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計算、比較、分析等活動,初步發(fā)現雖然樹葉的
大小各不相同,但同一種樹的樹葉長和寬的比值都比較接近某個確定的數值。
2.經歷收集數據、計算比較、合作交流等實踐活動,感受收集數據的作用,體驗數據的隨機性,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數據分析觀念。
3.進一步體會現實生活中存在“比”,感受數學活動的意義及價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并發(fā)現樹葉中長與寬比的特點。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認識樹葉,4人小組采集不同的樹葉(枇杷葉、紅葉石楠、柳葉、香樟葉、銀杏葉),每人收集1片樹葉。
教師收集本地常見的幾種樹葉,測量并得出每種樹葉長與寬的比。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播放秋景的視頻):談話:同學們剛才欣賞到的畫面美不美?你知道這是什么季節(jié)的風景?(秋季)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楓葉等)正如一個成語所說:一葉知秋。師:老師這也搜集了一些秋天的樹葉。看,(課件出示情境圖)認識它們嗎?把你認識的樹葉介紹給大家。(課件出示八種樹葉編上序號,第一排:柳葉、桃樹葉、香樟樹葉、枇杷樹葉、第二排:桑樹葉、銀杏樹葉、紅葉石楠、楓樹葉)學生說一個名稱教師點擊出示。
觀察這些樹葉,你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形狀不同、顏色不同……
二、提出問題
1.聚焦兩種樹葉。(柳葉、香樟葉)
師:同學們看這是依依楊柳,這是蔥郁香樟。仔細觀察這兩種樹葉,誰來說說它們長什么樣兒?
生:我覺得柳葉長得細細長長的,而香樟葉長得胖胖的。(學生說的時候教師用教棒比劃)師:你說的可真形象。
師:在我們數學里是這樣規(guī)定樹葉的長和寬的。
課件播放錄音:樹葉的長一般指沿主葉脈方向量出的最長部分的長度,不含
葉柄;樹葉的寬一般指沿與主葉脈垂直方向量出的最寬處的長度。(同步動畫演
示樹葉的長和寬)
2.觀察比較: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樹葉的長和寬(指柳樹葉、香樟葉)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兩種樹葉,它們的長和寬怎樣呢?(指柳樹葉的長和寬)估一估長是寬的幾倍?哦!相差還是挺大的,所以柳樹葉顯得細細長長的。再看香樟葉(指長和寬),差不多,所以顯得胖一些。(指銀杏葉)銀杏葉比較特殊,誰來指一指它的長和寬分別在哪兒?(課件標出長和寬,突出銀杏葉的長比寬要短一些。)
小結:從數學的角度看,樹葉的形狀跟它的長寬還真的有關系。
3.深入研究,商定方案
(1)過渡: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呢?你們想繼續(xù)研究嗎?小組里商量商量,接下來可以怎么來研究它們?(提示:我們可以用本單元學的知識來表示長、寬的這種關系)
(2)小組匯報方案:
生1:可以先測量樹葉的長和寬。師:測量好長和寬接下來怎么辦呢?有沒有其他小組要補充。
生2:算出長和寬的比值。師:你是怎么想到要算比值的?
生:最近學的是比的知識。 生:算出長和寬的比值就能反映長和寬之間的關系。師:學以致用真了不起!
生3:看這個比值是不是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按你們說的方法來研究樹葉中的比。(板書:樹葉中的比)
二、探索實踐
1小組活動
師:課前,每個小組都收集了同一種樹葉,下面我們分小組展開研究。請看
活動要求(課件出示),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活動要求。
任務1:每人測量一片樹葉的長和寬,算出它們的比值,填入小組記錄單。
任務2:計算幾個比值的平均數。
任務3:將結果與樹葉的形狀對照,在小組里說說你們的發(fā)現,并記錄下來。
師:明白了嗎?開始活動。學生分組活動。
2.分析數據
(1)引導發(fā)現:同一種樹葉,長和寬的比值都比較接近。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活動成果。哪個小組先來匯報?
指名2個研究同一種樹葉的小組呈現數據。
師:同學們聽完這兩個小組的匯報,你有什么想說的?生:發(fā)現枇杷樹葉長和寬的比值相近。(指名2-3人說)兩個組算出的平均數一個是。。。一個是。。。,在測量和計算的過程中有少數誤差是正常的。
師:是這樣嗎?看看你們得到的比值,是不是也比較接近?指名兩個組說一說。還有其他沒有匯報的小組,看看你們算出來的比值是不是也比較接近?是這樣的請舉手。
師:剛才兩個小組的發(fā)現在其他小組得到了驗證?,F在誰再來完整地說一說你們都發(fā)現了什么?正如你們說的:(板貼:同一種樹葉,長和寬的比值都比較接近。)
(2)引導自主發(fā)現其他規(guī)律:
師:現在五種樹葉的比值都出來了,你能將它們按照一定順序排一排嗎?誰來試一試?
生:按長與寬比值的大小。指名生排樹葉。
師:觀察這些樹葉的形狀,對照它們的比值,想一想,這里面是否還藏著什么規(guī)律呢?(同桌說說)
生:我們發(fā)現樹葉長與寬的比值和它的形狀之間有一定的關系,比值大的葉子長得瘦瘦的,比值小的葉子長得胖胖的。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不是這樣的。讀一讀數據,誰來說說他的發(fā)現。
你們真了不起又發(fā)現了一個規(guī)律,一起說一說。
板貼規(guī)律二:樹葉長與寬的比值越大,樹葉就越狹長。
師:還有其他發(fā)現嗎?
生:紅葉石楠和香樟葉長和寬的比值比較接近,樣子有點相似,都是那種不胖不瘦的。
師:(指板貼)你是說這兩片樹葉的比值都是二點幾,大家來看看,形狀是不是比較相似?再看看柳樹葉和銀杏葉比值相差很大,形狀也完全不同。
師:他的發(fā)現有沒有道理?你能也這樣說一說嗎?(指名2人說)
的確是這樣:板貼規(guī)律三:比值接近的不同樹葉,形狀也是相似的。
師:剛才同學們發(fā)現了樹葉中隱藏著這么多的數學規(guī)律,真了不起。古人云:“學不可以已。”就是說,學習的腳步不可以停止,讓我們繼續(xù)探索的腳步。
3.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請看這里。(課件演示)讓我們大膽地想象,如果把它( 紅葉石楠)想象成同長同寬的長方形,那么隨著比值越來越大,這個長方形的形狀會怎樣變化?
生:會越來越細長。
師:如果比值繼續(xù)變大呢?長方形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生:幾乎成了一條橫線.
師:像這樣的樹葉見過嗎?我這里就有一根松針。咦,為什么不叫它松葉,而叫松針呢?
生:因為它的形狀像根針。
師:是的,樹葉有很多特征就藏在它的名字里呢。
師:反過來看,比值越來越小,長方形的形狀會怎樣變化?當小到比值為1時,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就怎樣了?(師出示正方形)
師:如果比值再小呢?( 出示與銀杏葉對應的豎長方形)繼續(xù)變小呢?
生:長方形就變成一條豎著的直線。
師:你看,大自然中美麗的樹葉和我們數學中的圖形還有這么奇妙的聯(lián)系呢。
三、實際應用
讓我們繼續(xù)想象。
出示比值是5.2,先想一想樹葉的形狀,看看會是右邊的哪片樹葉?怎么想的?
再出示比值是2.2,它又會是哪片樹葉呢?怎么想的?
一起出示比值是0.7、1.1,能找到與它們想對應的樹葉嗎?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同學們,一開始我們由樹葉的形狀想到要研究它長和寬的比值,現在從比值也能推想到樹葉的形狀。真是數形結合百般好。
四、回顧反思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上了一節(jié)數學實踐活動課?;仡櫼幌?,你有哪些收獲?我們是怎樣得到這些規(guī)律的?(板書:測量、計算、比較)
師:樹葉中的規(guī)律還有很多,希望大家運用學到的方法不斷去探索、去發(fā)現!
這是一份蘇教版六年級上冊三 分數除法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問題,探索實踐,回顧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三 分數除法教案設計,共2頁。
這是一份小學數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三 分數除法教案及反思,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內容,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