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課時
教學內容
連加 連減
教材第65頁的內容及練習十四。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算式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重點難點
理解含義,掌握方法,正確計算。
教具學具
主題圖,投影,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 學前準備
1.口算1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
2.算一算。
(1)3加2等于幾?再加1等于幾?
(2)8減2等于幾?再減2呢?
二 探究新知
1.學習連加。
(1)出示小雞圖。(前半部分)
請同學們用三句話說說圖意。(原來有5只小雞,又跑來了2只,求一共有幾只小雞)
提問:求一共有幾只小雞,怎樣列式?
板書:5+2
(2)繼續(xù)出示小雞圖。
提問:又跑來了1只小雞,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小雞?誰會列式?
板書:5+2+1=8
(3)提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老師說明:像這樣有2個加號、連續(xù)相加的算式叫做“連加”。
板書課題:連加
(4)學習讀法:5+2+1讀作5加2再加1,表示把5、2、1合起來。同桌讀算式,自由讀算式。
(5)學習連加的計算方法。
5+2+1怎樣計算呢?請再看一遍小雞圖的演示過程。
先演示原來有5只小雞,又跑來2只,這表示把5和2合起來,就是先算5加2,也就是7,接著再出示跑來1只,表示把7和1合起來,就是再算7加1等于8。
讀算式,5加2再加1等于8。
同桌說說計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5加2得7,再算7加1得8)
2.學習連減。
(1)先出示8只小雞,演示走了2只。
提問:還剩幾只小雞?怎么列式計算?
板書:8-2=6
演示又走了2只。
提問:又走了幾只小雞?還剩幾只小雞?
配合學生說的,老師板書:8-2-2=
提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從8里去掉2以后再去掉2)
(2)提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老師說明:像這樣有2個減號,連續(xù)相減的算式叫做“連減”。
板書課題:連減
如何進行連減計算呢?
(3)小組里討論計算方法并算出得數(shù),然后小組匯報計算的結果和過程。
引導學生:8-2-2等于幾,先算8減2等于6,再算6減2等于4。
提問:第二步算幾減幾?(6減2)為什么是6減2?(因為從8只里跑了2只后剩6只,又從6只里跑了2只,所以是6減2)
板書:
說計算方法:先算8減2等于6,再算6減2等于4。互相說。
三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 教材第65頁的“做一做”。
(1)師生共同擺小棒:先擺4根,再擺3根,又擺1根。
提問:求一共有幾根小棒,怎樣列式?
板書:4+3+1=8
提問:你是怎樣算的?
引導學生說出:先算4+3=7,再算7+1=8。
(2)擺★。
先擺10個★。(老師在投影上出示10個★)
拿去3個(老師圈住3個),表示移走3個。
提問:10個★,拿去3個,還剩幾個?板書:10-3
再拿去5個(老師劃掉5個),表示又移走5個。
提問:是從幾里拿走5個?還剩幾個?誰能看圖列出算式?
板書:10-3-5=2
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2.練習十四的第1、第2、第4題。
老師先指導做第1題。第2、第4題由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檢查。
3.練習十四的第3、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指導,最后交流,主要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
四 思維訓練
1.練習十四的第6題。
老師先引導學生明確要求。
然后小組合作,探索填空的方法。先算出已給的兩個數(shù)相加的得數(shù),然后用填未知數(shù)的方法看第一步算出的得數(shù)跟哪個數(shù)相加得9。如1+3=4,4+( )=9,4+5=9,所以最下邊的里填5。
2. 10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 略
2.練習十四的第1題:(按列算)5 9 9 6 10 10 3 6 6
練習十四的第2題: 3+4+2=9 6+3+1=10
練習十四的第4題:8-4-2=2 10-3-1=6
3.練習十四的第3題:8 9 10 8 8 10
練習十四的第5題:0 2 1 3 2 0 0 0 1
思維訓練
1.橫格:4 豎格:5
2. 108642
板書設計
連加 連減
連加的計算方法:連加的計算題,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然后用第一步的得數(shù)與第
三個數(shù)相加。
連減的計算方法:連減的計算題,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減,然后用第一步的得數(shù)減去
第三個數(shù)。
10-3-5=2
備課參考
教材與學情分析
連加和連減是本單元教學的又一難點內容,它們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計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shù)作加數(shù)或被減數(shù)。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教材在例題的編排上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在連加、連減計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動的插圖,用小雞跑來和離去的過程,生動地反映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二是在算式中用線標明計算順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數(shù),以此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變成看得見的數(shù),從而讓學生克服因記不住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而無法連續(xù)計算的障礙。
課堂設計說明
1.教學連加計算時可把連加例題的情景圖制作成課件,先出現(xiàn)地上覓食的5只小雞,然后出現(xiàn)跑來的2只小雞,最后出現(xiàn)又跑來的1只小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jù)畫面上的動態(tài)過程理解“5+2+1”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引導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5+2+1,算出第一步計算5+2的得數(shù)“7”。算出第一步的得數(shù)后可提問:第二步是哪兩個數(shù)相加?以此提醒學生第二步應是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7”和第三個數(shù)“1”相加,從而排除學生由于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使計算無法進行的障礙。
2.連減計算,可仿照連加的教學程序進行教學。教學時著重突出三點:一是引導學生根據(jù)小雞先離去2只,后又離去2只的動態(tài)過程理解連減的意義,讓學生知道連減就是從總數(shù)中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二是根據(jù)動態(tài)的畫面理解連減的計算順序,讓學生知道應先減第一個數(shù),算出前面兩個數(shù)相減的得數(shù)后才能再減第二個數(shù);三是要特別突出第二步是哪兩個數(shù)相減,切實解決學生計算第二步時不知道被減數(shù)的問題。
這是一份數(shù)學5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連加 連減教學設計,共2頁。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連加 連減教學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景,復舊引新,探究新知,聯(lián)系情境,總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一年級上冊連加 連減教案設計,共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