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題練+模擬練
【練真題】
1.(2024年新高考1卷)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
B. 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shù)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
C. 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D. 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
2.(2024年新高考2卷) 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魏文侯曾經(jīng)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jīng)藝,他崇禮敬賢,在諸侯之中享有美譽。每次乘車經(jīng)過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時,他一定會行禮致意。
B. 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呂后為此十分恐慌,派人強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認為如請到漢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賢人,將會對太子有利。
C. 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
D. 王充認為,假如有兒童持刀與孟賁相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如果兒童對孟賁恭敬有加,孟賁就不忍心傷害,魏國與秦國的情況正與此相類似。
3.(2024年全國甲卷)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臧霸曾為呂布效力,曹操擒捉呂布以后,臧霸為避禍藏匿起來;后來他又被曹操捕獲,曹操不計前嫌,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瑯邪相。
B. 曹操初起時為圖霸業(yè),能籠絡人才,甚至能任用曾與己有怨者;勢位已定時則猜忌異己,濫殺無辜。這正是其用人“以權(quán)術(shù)相馭”的表現(xiàn)。
C. 劉備以性情結(jié)交忠義之士,以誠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劉備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諸葛亮及關(guān)、張、趙云等人患難相隨,忠貞不渝。
D. 陸遜鎮(zhèn)守西陵時,深得孫權(quán)信任,孫權(quán)給劉禪、諸葛亮寫信,常常給陸遜看,有不妥之處就讓他改定;到了晚年,陸遜遭到讒害,郁郁而終。
4.(2023年新課標1卷)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主上設置有關(guān)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職侵權(quán),也沒有了奸詐之心,他們履職行事,有了功勞就能得到賞賜,韓非認為這樣才叫"善賞罰"。
B.在武臣看來,韓非與孔子觀點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勸善等方面,韓非不一定就不對,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韓非也可以稱得上是當世圣人。
C.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
D.子鮒對韓非之類的諸子學說閉口不言,充耳不聞,而武臣卻深信不疑,進而懷疑圣人,子鮒對此深感失望,認為武臣是見識短淺,不明大道。
5. (2023·新課標2卷)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苻堅與謝玄隔淝水列陣,苻堅的部下認為,應當在淝水阻擊,不讓晉軍渡河,苻堅則想讓晉軍先渡河上岸,再以鐵騎逼殺晉軍。
B. 苻堅的大軍在后撤過程中發(fā)生了混亂,不受控制,謝玄等人乘機率八千精兵渡河,兩軍大戰(zhàn)于淝水之南,苻堅的部隊潰敗。
C. 苻堅全軍大敗,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隊得到保全,苻堅帶領殘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勸他乘機殺掉苻堅。
D. 李靖認為,吳漢善于用兵,在討伐公孫述的戰(zhàn)斗中,分兵合擊,最終取得了勝利;唐太宗認為,吳漢戰(zhàn)例的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
6.(2023年甲卷)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周堯卿從小聰明懂事,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他雖然年幼,但憂傷悲痛如同成年人。見到母親則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強忍哀痛,唯恐讓母親傷心。
B. 周堯卿為人簡樸持重,不喜計較,對于不如自己的人,他會鄭重地以禮相待,讓對方產(chǎn)生羞愧之心;雖然俸祿不多,但周濟宗族朋友,直到用完為止。
C. 周堯卿為學注重獨立思考,不迷信古人傳注,而以通達文義為目的,他認為解釋《詩經(jīng)》的《傳》《箋》各有得失,學習時應當加以分辨。
D. 周堯卿學問品行俱佳,得到當世名臣范仲淹和歐陽修嘉許。范仲淹曾舉薦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歐陽修為他的墓碑撰文,對他褒揚有加。
7.(2023年全國乙卷)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重耳遭到曹君的無禮對待,叔瞻預見到這件事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后果,主張殺掉重耳以杜絕后患,曹君沒有聽從叔瞻的建議。
B.釐負羈參與了接見重耳的活動,為曹君對重耳無禮感到憂心仲仲,他妻子問明原委后,積極幫他出主意。
C.離開曹國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國、秦國,秦穆公念在過去幫獻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護送重耳返回晉國,立重耳為晉君。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討伐曹國,派人威脅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體,不然就大開殺戒,但對釐負羈則給予了特別的關(guān)照。
8.(2022年新高考1卷)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
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眾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
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國合力攻打燕國,將會對燕國十分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
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nèi)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只?,割地給魏國,魏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
9.(2022年新高考2卷)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鄧禹向皇上推薦吳漢承擔調(diào)發(fā)幽州軍隊的任務,皇上命吳漢為大將軍,吳漢斬幽州牧苗曾,完成使命,皇上贊賞鄧禹有知人之明。
B.吳漢伐蜀,在水南水北,分設大營,北營不利,合兵南營,大破公孫述,但后來被延岑襲擊后方,吳漢落水,拉著馬尾才得以脫險。
C.吳漢為人質(zhì)樸,忠心耿耿,深得皇上的信任,他跟著皇上征戰(zhàn)四方時,常常隨從左右,小心侍衛(wèi)總是等到皇上安歇后才退出去。
D.吳漢處世儉樸恭敬謹慎,不置田產(chǎn),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時家人曾置買一些田產(chǎn)宅業(yè),他歸來后全部都分送給了故舊部署。
10.(2022·全國甲卷)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又擔心楚國作梗,因為齊國曾經(jīng)幫過楚國,齊楚關(guān)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張儀考慮如何應對,張儀答應嘗試出使楚國。
B.張儀見到楚王,提出楚國如果能與齊國斷交,秦王就會下令獻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齊國,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
C.楚國群臣祝賀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陳軫不以為然,認為秦看重楚是因為楚有齊為后援,若先絕齊后索地,一定受騙,齊秦兩國都將攻打楚國。
D.張儀返回,秦王隨即派人與齊聯(lián)合,拒不給楚國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齊合力大敗楚兵。楚國失敗是因為沒有聽從陳軫而誤信張儀。
11.(2022·全國乙卷)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項是( )
A.魏武侯乘船順河而下,對吳起說,險固的河山是魏國之玉。吳起以三苗氏、夏桀雖有河山之固卻因不修德而亡為例,指出德政才是國之寶。
B.太公建議把殷商的士眾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要剩。邵公則建議有罪的誅殺,無罪的人讓他們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議。
C.景公在壽宮游玩,看到老人背著柴并面有饑色,就下令讓官吏供養(yǎng)老人。晏子則指出,喜愛有才德的人,同情沒能力的人,是守國的根本。
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為那樣做會耽誤農(nóng)時,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勞役。
【綜合模擬】
(2025高三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二十校聯(lián)盟12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貞觀元年,閏三月,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shù),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fā)矢不直?!奘煎幌蛘弑嬷淳病k抟怨付ㄋ姆?,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nèi)省,數(shù)延見,問以民間疾苦及政事得失。
貞觀四年,七月,上問房玄齡、蕭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對曰:“文帝勤于為治,每臨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論事,衛(wèi)士傳飧而食;雖性非仁厚,亦勵精之主也?!鄙显唬骸肮闷湟?,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則照有不通,喜察則多疑于物,事皆自決,不任群臣。天下至廣,一日萬機,雖復勞神苦形,豈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決受成,雖有有愆違,莫敢諫爭,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則不然。擇天下賢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關(guān)由宰相,審熟便安,然后奏聞。有功則賞,有罪則刑,誰敢不竭心力以修職業(yè),何憂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詔敕行下有未便者,皆應執(zhí)奏,毋得阿從,不盡己意。”
貞觀二十二年,正月,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賜太子,曰《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戒盈》《崇儉》《賞罰》《務農(nóng)》《閱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國,備在其中。一旦不諱,更無所言矣?!庇衷蝗戤敻蠊胖芡跻詾閹熑缥岵蛔惴ㄒ?。夫取法于上,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為下。吾居位已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勿以為是而法之。顧我弘濟蒼生,其益多;肇造區(qū)夏,其功大。益多損少,故人不怨;功大過微,故業(yè)不墮。然比之盡美盡善,固多愧矣。汝無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貴,竭力為善,則國家僅安;驕惰奢縱,則一身不保。且成遲敗速者,國也;失易得難者,位也??刹幌г眨】刹幌г眨?br>(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有改動。)
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又A曰B汝C當D更E求F古G之H哲I王J以K為L師M如N吾O不P足Q法R也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部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更,文中指輪流,與《琵琶行》中“莫辭更坐彈一曲”的“更”字意思不同。
B. 日昃,指太陽偏西的時候。“昃”與成語“昃食宵衣”中的“昃”意思不同。
C. 中,文中指合乎、符合。與《勸學》中“木直中繩”的“中”字意思相同。
D. 致,文中是羅致之意。與《過秦論》中的“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字意思相同。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是( )
A. 唐太宗從工匠對良弓的解釋中認識到了自己對良弓認識的不足,并由此推想到對國家事務認識的不足,從而加大了問政于臣的力度。
B. 唐太宗認為隋朝之所以到了第二代就滅亡,是因為隋文帝“不明而喜察”的性格,讓他獨攬大權(quán),凡事專斷,以致群臣阿從。
C. 唐太宗注重以史為鑒,汲取隋王朝滅亡的教訓,于是知人善任,并獎懲分明,對阿諛奉承,不讓自己滿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
D. 唐太宗告誡太子要多學習以前賢明的君主,并且設身處地地分析了太子和自己的不同境遇,告誡太子戒奢為善,謹慎治國。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誰敢不竭心力以修職業(yè),何憂天下之不治乎!
(2)行游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勿以為是而法之。
14. 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闭埥Y(jié)合材料,具體說說唐太宗是如何厚德治國?
02(河南部分重點高中2025高三12月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龐萌,山陽人。光武即位,以為侍中。萌為人遜順,甚見信愛。帝常稱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龐萌是也?!卑轂槠降覍④姡c蓋延共擊董憲。時,詔書獨下延而不及萌,萌以為延譖己,自疑,遂反。帝聞之,大怒,乃自將討萌。與諸將書曰:“吾常以龐萌社稷之臣,將軍得無笑其言乎? 老賊當族。其各厲兵馬,會睢陽!”
(節(jié)選自《后漢書·龐萌傳》)
材料二:
張守珪使平盧討擊使、左驍衛(wèi)將軍安祿山討奚、契丹叛者,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守珪亦惜其驍勇,欲活之,乃更執(zhí)送京師。九齡固爭曰:“臣觀其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后患。”上[注]曰:“卿勿以王夷甫識石勒,枉害忠良?!本股庵?。安祿山入朝,上寵待甚厚。祿山奏言:“去秋營州蟲食苗,臣焚香祝天云:‘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蟲食臣心;若不負神祇,愿使蟲散?!从腥壶B從北來,食蟲立盡。請宣付史官?!睆闹?。以祿山為閑廄、隴右群牧等使。祿山密遣親信選健馬堪戰(zhàn)者數(shù)千匹,別飼之。安祿山使副將何千年入奏,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國忠、見素入見,見素因極言祿山反已有跡,所請不可許。上竟從祿山之請。他日,國忠、見素言于上曰:“臣有策可坐消祿山之謀?!鄙蠌闹R巡葜粕狭舨话l(fā)更遺中使輔璆琳以珍果賜祿山潛察其變。璆琳受祿山厚賂,還,盛言祿山竭忠奉國,無有二心。上謂國忠等曰:“祿山,朕推心待之,必無異志。東北二虜,借其鎮(zhèn)遏。朕自保之,卿等勿憂也!”事遂寢。祿山反于范陽。太原具言其狀,東受降城亦奏祿山反。上猶以為惡祿山者詐為之,未之信也。上聞祿山定反,謂宰相曰:“不意逆胡橫發(fā),朕當親征。”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材料三:
蓋天子無戲言,茍言之有失,則取尤天下。故漢光武謂龐萌“可以托六尺之孤”,及聞其叛也,乃謝百官曰:諸君得無笑朕乎? 是知褒貶之言,哲王所慎。至于近古則不然。凡百具察,王公卿士,始有褒崇,則謂其珪璋特達,善無可加;旋有貶黜,則比諸斗筲下才,罪不容責。夫同為一士之行,同取一君之言,愚智生于倏忽,是非變于俄頃,帝心不一,皇鑒無恒。此所謂自戾也。
(節(jié)選自劉知幾《史通·載文》)
【注】上:唐玄宗。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已草[A]制[B]上留不發(fā)[C]更遣中使[D]輔璆[E]琳以珍果賜[F]祿山[G]湣[H]察其變。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謝,道歉,與《孔雀東南飛》“多謝后世人”中的“謝”意思不同。
B. “甚見信愛”,與《屈原列傳》“舉類邇而見義遠”中的“見”意思相同。
C.活,使……活,使動用法,與《鄒忌諷齊王納諫》“聞寡人之耳者”中的“聞”用法相同。
D.尤,怪罪,歸咎,與成語“以儆效尤”中的“尤”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劉知幾認為,褒獎各級官吏大臣的時候,應該說他們品德出眾像珪璋一樣,好的不能再好;如果有被貶黜之人,就把他們當作卑賤的小人。
B.光武帝稱贊龐萌是可以托付幼主和國家政權(quán)的人,但龐萌最后因光武帝錯下詔書而反叛,劉知幾就拿這件事為例說明“天子無戲言”的道理。
C.光武帝信任龐萌是因為龐萌為人謙遜順從,而玄宗信任安祿山除了自己的盲目自信之外,還受到安祿山自表忠心的欺騙以及輔繆琳的蒙蔽。
D.龐萌的反叛是一時起意,難以預判;安祿山的反叛是蓄謀已久,被多人察覺,甚至楊國忠等人提出了消除隱患的建議,但玄宗最終沒采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祿山密遣親信選健馬堪戰(zhàn)者數(shù)千匹,別飼之。
譯文:
(2)上猶以為惡祿山者詐為之,未之信也。
譯文:
14.劉知幾強調(diào)“帝心不一,皇鑒無恒”,材料二中的事實可以支持劉知幾的觀點,請簡要概括。(3分)
答:
這是一份專題02 2025高考文言文實詞虛詞正確運用客觀判斷題提升訓練--2025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全國通用),文件包含專題022025高考文言文實詞虛詞正確運用客觀判斷題提升訓練原卷版docx、專題022025高考文言文實詞虛詞正確運用客觀判斷題提升訓練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專題15:文意概括簡答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專題15文意概括簡答題原卷版docx、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專題15文意概括簡答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18(文言文閱讀)文意理解辨析(學生版)-2024-2025學年新高考地區(qū)通用高考語文題型練習,共9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