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等。如: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蟹六跪而二螯……
(二)表示遞進關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三)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四)表示轉折關系??勺g為“但是”、“卻”。如: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五)表示因果關系,可譯為“因而”。如: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六)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作為連詞,“而”除了可以表示以上六種關系之外,還可以表示假設關系,用于主謂之間,譯為“如果”、“假如”等。如“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另外,在文言中,“而”一般除了作連詞外,還可以作代詞,用作第二人稱,如“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種樹郭橐駝傳》),或與“已”一起組成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這是一份蘇教版必修一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問題探討)求學之道勸學(節(jié)選)導學案,共6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典型例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必修一勸學(節(jié)選)學案設計,共6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夯實基礎,理解鑒賞,教材回扣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蘇教版必修一勸學(節(jié)選)學案設計,共3頁。學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解題,學生試譯全文難句,教師點撥指正,講解設喻的運用,并分析文章,布置作業(y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