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觀念]
知道水中生活著很多動物,魚有鱗片、鰭、鰓等器官,用鰭運動、用鰓呼吸,它的身體適應水生環(huán)境。
[科學思維]
觀察魚的形態(tài)特征,推測其器官與身體結構的功能,認識到魚的特殊身體結構與水生環(huán)境相適應。
[探究實踐]
能用簡單的科學語言描述觀察到的信息,能用簡圖畫出魚的主要特征。
[態(tài)度責任]
通過魚的觀察活動,能對魚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樂意分享交流自己觀察到的信息,學會愛護小動物。
【教學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過觀察知道魚的身體結構特征并能簡單地描述。
【教學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
通過分析魚的結構特點,推測其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教學準備】
[教師]魚板貼、課件等。
[學生]魚缸(方形)、魚、棉簽等。
【教學過程】
上課儀式
教師自我介紹:
同學們好!
……
課前談話,提出要求:
主要內容: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要一起認識水中的動物。
一、聚焦:談話引入,導入新課(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教學課件
1.課件出示有很多生物的池塘剖面圖,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些什么?
2.出示課題:水中生活著很多動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水中的動物。(揭示課題)
3.聚焦:魚是我們非常熟悉一類水中的動物,魚的身體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提到魚時,聚焦問題:魚為什么能生活在水里,它的身體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將觀察與思考落到魚這種最具代表性的水生動物上,引導學生觀察魚的身體特點。二、探索:運用工具,觀察記錄(預設25分鐘)材料準備:教學課件、魚缸(方形)、魚、棉簽、記錄單
(一)探索1:組織學生觀察魚的身體特點,畫一畫魚的身體。
1.提問:我們用眼睛怎么來觀察魚呢?(引導學生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順序,先觀察魚整體的形狀,再觀察各個部分。為了能更加全面地記錄魚的身體結構,還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正面、側面、上面、下面全方位進行觀察。)
2.觀察記錄:教師指導學生將觀察到的魚以簡筆畫、文字的形式真實地記錄下,邊觀察邊演示畫法,強調在畫的過程中必須安靜觀察,真實記錄。
3.交流展示:觀察到的魚身體分了幾個部分,各個部分又有什么?猜一猜,各個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4.再次細致觀察魚的形態(tài)特征,提問:魚有多少個魚鰭呢?
5.小結:通過觀察魚的活動學生知道魚兩頭尖,中間寬,身體分了頭部、軀干、尾部三部分,頭部有嘴、眼、鰓,軀干部有鰭、鱗片,尾部有尾鰭。魚的鰭一共有7個,2個胸鰭、2個腹鰭、1個臀鰭、1個背鰭和1個尾鰭。
[設計意圖]學生先從不同的角度,安靜地觀察魚,再進行真實的記錄,讓一年級小朋友在科學實驗中,培養(yǎng)及時、真實記錄的習慣。從觀察、記錄和交流展示中認識魚有頭、眼、嘴、鱗、鰭、鰓等結構和相關結構的數量,讓他們猜一猜各個部分的作用,為接下來的魚的運動探究做好準備。
(二)探索2:觀察魚的運動。
1.觀察魚的運動:組織學生先在安靜的狀態(tài)下觀察,再借助棉簽,觸碰魚的身體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
2.提問:仔細觀察,不同的魚鰭是怎么擺動的?沒有腿,魚靠什么運動呢? (引導學生和蝸牛、人等的運動進行比較)
3.模仿魚的游動:讓學生用手來模仿比劃一下魚在運動時不同部位鰭的擺動情況。
4.總結:魚是靠魚鰭的擺動來運動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魚的運動與人或蝸牛的運動進行比較,思考魚沒有足或腿,是怎么運動的呢?觀察了解魚靠鰭運動。還讓學生用手來模仿比劃一下魚運動時不同部位鰭的擺動情況增加課堂趣味性,為了讓學生更有代入感,為最后一課《動物聯歡會》的表演做鋪墊。
(三)探索3:觀察魚的呼吸。
1.組織學生觀察魚在水中的呼吸情況,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
2.提問:魚嘴巴和鰓蓋一開一合在干什么?
3.感受自己的呼吸:指導學生用鼻子一呼一吸,指出這是肺呼吸。提問:魚在水里是不是也是用鼻子一呼一吸呢?
預設:有的學生可能認為這是魚在喝水,教師可以順勢解釋如果是魚在不停地喝水的話,那魚的肚子就會撐破,但實際上魚肚子并沒有破,說明魚不是在喝水。
4.播放魚呼吸的演示動畫。
5.總結:魚用鰓呼吸,和人的呼吸不一樣。
[設計意圖]通過組織學生觀察魚的頭部,聚焦到魚鰓,讓學生知道魚用鰓呼吸。
[疑難解答]
三、研討:討論交流,分享發(fā)現(預設7分鐘)
組織小組交流或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說一說:
1.我們觀察的魚有什么特點?這些結構特點分別有什么作用呢?
2.魚在水中靠什么運動?靠什么呼吸?
[設計意圖]學生對課堂觀察進行回顧梳理,總結魚的身體特點和功能,強化對魚的認識的同時,體會到魚的身體結構與水生環(huán)境相適應。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求其說明理由,訓練學生有理有據說明想法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證據證明的實證意識。
四、拓展:它們也是魚類。(預設3分鐘)
材料準備:課件,水中動物的圖片
先讓學生說一說還知道哪些魚,了解學生對魚的認識,再以圖片等形式出示帶魚、鯊魚、飛魚等常見的魚,豐富學生對魚類的認識,可以適當引導提煉總結出魚類的共同特征。
[設計意圖]認識各種大小、形態(tài)各不相同的魚,知道它們都屬于魚類,豐富學生對魚類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繼續(xù)觀察和研究水中的動物興趣的同時,感受水中的動物的多樣性。

相關教案

小學科學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1.我們周圍的動物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1.我們周圍的動物教學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第一單元 身邊的物體4.認識物體的形狀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第一單元 身邊的物體4.認識物體的形狀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6.動物聯歡會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6.動物聯歡會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簡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后記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小學科學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5.它們吃什么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5.它們吃什么教學設計

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4.水中的動物教案

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4.水中的動物教案

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3.給蝸牛建個“家”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3.給蝸牛建個“家”教學設計及反思

科學教科版(2024)第二單元 常見的動物1.我們周圍的動物教案設計

科學教科版(2024)第二單元 常見的動物1.我們周圍的動物教案設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小學科學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2024)電子課本 新教材

4.水中的動物

版本: 教科版(2024)

年級: 一年級下冊(2024)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