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2 憐憫是人的天性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棄(juān)   (shù)   布斯(huò)性(bǐng)   血(shì)   汲(jí)棄(bìng)   陶(xūn)   眼(zhuó)(jìn)二、辨析下列詞語,在橫線處填上恰當?shù)脑~語。1依賴·依靠[辨詞] 依賴:依靠某種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給。依靠:指望(某種人或事物來達到一定目的);可以依靠的人或物。既可做動詞也可做名詞。[運用] ①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diào),依靠創(chuàng)新推動實體經(jīng)濟高質(zhì)量發(fā)展。公司采取多種措施,開拓渠道減少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2感同身受·身臨其境[辨詞] 都有親身經(jīng)歷的意思。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謝意),現(xiàn)多指雖未親身經(jīng)歷,但感受就同親身經(jīng)歷過一樣。身臨其境:指親自到了那個境地。[運用]?、倏戳诉@樣的報道,有良知的人對災區(qū)人民的遭遇一定會感同身受。坐在電腦前,鼠標一點,就能“身臨其境”地游覽全世界的風景名勝,還能拍照留念。3無動于衷·漠不關(guān)心[辨詞] 都指對事情不關(guān)心。無動于衷:指心里一點兒不受感動;一點兒也不動心。指對令人感動或應該關(guān)注的事情毫無反應或漠不關(guān)心。也說無動于中。漠不關(guān)心:形容對人對事態(tài)度冷淡,毫不關(guān)心。[運用]?、賹τ谏鐣系牟徽L我們不能熟視無睹,無動于衷對于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應該熱忱相助,不可漠不關(guān)心。三、判斷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讀音、寫法的正誤,并將錯誤的改正。(xùn)導人們方面,屏棄了“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樣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則的精(pì)格言。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屏棄”應為“摒。四、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shù)囊豁検?  )的確在旁邊觀看的動物愈是對受難的動物的痛苦感同身受,___________________。很顯然,這種感同身受的程度,在自然狀態(tài)下比在理智狀態(tài)下更真切得多。A它愈是感到害怕和震驚B.它的同情心便愈是強烈C.它愈是變得更加理智B [整段文字主要談論動物的“憐憫心”,A項中的“害怕和震驚”有誤,C項中的“更加理智”不符合語境。]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盧梭盧梭(1712—1778),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qū),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過教育代表作《愛彌兒》,提出了以人的自由發(fā)展和自然教育為基礎的培養(yǎng)新人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在教育史上的顯赫地位。他的代表作《愛彌兒》和柏拉圖的《理想國》、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并稱為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主要著作還有《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懺悔錄》等。1743,盧梭在威尼斯逗留時,就已經(jīng)打算寫一部關(guān)于政治制度的鴻篇大論。1753年,第戎學院公布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的征文題目。盧梭應第戎學院的征文競賽,撰寫了他的論文《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后結(jié)集出版?!稇z憫是人的天性》即節(jié)選自該部書。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指發(fā)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chǎn)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后的又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以法國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驅(qū)散愚昧的黑暗。這次運動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專制主義、宗教愚昧及特權(quán)主義,宣傳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為歐洲資產(chǎn)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這個時期的啟蒙運動,覆蓋了各個知識領域,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啟蒙運動同時為美國獨立戰(zhàn)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與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以及藝術(shù)史上的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同一時期。《憐憫是人的天性》這篇文章在批評霍布斯“人天生是惡人”觀點的基礎上,用事實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憐憫心作為一種善,是人類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種美德。憐憫心對于人類生活對于調(diào)節(jié)人與人的關(guān)系具有重要意義。文章文筆流暢,思路清晰,很具有啟發(fā)作用。____________?、赺___________[答案]?、傧锐g后立?、谕怀觥疤煨浴?/span>任務探究一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分析文章內(nèi)容 [任務導引]人性,即人類天然具備的基本精神屬性,是在一定社會制度和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人性并不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上的,而是受所處社會環(huán)境影響的。人性的光輝,是人性中的一些閃光點。[任務設計]1從文章第二段來看霍布斯的主要觀點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霍布斯認為,人天生是惡人。在他眼中,人生來就沒有任何善的觀念,不知道什么是美德從來不對他的同類效勞總是以為自己是整個宇宙的唯一的主人。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辨析“自愛心”和“憐憫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自愛心是使人關(guān)心自己的生存的一種情感。在自然社會中,每個人都自由地追求著各自的利益,每個人對同一事物都擁有平等的權(quán)利,每個人都竭力保護著自己的利益和生命。憐憫心是使人本能地不加害別人,并在同類遭受災害和痛苦時,會感到天然的憎惡的一種情感。這種憐憫心是人們與生俱來的。盧梭認為,人們心中的這兩種情感相互協(xié)調(diào),使得人們能夠和諧相處。3如何理解盧梭所說的“憐憫”?結(jié)合本文分析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俦R梭認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兩種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愛心和憐憫心。自愛心是為了生存而具有的原始的、內(nèi)在的、先于其他一切的自然產(chǎn)生的欲念。憐憫心可以使人的自愛心擴大到愛他人,愛人類,產(chǎn)生仁慈、寬大等人道精神。他提出自愛心和憐憫心的善良與合理,具有反禁欲主義的啟蒙作用,也提供了教育順從天性的理論基礎。他特別強調(diào)良心在與人為善中的重要作用。盧梭虔誠地認為,良心是圣潔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國的聲音。良心的核心內(nèi)容是自愛愛他人。這種善良情感具體體現(xiàn)在人們對于同胞的愛,普遍地希望別人幸福,樂于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對于受苦難的人產(chǎn)生憐憫和惻隱之心,對于受壓迫的人給予保護,對于不公正的暴力行為表示憤怒等。任務探究二 正面出擊層次清——賞析文章的思路和論證方法 [任務導引]作為一名社會學家,盧梭視野開闊,作品娓娓道來不溫不火舒緩有致,層層展開,并運用多樣的論證方法論述了自己的觀點,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任務設計]4文章圍繞“憐憫是人的天性”這一核心論點是怎樣一步步展開論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僖鼋咏行恼擖c的論題。作者首先從在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談起,引出“天性”和“美德”的話題。②批駁“人天生是惡人”的觀點??煞譃閮蓚€層次:第一個層次,以霍布斯“人天生是惡人”的觀點作為自己批駁的靶標采用分析推演和歸謬論證等方法,徹底駁倒“人天生是惡人”這一與自己觀點相左的觀點;第二個層次,以動物、殘暴者尚有憐憫之心的事實樹立起自己的觀點。指出“憐憫心”的作用?!皯z憫心”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甚至在自然狀態(tài)下可以代替法律、良風美俗和道德,軟化人的心靈,讓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對它溫柔的聲音充耳不聞。最后,作者甚至將憐憫心上升到人類存亡的高度,來評價它的巨大作用。5本文中盧梭謳歌在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所具有的“憐憫心”,但是他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在他生活的年代找到這樣沒有失去本性、忠于本心的“在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那么他是如何正面論述“憐憫是人的天性”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盧梭用優(yōu)美而富有激情的文筆描繪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的“憐憫心”并運用類比聯(lián)想的方式舉出實例,從而正面論述“憐憫是人的天性”這一中心論點。②作者在第1段提出一個供讀者思考的問題:“是處在既不擔心別人對自己作惡,也不希望別人對自己為善的境地更幸福,還是處于全面依附的地位,全盤接受那些對他們不負有任何義務的人的指揮更幸福?這個問題將在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的純凈心理與文明人具有理性和依附屬性的心理進行對比,讓讀者從中直觀感受到在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內(nèi)心所具有的單純心理對人獲得幸福所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在舉例論證環(huán)節(jié),作者當然不能舉出沒有失去本性、忠于本心的在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的例子,但作者舉了母獸對幼獸的溫情”“走進屠宰場的動物發(fā)出的哀鳴等例子,以不具有人類理性和智慧的動物為例,類比說明憐憫心是源自人類天性的一種美德。盡管作者以動物為例的論證已經(jīng)很具有說服力了,但作者并沒有放棄以人為例來進行論證,他以《蜜蜂的寓言》中的一個被囚禁的人為例,讓讀者想象和體驗其憐憫心,接下來更以嗜血成性的蘇拉和菲爾的暴君亞歷山大為例,進一步闡明憐憫心是即使是極其殘暴的人也難以徹底泯滅的、源自人類天性的一種的屬性。因此,盡管作者不能找到?jīng)]有失去本性、忠于本心的在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作為實例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但他仍然巧妙地通過提出問題、巧設類比、精心選擇人物等方式,對憐憫是人的天性這一觀點做了充分的正面論述。 

相關(guān)學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中冊4.2 *憐憫是人的天性學案: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中冊4.2 *憐憫是人的天性學案,共19頁。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中冊4.2 *憐憫是人的天性學案及答案: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中冊4.2 *憐憫是人的天性學案及答案,共19頁。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中冊4.2 *憐憫是人的天性導學案: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中冊4.2 *憐憫是人的天性導學案,共19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學案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中冊電子課本

4.2* 憐憫是人的天性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 中冊

切換課文
  • 同課精品
  • 所屬專輯100份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