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知識與技能:能用甜美、和諧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踏雪尋梅》,感知頓音與連音、強與弱、快與慢等音樂元素在歌唱中的表現(xiàn)作用,感知不同版本的作品風格;
l 過程與方法:通過感知、欣賞、對比、滲透、合作、實踐體驗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表現(xiàn)歌曲。
2、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踏雪尋梅》是黃自先生于30年代寫作的一首青少年歌曲。全歌為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也可分析為二段體結構),2/4拍子,大調式。歌曲第一、二樂句構成了一個上下句的段落,旋律質樸清新,描繪了雪霽天晴,臘梅飄香,主人公騎驢去壩橋,驢脖子上的鈴兒發(fā)出的清脆的叮當聲。
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已有一定識譜視唱能力,在教授課程時可大膽放手讓孩子嘗試唱譜及做樂曲分析。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甜美、跳躍、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1、歌曲兩聲部的和諧與統(tǒng)一;
2、弱起拍處的演唱;休止符記號的演唱;歌曲中力度的表現(xiàn)。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激趣導入
1、師:學習新內容前讓我們一起玩?zhèn)€快速搶答游戲: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什么季節(jié)?(冬季)冬天孩子們最喜歡的天氣就是(下雪),大家知道冬季什么花會盛開(梅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踏雪尋梅”的美圖吧。
2、師播放踏雪尋梅伴奏視頻,讀詩歌;
3、簡介詩歌作者劉雪庵(學生齊讀),歌詞分析(學生輕聲速讀),高位置齊讀歌詞;
4、板書課題,介紹曲作者黃自(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各種梅花圖引出“踏雪尋梅”的詩詞,出示課題。)
活動2【講授】聆聽歌曲 學唱歌曲
1、初聽:師提出問題:歌曲采用了哪種演唱形式?生答:合唱(書上標出一聲部、二聲部)
2、復聽:學生分析情緒、速度、節(jié)奏、力度(學生在曲譜中標出力度記號)
3、播放伴奏,師隨伴奏范唱一聲部,學生隨琴分句學唱一聲部;
4、播放伴奏,師隨伴奏范唱二聲部,學生隨琴分句學唱二聲部;
5、分組練唱,交替練習合唱
6、隨伴奏交替練習合唱;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式學唱二聲部歌曲,引導學生勾畫出歌曲難唱的部分,對比感受、分組、分聲部反復練唱歌曲,運用錄制、反饋學生的演唱及“異地同步課堂”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出演唱中的不足,很好的進行了歌曲處理。)
活動3【練習】教學延伸 鞏固演唱
1、播放童聲合唱版《踏雪尋梅》,學生欣賞
2、播放周筆暢現(xiàn)代通俗版《踏雪尋梅》,學生感受不同風格的合唱
(設計意圖:通過賞析不同版本、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歌曲,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進而更好的表現(xiàn)歌曲。)
活動4【作業(yè)】課堂小結 分享收獲
課堂小結 分享收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收獲,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
這是一份小學音樂湘藝版五年級上冊第十課踏雪尋梅一等獎教學設計及反思,共3頁。
這是一份小學音樂湘藝版五年級上冊祖國印象教案,共6頁。
這是一份小學湘藝版游擊隊歌教學設計及反思,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課件:題目,出來課件:題目,出示課件:弱起節(jié)奏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