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江花月夜 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里,突發(fā)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shù)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慮舊題的原始創(chuàng)制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chuàng)制權(quán)歸之于張若虛了。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作者介紹】 張若虛(約660-約720),初唐后期著名詩人,揚(yáng)州人,與賀知章、包融、張旭并稱“吳中四士”。僅《全唐詩》錄存《代答閨夢還》、《春江花月夜》兩首。 《春江花月夜》原為樂府舊題,相傳由陳后主創(chuàng)制,屬宮體詩。張若虛卻完全突破了宮體詩的藩籬,語言清新,敘寫了民間游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面貌為之一新。一千多年來為世人所傾倒,詩人因此 名垂后世。
《春江花月夜》謂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享有“孤篇壓全唐” 、“盛唐第一詩”、“春風(fēng)第一花” 的美譽(yù),張若虛也因為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全詩四句一韻,凡九韻(九段),每一韻構(gòu)成一小段。
全詩從月出寫起到月落結(jié)束,可分為兩大層次。
(1)全詩可分為幾個層次?
全詩以月為主體,緊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詩中生命的紐帶,統(tǒng)攝全詩。
(2)春、江、花、月、夜五個意象,哪個意象是全詩的紐帶?
全詩緊扣標(biāo)題的春、江、花、月、夜來寫,而又以月為中心,春、江、花、夜都是在月光下展現(xiàn)出來的。全詩以月升起,以月落結(jié)。開篇八句點題:將春、江、花、月、夜逐字吐出;最后八句收題:將春、江、花、月、夜逐字抹倒收回。中間由景生情,轉(zhuǎn)情換意,蟬聯(lián)而下,若斷若續(xù),纏綿悱惻,章法靈活而不紊亂。詩情圍繞著明月的初升、高懸、西斜、下落的過程而展開。
為什么說“月”是全詩的靈魂?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第一章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翻譯 春潮高漲,江水連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似從浪潮中涌出。一瀉千里的月光隨著波潮不停閃爍著,春天的江上哪個地方?jīng)]有明亮的月光呢。
賞析 首章落筆扣題:題目中的五字,有四字(春、江、月、夜)放在句中。其中,“夜”則暗含在詩句中??茨谴航睗q,汪洋一片,江面開闊;江水與海水相接,水勢浩蕩,洪波翻涌。浪滔中涌出一輪明月,冉冉升起(特寫鏡頭)。明月清輝灑在萬頃江波上,所見之處水光粼粼、美妙異常。第一章是幅極富動感、有(水)聲有(月)色、有遠(yuǎn)有近、有上有下的立體畫,它為我們繪出一幅春江潮漲、江海難分、明月冉冉上升而華光萬里的圖景。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小結(jié):明月初漸高的景象,境界開闊,富有氣勢。
第二章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賞析 詩人用其生花妙筆,繼續(xù)渲染春江月夜的神往之處:看!江水宛然前行,流到了一個芳草萋萋、繁花滿樹的幽處。接著,詩題中的“花”終于亮相了:但見月華灑在花樹上,朵朵花兒晶瑩可愛。然后,詩人將鏡頭推向空中,但見月色溶溶,月光如凝霜朦朧。鏡頭再轉(zhuǎn)向江畔沙灘,銀色沙灘和乳色月光融為一體,無法區(qū)分。
翻譯 江流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著開滿鮮花的樹木就像細(xì)密的雪珠在閃爍發(fā)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飛察覺不到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連成一片,分不清彼此。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第三章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賞析 第三章前兩句依然在寫景,又從沙灘回到空中月色的皎潔、玉宇的澄明。這是為了承上啟下。這時,隨時間推移,月亮已升到當(dāng)空,而江天的浩瀚,讓詩人聯(lián)想到: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誰第一次見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見世人?這樣的問題,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無從回答。這里,詩人表現(xiàn)出對宇宙奧秘的沉思冥想。
翻譯 江天一色,天空連一絲塵埃都沒有。只有那一輪明亮的孤月高懸中天。江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間?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小結(jié):皓月當(dāng)空,展開對宇宙與人生的遐想。
對月的發(fā)問,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思考人生哲理的開端。一般情況下,面對自然或宇宙,人易產(chǎn)生渺小、短暫繼而悲傷。比如: 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李白《把酒問月》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蘇軾《赤壁賦》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在永恒的人類、永恒的明月、永恒的流水面前,一個人的生命只是瞬間,人生易老??!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翻出新意: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這樣,“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詩人以群體生命的延續(xù)回答了這個令人類永遠(yuǎn)感傷的宇宙命題。 全詩的基調(diào)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第四章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賞析 詩人由江月聯(lián)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傳、無窮無盡;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萬古長存。進(jìn)而發(fā)出感嘆:今天,我們在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們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長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頭。此景讓人無不感嘆人生易逝、唯江月永存。這兩章借景抒發(fā)了詩人自己之感。
翻譯 人生代代無窮無盡,江月永恒卻年年相似。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流水
寫江月待人,實際上是寫月下的人在等待。也許是漂泊的詩人自己在等待見到家中的親人,也許是家中的親人在等待遠(yuǎn)出的詩人趕快回家。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第五章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賞析 悠悠遠(yuǎn)去的白云,不禁讓讀者想起崔顥《黃鶴樓》頷聯(lián)第二句“白云千載空悠悠”,暗喻游子離家遠(yuǎn)去而又行蹤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楓浦上的愁客(游子)?!安粍俪睢变秩玖诵〈嫌巫拥某钤茟K霧、相思情愁?!昂翁幭嗨济髟聵??”以妻子(思婦)的相思來反襯游子的倦客愁,既節(jié)省筆墨,又給讀者留下回味無窮的余地。“明月樓”以物代人(游子之妻):思婦。正如曹植的《七哀詩》:“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br/> 翻譯 天上白云一片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在離別的青楓口不勝憂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異鄉(xiāng)漂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思念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第六章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賞析 這里寫思婦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別致,那一輪可愛的明月總是照在她的妝鏡臺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婦見月,更增加了悲苦。月光無處不在,玉戶簾上是月,搗衣砧上是月。她想把搗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簾子卷起來,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這惱人的月光“卷不去”,“拂還來”?!熬聿蝗ァ焙汀胺鬟€來”明指月光灑在門簾和搗衣砧上,暗指思婦的愁思無法排遣,反襯出游子的離愁別恨。
翻譯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yīng)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閨房中的門簾卷不走月光,搗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又已回來。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1)擬人手法,寫出月游移不定的動態(tài)(2)賦予月亮人的靈性,它似乎也為思婦而傷心、對她憐憫,不忍離去。
賞析“徘徊”一詞的表達(dá)作用
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第七章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賞析 船上的游子和樓臺上的思婦都看到那輪明月,雖互相思念卻彼此音信不通。于是,思婦的極度思念化為幻想:希望化作一縷月光,飛流到親人身邊,去撫照遠(yuǎn)方的親人。但這不可能,于是幻想委托雁兒、魚兒為自己捎信。這里,思婦無限愁思的細(xì)膩心理描寫,被詩人以浪漫主義手法表現(xiàn)得異常超脫、含蓄;同時,思婦的“癡情”呼應(yīng)第五章游子的“不勝愁”。
翻譯 這時相互凝望著月亮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追隨月光流去照耀著游子。送信的鴻雁能夠飛翔很遠(yuǎn)但也無法飛渡月光到達(dá)你的身邊,送信的魚龍游得很遠(yuǎn)但也無法游到你的身邊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陣陣波紋。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第八章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賞析 承接第七章,寫游子因思念至極,因思成夢,由夢生憐;游子追述昨夜夢見自己在潭邊閑步,看見繁花紛謝。這讓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春將逝也,青春,幸福,憧憬也將去??蓱z這美好的青春,就這樣在無限等待中隨江水流去。然后,由倒敘閃至現(xiàn)實: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將盡,可憐這遠(yuǎn)方游子依舊沒有回家。
翻譯 昨天晚上夢見花落在幽靜的水潭,可憐春天已過了一半?yún)s還不能回家。江水流走了,春光隨著水流逝,水潭上落下的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傾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小結(jié):明月西下,抒寫游子思婦于明月之夜的相思離別之情。
第九章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賞析 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月終于墜入沉沉海霧中,而游子、思婦依舊天南海北。思婦無奈地嘆息:不知在這么美好的明月之夜,能有幾個游子趁月而歸呢?只見多情的明月余暉,帶著人間紛亂、復(fù)雜和激蕩的思情,灑滿在江邊的花樹上。詩至此戛然而止,題中五字,或明或暗地放在詩的最后一章。最后以“搖情”收束全詩,讓人覺得詩欲止而情未了,讓人回味無窮。
翻譯 斜月慢慢下沉隱,繼而藏進(jìn)海霧之中,北方的碣石山與南方的瀟湘江水路程無限遙遠(yuǎn)。不知浪跡天涯的游子中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只有那即將西沉的殘月余輝伴隨著繚亂不寧的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討論:月的意蘊(yùn)非常的豐富,單單是本詩就表達(dá)了多種感情,結(jié)合詩句談?wù)劧急磉_(dá)了那些感情?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墻來。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李白 《把酒問月》青天明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征意義十分豐 富。她是美麗的象征,創(chuàng)造了許多優(yōu)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托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dá)了人們對故鄉(xiāng)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發(fā)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那高懸于天際的月亮,也引發(fā)了人們的哲理思考,因而成為永恒的象征。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春江花月夜示范課課件ppt,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紹,古今評價,課文朗讀,解讀文題,整體感知,月生升,月下之思,人生短暫宇宙永恒,月下之情,思婦懷遠(yuǎn)游子思?xì)w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春江花月夜教學(xué)演示ppt課件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春江花月夜說課ppt課件,共3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孤篇壓全唐”,聽音頻尋意象,賞月亮找變化,是一輪初生之月,是一輪皎皎孤月,是一輪虛設(shè)的月,是一輪相思之月,這是一輪沉沉落月,聯(lián)意象串主線,以月生月落為主線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