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jié) 乙醇和乙酸 基本營養(yǎng)物質
[考試說明] 1.了解乙醇、乙酸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了解酯化反應。2.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3.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命題規(guī)律] 本節(jié)內容是高考的??键c,主要以選擇題型考查:乙醇、乙酸的化學性質、用途以及酯化反應的原理和實驗設計的有關問題,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知識是化學知識與生命科學的結合點,命題熱點為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的應用,是否發(fā)生水解反應及產物的檢驗等。
考點1 乙醇和乙酸的結構與性質
知識梳理
1.乙酸和乙醇
(1)組成和結構
名稱
俗稱
分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官能團
比例模型
乙醇
酒精
C2H6O
CH3CH2OH
或C2H5OH
羥基
—OH
乙酸
醋酸
C2H4O2
CH3COOH
羧基
—COOH
(2)物理性質
名稱
顏色
氣味
狀態(tài)
溶解性
乙醇
無色
特殊香味
液體
與水任意比互溶
乙酸
無色
強烈刺激
性氣味
液體,低于16.6_℃凝結成固體,又稱冰醋酸
易溶于水和乙醇
(3)化學性質
①
②
2.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
(1)實驗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裝置(如圖所示)
液液加熱型,試管與桌面成45°(使試管受熱面積增大)。
(3)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中和乙酸、溶解乙醇。
(4)注意事項
①試劑的加入順序:先加乙醇、再加入濃硫酸和冰醋酸。
②防暴沸:試管中加少量碎瓷片或沸石。
③防止乙醇和乙酸揮發(fā):加熱時要用酒精燈緩慢加熱,防止液體劇烈沸騰,造成乙酸與乙醇的大量揮發(fā)。
④防倒吸的方法:導管末端在飽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
⑤產物分離:用分液法分離,上層油狀物為乙酸乙酯。
3.乙酸乙酯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液體、有水果香味、沸點77 ℃,與醇、醚互溶,微溶于水,比水輕。
(2)化學性質
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均可發(fā)生水解反應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可逆)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完全)
(1)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中,用銅作催化劑時,銅參加反應?;瘜W方程式為2Cu+O22CuO、CuO+CH3CH2OHCH3CHO+H2O+Cu。
(2)乙酸和乙醇反應的實質是取代反應,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羥基(—OH)被乙醇分子中的烷氧基(CH3CH2O—)代替。
(3)酯化反應的條件及其意義
①加熱。加熱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應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揮發(fā)。
②用濃硫酸作催化劑、吸水劑,提高反應速率,提高乙醇、乙酸的轉化率。
③適當增加乙醇的量,可提高產率。
1.判斷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錯誤的指明錯因。
(1)用乙酸浸泡水壺中的水垢,可將其清除。說明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錯因:依據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可知,酸性為乙酸大于碳酸。
(2)將銅片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后插入到無水乙醇中,放置片刻,銅片質量增加。(×)
錯因:銅加熱后生成CuO,CuO與乙醇反應又生成Cu,質量最終不變。
(3)乙醇能與金屬鈉反應,說明在反應中乙醇分子斷裂C—O鍵而失去羥基。(×)
錯因:乙醇與鈉反應生成H2,故斷裂羥基中的氫氧鍵。
(4)在制備乙酸乙酯后剩余的反應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氣泡,說明還有乙酸剩余。(×)
錯因:反應液中的H2SO4與Na2CO3反應也可產生CO2氣體。
(5)將乙醇和濃硫酸共熱后得到的氣體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說明生成了乙烯。(×)
錯因:得到的氣體中?;煊蠸O2,SO2可與溴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6)在酸性條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產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錯因:CH3CO18OC2H5水解應斷裂酯基()中的碳氧單鍵,故應生成CH3COOH和C2HOH。
2.某課外興趣小組欲在實驗室里制備少量乙酸乙酯,該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以下四個制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其中正確的是( )
答案 A
解析 B和D中導管插入試管b內液面以下,會引起倒吸,C和D中試管b中的NaOH溶液會與生成的乙酸乙酯反應。
題組訓練
題組一 乙醇、乙酸的結構與性質
1.(2019·皖西高中教育聯(lián)盟高三期末)有機物R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R的性質敘述正確的是( )
A.R的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在Ni催化和加熱條件下,1 mol R能與5 mol H2發(fā)生加成反應
C.R既能與羧酸、醇反應,還能發(fā)生加成、氧化反應
D.1 mol R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消耗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為2 mol
答案 C
解析 含有飽和碳原子,具有類似甲烷的結構特點,則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個平面上,故A錯誤;能與氫氣反應的有醛基和苯環(huán),則在Ni催化和加熱條件下,1 mol R能與4 mol H2發(fā)生加成反應,故B錯誤;該分子中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只有羧基,則1 mol R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消耗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為1 mol,故D錯誤。
2.某一定量有機物和足量Na反應得到Va L氫氣,取另一份等物質的量的同種有機物和足量NaHCO3反應得Vb L 二氧化碳,若在同溫同壓下Va=Vb≠0,則該有機物可能是 ( )
①CH3CH(OH)COOH?、贖OOC—COOH
③CH3CH2COOH?、蹾OOCCH2CH(OH)CH2COOH
⑤CH3CH(OH)CH2OH
A.② B.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題時注意以下兩點:(1)1 mol —OH或1 mol —COOH與金屬鈉反應均放出0.5 mol H2;(2)醇羥基不與NaHCO3反應,1 mol —COOH與NaHCO3反應放出1 mol CO2。
題組二 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原理
3.如圖為實驗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裝置圖。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向a試管中先加入濃硫酸,然后邊搖動試管邊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
B.試管b中導氣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實驗過程中產生倒吸現(xiàn)象
C.實驗時加熱試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時將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動
D.試管b中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隨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減少乙酸乙酯的溶解
答案 A
解析 加入試劑時應先加入乙醇,然后邊搖動試管邊慢慢加入濃硫酸,再加入冰醋酸,故A錯誤。
4.實驗室制備乙酸丁酯的環(huán)境溫度(反應溫度)是115~125 ℃,其他有關數(shù)據如下表,則以下關于實驗室制備乙酸丁酯的敘述錯誤的是( )
物質
乙酸
1-丁醇
乙酸丁酯
98%濃硫酸
沸點
117.9 ℃
117.2 ℃
126.3 ℃
338.0 ℃
溶解性
溶于水和有機溶劑
溶于水和有機溶劑
微溶于水,溶于有機溶劑
與水混溶
A.相對價廉的乙酸與1-丁醇的物質的量之比應大于1∶1
B.不用水浴加熱是因為乙酸丁酯的沸點高于100 ℃
C.從反應后混合物分離出粗品的方法:用Na2CO3溶液洗滌后分液
D.由粗品制精品需要進行的一步操作:加吸水劑蒸餾
答案 B
解析 實驗室制備乙酸丁酯的環(huán)境溫度(反應溫度)是115~125 ℃,而水浴的最高溫度為100 ℃,達不到制備溫度要求,所以不采用水浴加熱,故B錯誤。
實驗探究乙醇、乙酸、水分子中羥基氫的活潑性
乙酸
水
乙醇
分子結構
CH3COOH
H—OH
C2H5OH
與羥基直接相連的
原子或原子團
—H
C2H5—
遇石蕊試液
變紅
不變紅
不變紅
與Na
反應劇烈
反應劇烈
反應緩慢
與NaOH
反應
不反應
不反應
與Na2CO3、NaHCO3
反應
不反應
不反應
羥基氫的活潑性強弱
CH3COOH>H2O>CH3CH2OH
考點2 基本營養(yǎng)物質
知識梳理
1.糖類
(1)糖類的組成元素為C、H、O。
(2)分類
特點
代表物
分子式
相互關系
單糖
不能再水解成更簡單的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互為同分異構體
果糖
二糖
一分子二糖能水解成兩分子單糖
蔗糖
C12H22O11
蔗糖與麥芽糖互為同分異構體
麥芽糖
多糖
一分子多糖能水解成多分子單糖
淀粉
(C6H10O5)n
由于n值不同,淀粉和纖維素不是同分異構體
纖維素
(3)性質
①葡萄糖[CH2OH(CHOH)4CHO]
②蔗糖和麥芽糖
蔗糖易溶于水,有甜味。
在稀酸催化作用下發(fā)生水解反應,蔗糖的水解產物為葡萄糖和果糖,麥芽糖的水解產物為葡萄糖。
③淀粉和纖維素
常溫下,淀粉遇單質碘變藍色,可用于檢驗淀粉的存在。淀粉或纖維素在酸或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4)用途
①糖類物質可給一切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②葡萄糖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醫(yī)療輸液、合成藥物等。
③淀粉可作食物,可用于生產葡萄糖和酒精。
④纖維素可用于造紙,制造纖維素硝酸酯、纖維素乙酸酯、黏膠纖維等。
2.油脂
(1)組成與結構
油脂是高級脂肪酸與甘油反應所生成的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其結構可表示為。
(2)化學性質(水解反應)
①酸性條件
油脂+水高級脂肪酸+甘油。
②堿性條件(皂化反應)
油脂+NaOH高級脂肪酸鈉+甘油。
(3)用途
①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能量。
②用于生產肥皂和甘油。
3.蛋白質
(1)組成
蛋白質由C、H、O、N、S、P等元素組成,蛋白質分子是由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性質
①鹽析:在輕金屬鹽作用下,蛋白質從溶液中凝聚成固體析出,其實質是溶解度降低,是物理變化,此過程可逆,加水后仍可溶解,蛋白質仍保持原有的生理活性,可用于分離提純蛋白質。
②變性:在強酸、強堿、強氧化劑、重金屬鹽、受熱、紫外線、甲醛、酒精等作用下蛋白質凝聚成固體析出,其實質是結構性質發(fā)生變化,是化學變化,此過程不可逆,蛋白質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3)用途
①蛋白質是人類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
②蛋白質在工業(yè)上有很多用途,動物的毛、皮、蠶絲可制作服裝。
③大多數(shù)酶是一類特殊的蛋白質,是生物體內重要的催化劑。
(1)糖類不一定都符合通式Cn(H2O)m,如脫氧核糖的分子式為C5H10O4;符合通式Cn(H2O)m的有機物不一定是糖類,如CH3COOH[C2(H2O)2]。
(2)油脂雖然相對分子質量較大,但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多糖和蛋白質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3)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其中液態(tài)植物油既具有酯的性質,又具有烯烴的不穩(wěn)定性。
(4)蛋白質的水解產物是多種氨基酸的混合物,并不是純凈物。
(5)人體內沒有水解纖維素的酶,纖維素在人體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腸胃蠕動,但不能被吸收。
(6)淀粉酶、蛋白酶都是活性蛋白質,其特點是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條件溫和性。
1.判斷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錯誤的指明錯因。
(1)棉、麻、羊毛及合成纖維完全燃燒都只生成CO2和H2O。(×)
錯因:羊毛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含有C、H、O、N等元素,完全燃燒除生成CO2和H2O,還有其他物質生成。
(2)用加酶洗衣粉洗滌毛織品效果更好。(×)
錯因:毛織品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加酶洗衣粉能使蛋白質發(fā)生水解,衣服損壞。
(3)油脂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均可發(fā)生水解反應,且產物相同。(×)
錯因:油脂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鹽,而在酸性條件下生成高級脂肪酸。
(4)對“地溝油”進行分餾可以制得汽油、煤油,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
錯因:地溝油的主要成分為油脂(即高級脂肪酸甘油酯),汽油、煤油成分為烴,地溝油分餾不可能得到汽油、煤油。
(5)向食鹽中加入淀粉溶液,檢驗食鹽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錯因:加碘鹽中含有碘酸鉀而不是碘單質。
(6)蛋白質、纖維素、蔗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錯因:蔗糖相對分子質量較小,屬于小分子化合物?! ?br />
2.下列有關有機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為發(fā)生了加成反應?、诶眉Z食釀酒經歷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學變化過程?、鄣矸邸⒂椭?、蛋白質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④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莸矸塾龅庾兯{色,葡萄糖能與新制Cu(OH)2懸濁液發(fā)生反應 ⑥向兩份蛋白質溶液中分別滴加飽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體析出,所以蛋白質均發(fā)生鹽析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⑤⑥
答案 B
解析?、倬垡蚁┧芰系睦匣且驗榘l(fā)生了氧化反應,錯誤;④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為氨基酸,錯誤;⑥向兩份蛋白質溶液中分別滴加飽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體析出,其中前者是鹽析,后者是變性,錯誤。
題組訓練
題組一 糖類的組成和性質
1.下列關于糖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糖類物質中只含有C、H、O三種元素?、谔穷惗寄馨l(fā)生水解反應?、鄣矸酆屠w維素分子式均為(C6H10O5)n,兩者互為同分異構體?、艿矸塾黾拥恹}變藍色?、蓰溠刻羌捌渌猱a物均能發(fā)生銀鏡反應?、薜矸酆屠w維素在人體內被水解為葡萄糖,是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啕溠刻呛驼崽腔橥之悩嬻w,二者水解產物相同?、嗥咸烟窃诰苹缸饔孟律梢掖?br />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⑤⑧ D.④⑤⑧
答案 C
解析?、谔穷愔械膯翁遣荒馨l(fā)生水解反應,錯誤;③淀粉和纖維素中n值不同,不是同分異構體,錯誤;④碘鹽中加入的是KIO3,淀粉遇單質碘變藍,錯誤;⑥人體內沒有水解纖維素的酶,錯誤;⑦蔗糖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麥芽糖水解為葡萄糖,錯誤。
2.某學生設計了四種實驗方案并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其中實驗方案設計及結論均正確的是( )
A.淀粉溶液水解液溶液變藍。結論:淀粉完全沒有水解
B.淀粉溶液水解液無磚紅色沉淀。結論:淀粉完全水解
C.淀粉溶液水解液中和液有磚紅色沉淀。結論:淀粉已水解
D.淀粉溶液水解液無現(xiàn)象。結論:淀粉沒有水解
答案 C
解析 A項,結論錯誤,當?shù)矸鄄糠炙鈺r,殘留的淀粉也會使碘水變藍色。B、D項,方案設計及結論均不對,因為當水解液呈酸性時,加入的新制Cu(OH)2懸濁液(或銀氨溶液)首先與硫酸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無法與葡萄糖作用。
題組二 油脂的組成和性質
3.下列關于油脂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油脂是很多特殊的酯組成的混合物,屬于高分子化合物?、谟椭钱a生能量最多的營養(yǎng)物質 ③利用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可以制得甘油和肥皂 ④油脂在人體內的化學變化主要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進行水解
⑤植物油和礦物油都不能使溴水褪色?、抻椭袃H含有碳和氫兩種元素?、哂椭歉呒壷舅岷透视退傻孽ァ、嘀参镉偷臍浠瘜儆谌〈磻?br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⑦
C.②③⑦⑧ D.③④⑦⑧
答案 B
解析 ①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錯誤;⑤植物油中含有不飽和鍵,可與Br2發(fā)生加成反應,裂化得到的礦物油中有碳碳雙鍵,可與Br2加成,錯誤;⑥油脂中含有C、H、O三種元素,錯誤;⑧植物油的氫化屬于加成反應,錯誤。
4.在一定條件下,動植物油脂與醇反應可制備生物柴油,化學方程式如下: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資源制得
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組成的混合物
C.動、植物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地溝油”可用于制備生物柴油
答案 C
解析 動、植物油脂為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錯誤。
題組三 蛋白質的組成與性質
5.下列關于蛋白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蛋白質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诿甘且环N生物催化劑,主要由C、H、O三種元素組成?、墼陔u蛋清中滴加濃硝酸會變黃 ④蛋白質的分子能透過半透膜?、莸鞍踪|遇濃鹽酸時呈黃色?、扪蛎⑿Q絲、明膠、棉花和麻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⑦鑒別織物成分是蠶絲還是“人造絲”可采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嗟鞍踪|溶液中,加入濃的硫酸銅溶液有沉淀析出,加水后沉淀不溶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⑦
C.①③⑦⑧ D.②③⑦⑧
答案 C
解析?、诖蠖鄶?shù)酶是蛋白質,還含有N等元素,錯誤;④蛋白質是高分子化合物,不能透過半透膜,錯誤;⑤蛋白質遇濃硝酸時變黃色,錯誤;⑥棉、麻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錯誤。
6.下列關于蛋白質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B.HCHO溶液或Na2SO4溶液均能使蛋白質變性
C.某些蛋白質跟濃硝酸作用會變黃
D.可以采用多次鹽析或多次滲析的方法分離、提純蛋白質
答案 B
解析 Na2SO4溶液能使蛋白質發(fā)生鹽析,B錯誤。
如何設計實驗區(qū)分油脂和礦物油
油脂
礦物油
脂肪
油
組成
多種高級脂肪酸的甘油脂
多種烴(石油及其分餾產品)
含飽和烴基多
含不飽和烴基多
性質
固態(tài)或半固態(tài)
液態(tài)
具有烴的性質,不能水解
具有酯的性質,能水解,油兼有烯烴的性質(不飽和度高)
鑒別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熱,紅色變淺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熱,無變化
高考真題實戰(zhàn)
1.(2019·全國卷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句,下列關于該詩句中所涉及物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B.蠶絲屬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蠟炬成灰”過程中發(fā)生了氧化反應
D.古代的蠟是高級脂肪酸酯,屬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 D
解析 高級脂肪酸酯不屬于高分子聚合物,D錯誤。
2.(2019·北京高考)交聯(lián)聚合物P的結構片段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圖中表示鏈延長)( )
A.聚合物P中有酯基,能水解
B.聚合物P的合成反應為縮聚反應
C.聚合物P的原料之一丙三醇可由油脂水解獲得
D.鄰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聚合過程中也可形成類似聚合物P的交聯(lián)結構
答案 D
解析 由交聯(lián)聚合物P的結構片段X、Y可判斷其結構中含有酯基,因此聚合物P能水解,A正確;酯基是由羧基和醇羥基脫水生成的,因此聚合物P的合成反應為縮聚反應,B正確;油脂水解可生成丙三醇,C正確;乙二醇只含兩個醇羥基,鄰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聚合過程中生成直鏈結構的高分子,不可能形成類似聚合物P的交聯(lián)結構,D錯誤。
3.(2018·全國卷Ⅰ改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蔗糖、果糖和麥芽糖均為雙糖
B.大多數(shù)酶是一類具有高選擇催化性能的蛋白質
C.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物均為葡萄糖
答案 A
解析 果糖不能再發(fā)生水解,屬于單糖,A錯誤。
4.(2017·全國卷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植物油氫化過程中發(fā)生了加成反應
B.淀粉和纖維素互為同分異構體
C.環(huán)己烷與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鑒別
D.水可以用來分離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答案 A
解析 A對:植物油氫化過程中發(fā)生了油脂與氫氣的加成反應。B錯:淀粉和纖維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不同,因此它們的分子式不同,不互為同分異構體。C錯:環(huán)己烷和苯都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該方法鑒別環(huán)己烷和苯。D錯:苯與溴苯互溶且均難溶于水,水不能分離二者。
5.(2016·全國卷Ⅰ)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用灼燒的方法可以區(qū)分蠶絲和人造纖維
B.食用油反復加熱會產生稠環(huán)芳烴等有害物質
C.加熱能殺死流感病毒是因為蛋白質受熱變性
D.醫(yī)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濃度為95%
答案 D
解析 C項,蛋白質是流感病毒的組成成分,加熱能使蛋白質變性從而殺死流感病毒;D項,醫(yī)用酒精中乙醇的濃度為75%,錯誤。
6.(2016·全國卷Ⅰ)下列關于有機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2-甲基丁烷也稱為異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屬于加成反應
C.C4H9Cl有3種同分異構體
D.油脂和蛋白質都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B
解析 A項,異丁烷為2-甲基丙烷;B項,乙烯和水通過加成反應可制得乙醇;C項,C4H9Cl的同分異構體有4種;D項,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7.(2015·全國卷Ⅱ)分子式為C5H10O2并能與飽和NaHCO3溶液反應放出氣體的有機物有(不含立體異構)( )
A.3種 B.4種
C.5種 D.6種
答案 B
解析 能與NaHCO3反應放出CO2的有機物中一定含有羧基,C5H10O2滿足CnH2nO2,所以C5H10O2為飽和一元羧酸,其同分異構體有CH3CH2CH2CH2COOH、種。
8.(2015·海南高考)乙醇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乙醇為原料衍生出的部分化工產品如下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A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
(2)B的化學名稱是______________。
(3)由乙醇生成C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
(4)E是一種常見的塑料,其化學名稱是__________。
(5)由乙醇生成F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3COOH
(2)乙酸乙酯
(3)取代反應
(4)聚氯乙烯
(5)CH3CH2OHCH2===CH2↑+H2O
解析 (1)乙醇在催化劑作用下可被O2氧化生成乙醛或乙酸,結合A的分子式可確定A為乙酸,其結構簡式為CH3COOH。
(3)CH3CH2OH和Cl2在光照條件下反應生成C,由C的分子式可確定該反應為取代反應,即烴基與Cl2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的C為ClCH2CH2OH或CH3CHClOH。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