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確課文的中心論點和課文的三個分論點。
2、掌握課文中主要的修辭手法和重要句子的理解。
3、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感受音樂之美,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品味文中含意豐富的句子,掌握課文中主要的修辭手法和重要句子的理解。
2.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感受音樂之美,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學生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分析、講解,歸納。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導入:我想同學們在課余時間最樂于做的事情就是聽歌了。的確,人離不開音樂,開心時需要音樂來宣泄心中的愉悅之情。悲傷時需要音樂來撫慰心中的傷痛。孤獨時需要音樂來陪伴。喧鬧時需要音樂來寧心。那么音樂是什么呢?誰能給它來下個定義呢?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以往聽音樂的感受來談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二)作者介紹,基礎積累
1、作者簡介:
陳鋼:著名作曲家,上海人。早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時,就以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與何占豪合作)蜚聲中外樂壇。后又創(chuàng)作了《苗嶺的早晨》 、 《金色的爐臺》 、《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等小提琴獨奏曲。小提琴協(xié)奏曲《王昭君》在1996年“中國小提琴協(xié)奏曲新作匯展”中獲獎。還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首豎琴協(xié)奏曲和第一首雙簧管協(xié)奏曲?,F(xiàn)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聽音樂》等。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請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本文的體裁是 ?(議論文)
文藝論文是針對文藝現(xiàn)象、文藝思潮、文藝作品、文藝流派等進行評論的一種文體。
2、考慮本文的結(jié)構(gòu)應該如何劃分?
第一部分(1-2)總論:提出中心論點——音樂就在你心中。
第二部分(3-5)分論:樂為心聲、樂為多聲、樂為無聲
課文結(jié)構(gòu):總論——音樂就在你心中
分論——樂為心聲 樂為多聲 樂為無聲
(四)再讀課文,深入剖析課文
1、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論點的?
明確:先提出論題“音樂是什么?” ,簡析了音樂不是僵硬枯干不可親近的之后,提出中心論點:音樂就在你心中。
2、那么作者認為的音樂到底是什么呢?
明確:音樂就在你心中。在否定別人的理解之后,引出自己對音樂的正確理解。這句也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3、請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第3——5段,回答作者為了說明音樂就在你心中,分幾個方面來論證?
明確:三方面。分別是:樂為心聲、樂為多聲、樂為無聲。
4、解析樂為心聲:心聲就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心里話
(1)音樂“象雷電一樣,一閃間劈開你的心扉,讓你的心顫抖,讓你的心沸騰,讓你的心苞綻開朵朵鮮花。”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這句話運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音樂對聽眾的影響。這句話用雷電在人們心中引起的反應來比喻音樂對聽眾的影響,形象地說明美好的音樂能激起人們的感情,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案腥诵恼吣群跚椤?,音樂正是表達音樂家真情的藝術。越是好的音樂越能感動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在寂靜的夜晚獨坐,放一支曲子,任由心情隨著暗夜中浮動的弦樂起伏,或者快樂,或者悲傷的往昔片段在樂聲中清晰地浮現(xiàn)眼前,此時我們很難分辨,這分感動究竟是來自音樂,還是源于我們的內(nèi)心。但是有一點是清晰的,音樂訴說的正是我們的心聲。
(2)音樂,它可以“捕捉到一些快樂的影子、悲傷的痕跡;聽到嚴酷的命運之門被沉重地敲響;嗅到從綠色田野上飄來的幽香。。。。。?!边@句話引自什么地方?這樣引用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句話出自朱俊的〈〈仰視音樂〉〉,作者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來形容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音樂作品可以敘述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事件;也可以反映風俗生活,可以描繪自然風光;也可以抒發(fā)人們的各種感受和各種思想感情。作者所引用的語句,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廣泛性。
(3)“情動于中而形于聲”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什么是中?什么是聲?
明確:“中”指內(nèi)心,“聲”指音樂,這句話的含義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就成為動人的聲樂或器樂。這句話出自〈〈禮記。樂記〉〉論述了音樂的本原。作者這里采用了引用的修辭方法。用這句話提出自己的觀點:“有了真情,才有美樂”,不僅揭示出“音樂是什么”的答案,而且照應了本段開頭的“樂為心聲”的分論點。
樂為心聲——解開音樂之謎的鑰匙: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就成為動人的聲樂或器樂
首先提出分論點,說明樂為心聲是音樂最神奇的魅力,然后從三方面論證,一是運用比喻說明音樂是表達音樂家真情的藝術,能引起起聽眾強烈的共鳴;二是引用,用通感形容音樂的魅力,三是引申,借古訓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有了真情才有美樂”。這是解開音樂之謎的鑰匙,照應了開頭的“樂為心聲”。
解析樂為多聲:“繽紛多彩”、“寬容”、“包涵量特別大”,應三只耳朵聽不同的音樂:古典、流行和現(xiàn)代
作者為了能說明“樂為多聲”這個觀點,還舉了在美國紐約的例子。請學生朗讀該段落。
紐約就是一個音樂萬花筒——人們性格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聽覺選擇。多面體的現(xiàn)代人,會同時愛好各種音樂,即會用“三只耳朵聽音樂”
(2)既然音樂是一個萬花筒,那么我們在欣賞音樂時應采取何種態(tài)度呢?
明確:“我們不能只用一只耳朵聽一種音樂,而是應該豎起三只耳朵來聽三種不同的音樂”因為目前音樂流派眾多,不同的音樂有不同的聽眾群,人的性格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聽覺選擇(舉例我們聽的音樂與我們父輩不同,我們聽的又于你們不同)所以作者認為現(xiàn)代人應學會用三只耳朵聽音樂,以獲得不同的審美享受。
6、解析樂為無聲:
(1)在我們了解了音樂種類的繁多之后,也許有的同學會問,音樂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樂為無聲”為什么說“樂為無聲”,“無垠”,是音樂又一神奇的魅力呢?
明確:此處的“無聲”雖是樂聲的停止,卻是樂曲思想感情的延續(xù),這種“無聲”給聽眾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體現(xiàn)音樂無窮的藝術魅力?!盁o聲”是音樂藝術的最高境界,這種境界是指音樂給人創(chuàng)造出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使人們的思想感情自由地流淌,這種境界的魅力在于無聲之處表達出樂聲所難以表達的思想感情。白居易就在他的〈〈琵琶行〉〉中寫道“此時無聲勝有聲”
(2)“我用無垠/把我照亮”中的“無垠”是指什么?
明確:“無垠”是指“無限”,即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作者引用意大利詩人翁加雷蒂的詩句來印證音樂的最高境界是“無垠”,音樂欣賞一般包括三個階段:感官的欣賞,感情的欣賞和理智的欣賞。此處的“無垠”指的是音樂欣賞的第三個階段,也是音樂欣賞的最高境界。欣賞者在前兩個階段獲得的知覺形象作用于聽者的感情,激起聽者的想象和聯(lián)想,使思維活動突破時空界限,給音樂形象以更多的補充和豐富,產(chǎn)生一種意境。這就進入情感與意境結(jié)合達到由情悟理的最高境界。說到底就是要達到這樣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求我們要用真心去體會音樂,也就照應了中心:音樂就在你心中。
(五)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說說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么?
引導:從有中心論點來看應該是篇議論文。那么它和普通的議論文一樣嗎?
明確:文藝隨筆。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語言上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在這篇文章中大量使用了修辭手法。如作者用“音樂象雷電一樣,劈開你的心扉”來比喻音樂在人們心中產(chǎn)生的共鳴;用“音樂是一個繽紛多彩的音響萬花筒”來比喻音樂包涵量之大。又如,作者引用意大利詩人的詩句來印證“無垠是音樂又一種神奇的魅力”。這些充滿激情的語言不僅有力地支撐著三個論點,更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染,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這就是文藝隨筆與議論文的不同之處,它介于議論文與散文之間,兼有這兩種文體的特點。
2、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欣賞
(六)課堂小結(jié)及課后作業(yè)
1、小結(jié):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語言;樂譜是世界共同的文字。欣賞音樂就是接受文化的董陶,就是繼承
人類文明的成果,就是與古今中外音樂的心靈溝通。音樂的表現(xiàn)力是無限豐富的。本文從“樂為心聲”“樂為多聲”“樂為無聲”三個角度向我們介紹了音樂的藝術世界。
2、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并欣賞中國十大古典音樂。
(七)板書設計
《音樂就在你心中》
中心論點:
音樂就在你心中
“情動于中而行于聲”
分論點:
樂為心聲
樂為多聲
三只耳朵聽三種不同的音樂
古典音樂、現(xiàn)代音樂、流行音樂
樂為無聲
無限,音樂的最高境界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上冊第五單元三 黃山記一等獎教案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課時,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上冊二 登泰山記公開課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課時,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上冊二 我的母親優(yōu)質(zhì)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課時,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