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甘肅省張掖市臨澤一中2019-202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展開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一中2019-202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測試范圍: 選修一一、選擇題:本題共30個小題,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有關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制作果酒、果醋的菌種屬于真核生物,制作腐乳的菌種屬于原核生物
B. 制作果酒、腐乳在無氧條件下進行,制作果醋需在有氧條件下進行
C. 制作果酒、果醋主要利用的是胞內酶,制作腐乳主要利用的胞外酶
D. 制作果酒、果醋的過程需保持菌種活性,制作腐乳的過程不需要2.實驗操作過程正確的是A. 果酒發(fā)酵:去皮→榨汁→密閉發(fā)酵→通氣發(fā)酵
B. 培養(yǎng)基制作:計算→稱量→溶化→倒平板→滅菌
C. 制作腐乳:毛霉生長→加鹽腌制→加鹵湯密封
D. 橘皮精油提?。浩?/span>→浸泡→壓榨→過濾→靜置3.用酵母菌釀制果酒時,先往塑料裝置中通入一定量的,然后密封進行發(fā)酵,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發(fā)酵初期進行有氧呼吸,產物中只有水含有
B.發(fā)酵初期進行有氧呼吸,需經常擰松瓶蓋避免裝置內氣壓過高
C.發(fā)酵后期進行無氧呼吸,產物二氧化碳中含有
D.發(fā)酵后期進行無氧呼吸,需經常擰松瓶蓋避免裝置內氣壓過高4.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需在鹽酸酸化條件下進行
B.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C.對顯色反應樣品進行目測,可精確算出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
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劑為氯化鎘與氯化鋇5.如圖為蘋果酒的發(fā)酵裝置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發(fā)酵過程中酒精的產生速率越來越快
B. 集氣管中的氣體都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
C. 發(fā)酵過程中酵母種群呈“J”型增長
D. 如果發(fā)酵瓶漏氣,發(fā)酵液表面可能會出現(xiàn)菌膜6.下列有關實驗步驟或實驗原理的敘述正確的是()A. 利用自然菌種發(fā)酵果酒時,不能對封有葡萄汁的發(fā)酵瓶進行高壓蒸汽滅菌
B. 利用平板劃線法接種時,每次劃線前都要灼燒接種環(huán),目的是避免細菌污染環(huán)境和感染操作者
C. 在胡蘿卜素提取的加熱環(huán)節(jié)只需控制溫度高低,因為溫度過高會導致胡蘿卜素分解
D. 提取玫瑰精油的流程為鮮玫瑰花+水→水蒸氣蒸餾→油水混合物→除水→分離油層→玫瑰油7.下圖是蘋果酒制作的步驟。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步驟①是對蘋果進行滅菌處理
B.裝瓶時發(fā)酵瓶要裝滿
C.產生的氣體可用澄清石灰水進行檢測
D.整個過程始終保持無氧條件8.下列有關生物技術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制作果醋時,必須向發(fā)酵裝置不斷地補充無菌空氣,以保證醋酸菌的生長及發(fā)酵
B.制作腐乳時,加鹽腌制可使豆腐塊變硬且能抑制雜菌生長
C.變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用傳統(tǒng)的發(fā)酵技術制葡萄酒必須添加酵母菌菌種9.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操作步驟正確的是()A. 制備標準顯色液——制備溶液——制備樣品處理液——比色
B. 制備標準顯色液——制備樣品處理液——制備溶液——比色
C. 制備溶液——制備樣品處理液——制備標準顯色液——比色
D. 制備溶液——制備標準顯色液——制備樣品處理液——比色[X10.細胞呼吸原理廣泛應用于生產實踐中。下表有關措施與對應的目的不恰當的是 選項應用措施目的A種子貯存曬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細胞呼吸B乳酸菌制作酸奶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發(fā)酵C水果保鮮低溫干燥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細胞呼吸D栽種莊稼疏松土壤促進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各種離子A. A B. B C. C D. D11.泡菜發(fā)酵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而在泡菜裝壇后的短時期甲,泡菜壇沿水槽內經常有氣泡產生,下列有關這些氣泡產生的原因及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 )A.此時期乳酸菌進行有氧呼吸產生CO2;氣體主要為CO2B.蔬菜自身進行呼吸作用產生氣體;氣體主要為CO2C.此時期酵母菌等活動強烈,其呼吸作用產生CO2;氣體為CO2和壇內剩余空氣D.乳酸菌在發(fā)酵過程中壇內溫度升高,空氣受熱膨脹使水槽中產生氣泡;氣體為空氣12.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環(huán)芳烴。土壤中有些細菌可以以原油中的多環(huán)芳烴為碳源,在培養(yǎng)基中形成分解圈。為篩選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種,某小組同學設計了相關實驗。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應配制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釋液備用 B.配制以多環(huán)芳烴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yǎng)基
C.將土壤稀釋液滅菌后接種到選擇培養(yǎng)基上 D.在選擇培養(yǎng)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為所需菌種1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span>A. 培養(yǎng)乳酸桿菌時需要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維生素
B. 培養(yǎng)霉菌時需將培養(yǎng)基的PH調至堿性
C. 培養(yǎng)細菌時需將PH調至中性或微堿性
D. 培養(yǎng)產甲烷桿菌時需要提供無氧的條件 14.如圖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和計數”實驗中樣品稀釋示意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 3號試管中的菌落稀釋倍數為103倍
B. 4號中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yǎng)得到的菌落平均數可能是5號的10倍
C. 5號試管的結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數為1.7×107個
D. 該實驗方法統(tǒng)計得到的結果往往會比實際活菌數目要高15.甲、乙、丙是三種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來培養(yǎng)微生物的三種培養(yǎng)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長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長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長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粉狀硫10g K2HPO44g FeSO40.5g 蔗糖10g (NH4)2SO40.4g H2O100mlMgSO49.25g CaCl20.5g Ⅰ++++-+++Ⅱ+++-++++Ⅲ++++++++注:“+”表示培養(yǎng)基中加入了這種物質,“-”表示培養(yǎng)基中沒有加入這種物質。A.甲、乙、丙都是異養(yǎng)型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養(yǎng)型微生物,丙是異養(yǎng)型微生物
C.甲是自養(yǎng)微生物、乙是異養(yǎng)微生物、丙是固氮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養(yǎng)微生物、丙是異養(yǎng)微生物16.甲、乙、丙是三種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來培養(yǎng)微生物的三種培養(yǎng)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長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長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長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粉狀硫10gK2HPO4 4gFeSO4 0.5g蔗糖10g(NH4)2SO4 0.4gH2O 100mlMgSO4 9.25gCaCl2 0.5gⅠ++++-+++Ⅱ+++-++++Ⅲ++++++++A.甲、乙、丙都是異養(yǎng)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養(yǎng)微生物、丙是異養(yǎng)微生物
C.甲是異養(yǎng)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足自養(yǎng)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養(yǎng)微生物、丙是異養(yǎng)微生物17.下列是關于“檢測土壤中細菌總數”實驗操作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A. 通常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關系符合:細菌的數量>真菌的數量>放線菌的數量
B. 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釋液和無菌水各0.1mL,分別涂布于各組平板上
C.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平板倒置,37℃恒溫培養(yǎng)24~48小時
D. 確定對照組無菌后,選擇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實驗組平板進行計數18. 下列是關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實驗操作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span>A. 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準確估計菌落數目的關鍵是恰當的稀釋度
B. 若要判斷選擇培養(yǎng)基是否起到了選擇作用,需設置接種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作對照
C.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平板倒置,25℃恒溫培養(yǎng)24-48小時
D. 選擇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實驗組平板進行計數19.某研究小組從有機廢水中分離微生物用于廢水處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培養(yǎng)基分裝到培養(yǎng)皿后進行滅菌
B.轉換劃線角度后需灼燒接種環(huán)再進行劃線
C.接種后的培養(yǎng)皿須放在光照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D.培養(yǎng)過程中每隔一周觀察一次20.在涂布有大腸桿菌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抑菌實驗,在a、b、c三處分別貼上浸有不同抗生素(濃度相同)的無菌濾紙片,d處濾紙片浸有無菌水。培養(yǎng)后的結果如圖所示。以下判斷錯誤的是( )A.a處抑菌效果小于b處 B.b處的濾紙片沒有瀝干
C.c處抗生素無效 D.d處為對照組21.下列有關微生物培養(yǎng)的敘述,錯誤的是A. 稀釋涂布平板法能獲得單菌落,可以用于計數活菌數目
B. 在對微生物進行培養(yǎng)前,需要對接種工具和培養(yǎng)物進行滅菌
C. 酵母菌發(fā)酵過程產生的酒精,對其他微生物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 分離能分解尿素的細菌,要以尿素作為培養(yǎng)基中唯一的碳源22. 下列關于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說法中,錯誤的是A. 棉花是自然界中纖維素含量最高的天然產物,纖維素的基本單位是葡萄糖
B. 纖維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可將纖維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C. 分離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實驗過程梯度稀釋之前必須進行選擇培養(yǎng)
D. 為確定得到的是纖維素分解菌,還需進行發(fā)酵產纖維素酶的實驗,可通過纖維素酶分解濾紙后產生的葡萄糖進行定量測定23.如圖為實驗室培養(yǎng)和純化大腸桿菌過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步驟使用的培養(yǎng)基已經滅菌并調節(jié)過pH
B.②步驟接種環(huán)經火焰滅菌后應趁熱快速挑取菌液
C.④中每次劃線前后都需要對接種環(huán)進行灼燒處理
D.①②③步驟操作時都需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24.最常用的接種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下列關于二者的比較正確的( ) 平板劃線法 稀釋涂布平板法 ① 需在無菌條件下操作 不需無菌操作 ② 培養(yǎng)基中不加瓊脂 培養(yǎng)基中加有瓊脂 ③ 不可計算菌液中的活菌數 可計算菌液中的活菌數 ④ 需要接種環(huán) 需要涂布器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25. 下列是關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實驗操作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A. 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準確估計菌落數目的關鍵是恰當的稀釋度
B. 若要判斷選擇培養(yǎng)基是否起到了選擇作用需要設置未接種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作為對照
C. 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和計數實驗中,應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
D. 以尿素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堿緩沖劑的培養(yǎng)基來培養(yǎng)該細菌后不會使酚紅指示變紅26. 在培養(yǎng)真細菌的實驗過程中,“溫度”的控制合理的是( )A. 必須在37℃下才能獲得單菌落 B. 可在28℃下培養(yǎng)
C. 倒平板時應該讓溫度降到40℃ D. 對培養(yǎng)基滅菌時應該是121℃27.某實驗小組為了研究pH對纖維素分解菌產生的纖維素酶活性的影響,將纖維素分解菌接種在pH分別為6、7、8的剛果紅一纖維素培養(yǎng)基中進行培養(yǎng)觀察,三組實驗結果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pH出現(xiàn)透明圈的 最曱-時間/h24h后透明圈的直徑/cm664.47103.68241.3A.觀察出現(xiàn)透明圈的最早時間和24h后透明圈的直徑的大小可判斷纖維素酶活性的高低B.纖維素分解菌接種到培養(yǎng)基上所用的方法為稀釋涂布平板法C.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出現(xiàn)透明圈的最早時間和24h后透明_的直徑D.纖維素分解菌吏適合在偏酸性環(huán)境下生長28.下列有關微生物培養(yǎng)基制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培養(yǎng)基配方中都含有碳源、氮源、水、無機鹽及瓊脂等成分
B.在熔化瓊脂時,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斷攪拌,以免發(fā)生糊底
C.在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yǎng)中,培養(yǎng)皿可用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擦拭滅菌
D.倒平板時需將培養(yǎng)基冷卻至室溫,再在酒精燈火?焰旁倒平板29. 利用農作物秸稈為原料可生產乙醇,生產過程中可采用微生物將秸稈水解或用酶水解,其主要技術流程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秸稈碎屑反應罐水解壓濾出渣酒精發(fā)酵真空分餾A. 可用剛果紅染色法篩選過程①所需的纖維素分解菌
B. 過程①加入的是葡萄糖苷酶
C. 酒精發(fā)酵接種的酵母菌需在無氧條件下發(fā)酵
D. 酒精發(fā)酵前需對培養(yǎng)基進行高壓蒸汽滅菌30. 某工廠產生的廢水中含有苯酚,為了降解廢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員從土壤中篩選獲得了只能利用苯酚的細菌菌株,篩選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①為土壤樣品。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圖中②培養(yǎng)目的菌株的選擇培養(yǎng)基中應加入苯酚作為碳源
B. 如果要測定②中活細菌數量,常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
C. 若圖中④為對照實驗,則其中應含除苯酚外的其他碳源
D. ⑥上菌落分布均勻,是用平板劃線法獲得的單菌落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40分。31.蘋果醋是以蘋果汁為原料經發(fā)酵而成的,回答下列為題:
(1)酵母菌的呼吸代謝途徑如圖所示。圖中過程①和②是蘋果醋生產的第一階段,在酵母菌細胞的__________中進行,其產物乙醇與__________試劑反應呈現(xiàn)灰綠色,這一反應可用于乙醇的檢驗;過程③在酵母菌細胞的__________中進行,與無氧條件相比,在有氧條件下,酵母菌的增值速度__________。
(2)第二階段是在醋酸桿菌的作用下將第一階段產生的乙醇轉變?yōu)榇姿岬倪^程,根據醋酸桿菌的呼吸作用類型,該過程需要在__________條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產過程中,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發(fā)酵溫度不同,第一階段的溫度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階段。
(4)醋酸桿菌屬于__________核生物,其細胞結構中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線粒體。32. (10分) 苯酚及其衍生物廣泛存在于工業(yè)廢水中,對環(huán)境有嚴重危害。小明同學準備依據圖1操作步驟,從處理廢水的活性污泥中分離篩選酚降解高效菌株。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酚降解菌富集培養(yǎng)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為碳源的有 ______.
(2)將采集到的樣品接種培養(yǎng),苯酚用量應隨轉接次數增加而逐漸 ______ .以達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圖1平板中菌落過于密集,應進一步 ______ ,以便于菌落計數與分離。制備平板培養(yǎng)基時除了需要水、營養(yǎng)物質外,還必須添加 ______ .
(3)圖2為連續(xù)劃線法示意圖,在圖中 ______ (填圖中序號)區(qū)域更易獲得單菌落。
(4)采用比色測定法(使用苯酚顯色劑)檢測降解后的廢水中苯酚殘留量。先制作系列濃度梯度并進行顯色反應,下表中1~5號比色管的苯酚濃度應分別為 ______ . 管號 1 2 3 4 5 6 苯酚濃度(mg/L) 0.81 如果廢水為50mg/L 苯酚溶液,降解后約有21%的苯酚殘留,則需將殘留液稀釋______(填序號:①5 ②10 ③20)倍后,再進行比色.33.酵母的蛋白質含量可達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為飼料蛋白的來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業(yè)廢甲醇作為碳源進行培養(yǎng),這樣既可減少污染又可降低生產成本。研究人員擬從土壤樣品中分離該類酵母,并進行大量培養(yǎng)。下圖所示為操作流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培養(yǎng)基時,按照培養(yǎng)基配方準確稱量各組分,將其溶解、定容后,調節(jié)培養(yǎng)基的__________,及時對培養(yǎng)基進行分裝,并進行__________滅菌。
(2)取步驟②中不同梯度的稀釋液加入標記好的無菌培養(yǎng)皿中,在步驟③中將溫度約__________(填25 ℃、50 ℃或80 ℃)的培養(yǎng)基倒入培養(yǎng)皿混勻,冷凝后倒置培養(yǎng)。(3)挑取分離平板中長出的單菌落,按步驟④所示進行劃線。下列敘述合理的有__________。a.為保證無菌操作,接種針、接種環(huán)使用前都必須滅菌b.劃線時應避免劃破培養(yǎng)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c.挑取菌落時,應挑取多個菌落,分別測定酵母細胞中甲醇的含量d.可以通過逐步提高培養(yǎng)基中甲醇的濃度,獲得甲醇高耐受株(4)步驟⑤中,為使酵母數量迅速增加,培養(yǎng)過程中需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和__________供應。為監(jiān)測酵母的活細胞密度,將發(fā)酵液稀釋1 000倍后,經等體積臺盼藍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細胞計數板計數5個中格中的細胞數,理論上__________色細胞的個數應不少于__________,才能達到每毫升3×109個活細胞的預期密度。
參考答案12345678910CCDCDACDDC11121314151617181920CCBBCDACBA21222324252627262930BCBABDCBBD31.(16分,除標明外,每空2分)(1)細胞質基質; 重鉻酸甲; 線粒體; 快; (2)有氧; (3)低于; (4)原; 不含有
32.(10分,除標明外,每空1分)(1)蛋白胨、苯酚; (2)增加; 稀釋涂布; 凝固劑;(3)③; (4) 0; 0.2; 0.4; 0.6; ③ 33.(14分,除標明外,每空2分)(1)pH; 高壓蒸汽(濕熱); (2)50 ℃; (3)abd; (4)氧氣; 無; 30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