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過基礎(chǔ)
(一)字詞理解
下列對詞中加點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登臨送目” 中 “送目” 意為放眼遠望,展現(xiàn)出詞人登高遠眺的姿態(tài)。
B. “千里澄江似練” 里 “練” 指白色的絹,形象地描繪出長江澄澈如絹的畫面。
C. “征帆去棹殘陽里” 的 “棹” 指船槳,這里代指船只,與 “帆” 共同描繪江面上船只往來的景象。
D. “千古憑高對此” 中 “憑高” 是憑借高處的意思,表明詞人憑借高處優(yōu)勢俯瞰金陵。
下列對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中 “星河” 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銀河,此句描繪了銀河下彩舟飄蕩、白鷺飛起的奇幻景象。
B. 指長江,形容長江在云淡風(fēng)輕中,有白鷺飛起,美景如畫。
C. 繁星閃爍的天空,與彩舟、白鷺構(gòu)成一幅絢麗的天空畫面。
D. 星河是南京的一條河,展現(xiàn)了當(dāng)?shù)鬲毺氐乃l(xiāng)風(fēng)光。
(二)詩句背誦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開篇點明時間、地點,為全詞奠定基調(diào)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中描寫長江澄澈、山峰林立,展現(xiàn)金陵壯麗山川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生動描繪了夕陽西下,江面上船只往來,岸邊酒旗飄揚的動態(tài)畫面。
(4)化用杜牧《泊秦淮》中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詩意,表達對統(tǒng)治者沉湎享樂、不吸取歷史教訓(xùn)的批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詞句理解
下列對《桂枝香?金陵懷古》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點明了金陵所處的時節(jié)為深秋,天氣開始變得肅殺,營造出一種深沉、凝重的氛圍。
B.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長江比作白色的絹帶,把山峰比作簇擁在一起的箭頭,形象地展現(xiàn)了金陵山水的壯美。
C. “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保ㄟ^描寫江面上往來的船只、西風(fēng)中傾斜的酒旗,展現(xiàn)出金陵城商業(yè)繁榮、生機勃勃的景象。
D.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意思是六朝的繁華往事都已隨著流水消逝,如今只剩下寒煙籠罩、衰草凝綠的凄涼景象,表達了對歷史興衰的感慨。
對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 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 “念往昔” 三字,引出對過去歷史的回憶,“繁華競逐” 概括了六朝時期統(tǒng)治者競相追逐奢華享樂的生活。
B. “嘆門外樓頭” 用了典故,指隋軍已兵臨城下,陳后主卻還在和寵妃張麗華尋歡作樂,最終導(dǎo)致亡國,令人悲嘆。
C. “悲恨相續(xù)” 強調(diào)了六朝因奢靡而亡國的悲劇不斷重演,飽含著詞人對歷史興衰的深沉感嘆。
D. 這幾句主要是詞人對歷史上英雄人物的追念,表達了對他們壯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二、過能力
(一)藝術(shù)手法賞析
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請結(jié)合全詞,找出其中一處并分析其作用。
從動靜結(jié)合的角度,賞析 “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這幾句詞的藝術(shù)效果。
(二)情感探究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復(fù)雜的情感?請結(jié)合具體詞句進行分析。
結(jié)合王安石的生平及政治理想,談?wù)勀銓Α豆鹬ο?金陵懷古》中所蘊含的現(xiàn)實意義的理解。
三、過拓展
(一)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薩都剌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云檣櫓,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離宮,東風(fēng)輦路,芳草年年發(fā)。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歌舞尊前,繁華鏡里,暗換青青發(fā)。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這兩首詞都寫了金陵的歷史陳跡,在情感表達上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兩首詞在描寫景物、營造意境方面各有特色,請結(jié)合詞句進行賞析。
(二)文化拓展
金陵(今南京)在歷史上曾是多個朝代的都城,留下了眾多與金陵有關(guān)的詩詞作品。除了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還有許多文人墨客也以金陵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經(jīng)典之作。請查閱資料,選擇一首你感興趣的金陵題材詩詞,從內(nèi)容、藝術(shù)手法、情感等方面進行賞析,并與《桂枝香?金陵懷古》進行比較,分析它們的異同之處。
答案
一、過基礎(chǔ)
(一)字詞理解
答案:D
解析:“憑高” 是登高的意思,并非憑借高處。
答案:B
解析:這里 “星河” 指長江,此句描繪長江在云淡的背景下,有白鷺飛起,景色美不勝收。
(二)詩句背誦
(1)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2)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3)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
(4)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三)詞句理解
答案:C
解析:此句主要營造出一種蕭瑟、落寞的氛圍,并非展現(xiàn)商業(yè)繁榮、生機勃勃。殘陽、西風(fēng)等意象都帶有衰敗之感。
答案:D
解析:這幾句主要是對六朝統(tǒng)治者因奢華享樂而亡國的批判與感慨,并非對英雄人物壯志未酬的惋惜。
二、過能力
(一)藝術(shù)手法賞析
答案:示例:“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千古以來人們登高憑吊時徒然感慨興亡榮辱,與六朝舊事如流水般逝去,如今只剩下寒煙籠罩、衰草凝綠的現(xiàn)實形成對比。突出了歷史的無情變遷,繁華易逝,如今只剩下荒涼,引發(fā)人們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深刻思考,也表達了詞人對歷史興衰的深沉感慨。
答案:“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為動態(tài)描寫,描繪了江面上船只在殘陽里往來,西風(fēng)中酒旗飄動的畫面,充滿動感;“彩舟云淡,星河鷺起” 則是動靜結(jié)合,“彩舟云淡” 為靜景,描繪出彩舟在淡云下的朦朧之美,“星河鷺起” 為動景,寫長江中白鷺飛起。動靜相襯,展現(xiàn)出一幅既有靜態(tài)的朦朧美,又有動態(tài)生機的畫面,使金陵秋景更加生動、豐富,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讓詞人發(fā)出 “畫圖難足” 的感嘆,也體現(xiàn)出詞人對金陵美景的贊美。
(二)情感探究
答案: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多種復(fù)雜情感。①對金陵壯麗景色的贊美:如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 畫圖難足”,描繪出金陵山水的壯美,流露出對其景色的喜愛。②對歷史興衰的感慨:“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感慨六朝統(tǒng)治者因奢華而亡國,繁華已逝,只留荒涼。③對當(dāng)朝統(tǒng)治者的警示:“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化用杜牧詩意,批判當(dāng)朝統(tǒng)治者可能重蹈六朝覆轍,沉湎享樂,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擔(dān)憂。
答案: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致力于變法圖強,以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他通過對六朝興衰的描寫,借古諷今。六朝統(tǒng)治者因奢華競逐而亡國,這警示北宋統(tǒng)治者要吸取歷史教訓(xùn),不能沉迷享樂,應(yīng)勵精圖治。王安石希望當(dāng)朝者能像他推行變法一樣,積極變革,以避免重蹈六朝的覆轍,體現(xiàn)出他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guān)懷和對北宋政局的擔(dān)憂,其現(xiàn)實意義在于呼吁統(tǒng)治者重視國家治理,不要重蹈歷史的悲劇。
三、過拓展
(一)對比閱讀
答案:相同點:兩首詞都表達了對金陵往昔繁華不再的感慨,以及對歷史興衰的深沉思考。如王安石詞中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薩都剌詞中 “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都展現(xiàn)出昔日繁華已消逝,只留下自然景觀依舊的滄桑感。不同點:王安石詞更多借古諷今,批判當(dāng)朝者可能重蹈六朝覆轍,如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薩都剌詞則側(cè)重于對戰(zhàn)爭殘酷的描繪,如 “蔽日旌旗,連云檣櫓,白骨紛如雪”,表達對歷史上英雄豪杰消逝的嘆惋,“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答案:王安石詞:在描寫景物上,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如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將長江比作練,山峰比作簇,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金陵山水的壯美。營造出一種雄渾壯闊又略帶蕭瑟的意境,如 “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等詞句,晚秋、肅殺的天氣為全詞奠定了凝重的基調(diào)。薩都剌詞:描寫景物時注重場景的宏大與細節(jié)的刻畫,“蔽日旌旗,連云檣櫓,白骨紛如雪” 描繪出戰(zhàn)爭時宏大而慘烈的場景;“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 又通過細節(jié)展現(xiàn)出離宮的荒涼。營造出一種雄渾、悲壯且凄涼的意境,石頭城上遠眺,歷史的滄桑與現(xiàn)實的荒涼交織。
(二)文化拓展
示例:選擇劉禹錫的《石頭城》。內(nèi)容上,詩中寫道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描繪了石頭城四周群山環(huán)繞,潮水拍打空城又寂寞退回,明月依舊照在城墻上的景象。藝術(shù)手法上,運用了擬人手法,“潮打空城寂寞回”,賦予潮水以人的情感 “寂寞”;還采用了今昔對比,昔日石頭城的繁華與如今的空城形成鮮明對比。情感上,表達了對歷史變遷、朝代興衰的感慨,昔日的繁華已不復(fù)存在,只剩下荒涼的石頭城。與《桂枝香?金陵懷古》相同點:都以金陵為題材,都表達了對金陵歷史興衰的感慨。不同點:《桂枝香?金陵懷古》從多個角度描繪金陵秋景,借古諷今意味更濃;《石頭城》則主要通過對石頭城周邊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寂靜、荒涼的氛圍,感慨更為含蓄深沉 。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桂枝香·金陵懷古課時作業(yè),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詩歌閱讀,情景默寫,選擇題,語言表達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桂枝香·金陵懷古優(yōu)秀隨堂練習(xí)題,共13頁。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桂枝香·金陵懷古復(fù)習(xí)練習(xí)題,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詩歌閱讀,情景默寫,語言表達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