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北省黃石市,題號15,分值2)
【答案】C
【解析】由圖象可看出:兩物體相距100m相向而行,故A、B錯誤;當t=10s時,兩物體到達同一位置而相遇,故C正確;兩物體分別運動50米,所需時間不等,故速度大小不相等,故D錯誤。關(guān)鍵點解讀:由路程-時間圖象能直接讀出物體位置,看出物體啟動的時刻,知道圖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2. (湖南省衡陽市,題號9,分值2)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正確的是
A.圖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如果測得AC段的時間tAC=2.5s,則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測量小車到達B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大
D.為了測量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將小車從B點靜止釋放
【答案】B
【解析】sAB=80.0cm-40.0cm=40.0cm,A錯誤;sAB=80.0cm-0.0cm=80.0cm,,B正確;在測量小車到達B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所用的時間偏大,距離不變,根據(jù)公式可知,均速度vAB會偏小,C錯誤;測量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若將小車從B點靜止釋放,BC段的距離不變,但通過BC段的時間將變大,平均速度將變小,D錯誤。
3. (湖南省懷化市,5,3分)
【答案】A
【解析】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保持不變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路程—時間的圖象是傾斜的直線,速度圖象是平行于橫軸的圖線,因此選A。
4. (湖南省懷化市,6,3分)
【答案】C
【解析】刻度尺使用時應(yīng)注意正確放置與觀察。正確放置的關(guān)鍵是做到: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并且零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對象,不能“懸空”。正確觀察的關(guān)鍵是視線在終端刻度線的正前方,視線與刻面垂直。讀取結(jié)果應(yīng)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記錄測量結(jié)果時必須寫上相應(yīng)的單位,本題刻度尺零刻度線并沒有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需要用右邊對應(yīng)的刻度減去左邊的刻度,因此選C。
5. (湖南婁底,8,3)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車上用電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計下了汽車連續(xù)通過5根電線桿的時間為10s,相鄰電線桿的距離為50米,則汽車的平均速度約為( )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
【答案】B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平均速度??梢杂盟俣鹊挠嬎愎絭=求出汽車的平均速度。
【解題過程】由題意知,小明在汽車駛過第1根電線桿時開始計時,在汽車駛過第5根電線桿時停止計時,則汽車通過的路程(4個間隔距離):s=4×50m=200m,
汽車的平均速度:v===20m/s=72km/h,約為70km/h,故ACD錯誤;B正確。
6.(江蘇省揚州市,題號11,分值2)
【答案】D
【解析】由s-t圖像可以看出,在0~t1汽車的s-t圖象是正比例函數(shù)關(guān)系,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在t1~t2圖象是一條水平直線,即表明隨著時間的增加,路程不變,即說明汽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B錯誤;0~t1比t2~t3運動的路程短,故C錯誤;據(jù)圖可知,若是時間一定,發(fā)現(xiàn)0-t1的路程比t2-t3的路程大,所以據(jù)v=s/t可知,0-t1的速度比t2-t3的大,故D正確。
7. (山東臨沂,6,2)在體育測試過程中,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
A.跳遠測試時,必須選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B.小明在50m測試中看到旁邊的看臺向后運動,選取的參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m測試的成績是7s,則他的平均速度為6.25m/s
D.1000m測試小明的平均速度為5m/s、小亮的成績是240s,小明更快
【答案】D
【思路分析】(1)測量時根據(jù)精確程度要求的不同,選擇分度值適當?shù)臏y量工具進行測量;
(2)判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時,要看被研究的物體與所選的標準,即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fā)生了改變,如果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未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
(3)根據(jù)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
(4)根據(jù)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然后進行對比。
【解題過程】解:
A、測跳遠的成績時精確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測量時選用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故A錯誤;
B、小明在50m測試中看到旁邊的看臺向后運動,這說明看臺與小明間有位置的變化,所以選取的參照物是小明自己,故B錯誤;
C、小明50m測試的成績是7s,則他的平均速度為v==≈7.14m/s,故C錯誤;
D、1000m測試小明的平均速度為5m/s,則小明所用的時間為:t===200s,而小亮的成績是240s;因通過的路程相同,小明用時更短,則小明跑得更快,故D正確。
故選:D。
8. (山東青島,5,2) 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從家到學校要走15min,那么他上學要走的路程是( )
A.1080m B.108m C.18km D.0.3km
【答案】A
【思路分析】根據(jù)v=求出小明上學要走的路程。
【解題過程】已知:速度v=1.2m/s,時間t=15min=900s
求:他上學要走的路程s=?
解:由v=得他上學要走的路程:
s=vt=1.2m/s×900s=1080m。
故選:A。
9.(山東棗莊,1,2)下列圖象中,能正確反映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 B. C. D.
【答案】B
【思路分析】勻速直線運動是指運動速度保持不變,方向為直線的運動,通過圖象判斷時,要先明確圖象的橫縱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明確其變化規(guī)律。
【解題過程】解:
AC、圖中的s﹣t圖象是曲線,說明路程和時間不成正比,也就是物體做變速運動,故AC不符合題意;
B、圖中的v﹣t圖象表示物體的速度不變,說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B符合題意;
D、圖中的v﹣t圖象表示物體的速度均勻增大,說明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0. (四川眉山,4,3) )年4月30日東坡國際半程馬拉松比賽在眉山市濕地公園隆重舉行,若甲、乙兩位運動員同時從起跑線起跑并做勻速直線運動,他們的路程時間s﹣t圖象是如圖所示,a、b、c三條圖線中的兩條,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運動5s甲、乙間的距離大于2m,則( )
A.甲的s﹣t圖象一定為a B.乙的s﹣t圖象一定為c
C.甲的s﹣t圖象可能為b D.乙的s﹣t圖象可能為a
【答案】A
【思路分析】本題是一道物體的s﹣t圖象題,對初中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分析清楚圖象,由圖象找出路程s與時間t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是正確解題的前提與關(guān)鍵。(1)根據(jù)s﹣t圖象找出同一時刻a、b、c對應(yīng)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斷三圖象對應(yīng)速度的大小關(guān)系;
(2)由圖象判斷5s內(nèi),三圖象的路程差;
(3)根據(jù)圖象a、b、c的速度及它們5s的路程差,根據(jù)題意選擇答案。
【解題思路】解:
(1)由圖象可知,相同時間內(nèi)(如t=4s)a、b、c的路程關(guān)系為sa>sb>sc,
由速度公式v=可知,va>vb>vc;
(2)由圖象可知,t=5s時,sa﹣sb>2m,sa﹣sc≈4m>2m,sb﹣sc<2m;
(3)由題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運動5s甲、乙間的距離大于2m;結(jié)合前面解答可知,甲的s﹣t圖象一定是圖線a;乙的s﹣t圖象可能是圖線b,也可能是圖線c;
故選:A。
11. (浙江杭州,1,3) 一個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約是( )
A.1.2 米/秒 B.24 米/秒 C.36 千米/秒 D.48 分米/秒
【答案】A
【解析】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結(jié)合人的步幅大小和邁步的頻率可進行針對性的估算。解:一個成年人,如果有意邁大步行走的話,一步的距離大約有1m多一點,而邁一步的時間也接近1s,因此選項中1.2m/s與此最接近。
1.2m/s=4.32km/h=0.0012km/s=43.2dm/s,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2. (浙江省臺州市,題號8,分值4)某同學乘坐高鐵,看到車廂內(nèi)顯示的車速為216千米/時。他估測車廂通過隧道用了10秒,則隧道長度約為( )
A.60米 B.600米 C.2160米 D.7776米
【答案】B
【解析】高鐵速度為216km/h=60m/s,車廂通過隧道用了t=10s,根據(jù)得,
隧道長:s=vt=60m/s×10s=600m。故選:B。
13. (廣西玉林,4,3) 某輛汽車啟動后,經(jīng)過20s,速度表的指針指在如圖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此時汽車的速度是90km/h
B.此時汽車的速度是90m/s
C.啟動后20s內(nèi)汽車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啟動后20s內(nèi)汽車的平均速度是90m/s
【答案】A
【思路分析】速度表顯示汽車的瞬時速度,由表中標度可知速度的單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題過程】解:AB、速度表指針顯示的是物體的瞬時速度,故瞬時速度為90km/h;故A正確,B錯誤;
CD、因不知道物體的路程和時間,故無法確定物體的平均速度;故CD錯誤;
故選:A。
14. (廣西玉林,5,3) 2017年4月,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使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fā)射,并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如圖所示,對接完成后,若認為“天舟一號”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選取的參照物是( )
A.“長征七號” B.“天宮二號”
C.文昌航天發(fā)射場 D.地球
【答案】B
【思路分析】研究機械運動時,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與參照物相比,物體位置有變化,說明物體在運動;物體位置沒有變化,說明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解題過程】解:“天舟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實現(xiàn)對接后,保持相對靜止,以對方為參照物,兩者都是靜止的。所以選擇“天宮二號”為參照物,“天舟一號”是靜止的。
故選:B。
15. (湖南婁底,8,3)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車上用電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計下了汽車連續(xù)通過5根電線桿的時間為10s,相鄰電線桿的距離為50米,則汽車的平均速度約為( )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
【答案】B
【思路分析】汽車的速度表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汽車在10s內(nèi)通過的路程與所用時間10s的比值,就是汽車在10s內(nèi)的平均速度。
【解題過程】解:
由題意知,小明在汽車駛過第1根電線桿時開始計時,在汽車駛過第5根電線桿時停止計時,
則汽車通過的路程(4個間隔距離):s=4×50m=200m,
汽車的平均速度:v===20m/s=72km/h,約為70km/h,故B正確。
故選:B。
16.(江蘇省徐州市,第2題,2分)2.在商場里,當你站在上升的自動扶梯上時,關(guān)于你是運動還是靜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運動的 B.靜止的
C.相對自動扶梯是靜止的 D.相對商場地面是靜止的
【答案】C
【解析】同一個物體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其運動狀態(tài)一般不同,故A和B均錯誤;人站在自動扶梯上,與扶梯一起上升,以扶梯為參照物,人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因而是靜止的,故C正確;以商場地面為參照物,人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因而是運動的,故D錯誤。
17. (福建B卷,5,2) 圖是穿行在餐廳的機器人端著托盤送餐的情景。若認為機器人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是( )
A.地面 B.托盤 C.餐桌 D.墻壁
【答案】B
【思路分析】在研究物體的機械運動時要先選擇一個物體,假定該物體不動,這個物體是參照物;如果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不變,則物體是靜止的,如果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不斷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
【解題過程】 解:
以地面、餐桌、墻壁為參照物,機器人與地面、餐桌、墻壁的位置在不斷的變化,故機器人是運動的,故ACD不符合題意;
以托盤為參照物,機器人與托盤的位置沒有變化故機器人是靜止的,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18. (山東濟寧,8,2) 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很小的顆粒,“2.5”是表示顆粒直徑的數(shù)值,其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fā)絲粗細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選項中與PM2.5顆粒物大小相當正確的是( )
A.米粒 B.柳絮 C.細菌 D.原子
【答案】C
【思路分析】首先對PM2.5的直徑作出估測,然后根據(jù)對常見物體尺度的了解作出選擇。
【解題過程】解:頭發(fā)絲的直徑大約是50μm,PM2.5的直徑大約是頭發(fā)絲直徑的,
所以PM2.5的直徑為=2.5μm=2.5×10﹣6m=2.5×10﹣3mm=2.5×103nm。
A、一粒米的長度在2mm左右。故A不符合題意;
B、柳絮的直徑在250μm左右。故B不符合題意;
C、細菌的直徑在2.5μm左右。故C符合題意;
D、原子的直徑小于1nm。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9.(四川成都,2,2)近來共享電動汽車成為人們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車30min行駛20km,則該車的平均速度為( )
A.40km/h B.1.5km/min C.15m/s D.40m/s
【答案】A
【思路分析】根據(jù)v=算出平均速度即可解答。1m/s=3.6km/h
【解題過程】解:共享汽車行駛的路程s=20km,時間t=30min=h;
共享汽車的平均速度:v===40km/h=40×=0.67km/min=40×=11.1m/s,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20. 1.(貴州黔三州,1,3) “米”是下列哪個物理量的單位( )
A.重力 B.速度 C.壓強 D.長度
【答案】D
【思路分析】考查的是我們對常見物理量及其單位的掌握情況,屬于識記性知識的考查,比較簡單,容易解答。根據(jù)對常見物理量及其單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過程】解:在物理學中,
A、重力的單位是牛頓。故A不符合題意;
B、速度的基本單位是米每秒。故B不符合題意;
C、壓強的基本單位是帕斯卡。故C不符合題意;
D、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1. (廣東省廣州,1,3分)圖1是常用的5號電池的示意圖,其型號的另一種表示方法為“14500”前兩位數(shù)是直徑,后三位數(shù)是高度,這型號電池高度為( )
A. 14mm
B.145mm
C.500mm
D. 50.0mm
【答案】D
【解析】根據(jù)題意:“14500”前兩位數(shù)是直徑,可以判斷單位是mm,后三位數(shù)是高度,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估測,一節(jié)5號電池的高度大概是5cm,故選D。
22.(廣東省廣州,11,3分)向前直線行駛的車內(nèi),小明給小芳連拍兩張照片如圖10所示,拍照過程中車可能( )
A.向西加速 B.向東加速 C.向西減速 D.向東減速
【答案】C
【解析】首先根據(jù)廣州塔與窗口的相對位置可以判斷車子是向西運動的,再根據(jù)杯子中水向前灑出,可以判斷出車子是由于減速,水因為具有慣性而向前運動的情況,故選C。
23.(河北,15,2分)下列數(shù)值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洗澡水的溫度約為70°C
B.一部手機的質(zhì)量約為1kg
C.普通居民樓每層高約為5m
D.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活中的溫度、質(zhì)量、長度、速度等常識;洗澡水的溫度一般略高于體溫約38℃到42℃故A選項錯誤;一部手機的質(zhì)量約為100g-150g,但型號不同質(zhì)量也不相同,一千克約16個雞蛋的質(zhì)量,顯然要大于一部手機的質(zhì)量了,故B選項錯誤;通居民樓每層高約為3m,故C選項錯誤;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D選項正確。
24.(山東省濱州市,1題,3分) 科學家勝常用估算的方法來獲得事物的有關(guān)信息。估算不是胡亂猜測。它的結(jié)果是根據(jù)已知的信息進行合理推測得到的。例如經(jīng)過測量一個成年人“一拃(zha)”()一伸開五指,拇指與中指間瓜長的距離)長度約為20 cm.,一張課桌的高約為4拃,估算高度約為80 ,下面是小明的一些估算值.你認為符合實際的是( )
A.一張紙的厚度約為1mm
B.A一個成年人正常步行時的速度約為5m/s
C.一個初中學生所受重力約為500 N
D.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0.5 kg
【答案】C
【解析】一張紙的厚度約80μm,合0.08mm,A不符合實際;一個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2m/s,B不符合題意;一個初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50kg,重力約為G=mg=50kg×10N/kg=500N,C符合實際;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50g,合0.05kg,D不符合實際.故選C.
25.(山東臨沂,題號6,分值2分)在體育測試過程中,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
A.跳遠測試時,必須選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B.小明在50m測試中看到旁邊的看臺向后運動,選取的參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m測試的成績是7s,則他的平均速度為6.25m/s
D.1000m測試小明的平均速度為5m/s、小亮的成績是240s,小明更快
【答案】D
【思路分析】(1)測量時根據(jù)精確程度要求的不同,選擇分度值適當?shù)臏y量工具進行測量;
(2)判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時,要看被研究的物體與所選的標準,即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fā)生了改變,如果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未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
(3)根據(jù)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
(4)根據(jù)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然后進行對比。
【解析】解:
A、測跳遠的成績時精確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測量時選用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故A錯誤;
B、小明在50m測試中看到旁邊的看臺向后運動,這說明看臺與小明間有位置的變化,所以選取的參照物是小明自己,故B錯誤;
C、小明50m測試的成績是7s,則他的平均速度為v=≈7.14m/s,故C錯誤;
D、1000m測試小明的平均速度為5m/s,則小明所用的時間為:t==200s,而小亮的成績是240s;因通過的路程相同,小明用時更短,則小明跑得更快,故D正確。
26.(四川省自貢市,題號10,分值2)以下對物理現(xiàn)象的估測符合實際的是( )
A.我們九年級物理課本的重力約為10N
B.一個標準大氣壓大約能托起10m高的水柱
C.課桌的高度約為150cm
D.中學生步行的速度大約為5m/s
【答案】B
【解析】我們九年級物理課本的重力約為3N,選項A錯誤;一個標準大氣壓大約能托起10m高的水柱,選項B正確;課桌的高度約為75cm,選項C錯誤;中學生步行的速度大約為1.1m/s,選項D錯誤。故選B。
27. (四川省自貢市,題號13,分值2)右圖所示是某物體做直線運動時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5s時,物體通過的路程為2.5m
B.整個20s時間內(nèi),物體的平均速度為0.2m/s
C.物體在20s內(nèi)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D.物體在0~5s時間內(nèi)的速度比10~20s內(nèi)的速度大
【答案】C
【解析】從圖像可以知道:前5s時,物體通過的路程為2.5m,選項A正確;根據(jù)速度公式,整個20s時間內(nèi),物體的平均速度為:,選項B正確;物體在5s-10s時是靜止不動的,選項C錯誤;物體在0~5s時間內(nèi)的速度是0.5m/s,在10~20s內(nèi)的速度是0.15m/s,選項D正確。故選C。
28.(山東濱州,1題,3分) 科學家勝常用估算的方法來獲得事物的有關(guān)信息。估算不是胡亂猜測。它的結(jié)果是根據(jù)已知的信息進行合理推測得到的。例如經(jīng)過測量一個成年人“一拃(zha)”()一伸開五指,拇指與中指間瓜長的距離)長度約為20 cm.,一張課桌的高約為4拃,估算高度約為80 ,下面是小明的一些估算值.你認為符合實際的是( )
A.一張紙的厚度約為1mm
B.A一個成年人正常步行時的速度約為5m/s
C.一個初中學生所受重力約為500 N
D.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0.5 kg
【答案】C
【解析】一張紙的厚度約80μm,合0.08mm,A不符合實際;一個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2m/s,B不符合題意;一個初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50kg,重力約為G=mg=50kg×10N/kg=500N,C符合實際;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50g,合0.05kg,D不符合實際.故選C.
29.(湖南省邵陽市,1,2分)同學們好,從八年級開始學習物理,有老師的引導(dǎo),堅持課前預(yù)習,課后復(fù)習,上課專心聽,善于觀察,樂于動手,每節(jié)課學有所得,至今學有所成?,F(xiàn)在平放在你桌面中央的物理答題卡將會展示你的理想成績!現(xiàn)在請你估計或者測量看看,答題卡對桌面有壓力,桌面的受力面積約是( )
A.6 m2 B.600cm C.609 cm2 D.609
【答案】 C
【解析】本題需要學生估測答題卡平放在桌子中央,桌面的受力面積,根據(jù)題意結(jié)合選項A、6m2明顯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B、是長度,不是面積,故B錯誤,C是面積符合題意,D、沒有單位,故D 錯誤,因此選C.
30.(四川省樂山市,題號1,分值2.5)魯迅的《社戲》中有這樣的描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選的參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答案】B
【解析】以船為參照物,船與山之間的距離發(fā)生了變化,山在“后退”,故選B。
31.(四川省攀枝花市,題號1,分值3)下列估測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
A.一支新鉛筆的長約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氣溫約為50℃
C.一瓶500mL的礦泉水質(zhì)量為5kg
D.復(fù)興號高鐵列車運行速度可達350m/s
【答案】A
【解析】一只新鉛筆的長度略小于20cm,在17cm左右,故A符合實際;夏天最高氣溫一般不達到40℃,平均氣溫不會達到50℃,故B不符合題意;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為500mL=500cm3,其質(zhì)量m=ρV=1.0g/cm3×500cm3=500g=0.5kg,故C不符合實際;復(fù)興號高鐵列車運行速度可達350km/h,故D不符合實際。故選A。
32.(山東省菏澤市,1,2分)下列數(shù)居最接近生活實際的實際( )
A. 普通中學生步行的速度約為8m/s B. 一名普通初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1.5t
C. 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0.8m D. 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45g
【答案】D
【解析】A. 普通中學生步行的速度約為1.1m/s,故A不符合實際;
B. 一名普通初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50kg,故B不符合實際;
C. 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18cm,故C不符合實際;
D. 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45g,故D符合實際;
二、填空題
1. (桂林市,15,2分)如圖所示刻度尺,它的測量范圍為________cm;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記錄結(jié)果為5.170cm,此記錄結(jié)果是_______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
【答案】0~10cm;不正確
【解析】由圖可知,刻度尺的擦亮范圍是0~10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讀數(shù)時,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以mm為單位,記錄結(jié)果小數(shù)點后有一位,以cm為單位,小數(shù)點后有兩位,所以此記錄結(jié)果不正確.
2. (桂林市,19,2分)周末,小關(guān)和小超分別與家人駕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前往桂林市樂滿地主題樂園游玩,如圖所示是兩小車在某段平直公路上的運動圖像,由圖可知,兩小車都在做________(選填“加速直線運動”或“勻速直線運動”);小超家車的速度________(選填“大于” 或“小于”)小關(guān)家車的速度.
【答案】勻速直線運動;大于
【解析】由圖可知,兩小車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所以兩車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圖可知,相同時間內(nèi),小超家車通過的路程大于小關(guān)家車通過的路程,所以小超家車的的速度大于小關(guān)家車的速度.
3. (廣西柳州,17,2)圖10記錄了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由圖可知汽車在各段時間內(nèi)速度是 的,大小等于 m/s.
【答案】相等 30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速度的計算,有圖可以看出汽車每10s走過的路程相同,故汽車在各段時間內(nèi)速度是相等的,大小300m/10s=30m/s.
4. (貴州省遵義市,27題,4分)
【答案】運動 8
【解析】小迪超越小杰的過程中,以小杰為參照物,小迪與小杰之間的位置不斷變化,所以小迪是運動的;因為小迪的百米賽跑成績?yōu)?2.50s,所以他比賽過程的平均速度為.
5. (湖南省懷化市,23,2分)
【答案】運動;靜止
【解析】物體的運動與靜止是相對的,因此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需要選定一個參照物,看這個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有沒有變化,若發(fā)生變化了,這說明物體相對這個參照物是運動的,若不變化,則說明物體相對參照物是靜止的;火車相對路邊的房屋位置是變化的,因此火車相對房屋是運動的,相對于車窗,火車是靜止的。
6.(山東省煙臺市,18,3分)
甲、乙兩小車同時同地向東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13所示。甲車的速度為 ,5s時兩車相距 。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 運動。
【答案】0.2m/s;0.5m;西。
【解析】(1)勻速直線運動的路程s與運動時間t成正比,s-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由圖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與所對應(yīng)的時間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較它們的大小關(guān)系;
根據(jù)甲、乙速度和運動時間,得到運動的路程,進一步得到兩車距離。
(2)首先根據(jù)甲乙的速度關(guān)系判斷兩物體的位置關(guān)系,然后以甲為參照物,判斷乙的運動狀態(tài)。
(1)讀圖可知,經(jīng)過6s,甲運動了1.2m,乙運動了0.6m,
則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所以,v甲>v乙;
經(jīng)過5s,兩車通過的路程分別為:
s甲′=v甲t′=0.2m/s×5s=1m,s乙′=v乙t′=0.1m/s×5s=0.5m,
此時兩車相距:△s=1m-0.5m=0.5m。
(2)由于甲、乙兩車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同一時刻甲在乙的前面向東運動,如果以甲為參照物,則乙向西運動
7. (四川綿陽,15,4) 世界上時速最快的真空高溫超導(dǎo)磁懸浮直道實驗線年年底將在四川建成,試驗線安裝在一條直徑4.2m、長140m的特制管道里,測試時可以將單人乘坐的列車模型加速到最大400km/h。若測試時,在2.8s時間140m距離內(nèi)將列車模型加速至360km/h,加速過程的平均速度是 m/s;若列車模型以360km/h勻速通過該實驗管道,通過時間是 s。
【答案】50;1.4
【思路分析】(1)根據(jù)v=算出加速過程的平均速度;
(2)根據(jù)t=算出勻速通過該實驗管道的時間。
【解題過程】解:(1)加速過程的時間t=2.8s,路程s=140m;
加速過程的平均速度:v===50m/s;
(2)當列車模型以v′=360km/h=100m/s勻速通過該實驗管道時,
通過的時間:t′===1.4s。
故答案為:50;1.4。
8. (天津,15,4) 空中加油機在高空給戰(zhàn)斗機加油時,以加油機為參照物,戰(zhàn)斗機是 的;若加油機以500km/h的速度航行0.2h,通過的路程是 km。
【答案】靜止;100
【思路分析】(1)在研究物體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的標準,即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fā)生變化,則運動,不發(fā)生變化,則靜止;
(2)已知速度和時間,利用速度公式計算通過的路程。
【解題過程】解:
當加油機在空中給戰(zhàn)斗機加油時,以加油機為參照物,戰(zhàn)斗機與加油機之間沒有位置的變化,所以戰(zhàn)斗機是靜止的;
根據(jù)v=可得,加油機通過的路程為:s=vt=500km/h×0.2h=100km。
故答案為:靜止;100。
9.(哈爾濱市,37,2分)
【答案】80;平均快慢程度
【解析】;用這個物理量反應(yīng)了車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
10. (綏化市,16,2分)
【答案】;南風
【解析】甲、乙、丙三人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北勻速騎自行車,乙感覺無風,說明風是南風,,甲感覺順風,說明,丙感覺逆風,說明,所以.
11. (湖北省江漢油田、潛江市、天門市、仙桃市,題號43,分值2)
【答案】4;8。
【解析】由圖象知,100-150s內(nèi),甲同學運動了200m,所以其速度為v=s/t=200m/50s=4m/s,150s時,甲同學運動了800m,剩下了s1=1000m-800m=200m,則他跑完剩下的路程的時間是t1=s1/v=200m/4m·s-1=50s。200s時,乙同學跑了600m,則剩下了s2=1000m-600m=400m,要追上甲同學,他的速度至少是v2=s2/t1=400m/50s=8m/s。
12. (湖北十堰,18,2)某段道路的標志牌如圖,它表示:大型客車最高行駛速度不得超過 。
【思路分析】限速標志牌的單位是km/h,在同一路段不同的車限制速度不同。
【解題過程】解:在同一路段不同的車限制速度不同,圖中是表示大型客車最高行駛速度不得超過80km/h。
故答案為:80km/h。
13. (湖北十堰,19,2) 小明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測定硬幣的直徑,測得1枚硬幣的直徑是
cm。
【思路分析】測得1枚硬幣的直徑時難于貼近的硬幣的直徑,借助于三角板等其他工具,如本題圖中,兩個三角板直角的頂點之間的距離即為硬幣直徑;
讀數(shù)時,除了讀出準確數(shù)值,還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題過程】解:右端三角板直角頂點對應(yīng)的刻度值是7.50cm,左端三角板直角頂點對應(yīng)的刻度值是5.00cm,
則兩個三角板直角的頂點之間的距離為:L=7.50cm﹣5.00cm=2.50cm;
即硬幣的直徑為2.50cm。
故答案為:2.50。
14. (湖北省宜昌市,題號19,分值2)年1月,宜昌持續(xù)幾天降下暴雪。小紅父親清晨駕駛汽車緩慢行駛在至喜長江大橋上,以車為參照物,橋欄桿是_____________的;車里的小紅觀察到橋面結(jié)冰發(fā)生了幾起汽車追尾事故,發(fā)生這種事故時,坐在后車里面的人由于慣性會_____(選填“前方”或“后方”)傾倒。
【答案】運動;前方。
【解析】駕駛汽車行駛在橋上,以車為參照物,橋欄桿的位置不斷改變,因而是運動的;汽車追尾時,后車車頭撞擊前車車尾,后車停止運動,坐在后車里的人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而繼續(xù)向前運動,因而會向前方傾倒。
15. (江蘇南京,13,3) 在南京長江隧道口,有以下安全提示信息,請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單位。
(1)限高4.5 ; (2)限速80 ;(3)隧道禁止5 以上貨車通行。
【答案】(1)m;(2)km/h;(3)t
【思路分析】首先要對題目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結(jié)合對生活實際的認識,填入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題過程】解:(1)限高4.5m;(2)限速80km/h;(3)限載5t;
故答案為:(1)m;(2)km/h;(3)t。
16.(遼寧省鞍山市,第15題,3分)
【答案】靜止 運動 運動
【解析】發(fā)射中的衛(wèi)星,相對于運載火箭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因而是靜止的;相對于地球的位置不斷變化,因而是運動的;從大的角度看,一切物體都在運動。
17. (四川省德陽市,37,4分)
為了監(jiān)督司機遵守限速規(guī)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shè)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道路中間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5s,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若發(fā)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汽車在兩次接受信號間隔過程中行駛的距離是 m,汽車的速度是 m/s(超聲波速度是340m/s)
【答案】34; 42.5。
【解析】求汽車的速度必須知道行駛的距離和相應(yīng)的時間:
(1)測速儀第一次發(fā)出超聲波時,經(jīng)過了0.25s到達了汽車處,而信號從汽車處返回測速儀,也行駛了0.25s的時間;在第二次發(fā)出的信號,在與汽車相遇返回到測速儀時,超聲波行駛了0.15s;這兩次汽車與測速儀的距離差就是汽車行駛的距離;
(2)找出汽車在兩次接收到信號間隔過程中所用的時間(汽車運動的時間為從第一次與超聲波相遇開始,到第二次與超聲波相遇結(jié)束。求出這個時間,就是汽車運動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汽車速度。
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5s,所以第一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25s,則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1=v聲t1=340m/s×0.25s=85m;
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所以第二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15s,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2=v聲t2=340m/s×0.15s=51m;
汽車在兩次信號的間隔過程中,行駛了:s’=s1-s2=85m-51m=34m;
這34m共用時:t’=△t-t1+t2=0.9s-0.25s+0.15s=0.8s,
所以汽車的車速為:。
18. (湖北荊門,12,3)我國高鐵總路程居世界第一,人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紅和父母外出旅游,她們乘坐的高鐵動車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駛,旁邊平行鐵軌一列普通列車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駛,小紅發(fā)現(xiàn)自己超過普通列車用的時間為16s,以普通列車為參照物,小紅向 (選填“南”或“北”)行駛,以小紅為參照物。普通列車向 (選填“南”或“北”)行駛,普通列車的長度為 m。
【答案】南;北;800
【思路分析】(1)比較高鐵和普通列車的速度大小,然后根據(jù)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分析解答;
(2)求出高鐵與普通列車的速度之差,利用速度公式計算普通列車的長度。
【解題過程】解:
(1)由題知,高鐵和普通列車都向南運動,且高鐵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車的速度,
所以,以普通列車為參照物,小紅向南運動;以小紅為參照物,普通列車向北行駛。
(2)高鐵和普通列車的相對速度:v=300km/h﹣120km/h=180km/h=50m/s,
根據(jù)v=可得,普通列車的長度為:s=vt=50m/s×16s=800m。
故答案為:南;北;800
19.(江蘇淮安,17,2) 如圖所示是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每隔相等時間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曝光時間間隔為0.02s,木塊從1位置到3位置運動的距離是 cm,木塊從1位置到4位置運動的速度為 m/s。
【答案】3.60;0.9
【思路分析】(1)刻度尺的讀數(shù):先要明確分度值,在讀出準確數(shù)字之后,還要讀出估計數(shù)字,當物體的末端正對刻度尺的刻度時,也要讀出估計數(shù)字0;
(2)根據(jù)頻閃的次數(shù)和頻閃的時間間隔,結(jié)合圖示計算木塊從1位置運動到4位置的距離和所用的時間;由v=計算木塊從1位置到4位置運動的速度。
【解題過程】解:
(1)由圖知,刻度尺分度值為1mm,
則木塊從1位置運動到3位置時距離為:6.20cm﹣2.60cm=3.60cm;
(3)由圖知,木塊從1位置運動到4位置時,頻閃3次,所用時間為t=0.02s×3=0.06s,
木塊運動的距離:s=8.00cm﹣2.60cm=5.40cm=0.054m,
則木塊從1位置到4位置運動的平均速度:v===0.9m/s。
故答案為:3.60;0.9。
20. (山東濟寧,12,2)下表是簡化的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橋G101次列車時刻表。G101次列車從濟南西至曲阜東的行車里程為 km;G101次列車從北京南至曲阜東的平均速度為
km/h。
站名
到站時間
出發(fā)時間
里程/km
北京南
06:43
06:43
0
濟南西
08:37
08:41
406
曲阜東
09:13
09:15
535
【答案】129;214
【思路分析】根據(jù)列車時刻表獲取從濟南西至曲阜東的行車里程s1;從北京南至曲阜東的路程s2,時間t2,由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v2。
【解題過程】解:由題知:濟南西至曲阜東的行車里程為s1=535km﹣406km=129km;
從北京南至曲阜東的路程為s2=535km,t2=09:13﹣06:43=2h30min=2.5h;
由v=得:v2===214km/h。
故答案為:129;214。
21. (四川巴中,16,1)圖中A物體的長度為 cm。
【答案】2.13
【思路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題過程】解:
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cè)與0刻線對齊,右側(cè)與2.13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2.13cm。
故答案為:2.13。
22. (四川省廣安市,題號13,分值2)在中考的考場上,隨著鈴聲的響起,同學們開始了緊張的考試,這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小萌同學以5m/s的速度從家里騎車12min到達中考考點,小萌家距考點 km。
【答案】信息;3.6。
【解析】隨著鈴聲的響起,同學們開始了緊張的考試,這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根據(jù)速度公式得到小萌同學運動的路程為:。
23.(湖南省邵陽市,22,2分)2017年9月28日,邵陽市區(qū)的雪峰大橋正式通車,如22題圖,這是一座翼型伸展度居全國首位的翼型斜拉橋,設(shè)計時速60km/h。一輛以15m/s的速度勻速行駛的汽車通過大橋,用時43.4s,請你計算出大橋長 m。
【答案】651
【解析】根據(jù)題意大橋長s=vt=15m/s×43.4s=651m.
24.(安徽,1,2分)大客機C919是我國首架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大型噴氣式干線民用客機,它的巡航速度是920 km/h,該速度值的物理意義是 。
【答案】飛機每小時飛行的距離是920千米
【解析】920 km/h表示飛機每小時飛行的距離920km.
25(四川省攀枝花市,題號13,分值1)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A的長度是 cm。
【答案】3.10
【解析】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cè)與3.00cm對齊,右側(cè)與6.1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6.10cm-3.00cm=3.10cm。
26.(四川省攀枝花市,題號14,分值2)在攀枝花市中考體育800m測試中,隨著發(fā)令槍聲響起,小睿如離弦之箭一般沖出起跑線,3分20秒后沖過終點,取得了長跑滿分的好成績,她在起跑過程中運動狀態(tài)是否發(fā)生改變 (選填“是”成“否”),長跑過程中她的平均速度為 m/s。
【答案】是;4。
【解析】由于起跑時是加速運動,所以運動狀態(tài)在發(fā)生改變;由題意知,s=800m,t=3min20s=3×60s+20s=200s,則小睿的平均速度:v=s/t=800m/200s=4m/s。
三、解答題
四、實驗探究題
1. (江蘇泰州,16,3)如圖是“研究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實驗裝置。
(1)實驗時所用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2)要正確判斷氣泡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需要對氣泡運動時的相關(guān)物理量進行測量,為便于測量,就使氣泡在管內(nèi)運動得較 (快/慢),氣泡的運動如果是勻速運動,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特點是:運動的路程和時間成 比。
【答案】(1)秒表;(2)慢; 正
【思路分析】(1)根據(jù)v=,實驗中要測量氣泡通過的路程及運動的時間,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及秒表;
(2)實驗中要盡量增長氣泡運動的時間,這樣便于測量;
根據(jù)s=vt,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或根據(jù)v=,速度不變,比值是一定值。
【解題過程】解:(1)根據(jù)v=,實驗中要測量氣泡通過的路程及運動的時間,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及秒表;
(2)為便于測量,應(yīng)使氣泡在管內(nèi)運動得較慢,這樣可以延長氣泡運動的時間;
小氣泡的運動如果是勻速運動,則氣泡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
故答案為:(1)秒表;(2)慢; 正。
2. (江西省,24,7分)
年,江西省將全面實現(xiàn)義烏教育均衡發(fā)展,其中有一項督導(dǎo)工作就是檢查實驗報告。以下是小璟同學做“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時的實驗報告(摘要)。請你將其報告中的問題補充完整。
【實驗?zāi)康摹繙y量小車的平均速度
【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器材】小車、______、______、斜面、金屬擋板、長方體木塊
【實驗裝置】如圖15所示
【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實驗分析】
(1)小車全程是做______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
(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應(yīng)____斜面的坡度。(選填“增大”或“減小”)
【答案】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刻度尺 表
實驗分析:(1)變速 (2)減小 15.0 20.0
【思路分析】實驗原理:速度測量的原理是速度的計算公式;
實驗器材:根據(jù)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選擇適當?shù)膶嶒炂鞑模?br />
實驗分析:(1)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出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
(2)根據(jù)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小,小車通過的斜面的越長,結(jié)合題意來分析解答;
(3)根據(jù)路程和時間,結(jié)合速度的計算公式計算出平均速度。
【解題過程】實驗原理:(1)速度測量的實驗原理為:;
實驗器材:要測出速度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運動的距離,再用秒表測出小車運動的時間;
實驗分析:(1)由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AB段和BC段小車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不同,所以小車在做變速運動;
(2)斜面的長度一定時,減小斜面的坡度會使物體運動的速度變小,運動時間變長;
(3)由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AB段的平均速度為:,
BC段的平均速度為:。
3.(白銀市,19,10分)幾個同學蕩秋千時,感到秋千往返擺動的時間有規(guī)律.于是對“哪些因素決定秋千往返擺動的時間”提出以下猜想.
小敏:可能與秋千的繩長有關(guān);
小穎:可能與人和秋千坐墊的總質(zhì)量有關(guān);
小青:可能與秋千擺動幅度(擺動中人離開最低點的最大距離)有關(guān).
他們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一細繩一端拴一小球,讓小球自由往返擺動模擬秋千的運動,并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要完成上述實驗,除如圖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本次實驗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_____________有關(guān);
(3)實驗發(fā)現(xiàn),小球只能擺動一段時間。你認為造成小球停下來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擺鐘是利用本實驗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擺鐘變慢了,要調(diào)準它,應(yīng)將擺鐘的擺長調(diào)______(選填“長”或“短”).
【答案】(1)刻度尺;停表;(2)繩長;(3)機械能有損耗,或受到摩擦,或受到空氣阻力等;(4)短
【解析】(1)還需要用刻度尺測量秋千的繩長,用停表測量秋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擺繩的長度不同,擺動一次所用時間不同,與小球質(zhì)量大小和擺動幅度無關(guān),即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繩長有關(guān);(3)小球只能擺動一段時間,造成小球停下來的原因可能是機械能有損耗,或受到摩擦,或受到空氣阻力等;(4)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擺長越長,擺動一次所用時間越長,所以某一擺鐘變慢了,要調(diào)準它,應(yīng)將擺鐘的擺長調(diào)短.
4. (四川省內(nèi)江市,23題,8分))如圖所示,是某同學設(shè)計的測量小車在固定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裝置圖。小車從帶有適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自由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兩處時,電子時鐘所顯示的兩個不同的時刻,則:
(1)由圖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為 mm。
(2)該實驗原理是 。
(3)在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yīng)使斜面的傾角適當 (選填“大”或“小”)一些。
(4)由圖可知:小車在A,B兩點間運動的平均速度為 m/s。
【答案】(1)2 (2)v=t(s) (3)小 (4)0.03
【解析】(1)圖中1cm刻度之間有5個小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2mm;(2)該實驗的原理是v=t(s);(3)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難,所以為使計時方便,斜面坡度應(yīng)小些;(4)由圖可知,sAB=10.00cm﹣1.00cm=9.00cm=0.09m,小車在AC段的運動時間tAB=15:35:23﹣15:35:20=3s;故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v===0.03m/s。
五、作圖題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