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積累與運用(26分)
(23-24八年級下·山東臨沂·期中)閱讀下面語段,完成下面小題。(8分)
憂傷的音樂最容易進入心底。夜里,聆聽①“星星的眼淚”,很快,我就陷入這種情緒里 (無可救藥/不能自拔),眼眶也 (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泛起了淚水。這時,忽見畫案那邊有一塊金黃色的光。它很小,恬靜,神秘,僅有七②、八平方厘米。細看卻是初生的太陽照在 (屹立/挺立)在對面的高樓玻璃幕墻反射下來后落在畫案那邊的。它沒有皎潔月光的澄澈,但卻孕育著一種力量③;它沒有春日陽光的煦暖,但卻很讓我震hàn。此刻書房內的夜色還未褪盡,在灰蒙蒙、huì暗的氤氳里,這塊光像一扇遠遠亮著燈的小窗,那種 (靜穆/緘默)的氛圍讓我的心情不知為何一片明媚④?又如龜裂的土地瞬間飽吸了甘霖。是啊,在生活的點滴光亮中,常常能夠使我們走出心里的陰霾。
1.文中加點字的注音,拼音處的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chéng 撼 晦 jūnB.dèng 憾 誨 guī
C.chéng 撼 誨 guīD.dèng 憾 晦 jūn
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無可救藥 身不由己 挺立 緘默B.不能自拔 不由自主 屹立 靜穆
C.不能自拔 身不由己 屹立 緘默D.無可救藥 不由自主 挺立 靜穆
3.上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四處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處是( )(2分)
A.①B.②C.③D.④
4.語段中畫線句子有語病,請修改。(2分)
在生活的點滴光亮中,常常能夠使我們走出心里的陰霾。
【答案】
1.A 2.B 3.C
4.刪去“在……中”或刪去“使”,“我們”與“常常能夠”交換位置。
【解析】
1.本題考查字音字形。澄澈(chéng chè):清澈、水清見底,也可形容思想等純凈、沒有雜質。震撼(zhèn hàn):指土地劇烈搖動,也指內心受到強烈的沖擊或感動,精神或情緒劇烈起伏或波動?;薨担╤uì àn):意思是昏暗、不明亮,也可用來形容人的面色、前途等不光明、暗淡。龜裂(jūn liè):指物體表面因干燥、寒冷等原因出現(xiàn)許多裂紋,也可形容皮膚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故選A。
2.本題考查詞語運用。不能自拔:指陷入某種困境或情感中無法擺脫,通常用于形容人處于不良的情境或情緒里難以掙脫。無可救藥:表示問題嚴重到無法挽救。此處強調“我”沉浸在憂傷的音樂所帶來的情緒中難以擺脫,用“不能自拔”更合適;不由自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身不由己:指行為受到外界因素限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此處是說“我”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因為被音樂感染,自然而然地、控制不住地就流淚了,用“不由自主”更合適;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wěn)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挺立:側重于直立、挺拔。此處用來形容“對面的高樓”,體現(xiàn)出高樓的雄偉、高大和穩(wěn)固,有一種莊重、威嚴的氣勢,用“屹立”更合適;靜穆:安靜、莊嚴。緘默:指閉口不說話。此處是在描述金黃色的光所營造出的氛圍,體現(xiàn)出這種安靜而莊重的氛圍,用“靜穆”更合適;故選B。
3.本題考查標點符號。A.“星星的眼淚”是歌曲名, 應用書名號;B.此處為概說,數字中間不應加頓號;D.此處為陳述語氣,不應使用問號,可改為逗號或者分號;故選C。
4.本題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根據“在生活的點滴光亮中,常常能夠使我們走出心里的陰霾”可知,存在成分殘缺的問題?!霸凇小笔且粋€介詞短語,在句中作狀語,導致句子沒有主語。刪去“在……中”,修改后的句子是:生活的點滴光亮,常常能夠使我們走出心里的陰霾?;蛘邉h去“使”,“我們”與“常常能夠”交換位置,修改后的句子為“在生活的點滴光亮中,我們常常能夠走出心里的陰霾”。
5.(23-24八年級下·山東臨沂·期中)選擇性閱讀是高效閱讀本書的好方法。請借助示例,向同學推薦《經典常談》中另一篇你喜歡的篇目。(4分)
示例:我推薦《詩經》這一章,從中我了解了詩的源頭是歌謠,將歌謠記錄下來便是最初的詩了?!对娊洝穾砹俗畛醯奈淖种?、韻律之美和氛圍之美,在無形中提高我們的審美境界。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將愛情寫得如此質樸美好。
【答案】示例一:我選擇《說文解字》。這本書由東漢經學家、文學家許慎編著的語文工具書著作。是中國最早的系統(tǒng)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語文辭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閱讀這本書可以幫助我更好的理解中國的文字,也更激發(fā)了我對文字的好奇心和熱愛。
示例二:我選《戰(zhàn)國策》?!督浀涑U劇分薪榻B了《戰(zhàn)國策》的發(fā)展由來與藝術特色。經過閱讀,我們知道《戰(zhàn)國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因此深入閱讀《戰(zhàn)國策》,不僅可以了解戰(zhàn)國時期諸國策士的計謀,從中學習知識,還可以欣賞其絕妙的文辭。
示例三:我選《尚書》?!督浀涑U劇分薪榻B了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跡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分為《虞書》《要書》《商書》《周書》。因是震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
【解析】本題考查推薦語。作答此題,首先確定要推薦的篇目,簡要闡述該篇目所涵蓋的主要內容和重點知識;然后舉例說明該篇目能給讀者帶來的收獲和啟發(fā), 強調其對提升知識儲備、文化素養(yǎng)或審美能力等方面的價值。
示例:我推薦《尚書》這一章。在這部分,我知曉了《尚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它記載了虞、夏、商、周的許多重要史實和君臣的言論。《尚書》讓我們能夠穿越時空,了解古代政治的運作和古人的智慧。例如“滿招損,謙受益”,短短六字,蘊含著深刻的為人處世之道,提醒我們要保持謙遜,避免自滿。讀這一章,能豐富我們的歷史知識,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6.(23-24八年級下·山東濱州·期中)八年級開展“倡導低碳生活”系列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8分)
(1)【概括信息】同學們進行了“市民垃圾分類意識和行為”的隨機調查,統(tǒng)計出下表。請你寫出兩條從圖表中獲得的主要信息。(4分)
市民垃圾分類意識和行為調查統(tǒng)計表
(2)【廣泛宣傳】小明的父親為爺爺的九十大壽準備了很多煙花爆竹。小明勸阻父親不要放煙花,以免造成環(huán)境污染。可父親說:“爺爺九十歲生日值得慶賀,為此設宴請客,多放煙花表示孝道。”如果你是小明,請從“孝道”和“環(huán)保”的角度勸阻父親。(4分)
【答案】(1)青年人垃圾分類意識較強;老年人行動落實更好;市民普遍具有分類意識,但行動有待提升。
(2)示例:爸爸,我不贊成放那么多煙花。其實,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幫爺爺實現(xiàn)他的愿望,在生活和身體上多關心爺爺,或在爺爺生日那天種一棵紀念樹等,放花炮既不能為爺爺帶來任何好處,還污染環(huán)境,影響鄰居生活。
【解析】(1)本題考查提煉和概括。根據“你了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嗎”調查結果青年為“93.7%”、中年為“78.2%”、老年為“68.8%”分析可知,青年人垃圾分類意識較強;根據“你開始垃圾分類了嗎的”調查結果青年為“40.5%”、中年為“35.6%”、老年為“45.3%”分析可知,老年人行動落實更好;根據“你認為垃圾分類有必要嗎”調查結果青年為“80.5%”、中年為“73.3%”、老年為“55.6%”分析可知,市民普遍具有分類意識,但行動有待提升。
(2)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要求從“孝道”和“環(huán)保”的角度勸阻父親,首先從孝道這一角度肯定父親的做法,指出父親對爺爺生日的重視;接著可從環(huán)保角度說明燃放煙花的弊端。注意言辭委婉表達得體。
示例:爸爸,爺爺九十大壽確實值得慶賀,但孝道不是靠多放煙花體現(xiàn)的呀。放煙花污染環(huán)境,我們可以換種環(huán)保又溫馨的方式來賀壽,比如多陪陪爺爺,和他聊天,給他做一頓可口的飯菜,這些日常的關懷和陪伴才是最實在的孝道呢。這樣,我相信爺爺也會很開心的。
7.(23-24八年級下·山東濟寧·期中)八年級一班改編了小佳寫的一段周記,準備用來辦主題黑板報。請你根據提示,將引用的詩文補充完整。
親近自然,和古人一起看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的涓涓溪流,正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寫的“斗折蛇行,① ”;親近自然,和古人一起聽在河心小淵上水鳥不停地鳴叫聲,讓我不禁吟誦起②“ , ”(《關雎》):親近自然,和古人一起看那氣勢磅礴,充滿活力的洞庭湖③“ ,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親近自然,和古人一起在④“ ,白露為霜”(《蒹葭》)中,看那浩蕩的蘆葦,感受那深秋的露重霜濃。
【答案】明滅可見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蒹葭蒼蒼
【解析】本題考查名句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雎鳩、洲、蒸、撼、蒹葭”等字詞容易寫錯。
二、閱讀與鑒賞(44分)
(22-23八年級下·山東濟南·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6分)
浣溪沙
陳鐸(明)
波映橫塘①柳映橋。冷煙疏雨暗亭皋②。春城風景勝江郊。
花蕊暗隨蜂作蜜,溪云還伴鶴歸巢。草堂新竹兩三梢。
【注釋】①橫塘:即南京市西南的橫塘。古堤名。②亭皋:水邊的平地。
8.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本詞描繪了橫塘春天美麗的景色,藝術風格清秀自然,宛轉恬靜。
B.起句兩個“映”字連用,寫出了橫塘碧波蕩漾,小橋楊柳飄拂的明媚春色,優(yōu)美如畫。
C.“冷煙疏雨”寫春雨,展現(xiàn)一幅煙雨蒙蒙的畫面,使眼前呈現(xiàn)出一種朦朧美。
D.尾句只寫兩三竿新竹,體現(xiàn)了詞人在美好春景中形單影只的處境。
9.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賞析“花蕊暗隨蜂作蜜,溪云還伴鶴歸巢”一句的妙處。(4分)
【答案】
8.D
9.示例1:運用擬人的修辭,把“花蕊”和“溪云”擬人化,花蕊悄悄地隨了蜜蜂去釀作了蜜,倒映在溪水中的白云似乎有意伴著白鶴回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機,流露出詩人對春天和大自然的熱愛,對閑適生活的向往之情。
示例2:運用想象。詞人想象花蕊悄悄地隨了蜜蜂去釀作了蜜,倒映在溪水中的白云似乎有意伴著白鶴回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機,流露出詩人對春天和大自然的熱愛,對閑適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8.本題考查詩句賞析。D.尾句“草堂新竹兩三梢”這句總收全詞,“草堂”多為隱者所居,青竹更是高風亮節(jié)的象征。詞人在橫塘踏青,一路看去,最后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一座草堂邊又抽生了兩三竿新竹。這不僅寫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機,而且還流露了作者向往閑適生活的蘊藉之情,而不是詞人“形單影只的處境”;故選D。
9.本題考查表現(xiàn)手法賞析。
擬人:“花蕊暗隨蜂作蜜,溪云還伴鶴歸巢”的意思是花蕊悄悄地隨了蜜蜂去釀作了蜜,溪云有意陪伴著白鶴回巢。此句對仗工整,婉妙清麗,自然流轉。作者把“花蕊”和“溪云”擬人化了,富有濃郁的感情色彩,寫盡了春天的魅力,真乃傳神妙筆。本來只是蜜蜂采花蕊作蜜,溪云隨風飄飛,白鶴屆時自歸,詞人卻說花蕊悄悄地隨了蜜蜂去釀作了蜜,溪云有意陪伴著白鶴回巢,奇思妙想,新穎別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機,作者寫盡自然美景,流露出作者對閑適生活的向往之情。
聯(lián)想想象:“花蕊暗隨蜂作蜜,溪云還伴鶴歸巢“意思是花蕊暗隨蜂作蜜,溪云還伴鶴歸巢。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花蕊悄悄地隨了蜜蜂去釀作了蜜,溪云有意陪伴著白鶴回巢,這是作者的想象,可判斷運用了想象的手法。這份想象賦予了花蕊、溪云以感情,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體現(xiàn)出對自然的喜愛,流露出作者對閑適生活的向往之情。
(23-24八年級下·山東威?!て谥校╅喿x下文,完成下面小題。(14分)
桃花源記
陶淵明
①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②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③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r>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漁人甚異之( )
(2)悉如外人( )
(3)便扶向路( )
(4)尋病終( )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便舍船 屋舍儼然
B.不足為外人道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C.尋向所志 處處志之
D.潭中魚可百許頭 高可二黍許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13.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本文開頭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引出了一個質樸自然的美好世界。
B.“不足為外人道也”一句,能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淳樸謙遜、不喜張揚的品質。
C.從“尋向所至,遂迷,不復得路”可看出這種理想境界在當時是不存在的。
D.本文通過敘述故事,虛構了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著作者的政治理想。
14.小文發(fā)現(xiàn)本文中多處出現(xiàn)歷史朝代,如“晉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但不明白作者為何要這樣寫,請你試著幫他分析。(4分)
【答案】
10.驚異,詫異,這里是“對……感到驚異”的意思。 全,都。 沿著,順著。 隨即,不久。
11.D
12.(1)芳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2)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
13.B
14.交代了漁人所處的時代,交代了桃花源人來到桃花源的時間及原因,使故事顯得真實可信;表明桃花源是一個與世隔絕、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社會的追求和向往。
【分析】
10.本題考查詞語解釋。①句意: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異:驚異,這里是“對……感到驚異”;②句意: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悉:全,都;③句意:就順著舊路回去。扶:沿著,順著;④句意:不久因病去世了。尋:隨即,不久。
11.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意思。A.舍棄/房屋;B.對,向/是;C.標記/做標記;D.表示約數,相當于“來”/表示約數,相當于“來”;故選D。
12.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我們在的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芳草:花草。鮮美:新鮮美麗。落英:落花。繽紛:繁多的樣子;(2)率:帶領。妻子:古今異義詞,這里意思是妻子和子女。邑人:同鄉(xiāng)的人。絕境:古今異義詞,這里意思是與世隔絕的地方。復:再。焉;兼詞,從這里。
13.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B.“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意思是:不值得對桃源之外的人說,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安寧的生活被打擾,并非表現(xiàn)他們淳樸謙遜、不喜張揚的品質;故選B。
14.本題考查寫法。結合第①段“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笨芍颂幍摹皶x太元中”指的是漁人所處的時代。結合第③段“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可知,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因此“自云先世避秦時亂”是交代了桃花源人來到桃花源的時間和原因。漁人的生活時代和桃花源人的遷居時代、原因都交代得較為清楚,使得整個故事更具有真實性;結合第第③段“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可知,桃花源人沒有經歷外界朝代的更迭,不知道外界時代的變化,可見此處寫到歷史朝代是為了表現(xiàn)出桃花源是一個與世隔絕、安寧和樂、自由平等,沒有戰(zhàn)亂剝削的理想地方,流露出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中朝代更迭,戰(zhàn)亂不斷的批判,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社會的追求和向往。
參考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地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xù)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于是便出現(xiàn)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于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里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后),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里人告辭離開。村里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
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23-24八年級下·山東菏澤·期中)【讀科普以明智】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1分)
【材料一】
低碳,是指較低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①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從而減低碳的排放量,達到減少大氣污染、減緩生態(tài)惡化的目的?!暗吞忌睢弊鳛橐环N生活方式,代表著一種更為健康、更為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意味著人類要負起保護地球的責任和義務。低碳生活看起來是小事,少用紙巾、塑料袋、一次性紙杯,循環(huán)用水,多步行少開車,等等,做起來也不是太難,但意義重大,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低碳不能因為自己“小”而不為,不能因為自己“富”而不為,更不能因為別人“不為”而自己不為。
【材料二】
①我國是以火力發(fā)電為主的國家,火力發(fā)電廠是利用燃燒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氣等)所得到的熱能發(fā)電的。節(jié)約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兩個關鍵。②那么,如何計算二氧化碳減排量的多少呢?以發(fā)電廠為例,節(jié)約1千瓦時(度)電或1千克煤到底減排了多少二氧化碳呢?
②③根據專家統(tǒng)計:每節(jié)約1千瓦時電,就相應節(jié)約了0.4千克標準煤,同時減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塵、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③由此可推算出以下公式:節(jié)約1千瓦時電=減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節(jié)約1千克標準煤=減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
④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也能以自身的行為方式,為節(jié)能減排出一份力。
⑤以下是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本計算公式: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電量(千瓦時)×0.785;④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0.785;短途飛機旅行(200千米以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千米數×0.275。
【材料三】
“同呼吸共奮斗”公民行為準則(節(jié)選)
第一條:關注空氣質量。遵守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guī),參與和監(jiān)督大氣環(huán)境保護工作,了解政府發(fā)布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信息。
第二條:堅持低碳出行。公交優(yōu)先,盡量合作乘車、步行或騎自行車,不駕駛、乘坐尾氣排放不達標車輛。
第三條:選擇綠色消費。優(yōu)先購買綠色產品,不使用污染重、能耗大、過度包裝產品。厲行節(jié)約,節(jié)儉消費,循環(huán)利用物品,參與垃圾分類。
第四條:養(yǎng)成節(jié)電習慣。適度使用空調,控制冬季室溫,夏季室溫不低于26度;及時關閉電器電源,減少待機耗電。
第五條:共建美麗中國。學習環(huán)保知識,提高環(huán)境意識,參加綠色公益活動,共建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材料四】
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據測算,一輛每年在城市里行程達到2萬公里的大排量汽車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電腦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鹵素燈泡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機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
15.下列對材料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低碳生活,耗用的能量少,碳排放量低,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
B.在我國,節(jié)約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少用塑料袋、一次性紙杯等生活方式不涉及能量消耗,所以不屬于低碳生活。
D.去飯店就餐按需點餐,不浪費;去商場購物自帶可重復使用袋子,都是綠色消費行為。
16.下列對材料中畫線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句①使用了作詮釋的說明方法,對低碳生活的前提、特征以及所達到的目的做了解釋說明,便于讀者理解。
B.句②運用設問,引出下文對節(jié)電、節(jié)煤等與減排二氧化碳關系的說明,引起讀者注意,也引發(fā)讀者思考。
C.句③中的“據專家統(tǒng)計”,意為下面所列數據都是由專家根據具體數據統(tǒng)計而來,是有根據的,這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D.句④中,用開車和短途飛機旅行的減排數據做比較,是為了突出說明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特點。
17.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分析材料三中第二條倡導“堅持低碳出行”的原因。(3分)
18.依據“材料四”,解說踐行低碳生活的一種做法,并為此擬寫一條標語。(2分)
【答案】
15.C 16.D
17.①低碳出行,既不影響生活質量,又可以減少生活、工作中耗用的能量。
②低碳出行,是更健康、合理的生活態(tài)度,每個人都要擔負起保護地球的責任和義務。
③開車等出行方式,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碳排放,而選擇公交、步行、自行車等出行方式,就可以減少碳排放。
18.解說參考示例:因為汽車的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所以我們應該盡量使用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或使用清潔能源汽車。
標語參考示例:出門就開車,耗能有污染;出門多步行,健身又環(huán)保。
【解析】
15.本題考查信息篩選與辨析。C. 有誤,由【材料一】“低碳生活看起來是小事,少用紙巾、塑料袋、一次性紙杯,循環(huán)用水,多步行少開車,等等”可知,少用塑料袋、一次性紙杯等生活方式屬于低碳生活。故選C。
1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D. 有誤,句④“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0.785;短途飛機旅行(200千米以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千米數×0.275”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是為了說明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油耗有關,短途飛機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千米數有關系,選項“是為了突出說明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特點”有誤。故選D。
17.本題考查材料提煉與概括。由【材料一】“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從而減低碳的排放量,達到減少大氣污染、減緩生態(tài)惡化的目的”可知,低碳生活并不影響生活質量,還可以減少碳的排放量,減少大氣污染、減緩生態(tài)惡化;由【材料一】“‘低碳生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代表著一種更為健康、更為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意味著人類要負起保護地球的責任和義務”可知,“低碳生活”這種生活方式代表著更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體現(xiàn)著人類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從【材料二】“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0.785;短途飛機旅行(200千米以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千米數×0.275”可知,開車、短途飛機旅行等方式都會增加碳排放量,選擇步行、公交等出行方式可以減少碳排放。
1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宣傳標語。題目要求“依據材料四,解說踐行低碳生活的一種做法?!笔紫日页霾牧纤闹信c低碳生活相關的內容,“一輛每年在城市里行程達到2萬公里的大排量汽車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電腦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鹵素燈泡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機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且通過數據看,汽車排放的最多。據此我們可以建議,因為汽車的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所以我們應該盡量使用步行、騎自行車、坐公交車等綠色出行方式,或使用新能源汽車。擬寫標語時要注意突出話題,語言簡潔、具有宣傳性??梢圆捎眯揶o手法增加感染力,或者化用詩詞、歌詞等讓其朗朗上口,達到宣傳的目的。本題要宣傳提倡綠色出行方式,使用新能源汽車等,可擬寫標語“少開車,多走路,減少污染空氣好”“汽車尾氣漫天,好似戰(zhàn)火硝煙,倡導綠色出行,健康幸福無邊”“綠色出行,你我共行”等。
(23-24八年級下·山東泰安·期中)閱讀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題。(13分)
甜意充盈的夜晚
周華誠
①詩人悄無聲息地走路,悄無聲息地進屋。掩上門,還得閂上。說話也低聲靜氣,仿佛生怕驚動了什么。
②寫作前,我特意打電話問母親,做米爆糖的夜晚,為什么那么神秘?
③母親說,沒有啊。那么晚,你們都睡了。
④我們確實都睡了,挨不住。灶膛里大塊柴熊熊燃燒,人暖得睜不開眼。一只貓,蜷在灶后貓耳洞里,舒適地打著鼾。
⑤次日清晨我們醒來,一列一列米爆糖,早就整齊地躺在案板上,散發(fā)著好看的光澤。
⑥有米爆糖的冬天,令人感到心滿意足。
⑦可我仍不罷休。我問母親,制米爆糖的夜晚,是不是有什么繁忌?
⑧母親說,沒有什么禁忌啊。
⑨制米爆糖的夜,空氣是甜滋溢的。父親早早買了白糖,以及麥芽汁——我們叫糖娘。母親早早炒好了米花。曬干的大米,在鐵鍋里與細沙同炒,米粒爆開,如怒放的花,一朵一朵,紛紛揚揚,在黑色的背景里,那么好看。
⑩現(xiàn)在,要用糖,那甜黏之物,把一切散落的、紛揚的、一個一個漢字一般的米花,凝結成句子、詩篇、文章;凝結出秩序、隊伍、大地。
?真的,糖,就是靈感。
?糖娘就是靈感之娘。
?這樣一想,我就知道了制米爆糖的夜晚為什么靜悄悄的。靈感是一種敏感的東西,稍稍的慌張,一點點牽強,十秒鐘游離,都可以輕易地將它趕跑。
?所以,制米爆糖的師傅,是十二月行走在村莊的詩人,身上童著甜味的詩人。
?米爆糖師傅在村莊里為數不多,他們掌握的秘密是一般人無法知曉的。他們入夜行走,披星戴月(有時披雪戴花),穿越黝黑的田野、冗長的木橋,穿越零星的狗吠、高遠的鴉聲,走三四里路,去某一戶人家。
?人在灶前坐下,熊熊灶火用溫暖裹挾了他。他捏一支煙,隨手從灶膛抽出一塊柴火,點燃。
?好了,一個被甜意充盈的夜晚就此開始。糖在鍋里,糖娘在鍋里,這些東西被攪動起來,夜也就被攪動起來。當米花與糖攪到一定程度(具體到什么程度,由掌勺的詩人決定),就被迅速取出,熱氣騰騰地,倒進術案上那個“口”字形術架子間。穿上新鞋的人,站上案板去踩。踩那些米爆糖,直到它非常堅實(一篇好的文章,文字與文字之間也是具有這樣穩(wěn)定的結構:一字不易,密不可分)。然后動刀,先切成條,再切成片。嚓嚓嚓嚓,嚓嚓嚓嚓。
?門是關緊的,風都吹不進。這讓詩人感到踏實。有一次,在攪動一鍋甜意的時候,門突然打開,一陣冷風吹進來,詩人心中一緊,手里一沉,鍋里嘟嘟嘟嚕冒泡的糖液立時收了下去,熄了,干了。
?他說,有什么東西來過。
?有了“東西”來過,那一鍋米爆糖再也無法凝結。松松散散,像一堆突然從樹上掉落的葉子,像一篇被寫壞了的文章(一個不喜歡的人的電話就輕易地打擾了寫作進程),令人灰心。
?明白了,這就是制米爆糖的“禁忌”:忌外人串門,忌隨便開門,忌高聲談笑。
?我離開村莊很多年,這樣制來爆糖的夜晚也久違了。聽母親說,村莊里大家都不做米爆糖了。原因能想到——現(xiàn)在大家不缺吃的了,想吃什么,隨時可以進城買到。
?母親說,現(xiàn)在城里就有當街做米爆糖的,就在街邊,大白天的,一鍋一鍋做,不也做得好好的嗎?哪有什么禁忌。
?我卻覺得,生活其實需要一點兒儀式感。
?為什么我們的生活變得缺少趣味?
?因為我們失去了那些門關得緊緊的、悄無聲息的、甜意充盈的夜晚。
(選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陪花再坐一會兒》,有刪改)
19.本文一暗一明兩條線索。暗線上貫穿全文的事件是:文章的創(chuàng)作。明線上貫穿全文的事件是:
。(3分)
20.請你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第⑨段中的劃線句。(3分)
21.第?段描寫的現(xiàn)在制作米爆糖的場景,與過去的制作場景是不同的。請簡要分析這種寫作手法。(3分)
22.請你結合文章多處寫到的“關門”細節(jié)。理解文末劃線句的深層含義。(4分)
【答案】
19.米爆糖的制作。
20.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爆開的“米粒”比喻為怒放的“花”,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米花競相怒放的情景,流露出作者幸福喜悅的情感。
21.采用了對比手法。將過去制米爆糖的慎重與現(xiàn)在制米爆糖的隨意進行對比,突出了過去制米爆糖的慎重態(tài)度。
22.只有拒絕紛擾、內心寧靜,嚴謹執(zhí)著、專心致志,享受工作、熱愛生活,我們的生活才能充滿趣味。
【解析】
19.考查對文章的理解。本文依據敘寫了制作米爆糖時先買白糖以及麥芽汁;炒好了米花;炒白糖、麥芽汁和米花;踩米爆糖;最后再寫切米爆糖。由此可見,本文記敘的明線是“米爆糖的制作”或“制作米爆糖的經過”。作者又把“米爆糖的制作”與“文章的創(chuàng)作”聯(lián)系起來,這又構成了文章的暗線。據此可填寫作答。
20.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句子,具體解答時可表述為:運用了某修辭手法,(生動傳神、具體準確、形象生動等)表現(xiàn)了(寫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點、特征)。第⑨段劃線句“米粒爆開,如怒放的花,一朵一朵,紛紛揚揚,在黑色的背景里,那么好看”,將“爆開的米粒”比喻為“怒放的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大米在鐵鍋里炒成米花時好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即將制作的米爆糖的企盼之情,同時也抒發(fā)自己的內心的幸福喜悅之情。
21.考查對寫作手法的理解分析。從文章第?段“現(xiàn)在城里就有當街做米爆糖的,就在街邊,大白天的,一鍋一鍋做”可以看出,現(xiàn)在制作米爆糖是隨意的,這與第?“明白了,這就是制米爆糖的‘禁忌’:忌外人串門,忌隨便開門,忌高聲談笑”所寫過去制米爆糖的“禁忌”形成鮮明的對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突出地表現(xiàn)了過去人們制米爆糖的慎重小心的態(tài)度,也從側面反映了現(xiàn)在生活的富足和過去物質生活的相對匱乏。
22.考查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的深層含義要重點進行片段研讀和探究,結合語境,聯(lián)系上下文,緊扣文章中心進行分析。本題作答要結合文章寫到的“關門”細節(jié)來分析。結合文章第①段“詩人悄無聲息地走路,悄無聲息地進屋。掩上門,還得閂上。說話也低聲靜氣,仿佛生怕驚動了什么”,第?段“門是關緊的,風都吹不進。這讓詩人感到踏實。有一次,在攪動一鍋甜意的時候,門突然打開,一陣冷風吹進來,詩人心中一緊,手里一沉,鍋里嘟嘟嘟嚕冒泡的糖液立時收了下去,熄了,干了”,第?段“明白了,這就是制米爆糖的‘禁忌’:忌外人串門,忌隨便開門,忌高聲談笑”可知,“關門”帶給自己的安寧、踏實、創(chuàng)作的靈性。再結合第?段“為什么我們的生活變得缺少趣味?”可知,文章最后一段所說“因為我們失去了那些門關得緊緊的、悄無聲息的、甜意充盈的夜晚”,作者認為:只有“關門”才能給自己留下一個空間,才能讓自己躲避紛擾,才能摒棄雜念,靜心專一地去做自己的事情,才能去感受生活、去享受生活,才能感受到我們生活充盈著甜意和情趣。據此理解分析概括作答。
三、寫作(50分)
23.(23-24八年級下·山東淄博·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主角,不只是影視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不只是縱橫賽場的體育明星,不只是改革大潮里的風云人物。一張過去的照片、一段溫馨的視頻、一個難忘的生日、一次有趣的活動、一場激烈的比賽……你都可能是當中的“主角”。
請以“這一次,我是主角”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2)說真話,抒真情,忌抄襲。 (3)文中不得透露個人信息。(4)書寫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這一次,我是主角
漫漫人生路,也許第一次站在舞臺上會膽怯,但從此學會勇敢;也許第一次站在舞臺上會猶豫,但從此學會果斷。站在舞臺上,我就是主角,是人生的主角!
那是在初一進校不久的時候,我班舉行了一次演講比賽。老師讓我準備參加這次比賽,看著老師那充滿期待的眼神,我也沒好意思拒絕,就摸著腦門,支支吾吾地答應了。
此后的每天晚上我都在刻苦地背誦著演講的內容,讀著那些熟透的枯燥乏味的黑字,學著大人的語氣、語調和表情一次又一次地練習著,有模有樣地模擬表演著。
大約在一個星期后,比賽開始了。看著我前面的選手一個個地進場退場,我膽怯了,猶豫了。生怕自己哪里一個字讀錯了,哪里添字漏字了,怕看到老師和同學們的目光,怕聽到同學們的議論聲與說笑聲,怕看到老師那充滿著期待最后卻變成失望的眼神。心似錘子似的敲打著,使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但是,緊張的一刻始終是要到來的。
主持人喊出來我的名字,我羞怯地緩慢地走上臺,此時老師和同學們的目光都看向了我,一雙雙眼睛使我不由自主地抿了抿嘴唇。這時,心里突然傳來一個聲音:你準備了這么多天的演講,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到來嗎?難道你此時就要放棄了嗎?自信點,你可以的!你就是這舞臺的主角。
頓時,我心里忽然有了一種說不出的勇氣,一種源源不斷的力量,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大聲響亮地開口了:“同學們,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我自信而又不失優(yōu)雅地說著每一個字和每一個詞,手也不自主地隨著擺動起來。
終于,漫長的演講結束了,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同學們?yōu)槲液炔手蠋熛蛭彝秮砹司磁宓哪抗?。我那顆忐忑不安的心終于平靜了下來。短短的幾分鐘,讓我覺得像幾年那么漫長,但我憑借我的自信與勇氣堅持了下來。我在心中為自己祝賀!
這一次,我是舞臺上最耀眼的主角!
【解析】這是一篇命題作文。
1.審題與立意。標題中的“這一次”,限定了事件的特定性,強調是某一個具體的時刻或經歷,與以往不同,突出其獨特性。“我”,明確了寫作主體是自己,要從自身的視角出發(fā)去敘述故事、表達情感和感悟?!爸鹘恰保阂馕吨谶@個事件中處于中心地位,是關鍵人物,有重要的表現(xiàn)、行動和影響力。所以對這個標題可以這樣解讀:在“這一次”的事件中,“我”成了生活的中心,別人重視“我”了;在“這一次”的事件中,“我”能夠主宰自己的生活,“我”自立了;在“這一次”的事件,“我”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我”成功了;經過“這一次”事件,“我”由自卑變得自信了……總之,要寫出“我”的轉變,寫出“我”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
2.選材與構思。本文適合寫記敘文??刹捎糜麚P先抑的手法,先寫自己在事件初期的平凡、不被看好或面臨的困境,然后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和轉折,逐步走向成為主角的過程,這樣能使文章情節(jié)更有起伏。例如寫自己在體育比賽中,開始時體能和技能都不如對手,通過刻苦訓練和比賽中的戰(zhàn)術調整最終奪冠。還可以寫學校的演講比賽,自己從最初的緊張準備,克服怯場心理,到在臺上聲情并茂地演講,吸引了全場觀眾的目光,最終獲得好評。或是學習某種新技能,如繪畫、樂器演奏等,從零基礎開始,在不斷的練習和嘗試中逐漸掌握技巧,最后能夠在小型的展示或比賽中嶄露頭角,突出堅持與自我突破。注意要有心理描寫,寫出自己成功的感悟,表達自己“成為主角”后的自豪感與成就感。調查內容
青年
中年
老年
你了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嗎
93.7%
78.2%
68.8%
你認為垃圾分類有必要嗎
80.5%
73.3%
55.6%
你開始垃圾分類了嗎
40.5%
35.6%
45.3%
這是一份八下期中真題重組卷(廣州專用,卷2)-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真題重組卷,文件包含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真題重組卷02原卷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廣州專用docx、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真題重組卷02解釋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廣州專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八下期中真題重組卷(廣州專用,卷1)-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真題重組卷,文件包含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真題重組卷01原卷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廣州專用docx、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真題重組卷01解釋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廣州專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八下期中真題重組卷(廣東省卷,卷4)-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真題重組卷,文件包含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真題重組卷04原卷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廣東省專用docx、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真題重組卷04解釋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廣東省專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