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 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現(xiàn)在浙江紹興)人。少年時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向。1154年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曾任鎮(zhèn)江、隆興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這是陸游最珍視的一段蜀中經(jīng)歷,所以將詩集命為《劍南詩稿》淳熙五年,被召回臨安,先后提舉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但不久又因詩文被貶,在家鄉(xiāng)山陰賦閑,一過就是五年。
他一貫堅持抗金主張,為主和派所忌,任職期間多次遭到罷斥。晚歲閑居故里。始終保持昂揚的愛國熱情,臨終作詩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復失地。 他的主要成就是詩歌,風格以豪邁為主,詞兼具豪邁與婉約。
1.語言建構與運用:理解詩歌內容,提高閱讀詩歌閱讀能力。2.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反復吟詠,把握作者情感。3.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習作者矢志不渝的家國情懷。
任務一:初讀詩歌,把握內容
大聲誦讀詩歌,并結合詩句把握詩歌的內容。
臨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霽(jì):雨雪停止,天氣放晴。
人情淡薄,客居京城。一夜聽雨,明朝賣花。短紙作草,晴窗分茶。京師風塵,清明還家。
春雨過后,天氣放晴,作者寫了怎樣的春景,又做了什么事情,你從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心境?
任務二:品讀詩歌,體會作者情感
陸游寫這首詩已六十二歲。他在家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了五年。少年時的意氣風發(fā)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這一年春天,陸游又被起用為嚴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
思考:哪些詞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呢?
詩人在小樓聽了一夜沙沙落地的春雨, 次日清晨又聽到小巷深處傳來賣花姑娘聲聲清脆的叫賣聲。春雨、杏花小樓、深巷和賣花姑娘的叫賣聲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構成江南之春的特有圖景和風情。
“小樓”是憂傷惆悵的代名詞,古人登高常生發(fā)出一股悲涼的情緒。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寫道“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通過“小樓”意象將離愁別緒、國難家仇的傷感抒發(fā)得淋漓盡致。陸游也是如此,在“小樓”聽了一夜的春雨,正是惆悵所至,抒發(fā)了自我落寞的情懷?!耙灰埂币鉃椤罢埂薄T娙苏埂奥牬河辍?,似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無意與明媚的春光為伍,反而因這“一夜春雨”而輾轉不眠,憂患不已了。這不經(jīng)意的一筆,點染了臨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氣象,似乎全然忘記了亡國的危險。
思考:詩人如何打發(fā)閑暇時光?心情如何?
頸聯(lián)兩句是說自己閑得無聊, 練趣斜行草字。陸游“閑作草”不是借書法來抒其豪興, 而是用這種費事的書法來消磨時間,及在窗下坐著品茶。
詩人到了京城,不去結交權貴,卻獨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時光,可見他和“京華”氣氛多么格格不入,也反映了他對官場生活感到厭倦。
三四兩聯(lián)表面上看,是極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后,反映的是作者暗淡的心境和惆悵與無聊,也從側面揭露當時政治的黑暗。在詩人眼中,臨安春色,何其清淡寡味,人們早已忘卻亡國的悲痛,自我壯志更是無從去提起一字,只有在“閑”“戲”中打發(fā)時光。
思考:首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什么情感?比喻,感嘆世態(tài)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紗。首聯(lián)開門見山, 直言“世味”之“薄”, 直指南宋朝廷不圖恢復,得過且過,官場上的習氣一天比一天地壞下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做官,的確沒有什么意思。一句“誰令”的是自問更是自悔。因此詩人不提受職一事,而只說誰讓我到京城來做客呢?詩一開始就流露出迫不得已而來京的意思。
思考:詩人為何急于回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這里用作代稱。是詩人對自己的謙稱(類似于“素士”)。素衣:代指布衣之士或貧寒讀書人,還比喻清白的操守。風塵:比作世風世俗。風塵嘆:因風塵而嘆息。暗指不必擔心京城的不良風氣會污染自己的品質。
陸機詩云:“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不僅指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的意思。陸游這里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莫起風塵嘆”,是因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詩人之愿。因京中閑居無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鄉(xiāng)躬耕?!蔼q及清明可到家”實為激憤之言。偌大一個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詩人有所作為,悲憤之情見于言外。
到尾聯(lián)詩人才將他的諷喻意圖明朗化,末句“到家”與首聯(lián)的“客”字遙遙對應。表明京華非所居之地不愿在此同流合污。歸家賦閑, 本非詩人所愿, 但與其讓“京華風塵”染“素衣”,倒不如早日還家。這里流露出怨憤而又無可奈何的意緒。
此詩表面似寫恬淡、閑適的臨安春雨杏花景致,實際上抒寫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 表面上看來寫極了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隱藏著詩人無限的感傷與惆悵,那種報國無門、蹉跎歲月的落寞情懷,含蓄而有深蘊,個中滋味需要細細品味。
任務三:再讀詩歌,賞析手法
請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及詩歌內容,談談這首詩與《書憤》在詩歌思想內容與風格上的差異。
書憤【作者】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繼承了憂國憂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2.風格清新圓潤、明朗流暢。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臨安春雨初霽圖片ppt課件,共2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矢志抗金憂國憂民,學習目標,解讀題目,臨安春雨初霽,情感歸納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臨安春雨初霽圖文ppt課件,共19頁。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臨安春雨初霽評課課件ppt,共2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沉郁雄渾頓挫,回憶過去,慷慨悲壯,追懷往事希冀報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