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能在購物情景中進行有關人民幣的簡單計算;進一步理解乘法、除法和“倍”的意義,熟記2-9的乘法口訣,能熟練地口算表內(nèi)乘除法。
2.經(jīng)歷對“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的過程,初步養(yǎng)成回顧與反思的良好習慣。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yǎng)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重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yǎng)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經(jīng)歷對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的過程,初步養(yǎng)成回顧與反思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知識梳理
仔細想一想“數(shù)與代數(shù)”這部分我們學過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提示: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思考“100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購物情景中有關人民幣的簡單計算”、“乘法、除法”和“倍”的意義”、“2-9的乘法口訣”。
要求: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你學到了什么。
(二)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連加、連減和混合運算。
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全班同學交流你的編的故事。
提示:
2.乘法、除法意義的理解。
自己可以先想一想、畫一畫,然后和同桌說一說你的想法。
學生說自己的方法。
小結:“8×7”可以表示“8個7是多少”;或“7個8是多少”。
“35÷5”可以表示“把35平均分成5分,一份是多少”;或者“35里面有幾個5”;或者“35是5的幾倍”
3.用加減法解決身邊的問題。
用什么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呢?
獨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說一說、查一查。
預設:
40-22=18(人)答:女生有18人。
18÷6=3(人)答:平均每個組3人。
38+13+38
=51+38
=89
答:一共折了89只千紙鶴。
4.乘法口訣。
你能背出所有的乘法口訣嗎?同桌互相背一背。
你覺得哪句口訣不好記?
如果某句口訣忘了怎么辦?把你的好辦法和全班同學分享一下。
5.理解“倍”的意義。
舉例說一說“3倍”的意思。
提示:
(三)拓展提升,解決問題。
1.解決人民幣問題1:獨立完成第6題。
要求: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 解決人民幣問題2:獨立完成第7題。
要求:一位同學說一件商品的價格,另一位同學用紙幣學具模擬付款。兩人輪流互換角色。
3.解決問題3:算一算車上有多少人?
看視頻,獨立完成。
大家說一說方法。
(四)回顧整理
小結:通過今天的復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嗎?又掌握了哪些解決問的辦法?
這是一份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本冊綜合第一課時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課時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本冊綜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二課時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本冊綜合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