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習知識點
(一)詩句補充與理解
高頻詩句:重點背誦并默寫教材中的經(jīng)典詩句。
示例:
《鄉(xiāng)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二)詞語解釋與意象分析
古今異義詞:如“亡賴”(頑皮)、“蘆管”(笛子)。
典型意象:
“冰心”(清廉正直)——《芙蓉樓送辛漸》。
“玉門關”(邊塞象征)——《從軍行》。
“折柳”(離別之情)——《春夜洛城聞笛》。
(三)情感與主旨把握
核心情感分類:
愛國情懷:如《示兒》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自然熱愛:如《鳥鳴澗》以“靜”突顯山間月夜的幽美。
思鄉(xiāng)之情:如《春夜洛城聞笛》中“何人不起故園情”。
人生哲理:如《觀書有感》中“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四)修辭手法與表現(xiàn)技巧
常見手法:
以動襯靜:如《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比喻:如《村晚》“山銜落日浸寒漪”將山擬人化。
對比:如《牧童詩》中“長安名利客”與牧童的對比。
(五)詩歌形式與結(jié)構(gòu)
詞牌名與題目:如《清平樂·村居》中“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主題。
對仗工整: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工整對仗。
(六)詩人風格與創(chuàng)作背景
重點詩人: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如《鳥鳴澗》《山居秋暝》。
杜甫:憂國憂民,如《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辛棄疾:豪放與細膩并存,如《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七)綜合題型與對比閱讀
示例:
對比《春望》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情感差異:前者憂國傷時,后者欣喜若狂。
分析《涼州詞》與《從軍行》的邊塞詩特點。
復習建議
(一)分層背誦與默寫
每日一詩:挑選高頻詩句(如《示兒》《春望》),每日背誦并默寫,注意易錯字(如“仞”“羌”)。
趣味記憶:制作詩句卡片,正面寫前半句,背面寫后半句,與同學互動抽查。
(二)深度解析關鍵詞句
方法:
拆解詩句:如《稚子弄冰》中“脫”“穿”“敲”等動詞的生動性。
意象聯(lián)想:由“明月”聯(lián)想到思鄉(xiāng)(《靜夜思》),由“落紅”感悟生命短暫(《繁星(八)》)。
(三)情感與哲理遷移訓練
寫作練習:仿寫《繁星(一零二)》,用比喻表達對母愛的贊美。
生活聯(lián)系:觀察春雨、秋葉等自然現(xiàn)象,用詩句描述并分析其象征意義。
(四)修辭手法專項突破
實戰(zhàn)策略:
分類整理:制作修辭卡片,附例句及作用(如“風,打著呼哨”擬人化風的活潑)。
真題演練:分析《林中小景》中擬人手法的作用。
(五)詩人風格對比與拓展
活動建議:
詩人檔案:為杜甫、王維等建立檔案,總結(jié)代表作與風格關鍵詞。
主題討論:對比王昌齡與王之渙的邊塞詩異同。
(六)綜合題型模擬訓練
重點題型:
畫面描繪:根據(jù)“月明蕎麥花如雪”想象場景并描述。
跨詩對比:分析《四時田園雜興》與《歸園田居》的田園生活描寫差異。
(七)自主探究與錯題復盤
錯題本:整理易錯題(如詞牌名混淆、意象誤解),標注解析。
探究任務:調(diào)研《卜算子·詠梅》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她在叢中笑”的革命樂觀精神。
真題演練
一、先將詩歌補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練習。
鄉(xiāng)村四月
[宋]翁卷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二、完成練習。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鳴春澗中。
1.將古詩補充完整。
2.用詩中的一個字概括詩中所描繪夜景的特點,應該是 。
3.用“_____”畫出以動寫靜的詩句。
三、把古詩補充完整,并判斷下面說法的對錯,對的畫“√”,錯的畫“×”
涼州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見長江天際流。
1.把詩句補充完整。
2.根據(jù)詩句的理解來判斷正誤。
(1)這兩首詩的作者分別是王之渙和李白,他們都是唐代詩人。( )
(2)詩中的一些詞語有特殊的含義,如“楊柳”指的是楊柳曲,代表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孤帆”指的是孤獨的帆船,代表離家的愁苦。( )
(3)這兩首詩都適合用悲傷的語氣讀,但要讀出詩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
四、輕松閱讀。
舟過安仁①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⑤。
【注釋】①安仁:縣名,在江西省,1914年因與湖南安仁縣同名而改名余江。②篙: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桿。③棹:船槳。④怪生:怪不得。⑤使風:借助風的力量使船前進。
1.這首詩寫了作者乘舟路過 時所見到的情景。
2.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下列對這首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從“怪生”一詞可以看出詩人始終對兩個孩子不下雨也撐傘的行為感到奇怪和不理解。
B.兩個孩子劃船采蓮,熱愛勞動,分擔父母的辛苦,值得稱贊。
C.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對兩個孩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進行贊賞。
D.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之情。
五、將下面詩句補充完整,并完成練習。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__________。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_________,報得三春暉。
1.補全古詩。
2.這首詞的作者是 代的 。
3.這首詩描繪的是一位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兒子 的情景,表現(xiàn)了深深的 。同時也抒發(fā)了子女要 的情感。
六、輕松閱讀。
出塞
[清]徐錫麟
軍歌①應唱大刀環(huán)②,誓滅胡奴③出玉關④
只解⑤沙場⑥為國死,何須⑦馬革裹尸⑧還。
[注釋]①軍歌:這里有高唱贊歌、慷慨從軍的意思。②大刀環(huán):戰(zhàn)刀柄上有環(huán),環(huán)和“還”諧音,所以用它隱喻勝利而環(huán)。③胡奴: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稱,這里指清朝統(tǒng)治者。④玉關:這里借喻山海關,指要把清朝統(tǒng)治者趕出中原。⑤解:知道,懂得。⑥沙場:戰(zhàn)場。⑦何須:何必要。⑧馬革裹尸:英勇作戰(zhàn)而死,尸體以馬革包裹而還。
1.根據(jù)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畫線詩句的意思。
2.下面詩句中與這首詩表達感情最相近的一項是( )
A.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B.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C.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輕松閱讀。
1.將兩首古詩補充完整。
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涼州詞》是一首邊塞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送別詩。( )
(2)《涼州詞》表達了戍守邊疆的將士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向我們展現(xiàn)了將士們萎靡不振的狀態(tài)。( )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
八、古詩鑒賞。
草書歌行(節(jié)選)
[唐]李白
怳①怳如聞神鬼驚,
時時只見龍蛇走。
左盤右蹙②如驚電,
狀同楚漢相攻戰(zhàn)。【注釋】①怳:同“恍”,失意的樣子。②蹙(cù):收縮。
1.從詩題中可以看出,詩中人所寫的書法屬于( )
A.草書B.楷書C.行書
2.這首詩寫的是人物揮筆寫字時的 。
3.讀這首詩后兩句,我能想象出當時的畫面: 。
九、快樂閱讀。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給句中的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山銜落日浸寒漪( )
A.相連接 B.接受 C.用嘴叼著
(2)短笛無腔信口吹( )
A.曲調(diào) B.說話的語調(diào)
2.詩中兩個“滿”字使我們仿佛看到了 的景象?!般暋弊诌\用了 的修辭手法,寫活了山,寫出了 的景象。
3.語文要素 下列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側(cè)重寫人的活動。
B.詩的后兩句表現(xiàn)了牧童的調(diào)皮天真和悠閑自在。
C.夕陽西下,孩童晚歸,表現(xiàn)出詩人對孩子頑劣行為的氣憤和不懂珍惜時間的勸誡。
D.詩的前兩句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感覺。
4.下面哪幅圖適合作為本詩的插圖?( )
A.B.
十、古詩文閱讀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補充首聯(lián)詩句是: 。
2.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明月/松間/照B.明月/松/間/照C.明月/松間照
3.“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边\用了( )描寫,襯托月夜山村的清幽寧靜。
4.下列詩句表達情感同這首詩情感相近的是( )
A.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B.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
C.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D.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把畫“ ”詩句描繪的景象寫下來,運用有新鮮感的詞語或句子。
十一、閱讀古詩,完成練習。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1.這首詩的作者是 代的 (人名),所描寫的季節(jié)是 。
2.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景物是 、 ,能夠表現(xiàn)出環(huán)境寧靜的詞語是 、 。詩的后兩句運用了 (以動襯靜 以靜襯動)的寫作手法,更顯示出環(huán)境的靜謐、幽美、空寂的特點。
3.全詩緊扣一個“ ”字著筆,詩人用花落、月出、鳥鳴等動態(tài)的景物,突顯了月夜山間的幽靜,生動地勾勒出一幅“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圖,抒發(fā)了詩人 的感情。
十二、品讀詩句。
竹里館
王維
①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②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詩人獨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從中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性情?
2.這首詩借助景物描寫,傳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十三、古詩鑒賞。
村晚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的詩人 ,展示的是一幅 晚歸圖,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
2.“漪”字在詩中的意思是 。
3.寫景文字集中在 句,寫的是山村晚景。詩人把 、 、 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橫”字表明牧童不是規(guī)矩地騎,而是隨意橫坐在牛背上,表現(xiàn)了 。
4.下面朗讀停頓正確的是( )
A.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B.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十四、古詩鑒賞。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范成大
土膏欲動①雨頻②催,萬草千花一餉③開。
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④過墻來。
【注釋】①土膏欲動:土地解凍的意思。土膏,形容泥土滋潤肥沃。②頻:頻繁。③一餉:即一晌,片刻,一會兒。形容很短的時間。④鞭筍:竹根上生出的新筍。
1.詩中描寫的景物有 、 、 、 等。
2.本詩寫的是 季的景色,詩中的“ ”反映了景色變化特別快,傳達出萬物復蘇的信息。
3.根據(jù)語境寫詩句。
我家后院本來是荒地一片,如今也呈現(xiàn)出蓬勃的生機,鄰家的竹筍,透過土墻,冒出地面,刺向青天。
十五、古詩鑒賞。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宋]辛棄疾
連①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②,白酒床頭初熟③。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④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注釋】①連:連接。②社肉:祭祀活動秋社時分肉。③白酒床頭初熟:白酒在釀酒的糟床里剛剛釀成。④旁人:這里指家人。
1.下列哪一項不能體現(xiàn)詞人所說的“萬事從今足”?( )
A.鄰里和睦,秋社分肉。B.居住的環(huán)境優(yōu)美。
C.白酒初熟,果實累累。D.年近半百,行走時要拄杖。
2.“連云松竹”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體現(xiàn)了 。
3.“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中“偷”字用得合適嗎?簡要說明理由。
4.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十六、閱讀理解。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①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園情。
【注釋】①玉笛:笛子的美稱。②折柳:《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nèi)容多敘離別之情。
1.朗讀第二句詩時,最應該重讀的是哪一個詞?為什么?( )
A.最應該重讀的是“散”?!吧ⅰ睂懗隽苏麄€洛陽城仿佛都能聽到曲聲,體現(xiàn)出詩人的感觸之深,思鄉(xiāng)之切。
B.最應該重讀的是“滿”?!皾M”是遍布的意思,這是詩人主觀感覺的夸張,體現(xiàn)出詩人的感觸之深,思鄉(xiāng)之切。
C.最應該重讀的是“洛城”?!奥宄恰贝讣亦l(xiāng),體現(xiàn)出詩人的思鄉(xiāng)之切。
2.本詩的關鍵詞是( )
A.玉笛B.春風C.折柳D.此夜
十七、古詩鑒賞。
牧童詩
[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
短笛橫吹隔隴①聞。
多少長安②名利客③,
機關用盡不如君。
【注釋】①隴:同“壟”,田壟。②長安:唐代京城。③名利客:追逐功名利祿的人。
1.選出詩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短笛橫吹隔隴聞( )
A.聽見 B.名聲 C.用鼻子嗅氣味 D.聽見的事情,消息
(2)機關用盡不如君( )
A.辦理事務的部門 B.控制機械運行的部分
C.計策;權(quán)術 D.機器
2.由這首詩的第一、二句,你想到了怎樣的景象?
3.語文要素 下列對這首詩的第三、四句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把爭名逐利、機關算盡的“長安名利客”與悠然自得的牧童進行對比,突顯了牧童的無憂無慮。
B.有多少在官場上追逐名利的庸人,費盡心機,其實不如牧童自在快樂??!在一貶一褒之中,表露出詩人清高自賞、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態(tài)。
C.通過對“長安客”的貶低,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的農(nóng)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D.通過對“長安客”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追逐名利者的痛恨之情。
十八、閱讀理解。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詩中的“乃翁”指的是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3.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詩的意思。
4.關于《示兒》這首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是詩人陸游臨終前寫給兒子的絕筆詩。
B.這首詩的前兩句突出了一個“悲”字。
C.這首詩語言含蓄委婉,細致動人,間接地抒發(fā)了愛國之情。
十九、古詩詞鑒賞。
觀書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并畫“√”。
徊(huái huí) 為(wéi wèi)
2.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半畝方塘”因常有活水注入而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首詩中的“活水”指流動的水。
B.池塘因有活水注入而清澈的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
C.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
3.第一、二句是怎么具體描繪“半畝方塘”的清澈明凈的?
4.表現(xiàn)詩人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二十、閱讀。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樓蘭終不還。
1.補全詩句。
2.這首詩是( )
A.思鄉(xiāng)詩B.送別詩C.邊塞詩D.田園詩
3.《從軍行》的前兩句描繪了 的景象,描寫的景物有青海湖、長云、 、 、 等,勾勒出戍邊將士戰(zhàn)斗、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
4.讀了《從軍行》的后兩句,我們仿佛能看到 的畫面,仿佛能聽到 的聲音。這兩句詩表達了戰(zhàn)士們 的豪情壯志。
二十一、閱讀古詩,完成練習。
中秋月①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②無聲轉(zhuǎn)玉盤③。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注釋】①中秋月:熙寧十年(1077年)中秋,蘇軾時任徐州刺史,他見到了胞弟,于是寫下了這首《中秋月》,記述了詩人與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②銀漢:銀河。③玉盤:明月。
1.這首詩的一二兩句中,“ ”字寫盡月光如水滿則流出的動態(tài)美,“ ”字再現(xiàn)了明月的運行軌跡和渾圓的形態(tài)美。
2.這首詩四句話中與《水調(diào)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高度一致的一句話是:“ , ?”
二十二、閱讀古詩,完成練習。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1.這首詩后兩句中,詩人將“ ”和“ ”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虛度的時間過得飛快。
2.下列對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一寸光陰不可輕”中的“輕”是“輕視,輕松放過”的意思。
B.“池塘春草夢”一句,表達了詩人朱熹對南國早春的歌詠。
C.這是一首勸學詩,詩歌形象生動地勸誡世人不要虛度我們擁有的每一寸光陰。
D.全詩通過夢未醒、梧葉秋聲來比喻光陰轉(zhuǎn)瞬即逝,十分貼切,倍增勸勉的力量。
3.請寫出一句關于表達時間過得飛快的詩句。
二十三、古詩文閱讀
詠梅
宋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1.為詩句畫出節(jié)奏線。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2.猜猜下面兩個字在文中的意思。
數(shù)( )為( )
3.猜詩中梅花的顏色是( ),理由是( )。
4.詩人借梅花贊美( )的人。
二十四、請你讀下面材料,完成問題。
少年行①四首(其三)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②。
未收天子河湟③地,不擬④回頭望故鄉(xiāng)
【注釋】①少年行:古代歌曲名。②咸陽:指京城長安。③河: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黃河西部,當時為異族所占。④擬:打算。
1.借助注釋,說說“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xiāng)”的意思。
2.從詩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少年?
3.唐代詩人 寫的詩句“ , ”,表達了和《少年行四首》(其三)相似的感情任務三 立足當下傳承楷模精神
二十五、詩歌鑒賞。
春望④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
感時③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①這是杜甫在安史之亂第二年的詩作。②城:長安城,唐朝首都。草木深:指人煙稀少。③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1.對上述兩首詩歌的鑒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春望》中“三月”是虛指,指戰(zhàn)亂持續(xù)了很長時間;“萬金”是實指,指當時每一封家書都要用一萬兩黃金來換。
B.《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一句描繪出首都長安荒草叢生、人煙稀少的破敗之景。
C.《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忽聞涕淚滿衣裳”一句寫出了杜甫忽聞捷報時,喜極而泣的情態(tài)。
2.《春望》寫于安史之亂初期,描繪了當時國家動蕩、戰(zhàn)火不休、百姓離亂的悲慘情景,表達了杜甫 的情感?!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穼懹诎彩分畞y末期,詩中杜甫對朝廷收復失地、百姓得以安定、自己即將還鄉(xiāng)感到 。從這兩首詩,可以看出杜甫是個 詩人。
二十六、古詩閱讀。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1.全詩通過“脫”“ ”“ ”等一系列動詞,突出表現(xiàn)了題目中“ ”這個字。
2.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簡要分析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十七、詩歌賞析。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用自己的話寫一寫畫橫線詩句的意思。
2.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下面與“南望王師又一年”的意境最接近的一項是
A.鐵騎無聲望似水
B.但悲不見九州同
C.鐵馬冰河入夢來
D.位卑未敢忘憂國
二十八、古詩文閱讀。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 。
,南望王師又一年。
1.把詩句補充完整。
2.這首詩后兩句的意思是 。
3.回憶課本第九課《古詩三首》,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從軍行》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前兩句都寫景。
B.《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都表達了詩人聽聞朝廷收復失地后的喜悅心情。
C.三首古詩都是七言古詩,字里行間都抒發(fā)了愛國之情。
D.《從軍行》是從戍邊將士的角度抒發(fā)情感,《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從普通百姓的角度表達感情。
二十九、古詩兩首。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將詩句補充完整,寫在上面的橫線上。
2.“穿”在字典中有3種解釋。
穿chuān?破;透:水滴石~。?通過(孔洞、縫隙、空地等):~針。?把衣服、鞋襪套在身體上:~衣服。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中的“穿”應選第 個意思;“即從巴峽穿巫峽”中的“穿”應選第 個意思。
3.《從軍行》中,將士們身披金甲,心里想著的是 ;《涼州詞》中,將士們聽著羌笛,心里想著的是 。
4.)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之處?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至少寫出三處)
三十、閱讀。
桑茶坑①道中
[宋]楊萬里
晴明②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③,一牛吃過柳陰④西。
【注】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涇縣。②晴明:晴朗,明澈。③眠正著:正睡得酣甜。④柳陰:柳下的陰影。
1.當時的天氣情況的序號是 。
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
2.這首詩描繪了江南田野水邊的景色,“ ”字寫出了小溪漲水、堤上花兒草兒繁盛的樣子?!? ”一句描繪出牧童正悠閑地躺在柳陰下酣睡的畫面。
3.你曾學過或者背過不少楊萬里的詩吧,請默寫一首。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 的熱愛之情和對辛勤勞動的農(nóng)民的 之情。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__________________。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__________________。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參考答案
一、綠遍山原白滿川 鄉(xiāng)村生活 贊美
二、1.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2.靜 3.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三、1.黃河遠上白云間 春風不度玉門關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2. √ × ×
四、1.安仁/余江 2.一葉漁船上有兩個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卻撐開了傘,用傘當帆,讓風促使?jié)O船向前行駛。 3.C
五、1.游子身上衣 誰言寸草心 2. 唐 孟郊 3. 縫制衣服 母愛 孝順父母
六、1.戰(zhàn)士只知道在戰(zhàn)場上為國捐軀,哪會想將來戰(zhàn)死后尸體以馬革包裹而還。 2.D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堅定的戰(zhàn)斗決心和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七、1.春風不度玉門關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2. √ × √
八、1.A 2.瀟灑 3.筆勢左盤右收,左沖右突,如同漫天的閃電,也如同楚漢之間的戰(zhàn)爭來回拉鋸
九、1. C A 2.青草茂盛、池水高漲 擬人 落日掛山頭 3.C 4.A
十、1.天氣晚來秋 2.C 3.動態(tài) 4.C 5.皎潔的明月高懸夜空,銀白的月光透過茂密的松樹枝葉,灑下一地細碎的光影。清澈的泉水在石頭上潺潺流淌,水波蕩漾,閃爍著粼粼的波光,仿佛在彈奏一首歡快的樂曲,為這寧靜的山林增添了靈動的氣息 。
十一、1. 唐 王維 春季 2. 桂花 春山 靜 空 以動襯靜 3. 靜 熱愛大自然
十二、1.詩人在竹林里做了獨坐、彈琴、長嘯等事情;從中可以看出詩人高雅閑適、超凡脫俗的性情。 2.這首詩借助景物描寫,傳達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
十三、1.雷震 牧童騎牛 2.水中波紋、漣漪。 3. 第一句和第二句 池塘 山 落日 牧童的悠閑自在 4.B
十四、1. 雨 草 花 筍 2. 春 一餉開 3.舍后荒畦猶綠秀, 鄰家鞭筍過墻來。
十五、1.D 2. 夸張 松竹的挺拔和高大 3.合適。這里的“偷”并不是貶義,而是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一群兒童手持長竹竿,一邊偷偷打棗,一邊東張西望的場景,表現(xiàn)出了兒童的天真活潑。 4.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對閑適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滿足之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對豐收的喜悅之情,以及與鄰里相處融洽的愉悅之情。
十六、1.B 2.C
十七、1. A C 2.牧童騎著牛兒遠遠地經(jīng)過山村,他橫吹著短笛,笛聲在田間隨風飄蕩,隔著田壟都能聽到。 3.D
十八、1.你們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2.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3.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 4.C
十九、1.huái wèi 2.A 3.將“方塘”比喻為“明鏡”,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現(xiàn)塘水的清澈明凈。 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十、1.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2.C 3. 西北邊陲壯闊荒涼 雪山 孤城 玉門關 4. 戰(zhàn)士們在漫天飛沙中身經(jīng)百戰(zhàn)、鎧甲磨穿 他們堅定而豪邁地喊出誓言 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xiāng)
二十一、1. 溢 轉(zhuǎn)
2.此生此夜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二十二、1. 池塘春草 階前梧葉 2.B
3.示例: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二十三、1.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2.幾個 因為 3. 白色 遠看以為是雪 4.品格高尚、不屈服、不低頭折節(jié)
二十四、1.國土一角仍淪陷,天子沒有收河湟。這種情況不改變,我不回頭眺望故鄉(xiāng)。
2.從詩中,我看到了一個英姿颯爽、勇敢無畏的少年。
3.王昌齡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十五、1.A
2.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和對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無比的喜悅和激動 心系國家、憂國憂民的偉大
二十六、1. 取 敲 稚 2.詩人從視覺的角度,寫出了兒童敲冰時的得意,玩冰時的天真和快樂,表達了作者對孩子的喜愛之情。
二十七、1.中原人民在金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2.表達了詩人對遺民深受壓迫的無限關切、強烈盼望南宋朝廷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以及對南宋朝廷的不滿。
3.B
二十八、1.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
2.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3.B
二十九、1.不破樓蘭終不還
2. ① ②
3.如何打敗敵人,報效國家 早日回到家鄉(xiāng),與親人團聚
4.這兩首詩的相同之處有:①這兩首詩歌的作者都是唐朝詩人;②這兩首詩歌都寫到了孤城、玉門關、云;③這兩首詩歌前兩句都是寫景,后兩句都是抒情。
三十、1.C
2.滿 童子柳陰眠正著
3.《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是一份專項12 課內(nèi)閱讀-2024-2025學年語文五年級下冊期中專項練 統(tǒng)編版,共3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課內(nèi)閱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項10 口語交際-2024-2025學年語文五年級下冊期中專項練 統(tǒng)編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口語交際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項09 積累運用-2024-2025學年語文五年級下冊期中專項練 統(tǒng)編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積累運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