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可回收垃圾,主要成分為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舊報紙
B.舊棉布
C.鋁制品
D.PVC制品
2.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明亮藍紫色火焰的是( )
A.紅磷B.硫粉C.木炭D.一氧化碳
3.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的三態(tài)變化,是由于水分子的體積發(fā)生改變
B.蒸餾海水和電解水的過程中水發(fā)生的都是化學變化
C.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將硬水轉化為軟水
D.通過電解水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4.下列化學用語的含義表述正確的是( )
A.——鈉離子
B.——1個氯化鈉分子
C.3個二氧化硫分子——
D.——1個氫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
5.下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屬于置換反應
B.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是
C.生成丙和丁的質量比為1:3
D.氫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沒有變化
6.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測空氣中氧氣含量
B.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C.探究分子不斷運動
D.驗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7.室溫時,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燒杯中逐滴加人溶液,燒杯內溶液的溶質質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向a點對應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藍
B.b點對應溶液中有兩種溶質
C.c點時燒杯內液體的pH=0
D.d點對應溶液中所含的離子是、
8.“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列做法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
A.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B.露天焚燒農(nóng)田秸稈
C.深埋處理廢舊電池
D.開發(fā)利用清潔能源
9.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礦石粉碎 B.冰雪消融 C.干冰升華 D.谷物釀酒
10.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加熱固體
B.人應站在安全線外
C.稀釋濃硫酸
D.手不接觸筆尾的金屬體
11.下列現(xiàn)象及變化用原子、分子的知識解釋正確的是( )
A.水結成冰——分子停止運動
B.溫度計汞柱上升——原子的體積變大
C.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原子種類發(fā)生了改變
D.蔗糖能溶解在水中——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1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洗潔精可去油污,是因為它能起乳化作用
B.氖氣可做保護氣,是因為它化學性質不活潑
C.初冬的早晨樹葉上產(chǎn)生白霜,是因為空氣發(fā)生了凝華現(xiàn)象
D.驗電器帶電后金屬箔張開,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13.下列對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 )
A.混合物——鐵銹、天然氣、生理鹽水
B.晶體——冰、海波、純凈的松香
C.合金——玻璃鋼、焊錫、黃銅
D.導體——人體、陶瓷、橡膠
14.根據(jù)如圖所示實驗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
A.甲:B中反應比A中快,說明二氧化錳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銅好
B.乙:根據(jù)混合后溶液呈紅色,說明氫氧化鈉和鹽酸發(fā)生了反應
C.丙:來回拉動繩子,塞子沖出,說明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D.?。簩⒆灾茪鈮河嫃纳侥_下拿到山頂后,玻璃管內液柱會升高
二、填空題
15.為了減少燃煤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我國越來越多地利用天然氣能源。天然氣屬于______(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的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_______,其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轉化方式為_______。
16.如圖所示為制備氧氣并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裝置。
(1)將注射器中的溶液緩緩推入V形管以制備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2)用80℃的熱水同時加熱盛有紅磷和白磷的W形管時,發(fā)現(xiàn)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由此可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是__________。
(3)白磷燃燒過程中最右側V形管中液面的變化情況為__________。
17.理化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1)農(nóng)業(yè)上常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質是_______(寫化學式)。
(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鈉(),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
(3)發(fā)生火災時,消防員利用高壓水槍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4)汽水是一種常見的飲料。打開汽水瓶瓶蓋,汽水會噴出,原因是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減小而_______。
(5)下列食物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
A.羊肉B.米飯C.牛奶D.黃瓜E.礦泉水
18.根據(jù)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
(1)甲是硫燃燒的實驗。硫在集氣瓶內、外燃燒的現(xiàn)象不同,說明燃燒的劇烈程度與_____有關;集氣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2)乙是用pH試紙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pH實驗。實驗時先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則測得的結果與實際值相比__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丙是探究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反應后得到無色溶液,欲檢驗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是否恰好完全反應,不能選擇的試劑是__________(填寫字母序號)。
A.紫色石蕊溶液
B.碳酸氫鈉粉末
C.銅片
19.A~I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已知A、B都是黑色固體,G是紅色固體,H是糖類物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G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
(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與反應③的基本反應類型相同的是反應_________(填序號)。
(3)反應④對動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
三、計算題
20.生鐵是由鐵和碳組成的合金。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某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取定量的該生鐵樣品,分四次加入稀鹽酸200g,充分反應后,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
請根據(jù)有關信息完成下列問題:
(1)m=_______。
(2)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請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精確到0.1%)
四、實驗題
21.小明同學利用硫酸銅進行趣味實驗,將浸泡了藍色硫酸銅溶液的濾紙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觀察到濾紙顏色變白,由濕變干后燃燒,在灰燼中發(fā)現(xiàn)有紅色固體。他很好奇,進行了相關探究。
【提出問題】紅色固體是什么物質?它是如何產(chǎn)生的?
【查閱資料】
①溫度達到200℃時,開始分解生成和另一種氣態(tài)氧化物,此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保持不變,該氣態(tài)氧化物是_______。
②溫度超過1000℃,會分解生成氧化亞銅();呈紅色,屬于_______(選填“金屬氧化物”或“非金屬氧化物”),與稀硫酸會發(fā)生如下反應:。
【作出猜想】
Ⅰ.紅色固體是;
Ⅱ.紅色固體是、的混合物;
Ⅲ.紅色固體是_______。
【實驗探究】實驗流程如圖所示。
【得出結論】猜想_______(選填“Ⅰ”“Ⅱ”或“Ⅲ”)成立。小明得出結論的分析思路是_______。
【拓展交流】
(1)根據(jù)紅色固體的成分分析,濾紙燃燒時的溫度_______(填字母序號)。
A.低于200℃
B.高于200℃低于1000℃
C.高于1000℃
(2)濾紙在燃燒過程中產(chǎn)生微小的碳顆粒。請寫出該過程中生成銅單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舊報紙、舊棉布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材料;鋁屬于金屬材料;PVC是聚氯乙烯的縮寫代號,是塑料產(chǎn)品之一,屬于有機合成材料。
2.答案:B
解析:
3.答案:D
解析:A、水的三態(tài)變化,是由于水分子的間隔發(fā)生改變,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蒸餾海水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是化學變化,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加熱煮沸時,水中的鈣離子、鎂離子能夠以碳酸鈣沉淀、氫氧化鎂沉淀的形式從水中析出,從而降低水的硬度,肥皂水只能區(qū)分硬水和軟水,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4.答案:D
解析:A中,圖示粒子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11,表示鈉原子;B中,表示氯化鈉這種物質,該物質由鈉離子、氯離子構成;C中,3個二氧化硫分子應寫作;D中,表示氫氣這種物質、表示1個氫分子、表示1個氫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
5.答案:C
解析:根據(jù)題目所給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為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A正確;四種物質中,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為氨氣,B正確;生成丙和丁的質量比為(2×28):(6×18)=14:27,C錯誤;氫元素在氨氣和水兩種化合物中都顯+1價,故其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沒有變化,D正確。
6.答案:B
解析:A、紅磷燃燒消耗集氣瓶中的氧氣,瓶內的氣壓降低,打開止水夾時,水進入集氣瓶,進入集氣瓶中的體積即為集氣瓶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
B、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裝置,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濃氨水易揮發(fā),氨氣溶于水其溶液為堿性,則實驗現(xiàn)象:b燒杯中的無色酞酚溶液變紅,a燒杯中的無色酞酚溶液不變紅,說明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故能達到實驗目的;
D、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說明了密度比空氣的大,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
7.答案:D
解析: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燒杯中逐滴加入溶液,發(fā)生反應:。a點對應的溶液為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A錯誤;b點時,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B錯誤;點時,稀硫酸與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中性,pH=7,C錯誤;d點時溶液過量,溶液中所含的離子是、,D正確。
8.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環(huán)境保護。直接排放生活污水,會造成水體污染,A錯誤;露天焚燒農(nóng)田秸稈會造成空氣污染,B錯誤;電池中有重金屬元素,深埋處理廢舊電池會造成水、土壤等污染,C錯誤;開發(fā)利用清潔能源可保護空氣,減少污染,D正確。
9.答案:D
解析:A、礦石粉碎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
B、冰雪消融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
C、干冰升華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
D、谷物釀酒過程中有新物質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正確。故選D。
10.答案:B
解析:A選項,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試管炸裂;C選項,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散失,防止液滴飛濺;D選項,使用測電筆時,手必須接觸筆尾的金屬體,用筆尖接觸被檢測導線。
11.答案:D
解析:A、分子在不斷運動,固體只是分子在有限范圍內運動,錯誤。
B、溫度計汞柱上升是因為汞原子間間隔變大,錯誤。
C、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改變的是分子種類,錯誤。
D、蔗糖能溶解在水中是因為分子不斷運動。正確。
故選D。
12.答案:C
解析: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B
解析:稀鹽酸顯酸性,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混合后溶液呈紅色不能說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發(fā)生了反應。
15.答案:不可再生;;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解析:
16.答案:(1)
(2)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左側下降右側升高
解析:(3)白磷燃燒放熱,使裝置內壓強升高,V形管中液面左側下降,右側升高。
17.答案:(1)
(2)+1
(3)降低溫度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4)減小
(5)ABC
解析:
18.答案:(1)氧氣的濃度;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氣
(2)偏小
(3)攪拌,使充分反應;C
解析:(2)先用蒸餾水將pH試紙潤濕,再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相當于稀釋了氫氧化鈉溶液,即溶液的堿性減弱,則測得的pH與實際值相比偏小。
(3)在滴加稀鹽酸的過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使反應充分進行;反應后得到無色溶液,則溶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呈酸性,石蕊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顯示的顏色不同,碳酸氫鈉粉末可以與酸反應產(chǎn)生明顯現(xiàn)象,銅不與酸反應,故不能選擇的試劑是銅片。
19.答案:(1)
(2)(,合理即可);①
(3)呼吸作用
解析:兩種黑色固體反應生成一種紅色固體,則反應①是單質碳還原的反應,A與I反應可生成D,則推測A為碳、B為、D為、I為、G為;H是糖類物質,可進一步推斷F為;與酸反應生成水和相應的銅鹽,則C為或等,E為或等,E與金屬活動性比銅強的金屬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單質與相應的鹽。
20.答案:(1)0.2
(2)設稀鹽酸中氯化氫質量為x。
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答: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4.6%。
解析:
21.答案:【查閱資料】;金屬氧化物
【作出猜想】
【得出結論】Ⅰ;紅色固體不與稀硫酸反應
【拓展交流】(1)B;(2)
次數(shù)
1
2
3
4
稀鹽酸質量/g
50
50
50
50
氫氣質量/g
0.2
m
0.2
0.1
選項
正誤
分析
B
×
松香沒有固定的熔點,屬于非晶體
C
×
玻璃鋼屬于復合材料
D
×
陶瓷、橡膠均不容易導電,屬于絕緣體
這是一份2021屆中考化學仿真模擬卷 重慶地區(qū)專用,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計算題,問答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屆中考化學仿真模擬卷 山西地區(qū)專用,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計算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屆中考化學仿真模擬卷 江西地區(qū)專用,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選擇填空題,問答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