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本題共2小題,9分)
聲聲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樓作,和李清宇韻①
辛棄疾
征埃成陣,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層樓。指點檐牙高處,浪擁云浮。今年太平萬里,罷長淮②、千騎臨秋。憑欄望,有東南佳氣,西北神州。
千古懷嵩③人去,應(yīng)笑我、身在楚尾吳頭④??慈」叮吧宪囻R如流。從今賞心樂事,剩安排、酒令詩籌。華胥夢⑤,愿年年、人似舊游。
【注】①這首詞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棄疾時年33歲,到滁州任上半年,治理地方大有成效。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結(jié)識的朋友。②長淮:淮河為當時宋金的交界線。③懷嵩:懷嵩樓,唐李德裕貶滁州,作此樓,取懷嵩洛之意,后終回故鄉(xiāng)嵩山。④楚尾吳頭:滁州為古代楚吳交界之地,故稱。⑤華胥夢:《列子·黃帝篇》:黃帝晝寢,夢游華胥之國。那里國無君長,民無貪欲,一切安然自得。
1.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上闋前五句以來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樓拔地而起、高聳入云的宏偉氣勢。
B. 登樓遠眺,神州東南和西北都呈現(xiàn)出祥瑞之氣,表達了詞人對國家安定的贊美。
C. 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懷嵩樓而最終回到故鄉(xiāng)的典故,暗示自己心境,含蓄深沉。
D. 這首詞思路層次分明,步步深入,風(fēng)格豪放,表現(xiàn)出作者胸有天下的襟懷氣度。
2. 前人評價這首詞“抒情賦志,跌宕起伏”,詞中表現(xiàn)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 B 解析:B項,“表達了詞人對國家安定的贊美”錯,詞人在樓上遠眺,一是寄希望于南宋朝廷,二是面對中原感到痛心不已,雖然東南可以茍安一時,但是不可以忘記北伐中原的大業(yè)。故選B。
2. 這首詞豪放雄偉,情感起伏跌宕:①欣慰之情。今年太平萬里,金兵沒有來侵擾,人民安樂,作者感到欣慰。②悲痛之情。西北神州,依然淪落敵手,國家南北分裂,自己故土難回,悲痛憂傷。③自信之情??礃窍萝囻R如流的繁榮景象,詞人轉(zhuǎn)悲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夠讓滁州百姓的生活和平安寧。
二、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3~4題。(本題共2小題,9分)
望江南·超然臺作
蘇 軾
春未老,風(fēng)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①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玉樓春
歐陽修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②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jié)。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fēng)容易別。
注 ①寒食:節(jié)令。舊時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②春容:如春風(fēng)嫵媚的顏容。此指別離的佳人。
3.下列對這兩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兩首詞的字數(shù)都不足58字,屬于詞中的小令;由上、下兩片構(gòu)成,又屬于雙調(diào)。
B.歐陽詞首句中的“尊前”,意為尊重友人,詞人準備向朋友提出告別,而對方已慘咽,可見相知之深,相別之苦。
C.蘇詞寫到寒食過后正是清明節(jié),應(yīng)當返鄉(xiāng)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詞作寄寓了作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
D.在蘇詞中,面對難以排解的苦悶,作者認識到,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的一切。于是作者決定暫且抓緊時機,借吟詩飲酒以自娛吧!
4.請指出兩詞在情感變化上的相同點,并簡要分析。(6分)
答案:
3.B [B項“尊前”理解錯誤,“尊前”即“樽前”。]
4.(1)都是由快樂到愁苦,再到超脫(在春日里卻生發(fā)出無限的惆悵,結(jié)尾又跳出愁緒,自我調(diào)節(jié))。(2)蘇詞上片眺望春色煙雨,滿城大好風(fēng)光,下片觸景傷情,“咨嗟”思鄉(xiāng)。最后以詩酒自娛,自我排遣,告訴自己時光易逝,要及時把握時機,珍惜眼前的時光,盡力去做能做的事,不負光陰。(3)歐陽詞開篇對著歡宴美人,想到的卻是“歸期”便“慘咽”“腸寸結(jié)”,后又以“看盡洛城花”“容易別”沖淡現(xiàn)實中的苦別。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5—6題。(本題共2小題,9分)
感憤
王令
二十男兒面似冰,出門噓氣玉蜺①橫。
未甘身世成虛老,待見天心②卻太平。
狂去詩渾夸俗句,醉余歌有過人聲。
燕然未勒胡雛在,不信吾無萬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種。玉蜺,指白虹。此句化用曹植詩“慷慨則氣成虹蜺”。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按娞煨摹焙娒髦髦?。
5.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詩人并沒有因眼前的處境而失去內(nèi)心的浩然之氣。
B. 詩人不甘虛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現(xiàn)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為壯懷。
C. 詩人自信才情過人,興來寫詩多有超凡脫俗之句,醉后放歌歌聲美妙動人。
D. 本詩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過感憤抒寫個人抱負,表達內(nèi)心的情懷。
6. 本詩尾聯(lián)與陸游《書憤》一詩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己先斑”的情感基調(diào)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5、C 題中C項,“醉后放歌歌聲美妙動人”分析不當,“過人聲”不是指詩人的放歌有多么美好,而是說他的慷慨及憂國憂民之情較之一般詩人更為深廣。故選C。
6、①王詩寫外敵猶在,自己功業(yè)未就,“不信吾無萬古名”表現(xiàn)了年少猶有豪氣,渴望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自信與豪情。②陸詩寫自己大志落空,衰鬢先斑,表達了詩人英雄白首,而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憤慨與苦悶。
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7~8題。(本題共2小題,9分)
旅中送遷客
吳 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靈均。
落日青山路,秋風(fēng)白發(fā)人。
言危無繼者,道在有明神。
滿目盡胡越,平生何處陳。
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靈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寫朋友去憑吊屈原,實寫其被貶遭際。
B.頷聯(lián)點明了送別的時間,色彩很鮮明,所用意象渲染了離別的氣氛。
C.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為送別詩,情感真摯,格調(diào)相同。
D.本詩熔敘事、寫景、抒懷于一爐,描寫簡備精當,感情深沉含蓄。
8.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請結(jié)合詩歌簡要分析。(6分)
答案:
7.C [結(jié)合兩首詩的內(nèi)容分析,格調(diào)不同。本詩主要表達的是對朋友的擔(dān)憂與不舍,對朋友正直品格的贊賞?!端投派俑问裰荨罚_篇就是大氣的風(fēng)景鋪墊,有離別的嘆息,有勸勉,感情豐富,“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是千古名句。]
8.①對朋友的擔(dān)憂。“天南不可去”,南方荒蠻之地,“落日青山路”,此去路途遙遠,為朋友擔(dān)心。②對朋友的不舍之情。身邊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無人可以傾吐平生心事。③對朋友正直品格的贊賞。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來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鑒證,間接贊賞了友人敢于直言的品格。
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9—10題。(本題共2小題,9分)
自詠
白居易
隨宜飲食聊充腹,取次衣襲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無妨長福是單貧。
老龜豈羨犧牲飽,蟠木①寧爭桃李春?
隨分自安心自斷,是非何用問閑人。
[注]①蟠木:彎曲的樹。
9.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白居易飲食隨便充腹就行,穿著簡樸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詩時生活困窘。
B. 體瘦家貧不一定壽短福少,從“未必”“無妨”的措辭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
C. “犧牲”過著飽足的生活,但改變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運,不如“老龜”自在。D. 白居易借“老龜”“蟠木”寄托生活追求,運用反問的手法增強了抒情的表達效果。
10. 本詩意在“自詠”,結(jié)合全詩,分析詩人表達了哪些人生態(tài)度。(6分)
【答案】
9、A A項,“可看出他作此詩時生活困窘”錯,首聯(lián)表達的是詩人對物質(zhì)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態(tài)度,并非實指生活困窘。故選A。
10、①知足常樂:詩人對物質(zhì)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認為“瘦薄”不影響“得年”,“單貧”無礙“長富”,表現(xiàn)了一種樂觀知足的態(tài)度;②淡泊不爭,灑脫隨性:詩人以“老龜”“蟠木”自比,不羨不爭,“隨分自安”,表達出淡泊隨性的生活態(tài)度;③堅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斷,不在乎“閑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對自我生活態(tài)度的堅守。
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1—12題。(本題共2小題,9分)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宋】蘇軾
霜余已失長淮闊??章犱鍧}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蘇軾出守潁州,作此詞。蘇軾恩師歐陽修四十三年前守潁州時作《木蘭花令·西湖南北煙波闊》,蘇軾作此詞時歐陽修去世已二十年。長淮:即淮河。潁:潁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陽西三里的西湖,為潁河合諸水匯流處。
1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上片寫詞人泛游潁河時的見聞和感受,“空聽”一句移情入景,將眼前所見的實景人格化。
B.“佳人”一句寫歐公當年所做詩詞幾十年后仍被傳唱,歐公的為文、為政、為人可見一
C.“草頭”一句承接上片,與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達的含義有異曲同工之妙。
D.結(jié)尾寫“西湖波底月”,以景結(jié)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詞,給人賞心悅目之感。
12.這首詞抒發(fā)了詞人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1.D(結(jié)尾寫波底之月,傳達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涼傷感,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 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嘆惋,令人感慨萬千,悵然若失。)
12.①悲秋之情。深秋時節(jié),淮河失去宏闊的氣勢,潁水潺潺似在嗚咽,觸發(fā)了詩人悲秋傷時之情。②傷逝之情。光陰流轉(zhuǎn)如電,草露倏忽而逝,十五圓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不由感嘆生命無常,短促易逝。③懷人之情。歐公早逝,當年識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物是人非,表達了對恩師歐陽修的崇敬、懷念之情。
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13—14題。(本題共2小題,9分)
送人從軍(時有吐蕃之役)
杜甫
弱水應(yīng)無地,陽關(guān)已近天。
今君渡沙磧,累月斷人煙。
好武寧論命,封侯不計年。
馬寒防失道,雪沒錦鞍韉。
13. 下列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首聯(lián)“無地”即地盡處,"近天"是天邊頭,極言戍邊之地的偏遠。
B. 頷聯(lián)想象友人將渡過人煙斷絕的茫茫沙漠,行軍環(huán)境之惡劣溢于言表。
C. 頸聯(lián)暗用李廣難封之典故,用友人口吻,表達了對朝廷的不滿情緒。
D. 標題交代寫作背景和緣由,陽關(guān)、沙磧等意象營造出濃厚戰(zhàn)爭氛圍。
14. 在這首送別詩中,詩人表達了對友人怎樣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3、C 本題中,C項,“表達了對朝廷的不滿情緒"錯誤,“封侯不計年”是詩人對遠行友人的勉勵與叮囑。
14、①前兩聯(lián)寫友人遠行從軍路途中的艱險,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擔(dān)憂。②頸聯(lián)寫對遠行友人的勉勵與叮囑,既然你好武,就不要埋怨命運使你遠戍邊塞;為了實現(xiàn)封侯的壯志,就不必顧慮時間的長短。③尾聯(lián)寫詩人對友人的關(guān)心和牽掛。邊地冬季天寒地凍,一片蒼茫,你要小心謹慎,不要迷失了道路。
這是一份新高考語文第2講 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 教案,共7頁。
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3.6.2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教案》,共7頁。
這是一份高考語文詩歌鑒賞二輪復(fù)習(xí):綜合提升訓(xùn)練教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3—4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