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學習課文中記敘的順序和文章在立意,構思,描寫等方面的特點。
2、學習與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學習重點:學習課文中記敘的順序,學習作者精巧的構思。
學習難點:體會文中的語言以及插敘部分。
課前預習:
學法指導:自讀課文,查字典或詞典解決不認識的字和詞并識記。
一、認識作者:
彭荊風, 代作家。
二、基礎知識: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露宿 延伸 陡峭 漆黑 簡陋 攆走 悠閑 照料
修葺 紅潤 修長 晶瑩 折損 恍惚
形似字組詞
寨( )騫( ) 陡( )徒( )悄( )峭( )
恍( )怳( ) 葺( )茸( )麂( )麀( )
多音字注音組詞
宿 菌 薄 露 累
課堂學習
一、初步感知:
學法指導:讀課文,圈畫重點詞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速讀課文,找出文中出現(xiàn)人物及所做好事。從“我”和老余的視覺角度來看,人物以什么次序出現(xiàn)?
二、整體感知:
學法指導: 自讀課文,概括每段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精讀課文,找出“我”和老余發(fā)現(xiàn)小茅屋后,圍繞著小茅屋的主人設置了幾次懸念,發(fā)生了幾次誤會?究竟誰是小茅屋的主人?
合作探究
三、重點語段研讀:
學法指導:朗讀重點段落,畫出相關語句,小組討論分析解決問題。
跳讀課文,找出文中幾次寫到“梨花”,將其語句勾出,體會寫“梨花”的作用。
四、閱讀練習:
接著,小姑娘向我們講述了房子的來歷。10多年前,有一隊解放軍路過這里,在森林里過夜,半夜淋了大雨。他們想,這里要有一間給過路人避風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樹割草蓋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過這邊山上來拾菌子,好奇地問解放軍叔叔: “你們要在這里長住?”解放軍說:“不,我們是為了方便過路人。是雷鋒同志教我們這樣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動。從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藥的機會來照料這小茅屋。
原來她不是梨花。我問:“梨花呢?”
“前幾年出嫁到山那邊了?!?br>不用說,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過任務,常來照管小茅屋。
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br>第二天早上,我們沒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沒有離開,我們決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給屋頂加點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溝再挖深一些。一個哈尼小姑娘都能為群眾著想,我們真應該向她學習。
我們正在勞動,突然梨樹叢中 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邊的約莫十四五歲,紅潤的臉上有兩道彎彎的修長的眉毛和一對晶瑩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瑤族老人立即走到她們面前,深深彎下腰去,行了個大禮,嚇得小姑娘們像小雀似的蹦開了,接著就哈哈大笑起來:“老爺爺,你給我們行這樣的大禮,不怕折損我們嗎?”
老人嚴肅地說:“我感謝你們蓋了這間小草房。”
為頭的那個小姑娘趕緊搖手:“不要謝我們!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br>接著,小姑娘向我們講述了房子的來歷。十多年前,有一隊解放軍路過這里,在樹林里過夜,半夜淋了大雨。他們想,這里要有一間給過路人避風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樹割草蓋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過這邊山上來拾菌子,好奇地問解放軍叔叔:“你們要在這里長?。俊苯夥跑娬f:“不,我們是為了方便過路人。是雷鋒同志教我們這樣做的?!彼憬愫苁芨袆?。從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藥的機會來照料這小茅屋。
原來她不是梨花。我問:“梨花呢?”
“前幾年出嫁到山那邊了。”
不用說,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過任務,常來照管小茅屋。
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br>1、選文中的橫線上填 比較好。
2、選文寫了一次誤會,即 。(不超過10個字)
3、選文中直接描寫了 、 ,間接描寫了 ,
這在記敘的順序中屬 。
4、“你們要在這里長???”這句話在朗讀時,重音應放在哪個詞語上?
5、“這里要有一間給過路人避風雨的小屋就好了?!边@里的“要”字是 的意思。
6、“是雷鋒同志叫我們這樣做的”,那這句話的意思就變成了
。
7、“她姐姐很受感動”,這句話中指的是“受誰感動”?
。
8、選文結尾引用陸游的詩句,對此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抒發(fā)思古之幽情,緬懷宋將抗擊金兵、收復失地的功績。
B、這“驛路梨花”是邊境盛開的潔白梨花,是哈尼姑娘梨花,更是雷鋒精神的象征
C、照應標題,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
D、含蓄而又形象地寫出了雷鋒精神不斷發(fā)揚光大的深刻含義,升華了中心思想。
五、拓展閱讀
竹杯上的紅五星
①才爬過兩座山,我已經熱汗淋漓了,而路還在腳下彎彎曲曲地延伸著!
②這是嶺南群山里的一條古驛道。青石砌成的曲徑,想蠶吐的細絲一般,在偌大的山海里,飄浮不定地閃現(xiàn)著,仿佛永遠沒有盡頭。昔日的筑路人,你們是多么艱辛??!
③我的喉嚨干渴得像開裂地發(fā)疼。我埋怨自己太貪趕路了,沒在山腳公路道班工人那兒喝足水。此時,我真盼望著那位道班老工人將的那道山泉,會馬上出現(xiàn)在眼前……
④據(jù)說那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為了打通崇山峻嶺,許多石匠匯集到這深山里來。路成之后,匠人們又各自回鄉(xiāng)謀生去了。惟有幾個熱心腸的人留了下來,他們擔心行路人口渴,決心鑿石開泉引水。敲呀,打呀,披星戴月,終于打出了泉眼。說到這里,老工人笑瞇瞇地對我說:“不信,你上山去聽,那‘丁當’作響的泉鳴,就是匠人們鑿石留下的聲音!”??!這古老的動人的傳說,分明在贊頌我們民族高尚的精神文明的源遠流長。
⑤山里的杜鵑花開得正盛,紅的、粉的、白的,鮮艷多彩的色澤撩逗著人的眼睛。忽然,我發(fā)現(xiàn)花叢中有兩團綠色的東西在慢慢地移動,走近一看,原來是兩個檢查電話線路的解放軍戰(zhàn)士。他們手里各自都采了一大捧山里的野生茶,軍衣被汗水浸透了也全然不顧。留下一兩聲輕快的笑聲,他們又隱入綠色世界里了。
⑥他們采山茶干什么呢?一想到茶,頓時又覺得出奇的干渴,我加快腳步,決心要尋找到一眼泉。
⑦哈!終于隱隱聽到那“丁當”作響的泉聲了。追尋著那聲音,我來到半山一個平壩上用楠竹搭成的亭子里。走近一看,可不,一汪清泉有桌面那么大,銀子般的山水正從一根竹管里暢快地吐出來。我正要撲上去飲個痛快,突然,我發(fā)現(xiàn)泉邊有個粗瓷水缸,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胤旁谥窦茏由?,瓷缸上寫著:“莫飲生水,請喝山茶?!卑?,誰想得這么周到!爬山跑熱的身子,貪喝冷冽的泉水,是會鬧病的。我拿起一個竹筒刻制的飲水杯,揭開缸蓋舀出茶來。茶水還有著微微的余溫。濃釅的茶汁,泛著黑紅的色澤,喝下肚去,一股清涼,真是痛快極了。
⑧待我在泉邊洗臉消汗之后,開始打量起四周來:這六角的竹亭子,雖不算精致,遮風擋雨倒是個好所在。一節(jié)節(jié)引水的楠竹,繞山跨谷,逶迤而來,使人感到引水的不易。還有那溫熱的茶水,定是每天泡換一次的,要不怎么又鮮又甜?這群山之中常常是十里不見一戶人家,是誰在為人們做好事呢?驀地,我想起路上邂逅的綠色人影來,想起了那兩個采集野生茶葉的戰(zhàn)士來!道班的工人說過,這山中有個查線的哨所,住著三個戰(zhàn)士,維修著百十里線路。我打量著手里的竹杯,發(fā)現(xiàn)那上面還刻有一顆不大的五角星,于是我明白了……
⑨走出竹亭,我遙望山海,一幢小小的紅磚瓦房,在綠樹中隱約可見。那定是哨所了,離這驛道,怕有一兩里路,每天燒茶挑來,走這崎嶇的山路,要流多少汗呢?在這偏遠、寂靜的地方,過往行人,來去匆匆,脾氣也難得對戰(zhàn)士們說上幾句感激的話兒,而他們,仍在默默地干著,為干渴的人們獻上這甘甜的驛道茶。
給加點字注音
逶迤( ) 邂逅( )
2、第4節(jié)中“這古老動人的傳說”具體指代的內容是什么?試用四個字概括: 。
3、從第7節(jié)中找出6處表現(xiàn)燒茶人熱情、細心周到的詞語,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4、第8接中的“我明白了……”請說說明白了什么?
5、將本文與《驛路梨花》一文做比較閱讀,說說它們的異同。
閱讀練習答案:
1、閃 2、誤將梨花妹妹當成梨花。 3、我們、梨花妹妹;解放軍和梨花;插敘 4、長住 5、如果、要是 6、雷鋒命令我們做的,而不是自己愿意做的。 7、受解放軍的感動8、A
拓展閱讀答案
1、yí hòu 2、筑路開泉 3、泉上有亭 泉邊有水缸 水缸上有字“莫飲生水” 竹制飲水杯 缸上有蓋 溫茶 4、明白了這燒茶人是前邊看到的采野山茶的查線哨所的解放軍戰(zhàn)士。 5、同:都贊揚了不為名利助人為樂的好思想、好品質。異:《驛路梨花》一文落在贊揚雷鋒精神上;本文是落在贊揚我們民族高尚精神上。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七年級下冊(2018)14 驛路梨花/彭荊風學案,共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助學資訊,字詞積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15 驛路梨花學案,共6頁。學案主要包含了預習要求,預習檢測,整體感知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15 驛路梨花導學案,共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