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標準
本課所依據(jù)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第四學段“法治教育”學習主題下的“認識民法典對保護人身權、財產(chǎn)權的意義”這一內(nèi)容要求。
課時教材
分析
《保護人身權》是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十課《走近民法典》第二框的內(nèi)容。人身權是自然人真正成為獨立的民事主體的前提,是人之所以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本框主要探討了人身權利的范圍和網(wǎng)絡自媒體時代容易被侵犯的肖像權、隱私權的保護。本框也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維護自身的人身權,不侵犯他人的人身權
學情分析
在知識方面,學生已經(jīng)有了對民法典的基本了解,但對最重要的人身權利的保護措施,了解的還不夠深入。在能力方面,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發(fā)展,但還需要通過具體的案例來提升法律思維和法律運用能力。在行為習慣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遵守校規(guī)校紀,但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人身權的保護,可能缺乏足夠的警覺性和自我保護意識。對于課程學習的影響,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但如果課程內(nèi)容過于理論化,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結合實際案例,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身權的法律保護知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助力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人身權的具體內(nèi)容,深入領會法律保護在各類實際場景中的靈活運用,切實增強學生的法律應用能力。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精準、透徹地辨析權利行使的合法界限,比如能夠準確無誤地判斷肖像權合理使用的具體情形,清晰界定隱私權的嚴格保護范圍,有效提升學生的法律判斷能力。
核心素養(yǎng)
目標
1.政治認同:引導學生熟練掌握通過合法途徑解決侵權糾紛的策略與技巧,持續(xù)提升學生理性參與法治實踐的能力,激勵學生踴躍投身法治社會的建設進程。
2. 道德修養(yǎng):積極引導學生培育關愛生命、尊重隱私的高尚文明素養(yǎng),將和諧共處的社會價值觀巧妙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點滴,使尊重他人人身權成為學生自然而然的行為習慣。
3. 法治觀念:引領學生深度研習法律對生命權、健康權、肖像權、隱私權的細致保護條款,在學生心中深深扎根依法維權的理念,使其能夠在復雜的現(xiàn)實情境中精準運用法律武器,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 健全人格:助力學生全方位、深層次理解公民人身權的豐富內(nèi)涵與清晰明確的法律邊界,持續(xù)強化學生對權利保護和義務履行的雙重認知,培育出具有強烈法治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
5. 責任意識:全力推動學生自覺樹立尊重他人人身權的道德責任感,讓審慎對待他人權利成為學生日常行為的準則,時刻警惕并杜絕因疏忽或故意而對他人合法權利造成侵害的行為。
設計思路
總議題 起底“開盒掛人”——網(wǎng)絡暴力背后的人身保衛(wèi)戰(zhàn)
議題線
情境線
任務線
知識線
議題一:法律如何詮釋人身權的“守護價值”?
議學情境一:向“開盒掛人”說不!
任務一:結合情境材料,談談為何要嚴厲懲治“開盒掛人”的行為?
1、保護人身權的重要性和做法。
議題二:法律如何斬斷“開盒掛人”侵權之鏈?
議學情境二:我的安全如何保障?
議學情境三:照片豈能隨意“掛”?
議學情境四:50元,一個普通人的隱私被“開盒”。
任務二:1、這些“開盒”行為侵害了受害者的什么權利?
2、這項權利對我們有何重要性?我們該如何維護這項權利?
任務三:你如何評價擅自公開、使用或丑化他人肖像的行為?
任務四:上述情境中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權利?我們應該如何維護這項權利?
法律保護生命權和健康權。
法律保護肖像權
法律保護隱私權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簡要介紹最近新型網(wǎng)暴——“開盒掛人”的事件,解釋何為“開盒掛人”設問:“開盒掛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權利?受害者應如何維權?
設計意圖
通過真實案例引發(fā)學生對“開盒掛人”現(xiàn)象的直觀認知,激發(fā)探究法律保護人身權的興趣。
議題一 法律如何詮釋人身權的“守護價值”?
【議學情境】向“開盒掛人”說不!
展示受害者和網(wǎng)民的相關言論。
【議學任務】
1、結合情境材料,談談為何要嚴厲懲治“開盒掛人”的行為?
【議學小結】
法律保護人身權的意義,人身權的種類:
意義:①我們都希望擁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擁有健康的體魄和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
②擁有人身權,我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地生活。
做法:我們既要保護自己的人身權,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
種類:生命權、健康權、肖像權、隱私權等。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
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理解人身權的具體內(nèi)容及保護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對待這些人身權。
議題二 法律如何斬斷“開盒掛人”的侵權之鏈?
【議學情境】暴力行為不僅在網(wǎng)絡上,還會延續(xù)至現(xiàn)實生活中,家庭住址被人發(fā)布在網(wǎng)上后,給你寄刀片、危險藥品、化學品······對受害者造成更直接的傷害。
【議學任務】
1、這些“開盒”行為侵害了受害者的什么權利?
2、這項權利對我們有何重要性?我們該如何維護這項權利?
【議學小結】
法律保護生命權和健康權(P87)
地位:生命和健康是我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
如何維護:①當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我們有權依法自衛(wèi)和請求法律保護。②我們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
【議學情境】UP主川烈被開盒后,有人把川烈的照片制作成“鬼照”——五官扭曲,眼、鼻、口全部錯位;有人把他的照片制成黑白遺照,甚至把他和親妹妹的照片合成在一起,做成了結婚照。管理員聲稱,已經(jīng)掌握了32位與川烈有關的親屬信息。這些信息被傳播至QQ群、短視頻平臺、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
【議學任務】
你如何評價擅自公開、使用或丑化他人肖像的行為?
判斷以下行為是否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權?
【議學小結】
法律保護肖像權(P87)
含義:肖像是每個人人體容貌的有形識別標志,再現(xiàn)了個人基本特征。包括影像、圖片,照片、繪畫、雕塑等形式。
內(nèi)容:我們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侵權表現(xiàn):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jīng)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議學情境】
“網(wǎng)絡開盒”行為的背后存在一條包括數(shù)據(jù)獲取、數(shù)據(jù)存儲、數(shù)據(jù)查詢、數(shù)據(jù)交易的完整黑色產(chǎn)業(yè)鏈。不法分子通過數(shù)據(jù)泄露、內(nèi)部人員泄露、網(wǎng)絡攻擊、網(wǎng)絡爬取等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形成龐大的個人信息數(shù)據(jù)庫,再通過網(wǎng)絡匿名論壇、加密聊天的方式與信息購買者商定購買事宜,最后以虛擬貨幣的方式結算,以逃避法律監(jiān)管。
【議學任務】
上述情境中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權利?我們應該如何維護這項權利?
【議學小結】
法律保護隱私權(P88)
含義:隱私是我們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意義:①法律規(guī)定隱私權,劃定了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保障了我們私生活的自由與安寧,保護我們的正常生活不受于擾、內(nèi)心世界不被侵擾。(對個人)
②尊重和保護隱私權既是法律規(guī)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文明和諧。(對社會)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
結合真實法治案例,探討“開盒掛人”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具體哪些權利,在思考中強化法治意識。
【啟思導行】
請你寫一份倡議書,宣傳法律知識,號召大家拒絕“人肉開盒”。
撰寫“法治倡議書”
設計意圖
通過開展這一活動,強化法治觀念,引導學生成為人身權的守護者與踐行者。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以探討新型網(wǎng)暴形式-開合掛人的真實案例為主要脈絡,串聯(lián)生命健康權、肖像權、隱私權知識點,增強了課堂連貫性。從“為何保護”(子議題一)到“如何保護”(子議題二),再到啟思導行撰寫法治倡議書。形成邏輯閉環(huán),引導學生從認知走向行動。但是在價值觀這一方面,還需結合未成年人低齡化“開盒”的現(xiàn)象,強調(diào)年齡不是違法擋箭牌,深化責任教育。
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人要自強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議學任務一,議學小結,議學任務二,議學任務三,議學任務四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保護人身權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課時分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滋養(yǎng)心靈教學設計及反思,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重點知識總結,啟思導行,習語分享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