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在規(guī)定位置粘貼考試用條形碼。答卷時,考生務必將答案涂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無效??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
第I卷(共48分)
注意事項:
1.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
2.本卷共12題,每題4分,共4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 AI可預測蛋白質分子結構。一個血紅蛋白分子是由574個氨基酸組成的,含有兩條α肽鏈和兩條β肽鏈。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血紅蛋白的結構通過AI預測不如人工高效
B. 血紅蛋白的空間結構不受溫度的影響
C. 血紅蛋白分子中與肽鍵直接相連的原子是H和O
D. 形成該血紅蛋白時,氨基酸之間通過脫水縮合反應至少產(chǎn)生570個水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構成蛋白質基本單位是氨基酸,其結構特點是: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基酸的不同之處是R基的不同。由于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鏈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因此蛋白質分子的結構具有多樣性。
【詳解】A、血紅蛋白的結構通過AI預測比人工高效 ,A錯誤;
B、血紅蛋白的空間結構受溫度的影響 ,B錯誤;
C、血紅蛋白分子中與肽鍵直接相連的原子是C和N,C錯誤;
D、形成該血紅蛋白時,血紅蛋白由574個氨基酸組成的,含有兩條α肽鏈和兩條β肽鏈,氨基酸之間通過脫水縮合反應至少產(chǎn)生的水分子個數(shù)為氨基酸數(shù)目-肽鏈數(shù)目=570個水分子,D正確。
故選D。
2. 利用藍細菌通過光合作用將CO2轉化為工業(yè)原料,有助于實現(xiàn)“雙碳”目標。下圖表示的是某藍細菌的光合作用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過程I場所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B. 過程Ⅱ中③的缺乏會導致C3含量下降
C. 物質①和②用于C3分子的還原
D 圖中色素可以用無水乙醇提取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過程:植物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進行,暗反應階段在葉綠體基質進行。
【詳解】A、藍細菌沒有葉綠體,A錯誤;
B、過程Ⅱ中③為CO2,CO2含量減少,會使C5與CO2結合,形成的C3減少,B正確;
C、由圖可以看出,①為NADPH既可以供能,還可以作為還原劑,參與C3的還原,②為ATP可以為C3的還原提供能量,C正確;
D、色素可以溶解在無水乙醇中,所以圖中色素可以用無水乙醇提取,D正確。
故選A。
3. 下圖是洋蔥根尖某細胞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該洋蔥根尖細胞沒有處于有絲分裂期
B. 結構①③⑤⑥的膜參與構成該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
C. 結構②⑦都有雙層膜結構,且都與信息傳遞有關
D. 若離體培養(yǎng)該細胞,破壞結構⑤可能會使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圖示為高等植物細胞的部分結構圖,①為核膜,②為核孔,③為內質網(wǎng),④為核糖體,⑤為高爾基體,⑥為線粒體,⑦是胞間連絲。
【詳解】A、從圖中可以看到明顯的細胞核結構,而在有絲分裂期,細胞核的核膜、核仁會發(fā)生解體等變化,此細胞有完整的細胞核,所以該洋蔥根尖細胞沒有處于有絲分裂期,A正確;
B、生物膜系統(tǒng)是由細胞膜、核膜和細胞器膜構成的,圖中①核膜、③內質網(wǎng)、⑤高爾基體、⑥線粒體均為具膜的結構,生物膜系統(tǒng)可將各種細胞器分隔開、區(qū)域化,可使細胞內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保證生命活動高效有序的進行,B正確;
C、結構②為核孔,結構⑦為胞間連絲,二者都沒有膜結構,C錯誤;
D、⑤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若離體培養(yǎng)該細胞,破壞結構⑤后由于不能合成新的細胞壁,不能將加倍的染色體平均分向兩個子細胞,因此會使細胞內染色體加倍,D正確。
故選C。
4. 下圖是《紅樓夢》中部分人物關系遺傳圖譜。假如賈寶玉和林黛玉結婚,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Ⅲ3是賈寶玉,Ⅲ4是林黛玉
B. 兩人的后代患家族遺傳病的概率增加
C. 兩人所生的孩子中生男孩的概率是1/2
D. 通過染色體分析可判斷是否有囊性纖維化疾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見的幾種遺傳病及特點:
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杭t綠色盲、血友病、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假肥大型).發(fā)病特點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②男患者將至病基因通過女兒傳給他的外孫(交叉遺傳)。
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嚎咕S生素D性佝僂病發(fā)病特點: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3、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多指、并指、軟骨發(fā)育不全;發(fā)病特點:患者多,多代連續(xù)得病,且與性別無關。
4、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白化病、先天聾啞、苯丙酮尿癥;發(fā)病特點:患者少,個別代有患者,一般不連續(xù),遇常染色體類型,只推測基因,而與X、Y無關。
【詳解】A、賈寶玉的母親是王夫人,賈寶玉與林黛玉是表兄妹關系,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是賈寶玉的姑姑,所以圖中Ⅲ3是賈寶玉,Ⅲ4是林黛玉,A正確;
B、賈寶玉和林黛玉屬于近親,近親結婚會使后代患隱性遺傳病的概率增加,因為近親之間可能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B正確;
C、人類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均等的,每次生育時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都為1/2 ,所以兩人所生孩子中生男孩的概率是1/2,C正確;
D、囊性纖維化疾病是單基因遺傳病,單基因遺傳病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通過染色體分析無法判斷是否患有囊性纖維化疾病,染色體分析主要用于檢測染色體數(shù)目和結構異常等染色體病,D錯誤。
故選D。
5. 果蠅為XY型性別決定,體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某基因型為AaXBY的果蠅細胞分裂(不考慮基因突變)過程的敘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子細胞種類最多為2種,最少為1種
B. 細胞中含有B基因的染色體最多為2條,最少為0條
C. 細胞中染色體組數(shù)最多為4個,最少為1個
D. 細胞中染色體條數(shù)最多為16條,最少為4條
【答案】A
【解析】
【分析】減數(shù)分裂過程:(1)減數(shù)分裂前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體散亂分布;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詳解】A、若不考慮變異,該果蠅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基因型都相同,都為AaXBY,1種,A錯誤;
B、該個體基因型是AaXBY,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著絲點)分裂,含有B基因的染色體最多為2條;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則在形成精子時可能不含XB染色體,含有B基因的染色體為0,B正確;
C、果蠅是二倍體生物,其細胞中細胞中染色體組數(shù)最多為4個(有絲分裂后期),最少為1個(如精細胞),C正確;
D、果蠅體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的2倍,為16條,此時染色體數(shù)目最多,生殖細胞精子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為4條,數(shù)目最少,D正確。
故選A。
6. 實驗小組為了探究交感神經(jīng)在情緒應激中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建立情緒應激的動物模型組和用化學制劑6-OHDA選擇性損毀外周交感神經(jīng)組,并檢測了各組小鼠血清中糖皮質激素(一種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激素)的濃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糖皮質激素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后不會被酶水解
B. 單獨損毀交感神經(jīng)會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被抑制
C. 交感神經(jīng)損毀能減弱應激對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D. 長期的情緒應激易誘發(fā)機體發(fā)生自身免疫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皮質激素(GC)是機體內極為重要的一類調節(jié)分子,它對機體的發(fā)育、生長、代謝以及免疫功能等起著重要調節(jié)作用,是機體應激反應最重要的調節(jié)激素,也是臨床上使用最為廣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劑。在緊急或危重情況下,糖皮質激素往往為首選。
【詳解】A、糖皮質激素是一種動物激素,其發(fā)揮作用后會被內環(huán)境中的酶水解,A錯誤;
B、根據(jù)圖示結果,對比C、D兩組可知.單獨損毀交感神經(jīng)不會改變血清中的糖皮質激素的含量,因此不會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被抑制,B錯誤;
C、對比A組和B組可知,情緒應激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而損毀交感神經(jīng)后其作用效果會被大大減弱,因此交感神經(jīng)損毀能減弱應激對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C正確;
D、長期的情緒應激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而自身免疫病和免疫功能過強有關,D錯誤。
故選C。
7. 生物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的,在中學教材中也有很多探究實驗。下列有關生物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探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時,實驗組土壤需要經(jīng)高溫滅菌處理
B. 在探究溫度影響酶活性的實驗中,可以選擇過氧化氫作為反應底物
C. 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裝片時可看到交換過程
D. 高倍鏡下觀察到的黑藻細胞細胞質流動方向與實際的細胞質流動方向相反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的活性受溫度、酸堿度、酶激活劑和抑制劑等條件的影響。不同酶都有最適宜溫度和pH。在最適宜溫度和pH條件下,酶活性最高。低溫條件下,酶活性較低。高溫、強酸、強堿都使酶的結構改變而使酶失去活性。
【詳解】A、探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時,實驗組土壤需要經(jīng)高溫滅菌處理,對照組不做處理,A正確;
B、過氧化氫的分解受溫度影響,故在探究溫度影響酶活性的實驗中,不可以選擇過氧化氫作為反應底物,B錯誤;
C、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裝片中的細胞已經(jīng)死亡,不能看到交換過程,C錯誤;
D、高倍鏡下觀察到的黑藻細胞胞質流動方向與實際的胞質流動方向相同,D錯誤。
故選A
8. 七里海是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濕地,素有“京津綠肺”“鳥類天堂”美譽。作為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綠水青山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七里海濕地可改善京津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B. 移除湖泊中富營養(yǎng)化沉積物有利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C. 移栽適應當?shù)丨h(huán)境的植物遵循了生態(tài)工程的協(xié)調原理
D. 氣溫和害蟲對該地某植物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有關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態(tài)工程以生態(tài)系系統(tǒng)的自我組織、自我調節(jié)為基礎,遵循著自生、循環(huán)、協(xié)調、整體等生態(tài)學基本原理。
【詳解】A、濕地具有蓄洪防旱、調節(jié)區(qū)域氣候,為動植物提供棲息地等功能,在城市地區(qū)建設人工濕地有利于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A正確;
B、移除湖泊中富營養(yǎng)化沉積物,可改善湖泊水質,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有利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B正確;
C、移栽適應當?shù)丨h(huán)境的植物體現(xiàn)了生物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與適應,遵循了生態(tài)工程的協(xié)調原理,C正確;
D、氣溫等氣候因素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D錯誤。
故選D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題。
20世紀80年代末,安布羅斯和魯夫坎研究了一種長度不到1毫米的小蠕蟲秀麗線蟲,并將目標對準了它的兩個突變株“l(fā)in-4”和“l(fā)in-14”。巧合的是,安布羅斯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lin-4基因似乎是lin-14基因的負調控者。然而,其中的抑制機制并不清楚。直到博士后結束,安布羅斯在哈佛大學的實驗室中得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lin-4基因產(chǎn)生的一個異常短的RNA(即micrRNA),恰恰是抑制lin-14的“幕后黑手”。與此同時,魯夫坎也發(fā)現(xiàn)lin-4并不影響lin-14基因產(chǎn)生mRNA,而是抑制mRNA生產(chǎn)蛋白質。他還發(fā)現(xiàn)lin-14的mRNA有一個關鍵片段,是lin-4對其進行抑制的“抓手”。于是,兩位科學家在交流后得到了一個突破性的結果:lin-4中的超短RNA與lin-14中mRNA的關鍵片段序列互補,超短RNA正是通過與mRNA結合“關閉”lin-14,阻止其蛋白質的產(chǎn)生。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以前未知的、基于micrRNA的基因調控機制!
9. 秀麗線蟲的“l(fā)in-4”基因對“l(fā)in-14”基因的作用方式是( )
A. 直接激活其表達
B. 直接抑制其表達
C. 通過調控其他中間因子間接影響其表達
D. 與其形成蛋白復合物共同發(fā)揮作用
10. MicrRNA是DNA的轉錄產(chǎn)物,其大小長約20-25個核苷酸,它被徹底水解后可產(chǎn)生的小分子物質種類有( )
A. 4種B. 5種C. 6種D. 8種
11. 蜂群中蜂王漿含有豐富的micrRNA,這些micrRNA進入幼蟲體內后與Dnmt3基因的mRNA結合抑制其表達(吃蜂王漿的幼蟲才可能發(fā)育成蜂王),從而顯著降低幼蟲體內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DNA的甲基化能夠在基因堿基序列不變的情況下發(fā)生可遺傳的性狀改變
B. Dnmt3基因的表達產(chǎn)物可能是一種DNA甲基化酶
C. micrRNA通過干擾Dnmt3基因的翻譯抑制其表達
D. 抑制幼蟲的dynactinp62基因表達可以使其發(fā)育成蜂王
12. 很多跨物種比較發(fā)現(xiàn),某些micrRNA在親緣關系較遠的物種中也高度相似,下列說法最合理的是( )
A. 這些物種可能有共同祖先遺傳下來的micrRNA
B. 這些物種在相似環(huán)境下趨同進化產(chǎn)生了相同的micrRNA
C. 這是實驗誤差導致的結果
D. micrRNA不受進化規(guī)律的約束
【答案】9. B 10. C 11. D 12. A
【解析】
【分析】材料中明確提到“l(fā)in - 4基因似乎是lin - 14基因的負調控者”以及“l(fā)in - 4中的超短RNA與lin - 14中mRNA的關鍵片段序列互補,超短RNA正是通過與mRNA結合‘關閉’lin - 14,阻止其蛋白質的產(chǎn)生”,說明“l(fā)in - 4”基因是抑制“l(fā)in - 14”基因的表達
【9題詳解】
ABCD、材料中明確提到“l(fā)in - 4基因似乎是lin - 14基因的負調控者”以及“l(fā)in - 4中的超短RNA與lin - 14中mRNA的關鍵片段序列互補,超短RNA正是通過與mRNA結合‘關閉’lin - 14,阻止其蛋白質的產(chǎn)生”,說明“l(fā)in - 4”基因是抑制“l(fā)in - 14”基因的表達,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10題詳解】
ABCD、MicrRNA是RNA的一種,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RNA中的含氮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四種,所以RNA徹底水解后的產(chǎn)物有磷酸、核糖、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尿嘧啶,共6種小分子物質 ,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1題詳解】
A、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轉移酶的作用下,將甲基基團添加到特定的DNA區(qū)域,這種修飾可以在不改變DNA堿基序列的情況下影響基因的表達,進而導致可遺傳的性狀改變,A正確;
B、已知蜂王漿中的micrRNA抑制Dnmt3基因的表達能顯著降低幼蟲體內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說明Dnmt3基因與DNA甲基化有關,其表達產(chǎn)物可能是一種DNA甲基化酶,B正確;
C、材料中提到“這些micrRNA進入幼蟲體內后與Dnmt3基因的mRNA結合抑制其表達”,mRNA是翻譯的模板,micrRNA與mRNA結合后會阻礙核糖體與mRNA的結合,從而干擾翻譯過程,抑制Dnmt3基因的表達,C正確;
D、題干表明是吃蜂王漿使幼蟲體內的micrRNA抑制Dnmt3基因的表達,進而降低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最終使幼蟲發(fā)育成蜂王,而不是抑制dynactinp62基因表達就可以使其發(fā)育成蜂王,D錯誤。
故選D。
【12題詳解】
A、由于這些micrRNA在親緣關系較遠的物種中也高度相似,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最合理的解釋是這些物種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在進化過程中遺傳了相同的micrRNA,A正確;
B、趨同進化是指不同的生物,甚至在進化上相距甚遠的生物,如果生活在條件相同的環(huán)境中,在同樣選擇壓的作用下,有可能產(chǎn)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態(tài)結構,以適應相同的條件。但題干強調的是親緣關系較遠的物種本身就存在高度相似的micrRNA,并非是在相似環(huán)境下新產(chǎn)生的,B錯誤;
C、這種高度相似性在不同的跨物種比較中都存在,不太可能是實驗誤差導致的,C錯誤;
D、生物界的所有現(xiàn)象都遵循進化規(guī)律,micrRNA也不例外,D錯誤。
故選A。
第Ⅱ卷(共52分)
注意事項:
1.用黑色墨水的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2.本卷共5題,共52分。
13. 經(jīng)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批復,某海洋牧場成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qū)。該人工海洋牧場通過投放人工漁礁,為不同魚群提供良好的生長、繁殖的環(huán)境,并定期投放不同種類餌料,充分利用海洋資源。請回答下列問題:
(1)流經(jīng)海洋牧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________。
(2)在海洋牧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C、D、E三處生物種類不同體現(xiàn)了群落的________空間結構。
(3)可通過________來統(tǒng)計海洋牧場中魚類的數(shù)量,若要使海水中N含量下降,可放牧食氮性微生物,這種方法利用了________防治技術。
(4)為保證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應讓魚類數(shù)量保持在________。
【答案】(1)生產(chǎn)者固定的太陽能及餌料中的化學能
(2)垂直 (3) ①. 標記重捕法 ②. 生物
(4)
【解析】
【分析】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1)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xiàn)象。(2)水平結構:指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水平狀態(tài)下的格局或片狀分布。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生產(chǎn)者固定的太陽能和飼料中的能量。
【小問2詳解】
C、D、E三處為不同的海水深度,為群落的垂直結構。
【小問3詳解】
魚類活動范圍廣,可用標志重捕法來統(tǒng)計海洋牧場中魚類的數(shù)量,若要使海水中N含量下降,可放牧食氮性微生物,這種方法利用了生物防治技術。
【小問4詳解】
大黃魚是該海洋牧場的優(yōu)良魚種,為保證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應讓大黃魚數(shù)量保持在K/2值以上,因為種群數(shù)量為K/2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快。
14. 很多交通法規(guī)制定的背后都依據(jù)了人體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特點。下圖是一般情況下,人體神經(jīng)、激素調節(jié)靶細胞生理活動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圖中信息可以看出:具有識別作用的靶細胞膜受體分布的具體位置有________(填圖中字母)。
(2)若機體處于寒冷刺激時,作用到A的信號分子有________和________,f過程引起內分泌腺發(fā)生相應的反應,內分泌腺可作為反射弧中的效應器發(fā)揮作用。
(3)“紅燈→感受器→神經(jīng)中樞→效應器→停車”是司機看見紅燈后的反應。此反射弧的神經(jīng)中樞位于大腦皮層,在此過程中,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方向與膜內局部電流方向是________的(“相同”或“相反”),由于興奮在________處以化學信號傳遞,相對耗時較長,所以遇到緊急事件時,人往往來不及及時做出瞬時反應。這就是部分交規(guī)制定背后的生理學原因。
【答案】(1)C、F (2) ①. 神經(jīng)遞質 ②. 甲狀腺激素
(3) ①. 相同 ②. 突觸
【解析】
【分析】神經(jīng)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神經(jīng)中樞、傳出神經(jīng)和效應器,人體在完成一項反射活動時,必須保持反射弧結構的完整,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障礙,反射活動就不能正常進行。
【小問1詳解】
據(jù)圖可知,圖中具有識別作用的受體有C、F(通過識別B、G而知),因此為靶細胞。
【小問2詳解】
A為下丘腦,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腦既受到神經(jīng)調節(jié)中神經(jīng)遞質的影響,又受到體液調節(jié)中甲狀腺激素對其反饋調節(jié)的影響。
【小問3詳解】
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傳導時,是從興奮部位向未興奮部位傳導,該方向與膜內局部電流的方向是相同的;突觸是神經(jīng)元之間傳遞信息的結構,由于興奮在突觸處以化學信號傳遞,相對耗時較長,所以遇到緊急事件時,大腦皮層往往來不及及時做出瞬時反應。
15. 研究表明:相對于動物,植物的細胞呼吸還包括另一條由交替氧化酶(AOX)主導的途徑,該呼吸途徑可幫助其抵抗強光等逆境,具體過程如圖所示,其中iATP為細胞內ATP,eATP為細胞外ATP。
(1)若要將葉肉細胞中葉綠體與線粒體等其它細胞器分離,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在植物細胞的表面或細胞膜上存在ATP合成酶,據(jù)圖推測eATP可能主要來源于________(填場所)產(chǎn)生的iATP。
(3)強光下,植物細胞通過“蘋果酸—草酰乙酸穿梭”途徑,將過多的NADPH轉移出葉綠體,并最終通過AOX呼吸途徑將其中大部分能量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從而有效緩解強光對植物細胞內光系統(tǒng)的損傷。同時,eATP通過DORN1受體可緩解因交替呼吸抑制引起的光系統(tǒng)反應效率下降,進一步避免光抑制現(xiàn)象產(chǎn)生,因此強光照射下植物可避免光抑制,該調節(jié)過程為________(填“正反饋”或“負反饋”)。
(4)光飽和點是指當光照強度上升到某一數(shù)值之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繼續(xù)隨著光照強度增強而升高時的光照強度,科研人員測定了不同脫水率對海藻滸苔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據(jù)圖2結果分析,在一定范圍內,隨海藻滸苔脫水率增大,其光飽和點將會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答案】(1)差速離心法
(2)線粒體 (3) ①. 熱能 ②. 負反饋
(4)降低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場所:光反應發(fā)生在類囊體薄膜中,主要包括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合成過程;暗反應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中,主要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過程。
【小問1詳解】
由于不同的細胞器的重量不同,因此分離細胞器常采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
【小問2詳解】
據(jù)圖可知,eATP來源于iATP,而細胞內的ATP主要由細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產(chǎn)生,該階段發(fā)生的場所是線粒體。
【小問3詳解】
由圖中可知,強光環(huán)境下,植物細胞通過“蘋果酸—草酰乙酸穿梭”途徑,將過多的NADPH轉移出葉綠體,并最終通過AOX呼吸途徑將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從而有效緩解強光對植物細胞內光系統(tǒng)的損傷;eATP通過DORN1受體可緩解因交替呼吸抑制引起的光系統(tǒng)反應效率下降,進一步避免光抑制現(xiàn)象產(chǎn)生,因此強光照射下植物可避免光抑制,該調節(jié)過程為負反饋。
【小問4詳解】
光飽和點為達到最大光合速率時的最小光照強度,故據(jù)圖2結果可知,在一定范圍內,隨海藻滸苔脫水率增大,其光飽和點(即圖中的轉折點)將會降低。
16. Leber遺傳性視神經(jīng)病變(LHON)是一種由線粒體DNA突變所引起的母系遺傳性視神經(jīng)萎縮,呼吸鏈功能受損,進而引發(fā)視力喪失甚至失明。非洲某地LHON發(fā)病情況,如下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可能使用的部分密碼子:丙氨酸(GCG),纈氨酸(GUG),色氨酸(UGG),精氨酸(CGC或CGG或CGU)]:
(1)依據(jù)LHON遺傳特點,Ⅲ-9與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理論上患該病的概率為________。
(2)調查發(fā)現(xiàn),LHON患者病變程度差異大(輕度、重度),且男性重癥高發(fā)。研究發(fā)現(xiàn),該特征與X染色體上的基因B突變成b有關。某輕度病變的女性與正常男性結婚,所生男孩有輕度患者,也有重度患者,其中重度患者核基因型為________。
(3)5'-CCCGCGGGA-3'為B基因的部分編碼序列(非模板鏈),C為編碼序列的第157位,突變成T后,蛋白序列的第________位氨基酸將變成________。
(4)人線粒體DNA是裸露的雙鏈環(huán)狀結構,全長共有16569個堿基對,含有37個編碼基因,其中包括22個tRNA編碼基因,2個rRNA基因以及13個編碼特定功能的多肽基因,13種多肽均位于線粒體內膜上。下列相關推測合理的是________。
A. 13個多肽可能參與有氧呼吸產(chǎn)生CO2的過程
B. 線粒體中存在核糖體,并且能夠進行翻譯
C 線粒體DNA和RNA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鍵
D. 人成熟的紅細胞中不含上述13個多肽基因
【答案】(1)100%
(2)XbY (3) ①. 53 ②. 色氨酸 (4)BCD
【解析】
【分析】細胞質遺傳的主要特點是母系遺傳,即母親患病,則子女都會獲得母親細胞質基因,表現(xiàn)為患病。根據(jù)題干信息“LHON是線粒體基因A突變成a所引起的視神經(jīng)疾病”,該病的遺傳特點符合母系遺傳特點。
【小問1詳解】
LHON是線粒體DNA突變引起的疾病,該病的遺傳特點符合母系遺傳特點,如果母親正常,則子女應該表現(xiàn)正常,反之亦然,因此Ⅲ?9與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該病的概率為100%。
【小問2詳解】
LHON患者病變程度差異大(輕度、重度),且男性重癥高發(fā),該特征與X染色體上的基因B突變成b有關。某輕度病變的女性與正常男性結婚,所生男孩有輕度患者,也有重度患者,由此可推知該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XBY,輕度病變女性基因型是XBXb,他們所生的男孩中有XBY(輕度患者)和XbY(重度患者)。
【小問3詳解】
mR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編碼序列的第157位堿基屬于相應的這個氨基酸編碼序列(CGG)中的第一個堿基,該堿基突變?yōu)門,則密碼子由CGG變?yōu)閁GG,157~159位堿基編碼的是第53個氨基酸,即53位氨基酸變?yōu)樯彼帷?br>【小問4詳解】
A、13個多肽位于線粒體內膜上,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的發(fā)生場所,可推測13個多肽可能參與有氧呼吸第三階段,而有氧呼吸產(chǎn)生CO2的過程屬于發(fā)生在細胞質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A錯誤;
B、根據(jù)“內共生學說”可知線粒體中存在核糖體,并且能夠進行翻譯 ,B正確;
C、DNA通常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構成,RNA通常由一條(核糖)核苷酸鏈構成,同一條核苷酸鏈中的相鄰核苷酸分子是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的,C正確;
D、人成熟的紅細胞中不存在線粒體,所以該細胞中不含上述13個多肽基因,D正確。
故選BCD。
17. 酵母有單倍體,也有二倍體,是一種理想生物研究模型。釀酒酵母是與人類關系最廣泛的一種酵母,用于制作面包和饅頭等食品及釀酒。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酵母單倍體的繁殖比較簡單,一般是出芽生殖,當環(huán)境生存壓力較大時會死亡。在環(huán)境條件比較惡劣時則能夠以________分裂方式繁殖,生成單倍體孢子。
(2)釀酒酵母細胞質鈣離子濃度的調控與釀酒酵母的抗逆性、生長增殖過程有關。Cchlp是一種位于釀酒酵母細胞膜的鈣離子通道蛋白、調控細胞外鈣離子流入細胞質。研究小組利用基因工程獲取Cchlp抗原、制備Cchlp單克隆抗體來檢測釀酒酵母Cchlp的表達情況。其中制備Cchlp抗原的流程如圖1所示:
①過程①需要________酶進行催化。
②Cchlp含2039個氨基酸,其中抗原區(qū)域約含300個氨基酸?,F(xiàn)根據(jù)抗原區(qū)域氨基酸序列,查找對應基因序列,設計如下引物進行PCR。(引物F為基因上游引物,引物R為基因下游引物)
引物F:5'-AGGAGG……CCATT-3'
引物R:5'-GATTCC……GGGTT-3'
為使PCR獲得的Cchlp抗原基因能與PET-2Sa質粒正確連接,應選擇________(限制酶)對質粒進行切割,所以PCR擴增時應在引物中加入這兩種限制酶識別序列。加入限制酶序列后引物F序列5'-GACACCATATGAGGACG……CCATT-3'(下劃線部分為限制酶識別序列),引物R序列應為________。
A.5'-AGGACG……CCATTCATATGGACAC-3'
B.5'-GACACCTCGAGGATTCC……GGGTT-3'
C.5'-GATTCC……GGGTTCTCGAGGAGAC-3'
D.5'-GACACCCCGGGGATTCC……GGGTT-3'
(3)利用雜交瘤細胞技術制備Cchlp單克隆抗體的過程中有兩次需要用到Cchlp抗原,請寫出其中一次的使用目的________。
(4)酵母菌在合成色氨酸時需要3種酶X、Y和Z,trpX、trpY和trpZ分別為相應酶的編碼基因突變的色氨酸依賴型突變體。已知3種酶均不能進出細胞,而色氨酸合成途徑的中間產(chǎn)物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可分泌到胞外。將這3種突變體均勻劃線接種到含有少量色氨酸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情況如圖。據(jù)圖分析,3種酶在該合成途徑中的作用順序為:__________。
A. X→Y→ZB. Z→Y→X
C. Y→X→ZD. Z→X→Y
【答案】(1)減數(shù) (2) ①. 逆轉錄酶##反轉錄酶 ②. NdeI和XhI ③. B
(3)使用Cch1p抗原對小鼠進行免疫;對雜交瘤細胞應使用Cch1p抗原進行抗體陽性檢測 (4)A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1)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小問1詳解】
酵母單倍體在環(huán)境條件惡劣時,會通過減數(shù)分裂的方式繁殖,生成單倍體孢子。減數(shù)分裂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形式,其特點是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結果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
【小問2詳解】
①過程①表示反轉錄(逆轉錄)過程,需要反轉錄酶(逆轉錄酶)進行催化。
②為使PCR獲得的Cchlp抗原基因能與PET-28a質粒正確連接,需要使用兩種不同的限制酶進行切割質粒和Cchlp抗原基因,結合圖1,酶切位點應在啟動子和終止子之間,所以選擇的限制酶為Nde Ⅰ和Xh Ⅰ,所以在PCR擴增Cchlp抗原基因時在引物上需要添加相應的序列,結合上游加入限制酶序列后引物序列為5'-GACACCATATGAGGACG……CCATT-3'可知,5'端可以被限制酶Nde Ⅰ識別切割,下游引物的5'端在原有引物序列的基礎上需要添加限制酶Xh Ⅰ的識別序列,結合圖1和選項,B符合條件,所以引物R序列應為5'-GACACCTCGAGGATTCC……GGGTT-3',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小問3詳解】
在制備單克隆抗體的過程中,Cchlp抗原的使用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次是在免疫小鼠時,將Cchlp抗原注入小鼠體內,刺激小鼠的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針對Cchlp的抗體。第二次是在篩選雜交瘤細胞時,使用Cchlp抗原進行抗體陽性檢測,以確定哪些雜交瘤細胞能夠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
【小問4詳解】
trpX、trpY和trpZ分別缺乏酶X、酶Y和酶Z,故無法正常合成色氨酸,需要從外界獲得色氨酸,為色氨酸依賴型突變體,由圖可知,trpX的接種線兩頭均出現(xiàn)了明顯的菌落,即trpX由于缺乏酶X而不能合成的中間產(chǎn)物,可由trpY和trpZ提供,完成自身色氨酸的合成,故酶X在色氨酸合成途徑中,應該是最靠前的,反之,由于酶Z缺乏的中間產(chǎn)物無法靠其他兩種突變體提供,trpZ無法合成色氨酸,故兩側均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菌落,以此推理,3種酶在該合成途徑中的作用順序為X→Y→Z,A正確;
這是一份天津市河西區(qū)2024屆高三下學期三模生物試卷(Word版附解析),共27頁。
這是一份天津市南開區(qū)2024屆高三下學期二模生物試卷(Word版附解析),共28頁。
這是一份天津市河東區(qū)2024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嚿镌嚲恚╓ord版附解析),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5-羥色胺, ABA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