl℃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 。
時間/min
濃度/mol·L-1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58
0.40
0.40
0.48
0.48
N2
0
0.21
0.30
0.30
0.36
0.36
CO2
0
0.21
0.30
0.30
0.36
0.36
(2)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探究氨基甲酸銨(NH2COONH4)分解反應平衡常數(shù)的測定。將一定量純凈的氨基甲酸銨置于特制的密閉真空容器中(假設容器體積不變,固體試樣體積忽略不計),使其達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實驗測得不同溫度下的平衡數(shù)據(jù)列于下表:
溫度/℃
15
20
25
30
35
平衡總壓強/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氣體總濃度/10-3mol·L-1
2.4
3.4
4.8
6.8
9.4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寫出15 ℃時的分解平衡常數(shù)計算表達式及結果(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
(3)已知T ℃時,反應FeO(s)+CO(g)Fe(s)+CO2(g)的平衡常數(shù)K=0.25。
①T ℃時,反應達到平衡時n(CO)∶n(CO2)= 。
②若在1 L密閉容器中加入0.02 mol FeO(s),并通入x mol CO,T ℃時反應達到平衡。此時FeO(s)的轉化率為50%,則x= 。
二、化學平衡圖像
1.圖像類型:
(1)速率—時間圖:此類圖象定性揭示了v正、v逆隨時間(含條件改變對速率的影響)變化的規(guī)律,體現(xiàn)了平衡的“動、等、定、變”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動的方向等。
(2)含量-時間-溫度(壓強)圖:圖象能說明平衡體系中各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應過程中的變化情況。C%指產物的質量分數(shù);B%指某反應物的質量分數(shù),此類圖象要注意各物質曲線的折點(達平衡)時刻相同,各物質濃度變化的內在聯(lián)系及其比例符合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數(shù)關系。
(3)恒壓(溫)圖:該類圖的縱坐標為物質的平衡濃度(c)或反應物的轉化率(α),橫坐標為溫度(T)或壓強(p),常見類型有:
(4)速率—溫度(壓強)圖:
(5)其他圖:如圖所示曲線是其他條件不變時,某反應物的最大轉化率(α)與溫度(T)的關系曲線,圖中標出的1、2、3、4四個點,表示v(正)>v(逆)的點是3,表示v(正)<v(逆)的點是1,而2、4點表示v(正)=v(逆)。
2.解題方法:
(1)看圖像:一看軸,即縱、橫坐標的意義;二看點:即起點、拐點、交點、終點;三看線,即線的走向和變化趨勢;四看輔助線,即等溫線、等壓線、平衡線等;五看量的變化,如濃度變化、溫度變化、轉化率變化、物質的量的變化等。
(2)依據(jù)圖像信息,利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可逆反應的特征:吸熱還是放熱,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增大、減小還是不變,有無固體或純液體參加或生成等。
(3)先拐先平:在化學平衡圖像中,先出現(xiàn)拐點的反應先達到平衡,可能是該反應的溫度高、濃度大、壓強大或使用了催化劑。
(4)定一議二:勒夏特列原理只適用于一個條件的改變,所以圖像中有三個變量,先固定一個量,再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系。
例題2、(1) 可逆反應:aA(g)+bB(g)cC(g)+dD(g) ΔH=Q。根據(jù)下圖回答:
①p1 p2; ②a+b c+d; ③T1 T2;?、堞 0。
(2) 可逆反應:2A(g)+B(g)2C(g) ΔH=Q,平衡時C的百分含量、B的轉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系滿足下圖,根據(jù)圖像回答:
①p1 p2; ②ΔH 0。③圖中標出的1、2、3、4四個點表示v(正)>v(逆)的點是 。
(3) 某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X(g)+3Y(g)2Z(g) ΔH”、“0
B.若溫度為T1、T2,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分別為K1、K2,則K1>K2
C.若反應進行到狀態(tài)d時,一定有正>逆
D.狀態(tài)a與狀態(tài)b相比,狀態(tài)a的c(I2)小
5.已知:2CH3COCH3(1)CH3COCH2COH(CH3)2(1)。取等量CH3COCH3分別在0℃和20℃下反應,測得其轉化率(α)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曲線Ⅱ表示20℃時的轉化反應
B.升高溫度能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
C.在a點時,曲線Ⅰ和Ⅱ表示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相等
D.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順序為:d>b>c
6.K2FeO4 在水中不穩(wěn)定,發(fā)生反應:4FeO +10H2O4Fe(OH)3(膠體)+8OH- +3O2 ,其穩(wěn)定性與溫度(T)和溶液 pH 的關系分別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 IK2FeO4 的穩(wěn)定性與溫度的關系 圖 IIK2FeO4 的穩(wěn)定性與溶液 pH 的關系
A.由圖 I 可知 K2FeO4 的穩(wěn)定性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 B.由圖 II 可知圖中 a>c
C.由圖 I 可知溫度:T1>T2>T3 D.由圖 I 可知上述反應ΔH0
B.180℃,SO2去除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是SO2被γ-Al2O3吸附
C.500℃時,其他條件不變,采用高效的催化劑可以提高SO2去除率
D.X點恒容下再通入CO、CO2各0.1 mol,達到平衡前v(正)>v(逆)
12.在鎢酸鹽催化作用下,以馬來酸酐為原料,雙氧水為氧化劑可合成環(huán)氧琥珀酸。馬來酸酐轉化率和環(huán)氧琥珀酸選擇性隨溫度和催化劑用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保持其他條件相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環(huán)氧琥珀酸的選擇性隨催化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故催化劑用量越多越好
B.當溫度低于 65℃時,環(huán)氧琥珀酸的選擇性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C.升高到一定溫度后環(huán)氧琥珀酸的選擇性降低,原因可能是環(huán)氧琥珀酸發(fā)生了水解反應
D.本實驗適宜的反應溫度為 65℃
13.由于溫室效應和資源短缺等問題,如何降低大氣中的CO2含量并加以開發(fā)利用,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重視。目前工業(yè)上有一種方法是用CO2生產燃料甲醇:在容器為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 ,平衡時CO2的物質的量為0.25mol,CO2(g)+3H2(g)CH3OH(g)+H2O(g)。該反應進行過程中能量的變化(單位為kJ·mol-1)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圖象可知上述反應過程中,斷裂反應物中的化學鍵吸收的總能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釋放的總能量。
(2)甲醇的結構類似于乙醇,試寫出甲醇的結構式:__________。甲醇分子中的化學鍵類型是________(填“離子鍵”或“共價鍵”)。
(3)科研人員開發(fā)出一種新型甲醇燃料電池。其電解質溶液是KOH溶液,在該電池的負極發(fā)生反應的物質是__________,發(fā)生的是__________(填"氧化"或"還原")反應。
(4)欲使合成甲醇的化學反應速率加快,請寫出兩條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
(5)平衡時H2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平衡時混合氣體中CH3OH(g)的體積分數(shù)為__________。
(6)下列事實能表明該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填序號)
A.CO2(g)的濃度不再發(fā)生變化
B.單位時間內消耗1mol CO2的同時生成3mol H2
C.在一個絕熱的容器中,混合物的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
D.在一個容積固定的容器內,壓強不再發(fā)生變化
14.研究和深度開發(fā)CO、CO2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卮鹣铝袉栴}:
(1)CO可用于高爐煉鐵,已知:
Fe3O4(s)+4CO(g)=3Fe(s)+4CO2 (g) △H1= a 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 (g) △ H2= b kJ/mol
則反應Fe2O3(s)+3CO(g)=2Fe(s)+3CO2 (g)的△H=________kJ/mol
(2)某溫度下,在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甲中投入8molCO2(g)、16molH2(g)發(fā)生反應:
CO2 (g)+H2(g) CO(g)+H2O(g)
甲容器15 min后達到平衡,此時CO2的轉化率為75%。則0?15 min內用二氧化碳表示平均反應速率v(CO2)=_______,計算此條件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 __________。
(3)捕碳技術是指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的各種科學技術的統(tǒng)稱。目前NH3和(NH4)2CO3等物質已經(jīng)被用作工業(yè)捕碳劑。
①下列物質中不可能作為CO2捕獲劑的是___________。
A.Na2CO3 B.NaOH C.CH3CH2OH D.NH4Cl
②用(NH4)2CO3捕碳的反應:(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為研究溫度對(NH4)2CO3捕獲CO2效率的影響,將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閉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氣體,保持其它初始實驗條件不變,分別在不同溫度下,經(jīng)過相同時間測得CO2氣體濃度,得到趨勢圖:
I. c點的逆反應速率和d點的正反應速率的大小關系為
V逆c _____V正d (填“>”、“=”或“<”)
II. b、c、d三點的平衡常數(shù)K b 、K c、 Kd 從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填“>”、“=”或“<”)
III.T3~T4溫度區(qū)間,容器內CO2氣體濃度呈現(xiàn)增大的變化趨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15.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有CO、SO2、NO、NO2等。
(1)利用氨水可以將SO2、NO2吸收,原理如下圖所示。
請寫出NO2被吸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工作者目前正在嘗試以二氧化鈦(TiO2)催化分解汽車尾氣的研究。
①已知:反應Ⅰ:2NO(g)+O2(g)==2NO2(g) ΔH1 =—113.0 kJ·molˉ1
反應Ⅱ:2SO2(g)+O2(g)==2SO3(1) ΔH2 =—288.4 kJ·molˉ1
反應Ⅲ:3NO2(g)+H2O(g)==2HNO3+NO(g) ΔH3 =—138.0 kJ·molˉ1
則反應NO2(g)+SO2(g)==NO(g)+SO3(1) ΔH4= 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TiO2催化尾氣降解原理可表示為:2CO(g)+O2(g) 2CO2(g) ΔH5; 2H2O(g)+4NO(g)+3O2(g) 4HNO3(g) ΔH6。
在O2、H2O(g)濃度一定條件下,模擬CO、NO的降解,得到其降解率(即轉化率)如圖所示。請解釋ts后NO降解率下降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瀝青混凝土也可降解CO。如圖為在不同顆粒間隙的瀝青混凝土(α、β型)在不同溫度下,反應相同時間,測得CO降解率變化。結合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已知在50℃時在α型瀝青混凝土容器中,平衡時O2濃度為0.01mol·L—1,求此溫度下CO降解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關于如圖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降解率由b點到c點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CO降解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b<Kc
B.相同溫度下β型瀝青混凝土中CO降解速率比α型要大
C.d點降解率出現(xiàn)突變的原因可能是溫度升高后催化劑失效
③科研團隊以β型瀝青混凝土顆粒為載體,將TiO2改為催化效果更好的TiO2納米管,在10℃~60℃范圍內進行實驗,請在如圖中用線段與“”陰影描繪出CO降解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可能出現(xiàn)的最大區(qū)域范圍_____________。
(4)TiO2納米管的制備是在弱酸性水溶液中以金屬鈦為陽極進行電解,寫出陽極的電極反應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丙烯(C2H6)是石油化工行業(yè)重要的有機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產聚丙烯、二氯丙烷、異丙醇等產品。
(1)丙烷脫氫制備丙烯。由圖可得C3H8(g)?C3H6(g)+H2(g) ?H=____________kJ/mol
①為了同時提高反應速率和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②目前在丙烷脫氫制丙烯時常通入適量的O2,讓其同時發(fā)生下列反應:2C3H8(g) +O2(g)?2C3H6(g)+2H2O(g) ?H=-235kJ/mol,通入O2的目的是_______。
(2)以C4H8和C2H4為原料發(fā)生烯烴歧化反應C4H8(g)+C2H4(g)?2C3H6(g) ?H>0
①某溫度下,上述反應中,正反應速率為v正=K正c(C4H8)?c(C2H4)、逆反應速率為v逆=K逆c2(C3H6),其中K正、K逆為速率常數(shù),該反應使用WO3/SiO2為催化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
A.催化劑參與了歧化反應,但不改變反應歷程
B.催化劑使K正和K逆增大相同的倍數(shù)
C.催化劑降低了烯烴歧化反應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
D.速率常數(shù)的大小與反應程度無關系
②已知t1min時達到平衡狀態(tài),測得此時容器中n(C4H8)=amol,n(C2H4)=2amol,n(C3H6)=bmol,且平衡時C3H6的體積分數(shù)為25%。再往容器內通入等物質的量的C4H8和C2H4,在新平衡中C3H6的體積分數(shù)___________25%(填“>”、“0),(1+x)(2+x)>2,Qc
這是一份第33講 有機推斷與合成-2022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名師精講練,共27頁。
這是一份第31講 烴和鹵代烴-2022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名師精講練,共21頁。
這是一份第28講 物質的制備-2022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名師精講練,共2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