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層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繪景物的寫作方法,學習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2. 品味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色,增強語感;
3. 培養(yǎng)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理解并學習本文按空間順序記敘事件;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識的精神。
【學習重點】
1.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層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繪景物的寫作方法,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學習難點】
1. 培養(yǎng)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理解并學習本文按空間順序記敘事件;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識的精神。
【學習過程】
一、走近作者
魯迅(1881~1936)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作品有小說集《彷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專集。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二、寫作背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fā)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后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三、預習導學
1.朗讀課文,給下面加點的字詞注音。
確鑿( ) 菜畦( ) 桑椹( ) 油蛉( ) 斑蝥( ) 纏絡( )
攢( ) 珊瑚( ) 斂( ) 腦髓( ) 人跡罕至( )
覓食( ) 竹篩( ) 秕谷( ) 系( ) 書塾( ) 淵博( )
蟋蟀( ) 宿儒( ) 蟬蛻( ) 人聲鼎沸( ) 竇( ) 厥士( )
拗( ) 倜儻( ) 金叵羅( ) 盔甲( ) 錫箔( )
2. 解釋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倜儻:_________________
拗:_________________
確鑿:_________________
菜畦:_________________
輕捷:_________________
擁腫:_________________
相宜:_________________
方正:_________________
博學:_________________
淵博:_________________
人跡罕至:_________________
斂:_________________
人聲鼎沸:_________________
長吟:_________________
機關:_________________
四、整體感知
1.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請你根據(jù)題目 “從……到……”給文章劃分結構。
五、合作探究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百草園的生活?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2.作者對百草園的生活與三味書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百草園為什么是我的樂園?
【課后作業(yè)】
1.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確zá( ) 菜qí( ) 桑shèn( ) 斑má( ) cuán( )成
腦suǐ( ) 蟬tuì( ) 倜tǎng( )
2.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斑蝥 消釋 申士 盔甲 B.淵博 簽賞 秕谷 罕見
C.書塾 油蛉 覓食 恭敬 D.質樸 纏絡 繡象 和藹
3.選出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確鑿(zá) 斑蝥(má) 菜畦(qí) B.皂莢(jiá) 桑葚(sèn) 油蛉(líng)
C.珊瑚(shān) 秕谷(bǐ ) 蟬蛻(duì) D.盔甲(kuī) 骨髓(shuǐ) 倜儻(tì)
4. 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可以用一個“ ”字概括,圍繞這一字,作者寫了有趣的景物、故事、活動。
閱讀下面的課內選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更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5.這段景物描寫的順序是( )
A.由園內到園外 B.由整體到局部 C.由概括到具體 D.由略寫到詳寫
6.百草園的自然豐富多彩,作者是從 、 、 、 四個方面來寫的。
7.本段使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8.文中寫“我拔何首烏”表現(xiàn)什么?( )
A.表現(xiàn)“我”小時候很淘氣,毀壞東西。 B.表現(xiàn)“我”小時候有想吃何首烏成仙的幻想。
C.表現(xiàn)百草園的生活充滿無窮樂趣。 D.表現(xiàn)“我”小時候很好奇,勇于實踐。
參考答案:
三、預習導學
1. záo qí shèn líng máo là cuán sh?。?hú liǎn
suǐ hǎn mì sh?。? bǐ jì shú yuān shuài rú tuì dǐng dòu jué ǎ tì tǎng pǒ kuī xī bó
2. 倜儻: 灑脫,不拘束。
拗:彎曲、彎轉。
確鑿:確實。
菜畦:菜地。
輕捷:輕快。
擁腫:這里形容何首烏塊根的粗大。 現(xiàn)在寫作“臃腫”。
相宜:適宜。
方正:正派。
博學:學問豐富。
淵博:(學識)深而且廣。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斂:收攏。
人聲鼎沸:形容人聲喧鬧。沸,水開。
長吟:長聲鳴叫。
機關:這里是秘密的意思。
四、整體感知
1.文題出現(xiàn)兩處地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學習的場所。作者用“從……到……”的詞語把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據(jù)此可以發(fā)現(xiàn),課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戲、玩耍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2.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層。
一層(1段):總的介紹百草園情況。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二層(2段):寫熱天百草園充滿無限樂趣。
三層(3—6段):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jīng)歷??煞治鍖印?
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后園玩。
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五、課堂探究
1.作者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百草園的生活:百草園優(yōu)美的景色,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雪后捕鳥。 表達了作者兒時對自然、對百草園的熱愛之情。
2.作者認為在百草園中有無窮的樂趣;三昧書屋的生活則是枯燥乏味的。
3.因為在百草園中不僅有春夏的美麗,還有驚險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園因為可以捕鳥,也變得別有情趣,所以百草園在那時是我的樂園。
【課后作業(yè)】
1. 鑿 畦 椹 蝥 攢 髓 蛻 儻
2.C 解析:A項,“申士”應為“紳士”;B項,“簽賞”應為“鑒賞”;D項,“繡象”應為“繡像”。
3.A 解析:B項,“葚”讀“shèn”,C項,“蛻”讀“tuì”,D項,“髓”讀“suǐ”。
4.樂
5.B
6.視覺 聽覺 觸覺 味覺
7.比喻、擬人、想象。
8.C
這是一份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導學案及答案,共14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預習學案,探究學案,課堂測試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導學案及答案,共14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預習學案,探究學案,課堂測試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導學案,共16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預習學案,探究學案,課堂測試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