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
1.體驗信息技術(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組織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
2.在操作中提升對信息技術(shù)的學習興趣。
3.在宣傳美德的過程中提高自身修養(yǎng),爭做美德少年。
4.對自己發(fā)出的聲音負責,并能把美德之聲宣傳出去。
5.在活動中學會獨立思考。
教學重點:
1.明確分工。
2.宣傳的內(nèi)容及背景音樂的選擇。
3.靈活運用本單元所學的技巧。
教學難點: 活動要人人參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程門立雪”“孔融讓梨”“岳母刺字”等故事無不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美德。每位同學都應該積極宣傳中華民族的美德,爭做美德好少年。
二、綜合 實踐活動
(一)明確分工,完成表格。
(二)小組合作,完成任務
師出示任務:以“爭做美德宣傳員”為主題,按照分工錄制與中華美德相關(guān)的故事,并將故事播放給朋友聽。
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任務。
教師巡視并適時給予指導。
三、 展示作品 展示每個小組錄制的聲音。
說說自己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四 、板書設計
爭做美德宣傳員
教后記: 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綜合實踐課,讓學生利用本單元前面所學的知識獨立按成任務,由于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如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是我們每一個老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布置任務,也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zhuǎn)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這是一份魯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4課 制作動態(tài)賀卡教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導入,綜合實踐練習,作品展示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信息技術(shù)魯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變化多端學動畫第13課 秀出我自己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 情境導入,新授,展示作品,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信息技術(shù)魯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變化多端學動畫第8課 神奇的圖層教案及反思,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導入,學習新知,作品展示,板書設計圖層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