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2分)
1.縱觀古今,化學與環(huán)境、材料、生產(chǎn)、生活關系密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玉兔號”月球車帆板太陽能電池的材料是氮化硅或二氧化硅
B.“神舟”系列飛船使用的碳纖維材料、光導纖維都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C.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jīng)高溫燒結而成
D.“神舟”宇宙飛船返回艙外表面使用的高溫結構陶瓷的主要成分不是硅酸鹽
2.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
A.中子數(shù)為10的氧原子:
B.的空間結構為直線形
C.的結構示意圖:
D.的形成過程:
3.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且能達到目的的是( )
A. B.C.D.
4.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由和組成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原子總數(shù)為
B.與反應,生成的分子數(shù)為
C.常溫下,將鋁片投入足量的濃硫酸中,鋁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
D.與完全反應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
5.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與過量稀硝酸反應:
B.向碳酸氫銨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
C.向溶液中加入過量濃氨水:
D.與溶液反應:
6.汽車尾氣處理裝置中可發(fā)生反應:,下列對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NO2被氧化B.CO是氧化劑
C.該條件下,還原性:COZ>W>X
B.Y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和W的氧化物反應生成的是最高價含氧酸鹽
C.X單質(zhì)和Y單質(zhì)發(fā)生反應的產(chǎn)物中陰、陽離子個數(shù)比為2∶1
D.X分別與Y、W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且漂白原理相同
9.下列物質(zhì)之間的轉(zhuǎn)化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得出的實驗結論正確的是( )
11.工業(yè)制備高純硅的原理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鹽形式存在
B.反應①為
C.反應③中的不可用焦炭代替
D.上述流程中能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zhì)有、HCl
12.工業(yè)上以鉻鐵礦(FeCr2O4,含Al、Si氧化物等雜質(zhì))為主要原料制備紅礬鈉(Na2Cr2O7·2H2O)的工藝流程如下,已知焙燒的目的是將FeCr2O4轉(zhuǎn)化為Na2CrO4,并將Al、Si氧化物轉(zhuǎn)化為可溶性鈉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焙燒階段可用小蘇打代替純堿
B.浸取后所得濾渣主要成分是Fe2O3
C.在上述流程中可得到副產(chǎn)品Na2SO4
D.母液中無可循環(huán)利用的成分
13.某課題組設計一種脫除煙氣中NO的方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整個過程的總反應方程式為
B.反應過程均為氧化還原反應
C.若將換成,產(chǎn)物也是和
D.在整個反應中起到催化作用
14.向由鐵粉和銅粉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濃度的稀硝酸,充分反應后測得生成NO的體積V[NO](已換算成標準狀況下)、m(固體剩余質(zhì)量)隨加入的稀硝酸的體積的變化如圖所示(設硝酸的還原產(chǎn)物只有NO)。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a(chǎn)點時,100mL稀硝酸中溶解了Fe粉8.4 g
B.稀硝酸的濃度為4 ml/L
C.原混合物中銅粉的質(zhì)量是8 g
D.b點對應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屬陽離子為Fe2+、Fe3+和Cu2+
二、解答題(共4題,58分)
15.某化學興趣小組在課外活動中,對某溶液進行了多次檢驗,其中三次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三次檢驗結果中第 次檢驗結果不正確。
(2)檢驗時,為了確定溶液中是否存在SO、Cl-、CO,進行下列實驗:
①向溶液中滴加HNO3溶液,其目的是檢驗CO,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②繼續(xù)加入過量的HNO3溶液,其目的是 ;
③向溶液中滴加 (填化學式)溶液,其目的是檢驗SO;
④過濾,再向濾液中加入 (填化學式)溶液,其目的是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3)為了確定K+的存在,寫出K+鑒定的實驗方法和現(xiàn)象: 。
16.已知:A、B、C、D、E、X是中學常見的無機物,存在如下圖轉(zhuǎn)化關系(部分生成物和反應條件略去)。
(1)若A為淡黃色粉末,X為非金屬單質(zhì),通常為黑色粉末,則A與H2O反應生成1mlC時,轉(zhuǎn)移電子總數(shù)為 ,D的電子式為 。
(2)若A為淡黃色粉末,X是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無色氣體,寫出D→E的離子方程式 。溶液D久置在空氣中易被氧化,證明溶液D部分被氧化的實驗操作是: 。
(3)若常溫下A是一種紅棕色氣體,X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金屬單質(zhì),常溫下X制造的容器可保存C的濃溶液。
①常溫下A與水的反應中A是 (填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劑和還原劑)。
②寫出加熱條件下C的濃溶液與X反應生成D的化學方程式 。
③工業(yè)常用NaOH溶液吸收廢氣中NOx污染環(huán)境,其反應原理如下: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現(xiàn)有一定條件下NO2和NO的混合氣體0.9ml恰好被300mL NaOH溶液完全吸收,則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
17.鐵有兩種氯化物,都是重要的化工試劑。查閱有關資料如下:
氯化鐵:熔點為306℃,沸點為315℃;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工業(yè)上采用向500~600℃的鐵粉中通入氯氣來生產(chǎn)無水氯化鐵。
氯化亞鐵:熔點為670℃,可升華。工業(yè)上采用向熾熱鐵粉中通入氯化氫來生產(chǎn)無水氯化亞鐵。
某化學活動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夾持裝置略去)模擬工業(yè)生產(chǎn)制備無水氯化鐵。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中,用與濃鹽酸反應制取氯氣,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2)裝置A中導管a的作用是 。C放置在盛冷水的水槽中,冷水浴的作用是 。
(3)儀器D中裝的藥品可以是_______(填序號)。
A.B.堿石灰C.D.濃硫酸
(4)定性分析。取裝置C中的少量產(chǎn)物溶于稀硫酸中配成稀溶液待用。若產(chǎn)物中混有,是否可用酸性溶液檢驗的存在? 。(填“是”或“否”);理由是 。
(5)取裝置C中的產(chǎn)物,按以下步驟進行測定:①稱取4.60g產(chǎn)品溶于過量的稀鹽酸中;②加入足量溶液;③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④過濾、洗滌后灼燒沉淀;⑤稱量所得紅棕色固體為2.40g。寫出加入足量溶液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18.硫代硫酸鈉晶體()是一種重要的還原劑,一種制備方案是:。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硫代硫酸鈉中硫元素的平均化合價是 。上述反應涉及的五種物質(zhì)中,屬于鹽類的是 。(填化學式)
(2)下列方案適宜在實驗室制備的是______。(不定項)
A.
B.
C.
D.
(3)為了吸收可能逸出的尾氣,溶液X可以是______(不定項)
A.較濃的NaOH溶液 B.的酸性溶液
C.品紅溶液 D.飽和的NaCl溶液
(4)硫代硫酸鈉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從溶液中獲得硫代硫酸鈉晶體粗品的系列操作應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各步操作名稱即可,可不填滿或按需要增加)
(5)某同學設計用下列反應制備硫代硫酸鈉,其中合理的是______。(不定項)
A. B. C. D.
為測定粗產(chǎn)品中硫代硫酸鈉的純度,需經(jīng)過以下步驟:
步驟1:取一定量的蒸餾水,煮沸除去其中氧氣后迅速冷卻;
步驟2:取一定質(zhì)量的硫代硫酸鈉晶體粗品,溶于除去氧氣的蒸餾水中,配制成250mL溶液;
(6)結合硫代硫酸鈉的性質(zhì),解釋步驟1中“煮沸除去蒸餾水中氧氣”原因 。
(7)步驟2配制溶液所需的玻璃儀器,除燒杯、玻璃棒外,還有 。
化學參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硅不導電性、能對光線進行全反射,可用于制造光導纖維;硅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可制作太陽能電池,A錯誤;B.碳纖維材料、光導纖維性能優(yōu)良,都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B正確;C.秦始皇兵馬俑是由黏土經(jīng)高溫燒結而成的陶制品,C正確;D.高溫結構陶瓷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其主要成分有氮化硼等,主要成分不是硅酸鹽,D正確;故選A。
2.【答案】D
【解析】A.中子數(shù)為10的氧原子質(zhì)量數(shù)為18,因此原子符號為:,A項錯誤;B.的空間結構為V形,B項錯誤;C.Al3+的結構示意圖為 ,C項錯誤;D.為離子化合物,故其形成過程:,D項正確;答案選D。
3.【答案】C
【解析】A.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轉(zhuǎn)移溶液時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不選;B.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和水雜質(zhì),先通入飽和食鹽水,除去氯化氫,再通入濃硫酸,除去水,得到干燥純凈的氯氣,故B不選;C.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故C選;D.沉淀過濾時漏斗的下端要緊靠燒杯的內(nèi)壁,故D不選;答案選C。
4.【答案】A
【解析】A.CO2和N2O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都是44、且分子都由3個原子構成,常溫常壓下,2.2g由CO2和N2O組成的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0.05ml,含有的原子總數(shù)為0.05ml×3NA=0.15NA,A正確;B.0.1ml FeBr2與0.1ml Cl2反應時,首先是0.1ml Fe2+消耗0.05ml Cl2,剩余0.05ml Cl2與0.1ml Br-發(fā)生反應,生成的Br2分子數(shù)為0.05NA,B錯誤;C.常溫下,將2.7g鋁片投入足量的濃硫酸中,鋁發(fā)生鈍化,反應不能持續(xù)進行,無法計算鋁失去的少量電子數(shù),C錯誤;D.與完全反應生成三價鐵離子,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D錯誤;故選D。
5.【答案】D
【解析】A.硝酸具有強氧化性,+2價鐵具有強還原性,能氧化:,A項錯誤;B.因為是大量的,故不與反應,向碳酸氫銨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得到水、碳酸鋇和碳酸銨:,B項錯誤;C.鋁鹽與氨水反應只能生成:,C項錯誤;D.可被氧化為,則鈹還原為,故所給的離子方程式正確,D項正確;選D。
6.【答案】D
【解析】A.該反應中NO2中的N得電子,NO2為氧化劑,被還原,A錯誤;B.CO在該反應中失電子生成CO2,作還原劑,B錯誤;C.該反應中CO是還原劑,NO2得電子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的N2為還原產(chǎn)物,則還原性CO>N2,C錯誤;D.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可知,每生成28g N2,消耗4ml CO,質(zhì)量為112g,D正確;故答案選D。
7.【答案】C
【解析】A.Li與氧氣反應只能生成氧化鋰,A錯誤;B.NaHCO3的溶解度比NaCO3的小,故B錯誤;C.Al可以與氧化鐵,Mn等較弱金屬的氧化物發(fā)生鋁熱反應,C正確;D.過氧化鈉有強氧化性,與SO2得到硫酸鈉,故D錯誤;答案選C。
8.【答案】A
【解析】A.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依次減小,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則原子半徑的大小順序為Na>Al>S>O,故A正確;B.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亞硫酸鈉不是硫元素的最高價含氧酸鹽,故B錯誤;C.氧氣和鈉反應可能生成氧化鈉,也可能反應生成過氧化鈉,氧化鈉和過氧化鈉中陰、陽離子個數(shù)比均為1∶2,故C錯誤;D.過氧化鈉具有漂白性是因為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能使有機色質(zhì)因強氧化性而漂白褪色,而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是因為二氧化硫能與有色物質(zhì)結合生成不穩(wěn)定的無色化合物而漂白褪色,兩者的漂白原理不相同,故D錯誤;故選A。
9.【答案】D
【解析】A.、、,可以實現(xiàn)轉(zhuǎn)化,故A正確;B.、,可以實現(xiàn)轉(zhuǎn)化,故B正確;C.、、可以實現(xiàn)轉(zhuǎn)化,故C正確;D.,該選項轉(zhuǎn)化不正確,故D錯誤;故選D。
10.【答案】C
【解析】A.將SO2通入盛有2mL新制氯水的試管中,發(fā)生反應SO2+Cl2+2H2O=2HCl+H2SO4,新制氯水褪色,SO2表現(xiàn)還原性,A不正確;B.常溫下,將鐵片、銅片分別插入濃硝酸中,銅順利反應,鐵表面發(fā)生鈍化,從而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所以不能得出結論:金屬活動性Cu>Fe,B不正確;C.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濃NaOH溶液并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管口,試紙變藍,表明有NH3生成,從而說明溶液中含有,C正確;D.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或者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強)則其非金屬性強;氫化物的酸性不能用來推斷非金屬性強弱,D不正確;故選C。
11.【答案】B
【解析】A.自然界中不存在游離態(tài)硅,硅為親氧元素,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鹽形式存在,A正確;B.根據(jù)原理圖,反應①為二氧化硅和焦炭在高溫下反應生成硅和CO,反應方程式為(粗),B錯誤;C.反應③中的用焦炭代替會產(chǎn)生雜質(zhì),C正確;D.流程②、③中分別會有、HCl生成,所以整個流程中能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zhì)有和HCl,D正確;故選B。
12.【答案】D
【解析】鉻鐵礦、純堿通入氧氣后焙燒,可將將FeCr2O4轉(zhuǎn)化為Na2CrO4,同時可將Al、Si氧化物轉(zhuǎn)化為可溶性鈉鹽,轉(zhuǎn)化為,加入水中后,不溶于水,加入硫酸調(diào)節(jié)pH后,、變?yōu)槌恋沓?,再加入硫酸酸化,將Na2CrO4轉(zhuǎn)化為Na2Cr2O7,將溶液蒸發(fā)結晶除去硫酸鈉,即可得Na2Cr2O7·2H2O。A.小蘇打中含有Na元素,能夠提供Na元素,將FeCr2O4轉(zhuǎn)化為Na2CrO4,A項正確;B.由分析可知,浸取后所得濾渣的主要成分為,B項正確;C.加入硫酸酸化,將Na2CrO4轉(zhuǎn)化為Na2Cr2O7,將溶液蒸發(fā)結晶除去硫酸鈉,故可得到復產(chǎn)品Na2SO4,C項正確;D.母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可以返回酸化步驟循環(huán)使用,D項錯誤;答案選D。
13.【答案】B
【解析】A.由圖可知,整個過程的總反應為氨氣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反應生成氮氣和水,則總反應方程式為:,故A項正確;B.由圖可知,中間體生成與的過程中,沒有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故B項錯誤;C.N2H4中N元素為-2價,也具有還原性,也可以與NO發(fā)生歸中反應,生成N2和H2O,故C項正確;D.由圖可知,在反應前后性質(zhì)和質(zhì)量不變,屬于催化劑,故D項正確;故本題選B。
14.【答案】D
【解析】Fe的還原性比Cu強,加入稀硝酸先氧化Fe,再氧化Cu,由于Fe3+能氧化Fe和Cu,有金屬剩余時Fe的氧化產(chǎn)物為Fe2+,加入200mL稀硝酸時,有固體剩余,則金屬反應均生成+2價離子,反應方程式表示為3A+8HNO3=3A(NO3)2+2NO↑+4H2O,此時生成4.48LNO,則n(NO)=0.2ml,由方程式可知200mL稀硝酸中n(HNO3)=4n(NO)=4×0.2ml=0.8ml,a到b點溶解金屬質(zhì)量為12.2g-3.2g=9g,100mL稀硝酸中含有HNO3為0.8ml×=0.4ml,由方程式可知溶解的金屬總物質(zhì)的量為0.4ml×=0.15ml,設該階段溶解Fe為x ml、Cu為y ml,則x+y=0.15,56x+64y=9,解得x=y=0.075,ab段仍有Fe溶解,則a之前無Cu溶解,即加入100mL稀硝酸時只有Fe被溶解,ab段有Cu溶解,則無Fe剩余,所以b點剩余3.2g為Cu,前100mL稀硝酸溶解的金屬為Fe,物質(zhì)的量為0.15ml,則原混合物中Fe為0.15ml+0.075ml=0.225ml、Cu為0.075ml+=0.125ml,據(jù)此計算解答。A.由上述分析可知,a到b點溶解金屬Fe為0.075ml,Cu為0.075ml,可知加入100mL稀硝酸時只有Fe被溶解,b點剩余3.2g為Cu,100mL稀硝酸溶解Fe為0.15ml,質(zhì)量為0.15ml×56g/ml=8.4g,故A正確;B.由上述分析可知,200mL稀硝酸中n(HNO3)=4n(NO)=4×0.2ml=0.8ml,則稀硝酸的濃度為=4ml/L,故B正確;C.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Cu為0.125ml,質(zhì)量為0.125ml×64g/ml=8g,故C正確;D.b點有固體剩余,則溶液中沒有Fe3+,由分析可知,溶液中金屬陽離子為Fe2+、Cu2+,故D錯誤;答案選D。
15.【答案】(1)二(2分)
(2)CO+2H+=CO2↑+H2O(2分) 除盡CO(2分) Ba(NO3)2 (1分) AgNO3(1分) 檢驗Cl-(2分) Cl-+Ag+=AgCl↓(2分)
(3)利用焰色試驗,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火焰是否為紫色(2分)
【解析】第二次實驗中,BaCl2和Na2SO4、K2CO3生成沉淀而不能共存,所以第二次實驗明顯錯誤,根據(jù)和酸反應生成CO2檢驗,為避免對的干擾,需要除去后再加入Ba(NO3)2溶液檢驗,為避免引入Cl-干擾Cl-的檢驗,向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檢驗Cl-,最后通過焰色試驗檢驗K+。(1)第二次實驗中,BaCl2和Na2SO4、K2CO3生成沉淀而不能共存,所以第二次實驗明顯錯誤。(2)①向溶液中滴加HNO3溶液,其目的是檢驗,H+和反應生成CO2和H2O,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H+=CO2↑+H2O;②會干擾的檢驗,繼續(xù)加入過量的HNO3溶液,其目的是除盡;③為避免引入Cl-干擾Cl-的檢驗,向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檢驗;④過濾,再向濾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其目的是檢驗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Ag+=AgCl↓。(3)為了確定K+的存在,可以利用焰色試驗,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火焰是否為紫色。
16.【答案】(1)1.2041024(或2NA)(2分) (2分)
(2)(2分) 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往沉淀中再加入鹽酸,沉淀部分溶解且產(chǎn)生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說明溶液D部分氧化(2分)
(3)氧化劑和還原劑(2分) (2分) 3ml/L(2分)
【解析】(1)若A為淡黃色粉末,可以與水反應,A為Na2O2,與水反應的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X為非金屬單質(zhì),通常為黑色粉末,X為C,C和O2發(fā)生生成CO2,CO2與C反應生成CO。Na2O2與水反應時,Na2O2中O的化合價為-1,化合價升高1價轉(zhuǎn)化為O2,因此生成1ml O2,轉(zhuǎn)移2ml電子,電子總數(shù)為2NA或1.204×1024。O2與C反應生成CO2,CO2的電子式為。答案為2NA或1.2041024,。(2)若A為淡黃色粉末,X是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無色氣體,A為Na2O2,X為SO2。Na2O2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O2,SO2與NaOH反應生成Na2SO3,Na2SO3溶液通入SO2生成NaHSO3。D→E為Na2SO3轉(zhuǎn)化為NaHSO3,離子方程式:。D為Na2SO3,在空氣中容易為被O2氧化成Na2SO4,證明溶液D部分被氧化,需要證明D中有Na2SO3也有Na2SO4。溶液D中加入BaCl2,將Na2SO3、Na2SO4轉(zhuǎn)化為BaSO3和BaSO4,加入稀鹽酸后,BaSO3會與HCl反應生成SO2,而BaSO4不與HCl反應,沉淀部分溶解,實驗操作: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往沉淀中再加入鹽酸,沉淀部分溶解且產(chǎn)生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說明溶液D部分被氧化。答案為,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往沉淀中再加入鹽酸,沉淀部分溶解且產(chǎn)生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說明溶液D部分被氧化。(3)若常溫下A是一種紅棕色氣體,X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金屬單質(zhì),常溫下X制造的容器可保存C的濃溶液。A為NO2,X為Fe。NO2與水反應生成HNO3和NO。硝酸與Fe反應生成Fe(NO3)3,F(xiàn)e(NO3)3與Fe反應生成Fe(NO3)2。①NO2與水的方程式:3NO2+H2O=2HNO3+NO,NO2中N的化合價從+4升高到+5,也降低到+2,因此NO2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②在加熱條件下,F(xiàn)e和濃硝酸反應生成Fe(NO3)3,化學方程式為。③結合反應的產(chǎn)物,不管是NaNO3還是NaNO2,N和Na的比例為1:1,因此NO2和NO的混合氣體0.9ml需要0.9ml NaOH才能恰好被完全吸收,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9ml÷0.3L=3ml/L。答案為①氧化劑和還原劑,②,③3ml/L。
17.【答案】(1)(2分)
(2)平衡氣壓,便于濃鹽酸順利流下(2分) 將氯化鐵蒸氣冷凝成固體便于收集(2分)
(3)B(2分)
(4)否(2分) 酸性具有強氧化性,會將氯離子氧化為氯氣自身而褪色,會對亞鐵離子檢驗帶來干擾(2分)
(5)(2分)
【解析】A中濃鹽酸與氯酸鉀發(fā)生反應生成氯氣,生成的氯氣中混有HCl,經(jīng)過濃硫酸干燥后除去水蒸氣,隨后與鐵粉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鐵,但是因為HCl的存在可能生成氯化亞鐵雜質(zhì),生成的產(chǎn)物冷凝收集在C中,D中為堿石灰,作用為吸收多余的氯氣,同時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引起氯化鐵的潮解;(1)氯酸鉀和濃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氯氣和水,即離子方程式為;(2)導管a的作用是平衡氣壓,便于濃鹽酸順利流下;工業(yè)上采用向500~600℃的鐵粉中通入氯氣來生產(chǎn)無水氯化鐵,而氯化鐵的熔點為306℃,沸點為 315℃,因此需要通入盛冷水的水槽中,所以冷水浴的作用是將氯化鐵蒸氣冷凝成固體便于收集;(3)裝置D的名稱是球形冷凝管;其作用是吸收未反應的氯氣,且防止空氣中水進入裝置C中導致氯化鐵水解,P2O5屬于酸性干燥劑,不能吸收氯氣;CaCl2也無法吸收氯氣;堿石灰能吸收氯氣,且能吸收外界空氣中的水蒸氣;濃硫酸屬于酸性干燥劑且液體不能裝在球形干燥管內(nèi),綜上選B;(4)酸性KMnO4具有強氧化性,會將氯離子氧化為氯氣,自身而褪色,會對亞鐵離子檢驗帶來干擾,所以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亞鐵離子;(5)加入足量H2O2溶液,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即離子方程式為2Fe2++2H++H2O2=2Fe3++2H2O。
18.【答案】(1)+2(2分) Na2CO3、Na2S、Na2S2O3(2分)
(2)AB(2分)
(3)AB(2分)
(4)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2分)
(5)BC(2分)
(6)防止硫代硫酸鈉被氧化(2分)
(7)250mL容量瓶、膠頭滴管(2分)
【解析】制取硫代硫酸鈉晶體()時,先將Na2CO3溶液與Na2S溶液混合于錐形瓶中,再通入SO2氣體,邊通入邊使用磁力攪拌器進行攪拌,尾氣用NaOH溶液吸收,為防止倒吸,使用剛接觸水面的倒置的漏斗,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硫代硫酸鈉中,Na元素顯+1價,O元素顯-2價,依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0的原則,可求出硫元素的平均化合價是=+2。上述反應涉及的五種物質(zhì)SO2、Na2CO3、Na2S、Na2S2O3、H2O中,屬于鹽類的是Na2CO3、Na2S、Na2S2O3。(2)A.,使用酒精燈加熱,可在試管或圓底燒瓶內(nèi)完成實驗,實驗在密閉環(huán)境內(nèi)進行,且易于控制,SO2易于收集,A符合題意;B.,反應不需加熱,可在試管內(nèi)完成實驗,反應易于控制,B符合題意;C.需要高溫、催化劑作用下進行,在實驗室內(nèi)難以完成,C不符合題意;D.需點燃,難以在密閉環(huán)境內(nèi)完成,且H2S、SO2都有毒,會污染環(huán)境,D不符合題意;故選AB。(3)A.SO2為酸性氧化物,能被較濃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A符合題意;B.SO2具有還原性,能被的酸性溶液氧化,產(chǎn)物溶解在溶液中,B符合題意;C.品紅溶液可用于檢驗SO2氣體,但不用于吸收SO2,C不符合題意;D.SO2與NaCl不反應,飽和的NaCl溶液難以將SO2完全吸收,D不符合題意;故選AB。(4)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硫代硫酸鈉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則采用將濃溶液降溫結晶的方法獲取得硫代硫酸鈉,具體操作步驟為: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5)Na2S2O3中S元素的平均價態(tài)為+2價,則兩種反應物若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所含硫元素的化合價必然在+2價的兩側(cè),也就是一種物質(zhì)中S元素的化合價高于+2,另一種物質(zhì)中所含S元素的化合價低于+2。A. 兩種物質(zhì)中,S元素的化合價都低于+2價,不可能生成硫代硫酸鈉,A不合理;B. 中,硫元素化合價分別為+6、0,位于+2價的兩價,可能生成硫代硫酸鈉,B合理;C. 中,硫元素化合價分別為+6、0,位于+2價的兩價,可能生成硫代硫酸鈉,C合理;D. 中,S元素化合價分別為+4、+6價,都高于+2價,不可能生成硫代硫酸鈉,D不合理;故選BC。(6)硫代硫酸鈉中硫元素的平均價態(tài)為+2價,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易被氧化,則步驟1中“煮沸除去蒸餾水中氧氣”原因:防止硫代硫酸鈉被氧化。(7)步驟2配制溶液所需的玻璃儀器,除燒杯、玻璃棒外,還有25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A
將SO2通入盛有2 mL新制氯水的試管中
新制氯水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常溫下,將鐵片、銅片分別插入濃硝酸中
鐵無明顯變化銅片劇烈反應
金屬活動性:Cu>Fe
C
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濃NaOH溶液并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管口
試紙變藍
溶液中含有
D
用pH計分別測量同濃度的HCl和H2S溶液的pH,HCl溶液pH更小
HCl酸性較強
Cl的非金屬性強于S
檢驗次數(shù)
溶液中檢驗出的物質(zhì)
第一次
KCl、K2SO4、Na2CO3、NH4Cl
第二次
NH4Cl、BaCl2、Na2SO4、K2CO3
第三次
Na2SO4、NH4Cl、K2CO3、NaCl
這是一份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第一次月考化學試題,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的作答,非選擇題的作答,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汽車尾氣處理裝置中可發(fā)生反應,下列類比的結果正確的是,下列物質(zhì)之間的轉(zhuǎn)化不合理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化學試題,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的作答,非選擇題的作答,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汽車尾氣處理裝置中可發(fā)生反應,下列類比的結果正確的是,下列物質(zhì)之間的轉(zhuǎn)化不合理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化學試題(解析版),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的作答,非選擇題的作答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