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知識點】
以:因為
乎:相當(dāng)于“于”,比
以:同“已”,停止
居:平日,平時
不吾知也 句式:賓語前置句
或:有人
則何以哉 句式:賓語前置句
率:急遽而不加思考
爾:相當(dāng)于“然”,……的樣子
乘:一車四馬
攝:夾處
加:加在……上面
師旅:軍隊
因:接續(xù)
饑饉:饑荒
為:治理
比及:等到
可使有勇 句式:省略句
方:合乎禮儀的行事準(zhǔn)則
哂:微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缁蛑獱?,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加之以師旅, 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何如:怎么樣
方:計量面積用語,縱橫
如:或者
足:使動,使……富足
如:至于
俟:等待
能:勝任、能做到
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
端:古代的一種禮服,名詞作動詞,穿禮服
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名詞作動詞,戴禮帽
為:做、擔(dān)任
小相: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的司儀官?!靶∠唷笔枪魅A的謙辭。
鼓:名詞作動詞,彈奏
希:同“稀”,稀疏
舍:放下
作:起身、站起來
撰:動作名,才能,指為政的才能
何傷:何妨,意思是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莫:同“暮”
既:已經(jīng)
冠者:成年人
浴乎沂 句式:狀語后置句
風(fēng)乎舞雩 句式:狀語后置句
風(fēng):動詞,吹風(fēng),乘涼
詠:唱歌
與:贊成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br>“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br>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br>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后:名詞作動詞,落在后面
哂:笑
為國以禮 句式:狀語后置句
讓:謙讓
唯:句首發(fā)語詞
邦:國,這里指國家的事
安見:怎見得
為:介詞,給,替
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相
孰:誰
大:形容詞作名詞,大相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br>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1.“以”的用法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____________
②毋吾以也:____________
③則何以哉:____________
④加之以師旅: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①介詞,因為; ②動詞,認(rèn)為; ③動詞,做; ④介詞,用;
2.“如”的用法
①如或知爾:____________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____________
③如其禮樂: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①假如; ②或者; ③至于;
【默寫模擬訓(xùn)練】
1.【2024·河北邢臺·二?!俊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現(xiàn)了曾皙回答老師問題時的恭敬態(tài)度,回答中曾皙說和其他三人的志向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江蘇宿遷·三?!磕捍杭竟?jié),小華發(fā)微信給他朋友,說想學(xu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古人遺風(fēng),與其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踏歌而歸。
3.【2023·湖南·模擬預(yù)測】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的發(fā)言,國家由中等國家變?yōu)樾?,成就也僅僅是“足民”,還特意強調(dià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主動表達了謙遜的態(tài)度。
4.【2024·河北·一?!俊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同樣是治國三年,子路認(rèn)為能達到的治理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還知禮法;而冉有認(rèn)為能達到的治理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4·云南普洱·二?!吭凇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言志后“夫子哂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4·廣東梅州·二?!俊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話,既是對公西華愿做小相的謙虛的贊許,又是對他的鼓勵。
7.【2024·上海嘉定·二?!看呵飼r期鄭國處在秦、晉、楚環(huán)伺之下,類似于《論語》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所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的局面。
8.【2024·云南大理·二?!恳惶焱趵蠋熒险n時想讓同學(xué)主動發(fā)言,但同學(xué)們有礙于王老師年長,存在代溝,羞于交流。此時王老師可以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進行引導(dǎo)。
9.【2023·河南新鄉(xiāng)·模擬預(yù)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會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況下,成年人帶幾個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諧的社會里。
10.【2023·湖南·模擬預(yù)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認(rèn)為,哪怕面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內(nèi)憂外患、治理難度大的國家,他也只需三年便可扭轉(zhuǎn)局面。
[默寫答案]
1.舍瑟而作;異乎三子者之撰。
2.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
3.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4.可使有勇;可使足民。
5.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6.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7.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8.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9.莫春者,春服既成。
10.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文學(xué)文化常識】
一、走近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稱為圣人。
孔子的政治思想:
①主張禮治,反對法治。他的這個禮的意思很寬泛,既指禮節(jié)儀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等。
②在經(jīng)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
③禮制上,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制度。孔子主張“克己復(fù)禮”。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④在倫理方面,孔子主張“仁”。
⑤在哲學(xué)上,孔子主張“天命觀”。
⑥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⑦在品德上,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二、有關(guān)《論語》
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學(xué)、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guān)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四書”:《論語》《大學(xué)》《中庸》《孟子》。
三、背景解讀
春秋時期社會動蕩,戰(zhàn)爭頻繁,周王室衰微,諸侯國之間相互征伐,先后出現(xiàn)了“春秋五霸”。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我國古代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的階段。在這一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轉(zhuǎn)型過程中,舊的宗法等級制度及其禮儀規(guī)范陷入了嚴(yán)重危機,出現(xiàn)了所謂的“禮崩樂壞”的狀態(tài)。
四、題目解讀
子路(前542-前480),即仲由,字子路。
曾皙(生卒年不詳),名點,字子暫,曾參的父親。
冉有(前522-?),即冉求,字子有。
公西華(前509-?),復(fù)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侍坐,在尊長近旁陪坐。
五、作品內(nèi)容
本文通過孔子和四個學(xué)生的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xué)生們的志趣、 性格,也表現(xiàn)了孔子以禮治國的思想和態(tài)度。
六、人物性格補充
子路:有抱負(fù),坦誠,性格也比較魯莽、輕率,自信,知難而進,有軍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禮愛樂,灑脫高雅,卓爾不群。
冉有:謙虛謹(jǐn)慎,說話很有分寸。
公西華:謙恭有禮,說話委婉,嫻于辭令,嫻熟禮儀。
七、文化常識
1.千乘: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師旅:指軍隊。古時兩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
3.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國家重要的政事,宗廟,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
4.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5.小相: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
6.莫春:即暮春,農(nóng)歷三月。莫,同“暮”。
7.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8.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9.舞雩:臺名,是魯國求雨的壇,在今曲阜南。雩,求雨的祭祀儀式,伴以樂舞,故稱“舞雩”。
八、成語
1.千乘之國:是指擁有許多兵馬的國家,中等國家。
2.各言其志:各自表明自己的愿望和志向。
3.沂水春風(fēng):來自沂水的春風(fēng);比喻深受孔學(xué)的教育與熏陶。
4.沂水舞雩:指知時處世,逍遙游樂。
【拓展訓(xùn)練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孔子世家(節(jié)選)
司馬遷
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般、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故曰“《關(guān)雎》之亂以為《風(fēng)》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聞也。夫子言天道與性命,弗可得聞也已?!鳖仠Y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蔑由也已?!边_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xué)而無所成名?!弊勇勚唬骸拔液螆?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我執(zhí)御矣?!崩卧唬骸白釉啤辉嚕仕嚒??!?br>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于后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jù)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約其文辭而指博。故吳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貶之曰“子”;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而《春秋》諱之曰“天王狩于河陽”。推此類,以繩當(dāng)世。貶損之義,后有王者舉而開之?!洞呵铩分x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
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br>明歲,子路死于衛(wèi)??鬃硬?,子貢請見??鬃臃截?fù)杖逍遙于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推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于東階周人于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予始殷人也?!焙笃呷兆?,年七十三。
(有刪改)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約:規(guī)范
B.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 沒:同“歿”,死去
C.約其文辭而指博 指:指導(dǎo)
D.筆則筆,削則削 筆:寫上
2.材料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
天下無道A久矣B莫能宗C予夏人殯于東階D周人E于西階F殷人兩柱間
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即《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內(nèi)容上分為“風(fēng)”“雅”“頌”三個部分?!帮L(fēng)”是采集上來的土風(fēng)歌謠,“雅”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頌”是宮廷宴饗或朝會時的樂歌。
B.“六藝”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xué)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還有一種說法將“六藝”解釋為六經(jīng),即《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禮記》《樂經(jīng)》《春秋》。
C.中國古代采用多種紀(jì)年法。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王公年次紀(jì)年法,比如哀公十四年;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后多用帝王年號紀(jì)年法,如康熙元年;另外,還有干支紀(jì)年法,年號干支紀(jì)年法等。
D.《春秋》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jīng)”之一,由孔子修訂而成?!洞呵铩酚糜谟浭碌恼Z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首段記述了孔子把古代留傳下來的三千多首詩,按禮義的標(biāo)準(zhǔn)進行刪選,編定了《詩經(jīng)》,從而完成了“六藝”的編修。
B.達巷黨人稱贊孔子博學(xué)多才,不專于一家??鬃釉偨Y(jié)個中原因,說他不被當(dāng)世所用,反而變得多才多藝。
C.文章表明,孔子對一些歷史事實進行了刪削、變動和修飾,他知道,后世會因這種春秋之義而怪罪他。
D.本文記述孔子晚年的學(xué)術(shù)活動與言論,突出了孔子高深的學(xué)問與德行,雖屬客觀記述,但可以看出作者對孔子的肯定與贊揚。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子之文章,可得聞也。夫子言天道與性命,弗可得聞也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貶損之義,后有王者舉而開之?!洞呵铩分x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為什么沒有成功?你認(rèn)為有哪些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拓展訓(xùn)練答案]
C 2.BDF 3.A 4.C
5.(1)老師在文獻方面的成績很顯著,我們是知道的。老師談?wù)撚嘘P(guān)天道與人的命運(的深微見解),我們就不知道了。
(2)這種貶抑責(zé)備的大義,后來有的國君加以稱述并推廣開來?!洞呵铩返牧x法在天下通行,天下那些亂臣奸賊就都害怕起來了。
(3)后人了解我將因為《春秋》,后人怪罪我也將因為《春秋》。
6.①春秋末期,時局動蕩,各諸侯國的施政目的是爭奪地盤、人口和統(tǒng)治權(quán),并為此而展開了激烈的紛爭。②孔子宣傳的政治主張,是希望君主能夠施行仁政,倡導(dǎo)禮儀,感化他人,不要戰(zhàn)爭,這與當(dāng)時諸侯國國君想法是不一致的。
【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gòu)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dǎo)之,應(yīng)該很容易判斷出來。
C項,約其文辭而指博,意思是“文辭簡約而旨意廣博”,“指”是通假字,同“旨”,主旨、意旨。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fā)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fā)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jié)構(gòu)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fù)等修辭;尤其要關(guān)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guān)鍵詞。
句子大意是:天下失去常道已經(jīng)很久了,沒有人能采用我的主張。夏人死了,停棺在東廂的臺階;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廂的臺階;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兩柱之間。
其中,“矣”字是句末虛詞,后面斷開;“莫能宗予”一句中,“予”是“宗”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后面斷開。
3.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此類文化常識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A項,“雅”和“頌”解說錯誤?!绊灐笔亲趶R祭祀的舞曲歌辭,“雅”是宮廷宴饗或朝會時的樂歌。
故選A。
4.本題考查學(xué)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jù)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guān)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shè)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guān)句子,然后將原文內(nèi)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fā)現(xiàn)問題。
C項,“后世會因這種春秋之義而怪罪他”理解錯誤。原文是“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鬃诱f:“后人了解我將因為《春秋》,后人怪罪我也將因為《春秋》?!?
故選C。
5.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平時訓(xùn)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
本題關(guān)鍵詞有:(1)“性命”:“人的命運”;“得聞”:能夠知道。(2)“舉而開之”:“稱述并推廣開來”;“行”:“通行”。(3)“知”:了解;罪:名詞用作動詞,怪罪;以:因為。
6.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大意,在此基礎(chǔ)上回歸文章,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分條回答問題。
分析孔子失敗原因,要注意結(jié)合孔子所處的時代大背景——時局動蕩,諸侯紛爭;其次要分析孔子主張的儒家思想本身是否是諸侯國國君所想要的,顯然是孔子一廂情愿,非諸侯國國君所想要的。具體語句有“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
【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fù)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dāng)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古代留傳下來的《詩》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時,他把重復(fù)的刪掉了,選取其中合于義的用于禮義教化,最早的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其次是敘述殷、周兩代的興盛,直到周幽王、周厲王的政治缺失,而開頭的則是敘述男女夫婦關(guān)系和感情的詩篇,所以說“《關(guān)雎》這一樂章作為《國風(fēng)》的第一篇,《鹿鳴》作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作為《大雅》的第一篇,《清廟》作為《頌》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詩孔子都能將其演奏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頌》這些樂曲的音調(diào)。(先王的)禮樂制度從此才恢復(fù)舊觀而得以稱述,王道完備了,孔子也完成了被稱為“六藝”的《詩》《書》《禮》《樂》《易》《春秋》的編修。
子貢說:“老師在文獻方面的成績很顯著,我們是知道的。老師談?wù)撚嘘P(guān)天道與人的命運(的深微見解),我們就不知道了?!鳖仠Y感慨地長嘆一聲說:“我越是仰慕老師的學(xué)問,越覺得它無比崇高,越是鉆研探討,越覺得它堅實深厚??匆娝鼤r在前面,忽然間又在后面了。老師善于循序漸進地誘導(dǎo)人,用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用禮儀來規(guī)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xué)習(xí)都不可能。已經(jīng)竭盡了我的才力,我現(xiàn)在也好像有所建樹,但老師的學(xué)問卻依然高立在我的面前。雖然我也想追趕上去,但是不可能追得上。”達巷這個地方的人(對我)說:“孔子偉大啊,他博學(xué)多才卻不專于一家。”孔子聽了這話之后說:“我要專于什么呢?是專于駕車?還是專于射箭?我看還是專于駕車吧?!弊永握f:“老師曾說‘我沒有被當(dāng)世所用,所以才學(xué)會了這許多的技藝’。”
孔子說:“不成啊,不成啊,君子最擔(dān)憂的就是死后沒有留下好的名聲。我的主張不能實行,我還有什么東西能留給后人呢?”于是根據(jù)魯國的史書作了《春秋》,上起魯隱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包括魯國十二個國君。以魯國為中心記述,尊奉周王室為正統(tǒng),以殷商的舊事為借鑒,推而上承夏、商、周。文辭簡約而旨意廣博。所以吳、楚的國君自稱為王的,在《春秋》中仍貶稱為“子”;(晉文公)在踐土與諸侯會照,實際上是召周襄王入會,而《春秋》中卻避諱說“周天子巡狩來到河陽”。推展這類事例的原則,作為衡量當(dāng)時人行事違背禮法與否的標(biāo)準(zhǔn)。這種貶抑責(zé)備的大義,后來有的國君加以稱述并推廣開來?!洞呵铩返牧x法在天下通行,天下那些亂臣奸賊就都害怕起來了。
孔子任司寇審理訴訟案件時,文辭上有可與別人商討的時候,他從不獨自決斷。到了寫《春秋》時就不同了,應(yīng)該寫的一定寫上去,應(yīng)當(dāng)刪的一定刪掉,就連子夏這些長于文字的弟子一句話也不能給他增加。弟子們學(xué)習(xí)《春秋》,孔子說:“后人了解我將因為《春秋》,后人怪罪我也將因為《春秋》?!?br>第二年,子路死在衛(wèi)國??鬃由×?,子貢請求看望他??鬃诱龗熘照仍陂T口休閑散步,說:“賜,你為什么來得這樣遲?。俊笨鬃佑谑菄@息,隨即唱道:“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斷了!哲人要死了!”他邊唱邊流下了眼淚。對子貢說:“天下失去常道已經(jīng)很久了,沒有人能采用我的主張。夏人死了,停棺在東廂的臺階;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廂的臺階;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兩柱之間。昨天晚上我夢見自己坐在兩柱之間受人祭莫,我原本就是殷商人啊?!边^了七天,孔子就死了,享年七十三歲。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上冊背誦篇目之《師說》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上冊背誦篇目之《師說》實詞句式默寫模擬課內(nèi)外訓(xùn)練教師版docx、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上冊背誦篇目之《師說》實詞句式默寫模擬課內(nèi)外訓(xùn)練學(xué)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上冊背誦篇目之《勸學(xué)》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上冊背誦篇目之《勸學(xué)》實詞句式默寫模擬課內(nèi)外訓(xùn)練學(xué)生版docx、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上冊背誦篇目之《勸學(xué)》實詞句式默寫模擬課內(nèi)外訓(xùn)練教師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上冊背誦篇目之《登泰山記》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上冊背誦篇目之《登泰山記》實詞句式默寫模擬課內(nèi)外訓(xùn)練學(xué)生版docx、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上冊背誦篇目之《登泰山記》實詞句式默寫模擬課內(nèi)外訓(xùn)練教師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1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