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躊躇(chóu)鮮諛
懨懨欲睡(yàn)縱橫決蕩
B.倔強(qiáng)交御
坦蕩如砥(dǐ)張目結舌
C.凋謝(di?。┣糁?br> 瀕臨絕望(píng)深不可測
D.格調(dià)游逛
不可遏制(è)觸目傷懷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竹林里的竹筍一出土就一日高過一日,有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潛滋暗長。
B.如果是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體,如細胞或分子級大小的顆粒,普通鑷子就無能為力了。
C.中梁云峰、諸峰奇異,山體連綿不斷,森林植被豐富,景觀千姿百態(tài)。
D.一首歌曲想要脫穎而出、叫好叫座,僅靠某一個人的妙手偶得、靈光一現(xiàn)是不現(xiàn)實的。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今天,我們仍然需要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兒童,兼具思想性與通俗性的一大批好兒歌。
B.一個人的無私奉獻帶來個體價值的提升,千萬人的付出,匯聚的是國家發(fā)展進步的磅礴力量。
C.一個組織能否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效能,關鍵是要看這一組織真正具有凝聚力、競爭力、執(zhí)行力。
D.近年來在教育部門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學書法教育蓬勃發(fā)展,學生書寫水平大幅提高。
4.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朱自清,字佩弦,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者、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歐游雜記》等。
B.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的作者是汪曾祺。
C.“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边@一句的主干是:“他給我揀定椅子?!?br>D.“我確實親眼看見過倒掛著還能開花的仙人掌?!边@一句的“主語、賓語”分別是“我、仙人掌”。
5.古詩詞默寫。(6分)
(1)金陵城上西樓, 。(朱敦儒《相見歡》)
(2) ,不覺船移。(歐陽修《采桑子》)
(3)李清照《如夢令》中描寫景色迷人,樂不思“宿”的句子是: , 。
(4)正如晏殊在《浣溪沙》中所說:“ , ”,歷史的發(fā)展就是這樣的,所以新的藝術媒介會不斷地涌現(xiàn),現(xiàn)在只是說多媒體,將來還會有比多媒體更新的媒介出來。
6.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問題。(4分)
這的確可以說是一件非常精致的樂器。弓上的一百五十個齒,嵌在對面翼鞘的梯級里面,使四個發(fā)聲器同時振動,下面的一對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對是擺動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只發(fā)音器就能將音樂傳到數(shù)百碼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這聲音是如何的急促?。?br>它的聲音可以與蟬的清澈的鳴叫相抗衡,并且沒有后者粗糙的聲音。比較來說,蟋蟀的叫聲要更好一些,這是因為它知道怎樣調節(jié)它的曲調。蟋蟀的翼鞘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伸出,所以非常開闊。這就形成了制音器,如果把它放低一點,那么就能改變其發(fā)出聲音的強度。根據(jù)它們與蟋蟀柔軟的身體接觸程度的不同,可以讓它一會兒能發(fā)出柔和的低聲的吟唱,一會兒又發(fā)出極高亢的聲調。
(1)語段選自 (作者)寫的《 》。(2分)
(2)語段說明了蟋蟀鳴叫的 和 兩個特點。(2分)
7.網(wǎng)絡語言是指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語言,多指那些常用于網(wǎng)絡論壇、網(wǎng)絡聊天以及憑借網(wǎng)絡流行開來的詞語現(xiàn)象。八(6)班舉行以“我看網(wǎng)絡語言”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完成以下任務。(6分)
(1)下圖是活動第一小組在對“網(wǎng)絡語言有何優(yōu)勢”這一問題的調查中獲得的數(shù)據(jù),請用一句話概括調查結果。(2分)
(2)下面是活動第二小組陳芬同學在整理網(wǎng)絡新詞時與語文老師的對話,請你根據(jù)語境,在橫線上補寫恰當?shù)膬热荨#?分)
學生:老師,“奇葩”這個詞在“百度詞典”中的解釋是“珍貴的花”和“比喻出眾的作品”,可最近網(wǎng)絡新聞中我發(fā)現(xiàn)有“奇葩建筑”“奇葩車禍”之說,電影《泰囧》中也有“你真是一朵奇葩”的臺詞,我不太懂了。
老師:“奇葩”是最近的網(wǎng)絡流行語。這里的“奇葩”是指奇特的人、事、物。“奇葩建筑”就是指很奇怪的建筑,“你真是一朵奇葩”是指 。這個詞語在發(fā)展過程中增加了新的意義和用法。
(3)成語承載著豐富厚重的人文內涵,極具文化價值。然而,如今出現(xiàn)了許多網(wǎng)絡“新成語”,如“累覺不愛”的意思是“很累,感覺自己不會再愛了”;“喜大普奔”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的縮寫形式。對這種生造“成語”,你的看法是什么?(3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46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8~11題。(16分)
永久的生命
嚴文井
過去了的時間永不再回來。一個人到了三十歲的邊頭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丟失了一些什么:一顆臼齒,一段盲腸,一些頭發(fā),一點點和人開玩笑的興味,這意味著他已經(jīng)失去了那大半個青春。有限的歲月只能一度為你所有,它們既然離開,就永遠不會再返回。智者對此也無能為力!個人生命不像一件襯衣,當你發(fā)現(xiàn)它臟了、破了的時候,就可以脫下它來洗滌,把它再補好。那存在過的憂愁,也許你能忘卻,但卻不能取消它遺留下的跡印。我們都非??蓱z!
人們卻不應該為此感到悲觀。我們沒有時間悲觀。我們應該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動著,永遠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們是那樣卑微,那樣柔弱,每個嚴寒的冬天過去后,它們依然一根根從土壤里鉆出來,歡樂地迎著春天的風,好像那剛剛過去的寒冷從未存在。一萬年前是這樣,一萬年以后也是這樣!在春天,我們以同樣感動的眼光看著山坡上那些小牛犢,它們跳跳蹦蹦,炫耀它們遍身金黃的茸毛。永遠的小牛犢,永遠的金黃色茸毛!
感謝生命的奇跡,它分開來是暫時,合起來卻是永久。它是一個不懂疲倦的旅客,總是只暫時在哪一個個體內住一會兒,便又離開前去。那些個體消逝了,它卻永遠存在。它充滿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著,蔓延著,隨處宣示它的快樂和威勢。
我的小伙伴們,我們的心應該感到舒暢。那些暴君們能夠殺害許多許多人,但是他們消滅不了生命。讓我們贊美生命,贊美那毀滅不掉的生命吧!我們將要以不聲不響的愛情來贊美它。生命在那些終于要凋謝的花朵里永存,不斷給世界以色彩,不斷給世界以芬芳。
凋謝和不朽混為一體,這就是奇跡。
8.第一段末尾寫道:“我們都非??蓱z!”為什么這樣說?(4分)
9.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4分)
10.畫線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1.作者為什么贊美生命?(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12~16題。(17分)
父 親
林清玄
①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親是粗獷豪放的漢子,只有我們做子女的知道他心里極為細膩的一面。他不管到什么地方,有好的東西一定帶回給我們,所以我童年時代,父親每次出差回來,總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
②他對母親也非常體貼,在記憶里,父親總是每天清早就到市場去買菜,在家用方面也從不讓母親操心。這三十年來我們家都是由父親上菜場,一個受過日式教育的男人,能夠這樣內外兼顧是很少見的。
③父親的青壯年時代雖然受過不少打擊和挫折,但我從來沒有看過父親憂愁的樣子。他是一個永遠向前的樂觀主義者,再壞的環(huán)境也不皺一下眉頭,這一點深深地影響了我,我的樂觀與韌性大部分得自父親的身教。父親也是個理想主義者,這種理想主義表現(xiàn)在他對生活與生命的盡力,他常說:“事情總有成功和失敗兩面,但我們總是要往成功的那個方向走?!?br>④他的樂觀和理想主義,使他成為一個溫暖如火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沒有不能解決的事,就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也是個風趣的人,再壞的情況下,他也喜歡說笑,他從來不把痛苦給人,只為別人帶來笑聲。
⑤小時候,父親常帶我和哥哥到田里工作,透過這些工作,啟發(fā)了我們的智慧。我們家種了竹筍,在我沒有上學之前,父親就曾仔細地教我怎么去挖竹筍,怎么看土地的裂痕,才能挖到?jīng)]有出青的竹筍。二十年后,我到行山去采訪筍農,曾在竹筍田里表演了一手,使得筍農大為佩服。其實我已二十年沒有挖過筍,卻還記得父親教給我的方法,可見父親的教育對我影響多么大。
⑥也由于是農夫,父親從小教我們農夫的本事,并且認為什么事都應從農夫的觀點出發(fā)。像我后來從事寫作,剛開始的時候,父親就常說:“寫作也像耕田一樣,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沒有不收成的?!?br>⑦父親的話中含有至理,但他生平并沒有寫過一篇文章。他是用農夫的觀點來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語中的,意味深長。
⑧有一回我面臨了創(chuàng)作上的瓶頸,回鄉(xiāng)去休息,并且把我的苦惱說給父親聽。他笑著說:“你的苦惱也是我的苦惱,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還要不要種香蕉,你看,我是種好呢?還是不種好?”我說:“你種了四十多年的香蕉,當然還要繼續(xù)種呀!”
⑨他說:“你寫了這么多年,為什么不繼續(xù)呢?年景不會永遠壞的。”“假如每個人寫文章寫不出來就不寫了,那么,天下還有大作家嗎?”
⑩我自以為比別的作家用功一些,主要是因為我生長在世代務農的家庭。我常想:世上沒有不辛勞的農人,我是在農家長大的,為什么不能像農人那么辛勞?最好當然是像父親一樣,能終日辛勞,還能利他無我,這是我寫了十幾年文章時常反躬自省的。
?母親常說父親是勞碌命,平日總閑不下來,一直到這幾年身體差了還常往外跑,不肯待在家里好好地休息。父親最熱心于鄉(xiāng)里的事,每回拜拜他總是拿頭旗、做爐主,現(xiàn)在還是家鄉(xiāng)清云寺的主任委員。他是那一種有福不肯獨享、有難愿意同當?shù)娜恕?br>?父親有五個孩子,這里面我和父親相處的時間最少,原因是我離家最早,工作最遠。我十五歲就離開家鄉(xiāng)到臺南求學,后來到了臺北,工作也在臺北,每年回家的次數(shù)非常有限。近幾年結婚生子,工作更加忙碌,一年更難得回家兩趟,有時頗為自己不能孝養(yǎng)父親感到無限愧疚。父親很知道我的想法,有一次他說:“你在外面只要向上,做個有益社會的人,就算是有孝了。”
?母親和父親一樣,從來不要求我們什么,她是典型的農村婦女,一切榮耀歸給丈夫,一切奉獻都給子女,比起他們的偉大,我常覺得自己的渺小。
?我后來從事報道文學,在各地的鄉(xiāng)下人物里,常找到父親和母親的影子,他們是那樣平凡、那樣堅強,又那樣的偉大。我后來的寫作里時常引用村野百姓的話,很少引用博士學者的宏論,因為他們是用生命和生活來體驗智慧,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最偉大的情操,以及文章里最動人的素質。
(選自《小品文選刊》2019年第2期)
13.選文第⑧段畫線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4.揣摩下面句子,按括號內的要求賞析句子。(4分)
(1)有一回我面臨了創(chuàng)作上的瓶頸,回鄉(xiāng)去休息。(分析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2)寫作也像耕田一樣,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沒有不收成的。(從修辭的角度進行賞析)
15.我們平常所說的“孝”指的是什么?父親眼中的“孝”又是指什么?(2分)
16.本文的標題是“父親”,而在文章第?段卻寫母親,有同學認為可以刪去,你認為呢?談談你的理解。(3分)
(三)閱讀下文,完成17~20題。(13分)
荷葉綻放
陳 喬
①記憶中似乎更多的是贊美荷花的文字,實在是委屈了荷葉。
②新居的樓前,有一個大約占地三四畝的水塘,裝修住房那段時間,由于季節(jié)正悄悄地從冬到春,加上每天總是忙碌的緣故,一抬頭就在眼前的樹枝或許偶爾會讓人發(fā)現(xiàn)它的新芽,這靜靜的一方水域竟從來不曾引起我的注意。搬家也是快樂而忙碌的,購物布置,迎來送往,幾乎沒有時間停下來看看周圍已經(jīng)漸漸綠了的一切,它們由淺到深、由淡到濃,直到綠成了很大的一片,直到覆蓋住整個校園……荷塘就在這時光的流逝中孕育了滿池精靈。
③開始只是遠遠地從窗口眺望。偶爾空閑下來,依窗而立,就能看見它們。從遠處看去,那荷塘的綠與周邊草坪、樹蔭的綠渾然一體,并無太多特色,倒是那塘中紅色的曲廊亭榭顯眼得多,間或有情侶或老人在上面散步。就想,等荷花開了,應該去近處看看;就想,等有月的夜晚去感受荷塘月色;就想,那該是一個散心解煩的好去處。
④一場不算大的雨淋散了黃昏休閑的人們,那醉人的荷香滲透在濕漉漉的空氣里,把我一個人留在了荷塘邊。沒有荷花、沒有月亮,心靈很靜也勿須撫慰,荷葉的美就綻放在這樣一個平常的黃昏。
⑤荷葉厚實而寬闊,有農人的斗笠那么大;葉桿高而壯,像挺直的手臂支撐著荷葉。大概因為陽光和肥力分布的差異,荷葉長勢并不均勻,一忽兒高一忽兒低,將整個荷塘的表面演繹成幾個綠色的巨型大浪,呼啦啦的似乎要消退了,又忽然卷起浪頭朝前涌去。荷塘因此而總是欲靜還動,欲停不止……
⑥雨后的荷葉更添了一些嫵媚。每一張荷葉都無一例外地捧著一團雨水,但決不是我們通常在文章中讀到的那種被稱為露珠的東西,它渾圓如球,肥碩似雞蛋般大小,靜靜地躺在葉的中心,軟軟地晶瑩著,遠遠近近地閃爍著,像荷葉的眼睛,活了這片遼闊的綠。
⑦緊挨著葉桿的下端,一些立體的圓形物件一開始讓我很納悶,細細一看,原來是已經(jīng)枯掉的葉。它并不像別的腐葉那般潦倒、那般散亂和無助,生命已離它而去,型仍是絕頂優(yōu)美的。邊沿雖然無力地垂下,被葉桿撐著的中心部分卻倔強地堅持著,像一把把黃色的傘,更像一個個巨大的做工精致的蟻窩,在水面上完整地肅立。人們崇尚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我更欣賞荷葉這種不肯腐敗的氣節(jié),它何嘗不是在用它的執(zhí)著詮釋著這樣一種唯美的追求?
⑧一陣風來,荷葉的清香愈漸濃烈了。忽然很希望有人共享這樣一個黃昏,想打一個電話給遠方的朋友,又恐驚擾了這一片難得的寧靜,只好讓她綻放在肺腑深處,綻放在美好的記憶中……
17.文章第①段作者說“實在是委屈了荷葉”,請分析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3分)
18.說說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9.請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
20.文中第⑦段作者說“人們崇尚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我更欣賞荷葉這種不肯腐敗的氣節(jié),它何嘗不是在用它的執(zhí)著詮釋著這樣一種唯美的追求”,請談談你的理解。(4分)
三、寫作(50分)
21.每個人都在成長,回憶成長的歷程,有的人、有的事、有的話一定會令你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并且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你對“成長”有怎樣的認識與思考?請結合以上文字,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透露考生個人身份的信息;④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參考答案
1.D(A項“懨”應讀yān,“諛”應為“腴”;B項“強”應讀jiàng,“御”應為“卸”;C項“瀕”應讀bīn,“囚”應為“虬”。)
2.A(“潛滋暗長”指在暗中不知不覺地生長。用在此處不合適。)
3.B(A項語序不當,“一大批”移至“需要”的后面;C項一面與兩面不能呼應,“這一組織”后加上“是否”;D項沒有主語,刪去“使得”。)
4.C(主干應該是“他揀定椅子”。)
5.(1)倚清秋 (2)無風水面琉璃滑 (3)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4)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6.(1)法布爾 昆蟲記 (2)急促 變調
7.(1)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多數(shù)人認為網(wǎng)絡語言生動有趣,一些人也對其幽默、方便的特點表示認可。(2)思想行為很怪異,讓人覺得奇怪。(3)示例:這些網(wǎng)絡生造“成語”,既不符合傳統(tǒng)成語的結構規(guī)律,也不具備傳統(tǒng)成語的文化魅力,表意也不明確。它們既不是社會生活的需要,又不利于人際交流,相反地還會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應該禁止生造“成語”傳播。
8.因為過去了的時間永不再回來,你的力量是那樣的小,對于生命上的事你絲毫不能做主。
9.生命自身的偉大;生命能夠不絕地創(chuàng)造新的生命。
10.該句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對生命永久的總結。
11.因為它充滿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著,蔓延著,隨處宣示著它的快樂和威勢。
12.A.買菜,家用方面也從不讓母親操心;B.教“我”挖竹筍;C.平日總閑不下來;最熱心于鄉(xiāng)里的事;D.樂觀風趣。
13.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通過父親的“笑”表現(xiàn)出他的樂觀,通過父親的語言解答了“我”的苦惱問題,表現(xiàn)了父親的睿智。
14.(1)“瓶頸”比喻事情進行中容易發(fā)生阻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形象地表現(xiàn)出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2)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寫作比作耕田,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寫作必須勤奮,表達出如果總能堅持不懈地耕耘,我們就一定會有收獲的道理。
15.平常所說的“孝”是指每日陪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的起居;父親認為兒子“在外面只要向上,做個有益社會的人,就算是有孝了”。
16.示例一:不能刪去。文章寫“父親”,主要通過父親的一些細小的事情來表現(xiàn)對“我”的影響,這一段用簡潔的語言記敘母親,表明了父母的偉大,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示例二:可以刪去。寫了母親把“一切榮耀歸給丈夫,一切奉獻都給子女”,與父親的關系并不大,刪去后并不影響主題的表達。
17.“委屈”一詞流露出作者對荷葉常被忽視的同情,為下文對荷葉的贊美做鋪墊;開篇點題。
18.過渡(啟下),引起下文對荷葉的描寫與贊美。
19.照應標題,點明中心,表達了作者對荷葉的欣賞和贊美之情。
20.示例:生活中人們更多的是贊美荷花的不同流合污,卻常常忽視荷葉的作用。此處運用對比、反問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對荷葉執(zhí)著堅守、不肯腐敗、不甘做配角的欣賞與贊美。
21.作文示例:
成長的記憶
時光的車輪碾過一道又一道深深的輪印,在我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記憶。回首過去,依舊是那一片一眼望不到的田野,一片茫茫的雪白。雪白的棉花開了又落,落了再開。就這樣,在花開花落中,我度過一個又一個春秋,從一個不知世事的男孩子長成了一個英俊少年。也還記得,在棉花田里,站著的我的奶奶!
從小,我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是一個勤勞樸素的人,記憶中總是她不停忙碌的身影。記得,她把我背在背上,一路上哼著我最愛聽的歌謠。我趴在奶奶的背上,搖搖晃晃,滿心是幸福。來到田野里,望著那一片盛開的棉花,雪白雪白。年幼的我看著那白得純潔的棉花,開心地笑了。在我眼里,那是一片神圣的世界,那是奶奶用勤勞的手播種下的,那是只屬于我和奶奶的世界。
奶奶讓我站在田頭,自己圍上圍裙。安撫好我之后,她便轉身走進棉花田。奶奶開心地望著那一朵朵盛開的棉花,笑得是那樣燦爛,她眼角的皺紋也隨之綻開了。她在棉花田里走來走去,耳旁的白發(fā)也一上一下地起伏,漸漸地走進了深處,分不清哪里是奶奶,哪里是棉花。這時,我便會站起身來尋找,奶奶就會停下摘棉花,回過頭來對我慈祥地笑笑。
就這樣,我坐在田頭望著奶奶一點一點地采完了棉花?,F(xiàn)在想起,奶奶真是辛苦,忙于采棉花卻還要照顧我,真夠累的。奶奶這一輩子把她的全部都奉獻給了這個家,把她所有的愛都給了我。那些日子,在田頭的那些幸福日子,是奶奶慈祥的笑和她的辛勞教會了我要把自己奉獻給別人,把自己的愛奉獻給別人。
這田頭的記憶成了我最寶貴的回憶。它見證著我的成長,也正是在那里,我學會了第一個人生道理:把愛,奉獻給世界!
這珍貴的記憶伴我至今,每當我想起它,便會有一種溫馨在我臉上漾開。
段落
①~②段
③~④段
⑤~⑩段
?段
所記敘的事件
(1)有好的東西一定帶回給“我們”;(2)A
雖然受過不少打擊和挫折,但“我”從來沒有看過父親憂愁的樣子。
(1)B ;(2)解答“我”創(chuàng)作上的苦惱。
C
性格特點
細膩體貼
D
教子有方
勤勞熱心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綜合性學習 有朋自遠方來課時訓練,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積累運用,閱讀理解,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第五單元單元綜合與測試達標測試,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積累與運用,閱讀與理解,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第四單元單元綜合與測試課時練習,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積累與運用,閱讀,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