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密度公式,會用密度公式計算物體的密度或物體的質量、體積。
2.了解密度單位。
3.了解密度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實踐中的用途。
4.會用托盤天平、刻度尺或量筒等器材測定固體的密度或液體的密度。
二、過程與方法:
善于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積極參與科學探究。學習從實驗數(shù)據(jù)中運用對比、分析和歸納來處理信息。能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勇于探索、協(xié)助合作的科學精神,并且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在各項活動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教學重難點】
密度概念。
【教學流程】
創(chuàng)設情景
實驗探究
活動一
成功體驗
得出結論
拓展補充
活動二
學以致用
應用練習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出示兩塊體積不同的規(guī)則的實心鐵塊。
設問:哪塊重?
學生回答,教師演示。(用天平稱兩鐵塊的質量)
討論:是不是所有的物體,只要體積大就一定重呢?請舉例。
學生討論后舉例。
設問:那么物體的體積與質量究竟有什么關系呢?
二、新課講授:
活動一:研究物體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
交流與合作:
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1.物質的密度。
板書:由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和它的體積的比值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
=
質量
體積
ρ
=
m
V
即
單位:Kg/m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
g/cm3,讀做“克每立方厘米”。
g/L,讀做“克每升”。
單位換算:1g/cm3=1000Kg/m3=1000g/L。
活動二:學生閱讀小資料:常見物質的密度。
討論:
(1)表中密度最大的物質和密度最小的物質分別是什么?
(2)不同的物質的密度是否相同?
(3)一般情況下,固體、液體、氣體之間的密度大小關系怎樣?
(4)鐵的密度為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
教師補充:
(1)不同的物質密度不同。再次強調密度是物質的重要特性之一。
(2)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條件下的密度值。(如:氣體的密度是0℃,1標準大氣壓下的密度)
2.密度知識的應用。
(1)鑒別物質。
例題:體積是1.5m3的金屬塊,測得它的質量為11700Kg,這種金屬的密度有多大?它可能是什么金屬?
解:已知金屬的質量m=11700Kg,體積V=1.5m3,利用密度公式計算:
ρ=m/V=11700Kg÷1.5m3=7800Kg/m3.
從密度表查得鐵的密度是7800Kg/m3,這塊金屬可能是鐵。
(2)解釋現(xiàn)象。
如,能幫助我們解釋冬天里水管為什么容易脹裂以及知道如何防止水管脹裂等。
【作業(yè)布置】
1.一桶水的密度為多少?一滴水的密度為多少?一杯水倒掉一半后,剩下半杯水的密度為多少?
2.可以把裝滿飲料的密封玻璃瓶放在冰箱的冷凍室里嗎?為什么?
3.用一輛30t的平板車能否運送100塊長5m、寬1m、厚0.01m的鋼板?已知這塊鋼板的密度是7800Kg/m3. 項目對象
長(cm)。
寬(cm)。
高(cm)。
體積(cm3)
質量(g)
質量/體積(g/cm3)
鐵塊1.
鐵塊2.
鋁塊1.
鋁塊2.
這是一份科學八年級上冊1 密度教案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探究水的質量與體積之間的比值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科學第3章 運動和力第1節(jié) 機械運動優(yōu)秀教案,文件包含第1節(jié)機械運動1doc、第1節(jié)機械運動2doc等2份教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教案共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科學第 1 節(jié) 健康獲獎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健康的含義,提高健康水平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