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戰(zhàn)國的蘇秦、張儀口若懸河,舌如利刃;澠池之會,藺相如一辯退百萬雄師,;三國諸葛亮,以一當十,舌戰(zhàn)群儒,折殺江東英豪……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另一位依靠辯才扭轉(zhuǎn)局面的歷史人物-----燭之武。
積累語文小知識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 最大的編年體史書 《資治通鑒》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 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漢書》 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jīng)》第一部詞典 《爾雅》第一部神話集 《山海經(jīng)》第一部語錄體著作 《論語》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為“春秋三傳”。《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
(一)口頭翻譯第一段 1、第一段僅25字交代了什么情況?晉秦兩國為什么圍攻鄭國? 2 、兩國的駐軍情況怎樣?為什么在開頭要特別介紹兩國的駐軍情況?有何作用 3 、通過情況的交代,文章一開始就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氛圍?
小組自讀第一段,合作探究
道出了秦晉圍鄭的原因,又暗示鄭國有機可乘,為“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了伏筆
秦 晉 圍 鄭 形 勢 圖
秦、晉、鄭三國的關(guān)系十分復(fù)雜,了解與次文相關(guān)的歷史史實,對我們學好這篇課文十分重要。?1.?秦立晉君(公元前651年)?這一年,晉獻工卒,晉國陷入內(nèi)亂。晉國大夫里克殺了晉獻工的庶子夷齊、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獻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納了大臣呂省,卻芮的意見,厚禮賄賂秦國,答應(yīng)割讓晉河以東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擁立夷吾為君,即晉惠公。這就是課文中所言“且君嘗為晉君賜矣”?!熬奔辞啬鹿皶x君”即晉惠公,“賜”則指“秦立晉君”之事。
2.惠公背約(公元前650年)?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后,對割讓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鄭赴秦國,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為由食言。這就是文中“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指秦穆公,“許君焦、瑕”則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應(yīng)予秦河東之地一事。秦晉兩國之間的關(guān)系從此出現(xiàn)了裂痕。?重耳過鄭(公元前637年)?這一年,晉公子重耳在齊國居五年后,離開齊國。經(jīng)曹、宋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禮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為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禮。這就是課文中“以其無禮于晉”一事。
??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1交代了晉秦圍鄭原因及駐軍情況。
(1)、以其無禮于晉:“重耳過鄭”,鄭國未以禮相待。
(2)、且貳于楚:“鄭楚結(jié)盟”,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jié)果楚國大敗,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
秦晉出兵攻打鄭國的原因?
(晉文公逃亡時鄭國沒有以應(yīng)有的禮遇接待他)
(鄭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
1.秦晉的友好關(guān)系2.擴張爭霸的野心
小組自讀第二段,合作探究
1.面對為難,鄭國君臣的表現(xiàn)如何??2.第二段主要寫什么?主要人物在什么情況下出場?3燭之武為什么能臨危授命?4.從原文中找出根據(jù)談一談燭之武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鄭伯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佚之狐是一個怎樣的人?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1、第二段主要寫什么?4、從原文中找出根據(jù)談一談燭之武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有才能有委屈深明大義,以國家為重
鄭君??善于納諫?????當佚之狐薦燭之武“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時,他立即抓住這一線希望“從之”,表現(xiàn)了一位君主決策的及時、果斷。??勇于自責??“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睂⑦^錯攬到了自己身上。??精于言辭??“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鄭伯完全站在燭之武利益的角度來看問題,這同燭之武后來站在秦伯場勸其退師的說辭可謂有同工異曲之妙。
佚之狐??是一個“慧眼識英雄的伯樂”。是他發(fā)現(xiàn)并舉薦了燭之武這匹千里馬給鄭伯,從而挽救了鄭國覆亡的命運.???是一個胸藏韜略,臨危不懼,遇事冷靜,能謀善斷,高瞻遠矚的杰出之士;他對天下形勢洞若觀火.“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軍,師必退”。寥寥數(shù)語,足見其不同凡響
男生齊讀第三段,全體同學思考,燭之武是如何說服秦伯退兵的?
提示1:燭之武到底和秦王說了一番什么話會有那么大的作用?我們一起來讀一下燭之武向秦王說的這番話,想一想為了使秦王退兵,燭之武向秦王闡述了幾個理由?思考并討論提示2(燭之武在說這段話中,里面暗含了幾個假設(shè),假如怎么樣,結(jié)果怎么樣,找到這幾個假設(shè)就能夠很容易的找到這幾個理由)
(一)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男生齊讀第三段,全體同學思考,燭之武是如何說服秦伯退兵的?(提示1:燭之武到底和秦王說了一番什么話會有那么大的作用?我們一起來讀一下燭之武向秦王說的這番話,想一想為了使秦王退兵,燭之武向秦王闡述了幾個理由?思考并討論提示2(燭之武在說這段話中,里面暗含了幾個假設(shè),假如怎么樣,結(jié)果怎么樣,找到這幾個假設(shè)就能夠很容易的找到這幾個理由)
用繩子拴著從城墻往下吊
(二)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詞→動詞,雄厚;削弱
(三)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四)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晉獻公卒,晉國陷入內(nèi)亂。晉國大夫里克殺了晉獻公的庶子夷齊、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獻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納了大臣的意見,厚禮賄賂秦國,答應(yīng)割讓晉河以東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擁立夷吾為君,即晉惠公。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后,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為由食言。
結(jié)果: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br/>要有憤激之感,速度較前要快。
齊讀第四段思考: 1.秦師撤退,晉國君臣作何反應(yīng) 2.晉侯退兵的理由有幾個? 3.那一條是他退兵的根本理由?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br/>晉文公冷靜、理智地退兵,為殽之戰(zhàn)伏筆。
殽之戰(zhàn):秦表面上代鄭設(shè)防,一方面控制鄭國,一方面對付晉國。兩年后,秦穆公發(fā)兵襲鄭,未料鄭已設(shè)防,秦軍失敗,晉乘機的殽山追擊秦軍,秦軍大敗,三帥被俘。
晉文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條理由來退兵。“不仁”只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知”是為實質(zhì);“不武”是因為勝敗難以預(yù)料。 在盟友臨陣背約的情況下,頭腦清醒,隨機應(yīng)變,做出理智的判斷,表現(xiàn)出一代霸主的胸懷和謀略。
頭腦清醒 “霸主”理智判斷
深明大義 “志士” 知難而上 “勇士” 機智善辯 “辯士” 慧眼識才 “伯樂”
秦晉之好: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今泛指兩家聯(lián)姻。貪得無厭: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勝之不武:以強凌弱,即使贏了也不光彩。比喻以大欺小。春秋筆法: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擬幾幅對聯(lián)。佚之狐眼明舉辯士,燭之武語妙退秦師。雙雄盟兵千萬欲亡鄭,一臣出舌三寸即解難。
秦伯說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失其所與,不知
“說”通“悅”,高興“共”通“供”,供應(yīng)“知”通“智”,明智
①行李之往來(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泛指宴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人;今義:一般尊稱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軍,駐扎)越國以鄙遠(意動,以……為邊邑) 與鄭人盟(訂了盟約;建立同盟)唯君圖之(計劃,考慮)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 (在東邊;在西邊)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
君亦無所害(害處)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好處)
臣之壯也(壯年)越國以鄙遠(遠地,指鄭國)共其乏困(缺少的物資)
以:1.以其無禮于晉 2. 亡鄭以陪鄰于:1.以其無禮于晉 2.佚之狐言于鄭伯曰且: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其: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3.失其所與,不知 4.吾其還也
以:1.因為,表原因 2.連詞,來于:1.對,表對象 2.對,表對象且:1.連詞,而且 2.連詞,況且其:1.代詞,它鄭國 2.代詞,這件事 3.自己的 4.副詞,還是
省略句(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主語)(晉惠公)許君焦、瑕(主語)夜縋(燭之武)而出(賓語)敢以(之)煩執(zhí)事(賓語)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介詞)
倒裝句以其無禮于晉(于晉無禮──狀語后置)且貳于楚也(于楚從屬──狀語后置)佚之狐言于鄭伯(于鄭伯言──狀語后置)何厭之有(有何厭── 賓語前置)
⒈對下列句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軍函陵(軍:軍隊) B貳于楚也(貳:從屬二主)C是寡人之過也(是:這) D亡鄭以陪鄰(陪:增加)
⒉下列句中劃線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B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C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D若不闕秦 闕秦以利晉
⒊下列“其”字意義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君知其難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還也
4.下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B秦伯說,與鄭人盟:秦伯很高興,與鄭國簽訂了盟約。C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況且您曾經(jīng)接受晉國的恩惠。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您能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相關(guān)課件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ppt課件: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ppt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燭之武退秦師,關(guān)于《左傳》,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你知道嗎,故事背景,公元前630年,課文串講,整體把握課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備課ppt課件: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備課ppt課件,共5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左丘明,文本分析,學習探究,想一想,燭之武的游說藝術(shù),燭之武謀略小析,處處言秦處處為鄭,理清脈絡(luò),探析人物,燭之武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必修 下冊第一單元2 燭之武退秦師教課內(nèi)容ppt課件:

這是一份語文必修 下冊第一單元2 燭之武退秦師教課內(nèi)容ppt課件,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春秋三傳,寫作背景,課文賞析,人物形象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課件 更多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圖片課件ppt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圖片課件ppt

語文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演示課件ppt

語文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演示課件ppt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第一單元2 燭之武退秦師授課ppt課件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第一單元2 燭之武退秦師授課ppt課件

語文2 燭之武退秦師圖片ppt課件

語文2 燭之武退秦師圖片ppt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電子課本

2 燭之武退秦師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必修 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