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內(nèi)能》單元基礎(chǔ)鞏固與培優(yōu)必刷達標卷 (考試時間:8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 1.兩個相同的杯子中裝有質(zhì)量相同的冷水和熱水,分別向兩杯中放入同樣的糖塊,冷水杯中的糖塊比熱水杯中的溶解得慢,這是因為冷水溫度低導致(????) A.物質(zhì)分子不運動 B.水分子間沒有間隙 C.糖分子間沒有斥力 D.物質(zhì)分子運動緩慢 【答案】D 【詳解】AD.組成物體的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溫度低,分子運動緩慢,所以在冷水糖塊溶解得慢,故A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B.分子之間是存在空隙的,但不是冷水的糖塊比熱水杯中的溶解得慢的原因,故B不符合題意; C.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糖分子間是有斥力的,故C錯誤。 故選D。 2.下列事例中,用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是(????) A.古人鉆木取火 B.冬天雙手摩擦取暖 C.一杯熱水慢慢變涼 D.人從滑梯滑下臀部發(fā)熱 【答案】C 【詳解】A.古人鉆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屬于用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故A不符合題意; B.冬天雙手摩擦取暖,克服摩擦做功,屬于用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故B不符合題意; C.一杯熱水慢慢變涼,熱水放出熱量,溫度降低,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故C符合題意; D.人從滑梯滑下臀部發(fā)熱,克服摩擦做功,屬于用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關(guān)于溫度、熱量和內(nèi)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的水不具有內(nèi)能 B.溫度越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越多 C.物體溫度保持不變,內(nèi)能一定不變 D.兩個內(nèi)能相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也可能發(fā)生熱傳遞 【答案】D 【詳解】A.一切物體都具有內(nèi)能,不管溫度多低,所以0℃的水也具有內(nèi)能,故A錯誤; B.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物體“含有”熱量,故B錯誤; C.物體溫度保持不變,內(nèi)能也可能改變,如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內(nèi)能增加,故C錯誤; D.發(fā)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間存在溫度差,兩個物體內(nèi)能相同,溫度可能不同,所以在它們相互接觸時,也可以發(fā)生熱傳遞,故D正確。 4.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zhì)量和初溫相同的水和某種液體,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電加熱器對其加熱,每隔一段時間用溫度計分別測量它們的溫度,并畫出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由圖像可知( ?。??? A.a(chǎn)液體比熱容小 B.b液體是水 C.0~3min內(nèi)a液體吸收的熱量少 D.升高相同的溫度時,b液體吸收的熱量少 【答案】D 【詳解】ABC.質(zhì)量和初溫相同的水和某種液體,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電加熱器對其加熱,相同時間內(nèi)吸收的熱量相同,根據(jù),溫度升高較慢的比熱容較大,而水的比熱容最大,因此a液體比熱容大是水,故ABC不符合題意; D.b液體的比熱容較小,根據(jù)Q=cmΔt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時,b液體吸收的熱量少,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5.以下過程不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初溫相同的兩塊金屬甲、乙吸收了相同熱量,甲的末溫比乙的低,那么初溫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熱量( ?。?A.甲的末溫比乙的低,但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 B.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但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 C.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 D.無法判斷甲、乙的末溫哪一個高,且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 【答案】B 【詳解】依題意初溫相同的兩塊金屬甲、乙吸收了相同熱量,甲的末溫比乙的低,說明吸收相同的熱量,甲溫度變化比乙溫度變化慢,由此可知,初溫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熱量,甲乙溫度都降低,由于甲溫度變化比乙溫度變化慢,所以甲的末溫比乙的末溫高,但由于不知道甲乙兩塊金屬的質(zhì)量關(guān)系,所以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6.農(nóng)歷五月初五,人們喜愛煮茶葉蛋為節(jié)日增添一道美食。下列關(guān)于制作茶葉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A.煮熟雞蛋是通過做功增大雞蛋內(nèi)能 B.蛋殼能輕松被敲碎,說明蛋殼分子間不存在引力 C.蛋清從白色變成褐色的原因是發(fā)生了擴散現(xiàn)象 D.茶葉蛋在湯中越泡越咸,說明分子運動劇烈程度與溫度無關(guān) 【答案】C 【詳解】A.在煮熟雞蛋的過程中,雞蛋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來增大雞蛋的內(nèi)能,故A錯誤; B.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而蛋殼能輕松被敲碎與蛋殼的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與分子間的作用力無關(guān),故B錯誤; C.由于茶水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進入到蛋清分子中去,發(fā)生了擴散現(xiàn)象,因此蛋清從白色變成褐色,故C正確; D.茶葉蛋在湯中,由于湯的溫度高,茶水分子和鹽水分子的運動程度加劇,進入蛋中的鹽分子就越多,因此越泡越咸,可知,分子運動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guān)。故D錯誤。 故選C。 7.有兩個溫度為質(zhì)量相等的金屬球,先把甲球放入溫水杯中,熱平衡后水溫升高了;取出甲球,將乙球放入該杯中,熱平衡后水溫又升高了10℃(末溫未達100℃),則甲球比熱容c甲和乙球比熱容c乙,大小的關(guān)系是( ?。?A. B. C.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答案】A 【詳解】把甲球放入溫水杯中,熱平衡后水溫升高了,設(shè)水的初溫為,則水的末溫為 金屬球甲的末溫等于水的末溫,則金屬球的末溫 金屬球甲溫度變化為 金屬球甲放出的熱量等于水吸收的熱量為 把乙球放入該溫水杯中,熱平衡后水溫又升高了,則水的末溫為 金屬球乙的末溫等于水的末溫,則金屬球的末溫 金屬球乙溫度變化為 金屬球乙放出的熱量等于水吸收的熱量為 即甲乙球放出的熱量相等,甲球溫度變化大于乙球溫度變化,依題意得,甲乙球質(zhì)量相等,由得,甲球比熱容小于乙球比熱容。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二:填空題(本題有7小題,每空1分,共21分) 8.抽取式餐巾紙表面有花紋,對折成形,交錯疊放,封裝在紙盒里。如圖所示,使用時打開封口,聞到餐巾紙淡淡的香味,這是 現(xiàn)象。抽出一張就會帶出下一張,主要依靠餐巾紙之間的 力。 【答案】 擴散 摩擦力 【詳解】[1]打開塑料袋封口,聞到面巾紙淡淡的香味,這是擴散現(xiàn)象,是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結(jié)果。 [2]根據(jù)題意知道,抽取式面巾紙是疊套壓實,表面有褶皺或壓痕,說明接觸面粗糙且有壓力,當抽出第一張面巾紙時,兩張紙之間則存在相對運動,所以,上一張面巾紙帶起下一張面巾紙,主要依靠相鄰兩張面巾紙之間的摩擦力。 9.如圖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團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壓下去,棉花燃燒起來,這是因為活塞壓縮氣體 ,使空氣的內(nèi)能增大,溫度升高,引燃棉花。硝化棉燃燒后生成的顆粒物會附著在玻璃筒內(nèi)壁,說明分子間存在 。 ?? 【答案】 做功 引力 【詳解】[1]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因此活塞壓縮氣體做功,使空氣的內(nèi)能增大,溫度升高,引燃棉花。 [2]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顆粒物會附著在玻璃筒內(nèi)壁,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 10.《三國演義》有“青梅煮酒”的典故,芒種節(jié)氣正是青梅煮酒季,煮酒可利用水浴法對酒加熱。質(zhì)量為0.5kg的酒從20℃升高到40℃吸收的熱量是 J[c酒=3.4×103J/(kg?℃)],若煮酒位置海拔越高,水面上方的氣壓越低,水的沸點會越 。 【答案】 3.4×104 低 【詳解】[1]由Q=cmΔt可得,質(zhì)量為0.5kg的酒從20℃升高到40℃吸收的熱量為 Q=cmΔt=3.4×103J/(kg?℃)×0.5kg×(40℃-20℃)=3.4×104J [2]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guān),若煮酒位置海拔越高,則水面上方的氣壓越低,故水的沸點會越低。 11.貴港又稱荷城,夏天滿城荷花盛開,吸引八方游客前來觀賞,荷花花香四溢是因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運動;當荷葉上的兩滴水珠相遇時,能匯合成一滴較大的水珠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 (選填“引力”或“斥力”)。 【答案】 無規(guī)則 引力 【詳解】[1]能聞到荷花的香味,是因為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的擴散現(xiàn)象。 [2]兩滴水珠相遇時,能匯合成一滴,是因為此時水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 12.平遙牛肉是平遙的特產(chǎn),牛肉是經(jīng)過相、屠、腌、煮、鹵五大工藝流程以及活牛檢疫屠宰、排酸分割、鹽水注射、腌制蒸煮、切割修割、真空包裝、高溫滅菌等28道工序的精準操作才能吃到美味可口的牛肉,如圖是工人師傅將肉、配料等加入鍋中進行煮沸,肉由生到熟,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內(nèi)能的。煮肉的過程中看到有“白氣”上升,請你說明“白氣”形成的原因: 。 【答案】 熱傳遞 溫度較高的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 【詳解】[1]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肉由生到熟的過程吸熱,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nèi)能的。 [2]煮肉的過程中看到有“白氣”上升,這是溫度較高的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遇到冷的空氣液化成的小水珠,形成“白氣”。 13.行駛中的汽車在剎車時,輪胎的溫度會升高,則輪胎的內(nèi)能 (選填“增加”“減少”或“不變”),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內(nèi)能的,熄火后汽車停在地面上后,輪胎表面的溫度會逐漸降低,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了輪胎的內(nèi)能。 【答案】 增加 做功 熱傳遞 【詳解】[1][2]行駛的汽車剎車時,要克服阻力做功,使得輪胎的溫度升高,故其內(nèi)能增加。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nèi)能的。 [3]熄火后汽車停在地面上后,由于輪胎的溫度高于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輪胎的熱量傳遞給周圍環(huán)境,輪胎表面溫度會降低,它的內(nèi)能減少,這是通過熱傳遞使得輪胎的內(nèi)能減少。 14.某同學用一種加熱器將質(zhì)量為400g的冰持續(xù)加熱熔化直至沸騰,記錄并繪制出溫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根據(jù)圖象可以看出AB段的比熱容 CD段的比熱容(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C段所吸收的熱量為 J,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答案】 小于 1.26×105 【詳解】[1]在整個過程中冰和水的質(zhì)量相等,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在相等的時間吸收的熱量相等;設(shè)1min吸收的熱量為Q,由圖可知,AB段加熱時間為2min,則吸收的熱量為 Q1=2Q=c1mΔt1=c1×0.4kg×[0℃-(40℃)]=16c1 在CD段加熱時間為 16min-8min=8min 則吸收的熱量為 Q2=8Q=c2mΔt2=c2×0.4kg×(100℃-0℃)=40c2 則AB段的比熱容小于CD段的比熱容。 [2]每分鐘吸收的熱量 Q=5c2=5c水=5×4.2×103J=2.1×104J BC段加熱時間為 8min-2min=6min 則所吸收的熱量 QBC=6Q=6×2.1×104J=1.26×105J 三、作圖題(共7分) 15.如圖甲所示,用打氣筒向瓶內(nèi)打氣,一段時間后瓶塞從瓶口沖出且瓶口冒出少許“白氣”。請你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在圖乙中畫出:從開始打氣到“白氣”消失一段時間后的過程中玻璃瓶內(nèi)空氣溫度隨時間變化關(guān)系的大致圖象。(環(huán)境溫度為t0) 【答案】 【詳解】用打氣筒向瓶內(nèi)打氣,對瓶內(nèi)的氣體做功,瓶內(nèi)氣體的內(nèi)能變大,溫度升高,溫度要高于t0;一段時間后瓶塞從瓶口沖出,此過程中瓶內(nèi)的氣體對瓶塞做功,瓶內(nèi)氣體中的水蒸氣液化成“白氣”,內(nèi)能減小,溫度降低,最終瓶內(nèi)氣體的溫度等于環(huán)境溫度t0;如圖所示 16.如圖是給一定量的水加熱時,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若其它條件不變,僅將水換成酒精,請在圖中畫出相應(yīng)的圖像。 【答案】 【詳解】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換成酒精,初溫相同,由于酒精的比熱容小于水的比熱容,所以酒精升溫速度比水的升溫速度快,又酒精的沸點低于水的沸點,因此如下圖所示: 17.將質(zhì)量和初溫(等于室溫)都相同的水和酒精盛入相同的容器中,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酒精燈給它們加熱,請在圖中的直角坐標系中粗略畫出水和酒精從室溫開始到沸騰前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并分別用L1、L2表示,已知,,酒精的沸點為78℃,室溫約20℃。 【答案】 【詳解】當給它們加熱相同的時間后,它們吸收的熱量是相同的,由題意可知,水和酒精的質(zhì)量以及初溫相同,但由于酒精的比熱容比水小,根據(jù)和沸騰的特點可知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下圖所示: 四、實驗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小題7分,第17、18小題各6分,共19分。 18.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甲圖這種加熱方法俗稱“水浴法”,主要目的是加熱時 ; (2)圖乙是根據(jù)實驗記錄繪制的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可知:BC段的物質(zhì)處于 (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態(tài)”),冰的熔點為 ℃,物體在B點時具有的內(nèi)能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點時的內(nèi)能; (3)試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續(xù)加熱,在標準大氣壓下將得到圖象中的DE段,這段時間內(nèi)試管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騰,是因為 。 【答案】 受熱均勻 固液共存態(tài) 0 小于 不能 達到沸點不能繼續(xù)吸熱 【詳解】(1)[1]用“水浴法”加熱的目的是,讓試管中的冰受熱面積變大,使冰受熱更均勻。 (2)[2]圖像中的BC段處于熔化過程,冰吸收熱量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 [3]冰熔化時的溫度為冰的熔點,是0℃。 [4]從B點到C點的過程中,雖然溫度沒有變,但一直在吸熱,所以B點內(nèi)能小于C點內(nèi)能。 (3)[5] [6]DE段溫度不變,說明試管中的水已達到沸點,燒杯中的水達到沸點后能繼續(xù)吸收到熱量,所以燒杯中的水會沸騰,但試管中的水達到沸點后,溫度和燒杯中的水相同,不再發(fā)生熱傳遞,不能繼續(xù)從燒杯中的水那里吸收到熱量,因此試管中的水不能沸騰。 19.小華同學利用圖甲所示裝置對100g冰加熱,他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并觀察物質(zhì)的狀態(tài)。圖乙是他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的溫度-時間圖象,根據(jù)圖象可知: (1)冰屬于 (填“晶體”或“非晶體”); (2)在CD階段物質(zhì)處于 (填“固體”、“液體”或“固液共存”)狀態(tài); (3)實驗中使用相同的熱源和容器等器材是為了使被加熱物質(zhì) 相同,在此情況下計算BC階段物質(zhì)共吸收了 J的熱量;【c冰=2.1×103J/(kg·℃),c水=4.2×103J/(kg·℃)】 (4)冰完全熔化后繼續(xù)對燒杯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持續(xù)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選填“會”或“不會”)沸騰。 【答案】 晶體 液體 相同時間內(nèi)吸熱相同 4.2×103 不會 【詳解】(1)[1]由圖乙可知,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屬于晶體。 (2)[2]CD階段吸收熱量,溫度繼續(xù)上升,該階段冰已經(jīng)完全熔化為水,物質(zhì)處于液態(tài)。 (3)[3][4]實驗中使用相同的熱源和容器,可以使物質(zhì)相同時間內(nèi)吸熱相同,由此可知,BC階段物質(zhì)共吸收的熱量與CD階段吸收的熱量相同,CD階段吸收的熱量為 Q=c水mΔt=4.2×103J/(kg·℃)×0.1kg×(10℃?0℃)=4.2×103JBC階段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為4.2×103J。 (4)[5]冰完全熔化后繼續(xù)對燒杯加熱,1標準大氣壓下,當燒杯中的水持續(xù)沸騰時,試管中的水達到100℃,但由于試管中的水和燒杯中的水都是100℃,試管中的水無法繼續(xù)吸熱,所以試管中的水不會沸騰。 20.為了“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的特點”,小明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如圖甲,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 、初溫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對其加熱。小明分別記錄了水和煤油的加熱時間和升高的溫度,根據(jù)數(shù)據(jù)作出了液體的溫度 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 (2)實驗中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通過 來比較的(選填“溫度計示數(shù)”“加熱時間”)。 (3)分析圖像可知, 吸熱升溫較慢,這表明 吸熱本領(lǐng)更強。 (4)實驗結(jié)束后,小明根據(jù)圖乙所示的圖像,用三種方法來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的快慢,從而建立比熱容的概念:①在相同的時間t內(nèi),比較溫度的變化△T;②在相同的溫度變化△T內(nèi),比較時間t;③若△T和t均不同,可用 來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的快慢。在所學的物理知識中,比較 時也用到了上述方法。 【答案】 質(zhì)量 加熱時間 水 水 運動的快慢(做功的快慢等) 【詳解】(1)[1] 實驗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的特點,應(yīng)用到控制變量法,控制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zhì)量、初溫都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較加熱時間的長短。 (2)[2] 實驗中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通過加熱時間來比較,加熱時間越長,表示物體吸收的熱量越多。 (3)[3][4] 分析圖像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水需要的加熱時間更長,所以水吸熱升溫較慢,這表明水的吸熱本領(lǐng)更強,比熱容更大。 (4)[5][6] 若△T和t均不同,可用單位時間升高的溫度,即來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的快慢,在所學的物理知識中,比較運動的快慢(做功的快慢等)時也用到了上述方法。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9小題6分,第20小題7分,共13分。 21.一質(zhì)量是3kg、初溫為590℃的鐵塊,當溫度降到30℃時放出了7.56×105J的熱量,則: (1)計算出鐵的比熱容; (2)餐館里有一道美食叫“鐵板牛肉”,將2kg的鐵板加熱到130℃,再將九成熟的牛肉片盛放在鐵板上,等鐵板溫度降了60℃時,牛肉片已十成熟了,求鐵板在此降溫過程中放出的熱量。 【答案】(1)0.45×103J/(kg·℃);(2)5.4×104J 【詳解】解:(1)由Q放=cm(t0-t)得鐵的比熱容為 (2)鐵板在此降溫過程中放出的熱量為 Q放1=cm(t0-t)=0.45×103J/(kg?℃)×2kg×60℃=5.4×104J 答:(1)鐵的比熱容是0.45×103J/(kg·℃); (2)鐵板在此降溫過程中放出的熱量是 5.4×104J。 22.吃早飯的時候,媽媽想用熱水給小進加熱如圖所示的盒裝牛奶,使牛奶的溫度由22℃升高到47.2℃。[已知:,]求: (1)牛奶吸收的熱量? (2)若不考慮熱量損失,熱水放出的熱量全部被牛奶吸收,媽媽至少要用53.2℃的熱水多少千克? ?? 【答案】(1)1.26×104J;(2)0.5kg 【詳解】解:(1)牛奶吸收的熱量 (2)若不考慮熱量損失,熱水放出的熱量 Q放=Q吸=1.25×104J 由Q放=cm(t水-t)可知,熱水的質(zhì)量 答:(1)牛奶吸收的熱量為1.26×104J; (2)至少要用53.2℃的熱水0.5kg。 六、綜合能力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小題7分,第22、23小題各6分,共19分 23.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間的作用力由吸引力和排斥力組成,吸引力對抗拉伸,排斥力對抗壓縮。如圖所示為分子間作用力關(guān)系圖,r表示兩分子間的距離,r0表示吸引力和排斥力相平衡的距離,F(xiàn)斥表示斥力曲線,F(xiàn)引表示引力曲線,F(xiàn)表示合力曲線。當兩個分子相距較遠時,F(xiàn)表現(xiàn)為吸引力,當兩個分子非常接近時,F(xiàn)表現(xiàn)為排斥力。 ①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與 有關(guān)。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存在 。分子間的F斥和F引隨都r的增大而 ; ②有關(guān)分子之間作用力說法正確的是 A.當r=r0時,分子間沒有排斥力或吸引力 B.當r<r0時,分子之間只有排斥力 C.當r>r0時,分子之間只有吸引力 D.當r=10r0時,分子間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計 【答案】 分子間的距離 斥力 減小 D 【詳解】①[1]當兩個分子相距較遠時,F(xiàn)表現(xiàn)為吸引力,當兩個分子非常接近時,F(xiàn)表現(xiàn)為排斥力,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分子間的距離有關(guān)。 [2]當兩個分子非常接近時,F(xiàn)表現(xiàn)為排斥力,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 [3]根據(jù)上圖可知,分子引力和斥力都隨距離增大而減小。 ②[4]A.當r=r0時,分子引力與斥力相等,故A錯誤; B.當r<r0時,分子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故B錯誤; C.當r>r0時,分子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故C錯誤; D.當r=10r0時,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小,可以忽略,故D正確。 故選D。 24.小韜同學取a、b兩種粉末各50g,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假設(shè)物質(zhì)單位時間吸收的熱量一定: (1)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溫度一時間圖像,由圖像可以判斷 (選填“a”或“b”)物質(zhì)是晶體,第6min時a物質(zhì)為 態(tài)(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a物質(zhì)第6min時的內(nèi)能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min時的內(nèi)能; (2)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為 ℃; (3)若a物質(zhì)在固態(tài)時的比熱容為,則前3min內(nèi)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 (4)則該物質(zhì)熔化后,液態(tài)時的比熱容為 J/(kg?℃)。 【答案】 a 固液共存 大于 35 1500J 1.5×103 【詳解】(1)[1][2][3]晶體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由圖像可知a物質(zhì)從第3min開始到第9min結(jié)束,持續(xù)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晶體,在6min時是固液共存態(tài),且物質(zhì)吸熱越多,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越劇烈,內(nèi)能越大。 (2)[4]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示數(shù)是35℃。 (3)[5]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為 (4)[6]同樣的加熱裝置,則在相同時間內(nèi)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相同,則在第9min到第12min內(nèi)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與該物質(zhì)前3min吸收的熱量相同,則該物質(zhì)液態(tài)時的比熱容為 25.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進行取暖. 其原理是:在房間地面裝飾層下鋪設(shè)散熱管道,通過管道內(nèi)的熱水散熱提高室溫。當供水溫度為45℃時,單位面積的散熱功率與地面裝飾層材料、散熱管材料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見下表: (1)“水地暖”散熱量除與散熱時間、面積等因素有關(guān)外,你認為還與 有關(guān),(寫出一條即可)。 (2)若該地暖系統(tǒng)的總水量為2103kg,將全部的水從5℃加熱至45℃,水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熱量?[c水4.2103J/(kg·℃)]( ) (3)某家庭木地板的面積為80m2,散熱管材料為聚丁烯(PB),供水溫度為45℃,則該供暖系統(tǒng)每小時的散熱量為多少焦耳?( ) 【答案】 散熱管材料 3.36108J 2.592107J 【詳解】(1)“水地暖”散熱量除與散熱時間、面積等因素有關(guān)外,還與地面裝飾層材料、散熱管材料、裝飾層厚度、供水溫度、管間距離等。 (2)水吸收的熱量為 (3)由題意可知,該家庭地面單位面積上的散熱功率為P90.0W/m2,散熱量為 陶瓷塑料木地板聚乙烯(PR-RT)136.3W/m2103.5W/m293.5W/m2聚丁烯(PB)125.7W/m296.9W/m290.0W/m2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