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內容主題來看,都在表現親情。《秋天的懷念》《散文詩二首》抒發(fā)了對母愛的贊美之情;《散步》表現了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其樂融融的美好氛圍;《〈世說新語〉二則》講述了古代少年的聰慧故事,也能讓人感受到魏晉士族家庭的文化修養(yǎng)和生活情趣。在教學中,應努力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實現“理解作者情感”與“陶冶自身情感”的雙重目的。
從閱讀技能的角度看,本單元繼續(xù)學習朗讀,訓練朗讀技能,包括外部語音技能和內部心理技能,其中外部語音技能包括對重音、停連、語氣、節(jié)奏的把握,內部心理技能則包括“情景再現”和“把握情感基調”,后者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另外,從文章寫法的角度看,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特點也是學習本單元課文的一個重點,《散步》《荷葉·母親》等課文,抒發(fā)的情感比較顯豁明了,可以讓學生直接把握,而《秋天的懷念》表達的感情則非常深沉含蓄,需要在字里行間細細品味。
本單元的寫作“學會記事”旨在教會學生抓住要素,條理清晰地敘述,并引導學生嘗試在敘事中抓住細節(jié),表達情感。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分為兩個板塊,這兩個板塊既相對獨立,又是一個有機整體。“交友之道”側重于讓學生掌握知識積累、資料搜集的方法;“向朋友展示自我”意在引導學生在策劃組織活動中培養(yǎng)良好的聆聽、說話、寫作的習慣。
教學建議
5 秋天的懷念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音和停連的朗讀技巧,把握朗讀時感情基調的變化。
2.體會作者對母親的復雜情感,理解文中母愛的內涵。
3.領悟文中“好好兒活”的內涵,珍惜生命,學會感恩。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2.初步理解文中母愛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
師:母愛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自古以來,無數人吟誦、贊頌它。我國古代著名詩人孟郊就曾寫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的詩句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謝。今天,我們將學習當代文壇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鐵生的文章《秋天的懷念》,來看看他對母親有著怎樣復雜的情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受到感染,在關注細節(jié)中加深對母愛內涵的思考,得到情感的熏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識作者
結合教材以及相關資料,了解關于作者的相關知識。(見《狀元大課堂》本課“作者名片”欄目)
(生自主學習并討論交流)
師補充:史鐵生是我國當代文壇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21歲時就雙腿癱瘓,又長期患病,但他一直與病魔抗爭。在他特殊的人生旅途中,是他的母親給予他“好好兒活”的動力,給予他愛的溫暖,對自己的母親,史鐵生一直懷有一種特別的懷念。
2.明背景
借助相關資料,了解課文寫作背景。(見《狀元大課堂》本課“背景鏈接”欄目)
師:看課件上史鐵生說的一段話,你感受到他怎樣的情感呢?
課件出示:
那時的我,作為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著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預設 對母親的懷念、思念之情;對母親的懺悔、懊悔之情;對母親的自責、內疚之情;在成長中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情感……
師:正如作者所說“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因此當母親離他而去后,懷念伴隨他終生,所以作者選取了母親離開人世的那個秋天的故事來抒寫復雜的懷念之情。
3.理脈絡
朗讀課文,自主完成下列任務。
(1)圈出文中的生字詞。(見《狀元大課堂》本課“字詞清單”欄目)
(2)為本文劃分結構層次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預設
課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2段):“我”雙腿癱瘓后,重病的母親安慰“我”。
第二部分(第3—6段):母親在準備推“我”去北??淳栈ㄇ?,因病離開了人世。
第三部分(第7段):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們”明白了母親的心意,決心“好好兒活”。
【設計意圖】在識作者、明背景的基礎上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生在聽讀中受到感染,引發(fā)思考;通過梳理敘事要素,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層次結構。
三、朗讀悟情
1.指導朗讀
(1)請四名同學分別朗讀第1—2段、第3—4段、第5—6段、第7段。
(2)根據下面的朗讀三級目標,評一評四個學生的朗讀達到了哪個目標層級。
(以學定教,結合評價指導,重點指導幾個兒化音,比如“咱娘兒倆”“好好兒活”)
課件出示:
朗讀的三級目標:①正確;②流利;③有感情
(3)方法指導。
師:正確、流利是朗讀的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要有感情。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不斷打磨朗讀技巧。注意將上一個單元學習的外部技巧(主要是對重音、停連、語氣、節(jié)奏的把握)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鞏固,本單元重在練習內部技巧,學會把握“情景再現”與“感情基調”。
2.教師范讀
學生聽朗讀并思考: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預設 深沉含蓄。
3.給例子,學方法
生齊讀第1段,師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
(1)重讀的詞語:突然、砸碎、猛地、摔。(再現“我”暴怒無常的情景)
(2)輕讀:悄悄地躲、偷偷地聽、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再現母親揪心與小心翼翼的情景)
(3)通過節(jié)奏感的變化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文段“望著望著……(緩)我會……(急)”與“聽著聽著……(緩)我會……(急)”;對話時母親勸說的話(緩),朗讀“我”痛苦時的語言、動作的詞語時一氣呵成(急),面對“我”的暴躁絕望的言行時,母親的行動、話語(急)。
(4)用“我”和母親的對話語氣、語調的強烈反差表現人物:母親的語言輕柔,重讀“總”(表現母親的苦心);“我”的語言急促,重讀“狠命”“捶打”“可恨”“喊”(突出我的絕望痛苦);面對絕望痛苦的兒子,母親的三個連續(xù)動作“撲”“抓”“忍”要快讀(突出母親的苦痛),而一句“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應停連,讀出傷痛和乞求(表現母親的堅忍、心痛)。
師小結:第1段應抓住重點詞句,注意重音、停連、語氣、節(jié)奏的把握,再現情景,讀出感情,讀出“我”與母親對話時的暴躁絕望和母親的慈愛、包容和堅忍。
4.選段落,用方法
(1)分小組,每個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根據前面學到的方法邊讀邊揣摩其他段落。
(2)全班交流朗讀心得,明確全文感情的變化。
預設 第2段:寫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語氣陡然低沉,應讀出“我”內心的沉重與愧疚。
第3段:寫母親央求“我”去看菊花,母親因“我”的答應而喜出望外,語氣略有點輕松愉快。
第4段:獨句成段,母親驟然離去,又陡然低沉,要讀得緩慢、沉重,表現“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第5、6段:寫母親臨終前對“我”和妹妹的牽掛,要讀得沉重、痛心,強調“我”與母親天人永隔的巨大悲痛和深深的自責。
第7段:寫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淳栈?,要讀得沉著、淡定,而且在讀之前要停頓較長時間,拉開回憶的時空,突出“我們”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決心要好好地活下去。
師小結:文章記敘了身患重病的母親精心照顧下肢癱瘓的兒子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深沉憂傷的,敘述的語氣平靜內斂,但情感在行文中是起伏變化的。朗讀時要揣摩語氣、語調,讀出人物感情的變化。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將朗讀技巧的指導、課文的理解感知和學生的朗讀體驗有機結合,突出朗讀教學與情感教育之間的聯系。朗讀讓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欲望。同時引導學生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并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用刪減比較法品讀下面的句子,看看刪減幾個“悄悄地”后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課件出示:
(1)讀下面的話,比較用“悄悄地”和去掉“悄悄地”有什么不一樣。
原句:“……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任疫€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br>調整后:“……母親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任疫€敏感。她又出去了?!?br>(2)同一個“悄悄地”表達了母親不同的情感。然而,這復雜的情感又有共同的東西,是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運用刪減比較的方法品味語言的表達效果,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的內心感受,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準備。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分析細節(jié)描寫和關鍵詞語,感受作者對母親的復雜情感。
2.在品讀中了解本文的抒情特色,懂得感恩,珍惜生命。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交流展示
師指名學生展示作業(yè)成果并點評。
預設 (1)三個“悄悄地”的細節(jié),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細心”“耐心”和“小心”,更讓人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使得母親的形象在細微之處變得感人。刪去后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2)共同的東西是母親的愛。
二、研讀課文,理解母愛
師:讀過課文后,我們知道文中的母親是一個直到臨終前還牽掛自己的孩子的人,這種偉大的母愛令人動容。文中有哪些細節(jié)體現了母愛呢?文中的母親具體是個怎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思考一下。
1.自讀課文,理解母愛
圈點出文中體現母愛的詞句,并用“文中的母親是一個________的人,這體現在________”的句式說說自己對這些詞句的理解。
預設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細心的人,這體現在三個“悄悄地”的細節(jié),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細心”“耐心”和“小心”,更是讓人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堅強的人,這體現在她面對“我”痛苦地捶打自己的腿絕望地喊時,忍住哭聲勸“我”?!皳洹薄白ァ眱蓚€動詞形象地再現了母親的痛心焦急。
(3)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慈愛的人,這體現在她深深理解兒子的痛苦,能夠包容兒子的暴怒,她想方設法寬慰兒子,多次央求兒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兒子早日走出內心的絕望。
(4)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樂觀慈愛的人,這體現在她興奮的動作語言中表現出的喜出望外。
(5)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敏感細心的人,這體現在她“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等細節(jié)描寫中。
2.理解詞句含義
“好好兒活”在文中出現了兩次,這兩處“好好兒活”的含義與作用是什么?
預設 第1段中母親說“好好兒活”表現出母親對子女的鼓勵與愛,告誡兒子對生活中的艱苦要有堅強積極的態(tài)度。第7段中我說“要好好兒活”表現出兒女對母親的無限思念之情,告訴讀者兒女已經讀懂了母親的一言一行。
作用:從表象看,前者是母親勸慰我的話,后者是我感悟后重復母親的話。從結構上看,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從內容上看,前者是母親勸慰我要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不放棄生活,堅強地活著;后者是我讀懂母親此話的含義,勇敢地面對苦難生活,表達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激。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加深對母親形象的理解。
三、拓展思考,感悟母愛
師:曾經,兒子理解不了母親,秋天過去了,兒子終于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了。大家回顧一下母親臨終前未說完的話,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著補充母親未說完的話。
課件出示:
“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小組討論后自由回答)
預設 在一起要好好活,活得堅強,活出尊嚴。
1.拓展閱讀
閱讀下列選段,自由談談后來的史鐵生是如何理解“好好兒活”的。
課件出示:
隨著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至少有一點我是想錯了: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并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赣H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預設 后來的史鐵生認為,母親的“好好兒活”,就是教給兒子堅強地面對有缺憾的生命,不向命運低頭。
師補充:由于身體原因,史鐵生經常發(fā)高燒,有好幾次昏迷,但他依然平靜淡然地看待這一切,依然堅守著“好好兒活”。殘疾的是身體,健康的是精神,所以推薦課后讀一讀他的幾本書——《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2.誦讀結尾,理解主題
再次朗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對于史鐵生的“好好兒活”,你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啟發(fā)?
預設 感受: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貴。我在報紙上看到史鐵生和世界長跑冠軍劉易斯的合影,身體衰弱的史鐵生雖然連站也站不起來,但他的靈魂卻在無羈地奔跑著,跑得跟劉易斯一樣快,甚至比劉易斯還快。
啟發(fā):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有缺憾有痛苦,史鐵生在無法彌補的身體缺憾中依然能找到生命的價值,我們也應該對生活、對克服困難抱有信心,珍惜生命,珍惜身邊的人。
結束語:如果你在本文中讀出了屬于你的思考,當你面對困境時,一定能想起老師和你討論的這個話題,想起史鐵生,想起他的這篇《秋天的懷念》給你帶來的啟示。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對細節(jié)的研讀感悟中,在補句訓練中,在相關文字的延伸閱讀中,深刻領悟“好好兒活”的內涵,突出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及思維能力,深化學生對母愛豐富內涵的理解和對生命的珍惜。
四、布置作業(yè)
任選一題寫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
(1)《媽媽,我想對您說》
(2)《史鐵生,我想對您說》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助于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寫作能力。而寫作訓練與閱讀有機結合,凸顯了素養(yǎng)提升的途徑。作業(yè)的設計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和能力。
【板書設計】
【設計亮點】
朗讀是本單元、本課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感,提升學生素養(yǎng)。因此,本課教學設計將朗讀感悟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品味思考,從對內容的理解,到對情感的逐步深入領悟,到聯系現實思考,逐層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有層次地將朗讀技巧的訓練、對課文的理解感知和學生的朗讀體驗有機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看似平靜的敘述中飽含的深情,突出了朗讀教學與情感教育之間的聯系。
第1課時在朗讀技巧的指導中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第2課時則圍繞母親的讓兒子“好好兒活”,采用細節(jié)分析、品味重點詞語、想象寫句等方法,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幫助學生細細品味母愛的深刻內涵——不僅有無私的關愛,更有生命的啟迪與人生的責任。通過細細品味作者的悔責之情和對生命的感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
教學資源庫
【名家點評】
1.這篇《秋天的懷念》承襲了作者回憶性文章一貫清新質樸、感人肺腑的特色,以歉疚的筆調追憶了自己癱瘓后和母親去世前的一段相處時光。母親為了不增加兒子煩惱,隱瞞了自己早已病入膏肓的實情,仍舊無怨無悔地照料撫慰脾氣暴躁的兒子,看似平凡的母親,在看似平常的日子里,一言一行中卻藏匿了對孩子無限深沉的母愛,讀來感人至深。(文珍《大語文·童年的鐵皮鼓》)
2.這種在菊花盛開季節(jié)中的懷念,是那樣的苦澀、凄切而悲涼。(李朝全《散文百年經典(1917—2015)》)
3.情真是散文的靈魂。情真與質樸是密不可分的。《秋天的懷念》是作者用心血寫成的文字,它不同于一般作家體驗生活、觀察生活而得出的情思與穎悟。(崔寶國《看山集》)
4.全文無一處、無一字提及母愛,但母愛滲透于每件事、每句話、每一表情動作,甚至每個字上;句句含情,字字如金,鑄就一篇感人至深的經典美文。(胡山林《史鐵生散文精選》)
【素養(yǎng)提升】
如何在指導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其審美能力及審美情趣都需要通過培養(yǎng)語感來獲得。語言文字固有的音韻美、意境美,文章的結構美,都需要通過有指導、有要求的反復吟誦來感受,使學生能夠品嘗“文中味”,悟出“文外意”。
本文的朗讀語氣不容易把握,因此要從四個方面突破。一是在語句的朗讀中揣摩合適的語氣,如“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和“‘你要是愿意,就明天?’”這兩個句子在朗讀時語氣、語調、語速完全不一樣,應在這種不一樣中揣摩母親的內心世界,讀出母親對殘疾兒子的用心與愛心。二是在閱讀訓練中,如刪減三個“悄悄地”的訓練,在刪減關鍵詞進行比較朗讀中體會感情。三是在全文的朗讀中把握感情基調,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深沉憂傷的,敘述的語氣平靜而內斂,朗讀時要用豐富細膩的語氣讀出深沉的感情。四是理解作者復雜的情感,呈現一張一弛的波瀾變化,富有節(jié)奏感,與作者內心的情感狀態(tài)達到了和諧一致,如第一段對話中“我”的絕望與暴躁(語調上升),母親的隱忍與勸慰(語氣輕緩、謹慎);第三段對話中,母親的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語速快、充滿喜悅),說到敏感字詞,突然停止的低沉。如“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體會“再也”所表達的無比痛苦和遺恨終生的感情,然后反復朗讀。
【疑難探究】
文中三次寫到“看花”,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寫“看花”是春天,母親提議去北海看花,想讓“我”在盛開的春花中感受生命的美好,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第二次寫“看花”是秋天,母親央求“我”去北??淳栈?,她想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陪“我”去看看象征生命力的菊花,渴望“我”從絕望中走出來;第三次寫“看花”是在秋天,“我”和妹妹去看花,實現了母親臨終的愿望。菊花象征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深情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三次看花,串起了人物的情感軌跡,讓我們體會到“看花”已不僅僅是看菊花,而是象征著母親的人生信念:無論命運怎樣,人生如何,都要活得堅韌,活出尊嚴,活出生命的價值?!昂煤脙夯睢薄菍Πc瘓兒子與未成年女兒的深深期待,這里的母愛也不僅僅是生活中的關心愛護,更是母親博大的胸懷和人生信念。
【文化素養(yǎng)】
菊與人文精神
1.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毒鸥琛ざY魂》(殉道者的信仰)
2.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K軾《贈劉景文》(中國文人的傲骨)
3.至死不變英氣多,舉頭南山高嵯峨。——鄭思肖《菊花歌》(正氣凜然的民族精神)
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諟Y明《飲酒》(其五)(回歸自然、物我兩忘的情懷)
5.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毒栈ā罚▽κб馊松挠星殛P懷)
6.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S巢《不第后賦菊》(蓬勃生命力的象征)
【延伸閱讀】
史鐵生文章的節(jié)選片段
1. 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
2.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杌枞徊荒芩枷?,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病隙碎筆》)
【推薦閱讀】
《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分類
內容
課時
教學要點
閱讀
5.秋天的懷念
2
1.積累字詞,識記作家作品和相關文學常識。
2.訓練朗讀技能,學會在朗讀中再現情景,把握情感基調,注意語氣、節(jié)奏的變化。
3.品味探究,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激發(fā)和豐富學生的親情體驗,同時深化理解,嘗試讀出親情之外的情感內涵。
4.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點;明確記敘要素,學會在記事中抓住細節(jié),錘煉語言。
5.學習文言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復誦讀,感知課文內容,訓練文言語感;積累常見文言詞句及古代敬辭、謙辭。
6.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交流習慣。
6.散步
2
7.散文詩二首
2
8.《世說新語》二則
2
寫作
學會記事
2
綜合性學習
有朋自遠方來
2

相關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教案: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走進作者,讀懂文章,深情總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共5頁。

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七年級上冊(2018)5 秋天的懷念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七年級上冊(2018)5 秋天的懷念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過程,讀一讀題目,品一品人物,賞一賞景物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初中語文5 秋天的懷念教案

初中語文5 秋天的懷念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5 秋天的懷念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5 秋天的懷念教案

初中5 秋天的懷念教案

初中5 秋天的懷念教案

2020-2021學年第二單元5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0-2021學年第二單元5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及反思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5 秋天的懷念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七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