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圖像等相關(guān)資料,簡要歸納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了解日本的自然災害種類,學會分析日本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
【學習目標】
?人地協(xié)調(diào):從日本的防震減震措施中,引發(fā)學生對防震防災等方面的思考。
?綜合思維:能夠運用地圖分析日本地形特點對氣候特征形成的作用。運用板塊構(gòu)造學說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區(qū)域認知:能夠運用地圖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領(lǐng)土構(gòu)成以及自然環(huán)境特征,包括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
?地理實踐力:引導學生讀圖提取有用信息,整合信息,初步掌握讀圖和用圖的技能。了解防震減災的相關(guān)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防震意識。
【重難點】
?重點: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地形特征對其河流特征的影響;
?難點:日本的地理位置對其氣候特點的影響;
【課前預習——你相當可以】
活動一:讀P20,圖8.1 日本的位置和地形,描述日本的位置,完成下題。
1.日本的地理位置,可以從 半球位置 、 海陸位置 和 經(jīng)緯度位置 等方面加以描述。
2.日本位于 北 半球和 東 半球。
3.日本位于 亞歐 大陸東部,是 太平 洋西北部的一個 島 國。
4.日本東臨 太平 洋、南鄰 東 海、北臨 鄂霍茨克 海,西臨 日本 海。
活動二:讀P20,圖8.1 日本的位置和地形,描述日本的組成部分,完成下題。
1.日本包括 北海道 島、 本州 島、 四國 島、 九州 島四個大島及附近小島。
2.日本最大島是 本州 島,最北島是 北海道 島。
3.日本首都 東京 位于 本州 島。
4.日本的內(nèi)海包括 津輕海峽 和 瀨戶內(nèi)海 。其中 瀨戶內(nèi)海 是日本最大的內(nèi)海,位于 本州 島和 四國 島之間。
活動三:讀P20,圖8.1 日本的位置和地形,描述日本的海岸線特征,完成下題。
1.日本 南北 狹長,海岸線 曲折 ,多 優(yōu)良港灣 。
2.日本地形:以 山地 和 丘陵 為主;最大的平原是 關(guān)東平原 ,位于 本州 島。
3.日本的最高峰是 富士山 ,是一座 活 火山。
活動四:讀P21,圖8.2 日本及周圍地區(qū)的火山、地震帶,完成下題。
1.日本位于 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 帶, 三 大板塊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
2.多火山地震的好處: 溫泉 、 旅游 、 肥沃的火山灰 。
活動五:讀P23,圖8.6 日本的防震減災措施舉例,完成下題。
1.日本采用 質(zhì)地輕 , 強度高 的建筑材料、舉行大規(guī)模的 防震演習 、多建設 緊急避難場所 、大量印發(fā) 防災手冊 。
【課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日本人為什么多食海鮮
海岸線綿長且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 對 漁 業(yè)、 造船 業(yè)、 海上運輸 業(yè)和 對外貿(mào)易 十分有利。
探究二:日本地形特征及其對日本的影響
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 森林覆蓋率 高,達68%,居世界前列。
探究三:櫻花開花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及原因
近100年的時間里,日本共記錄5.0級及以上地震3599次,每10天出現(xiàn)一次; 6.0級及以上地震659次,平均每55.4天發(fā)生一次;7.0級及以上地震94次,平均每388天出現(xiàn)一次;
日主要位于 亞歐板塊 和 太平洋板塊 的交界處(處于 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上),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探究四: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五:日本除了多火山地震外,還多什么自然災害?
1.日本是一個位于 太平洋 西北部的島國,四面環(huán)海,位于 臺風 多發(fā)地帶。
2.日本是一個處于地震帶的國家,加上周邊是太平洋,海底發(fā)生火山爆發(fā)或者地震,會對周邊海域形成沖擊如果發(fā)生的火山級別比較大,就會發(fā)生大的 海嘯 。
【重難點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讀P14,圖7.2 日本的地形,分析日本地形特征對河流特征的影響,完成下面表格
提示:分析河流特征,應從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入手,地形對河流的影響,多的是水系特征,及河流的流速、長度、流向、流域等。
突破二:根據(jù)下圖,分析日本氣候具有明顯海洋性特征的原因,完成下面表格
【隨堂檢測】
讀“日本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
1.下列關(guān)于日本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亞洲西部,太平洋東岸B.是一個海陸兼?zhèn)涞膰?br>C.全部位于南溫帶D.隔日本海與韓國、朝鮮、俄羅斯相望
2.下列關(guān)于日本地理環(huán)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是一個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國家B.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
C.多火山、地震D.多長河、水量大
3.日本的氣候與同緯度的亞洲其他地區(qū)相比,冬季溫和,夏季涼爽,降水多,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位置B.地形因素C.海陸位置D.人類活動
【答案】1.D 2.D 3.C
【解析】1.讀圖可知,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故A錯誤;日本是一個群島國家,故B錯誤;日本全部位于北溫帶,故C錯誤;日本隔日本海與韓國、朝鮮、俄羅斯相望,故D正確。根據(jù)題意,故選D。
2.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國土的3/4為山地丘陵,沿海平原狹窄,關(guān)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日本的海岸線長約3萬千米,沿岸多島嶼、半島、海灣和天然良港,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日本群島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大約每隔3年就要發(fā)生1次危害較大的地震,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日本是一個島國,受地形的影響,河流短小而湍急,水能資源豐富,故D錯誤,符合題意。本題要求選擇敘述錯誤的選項,故選D。
3.日本的氣候與同緯度的亞洲其他地區(qū)相比,冬季溫和,夏季涼爽,降水多,這是因為日本是島國,受海洋影響較大,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
日本是東亞的島國,被譽為“櫻花之國”,讀“日本櫻花開放時間預測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4.日本的四大島嶼,面積最大的是( )
A.北海道島B.本州島C.四國島D.九州島
5.小明的爸爸準備明年帶他去日本北海道島看櫻花,他們最有可能利用的時間是( )
A.春節(jié)期間B.國慶節(jié)期間C.勞動節(jié)期間D.中秋節(jié)期間
6.導致日本櫻花開放時間自南向北推遲近兩個月,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緯度因素B.地形因素C.降水因素D.市場因素
【答案】4.B 5.C 6.A
【解析】4.日本的領(lǐng)土由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本州島,B正確;ACD錯誤,故選B。
5.讀圖可知,日本的北海道島櫻花開放的時間最晚,北海道的櫻花開放時間大致在4月30日到5月10日之間,因此去北海道看櫻花最好勞動節(jié)(5月1日)期間去,春節(jié)期間、國慶期間和中秋節(jié)期間時間都不合適,C正確;ABD錯誤。故選C。
6.日本櫻花開放時間自南向北推遲近兩個月,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緯度因素,因為南部緯度較低,氣溫較高,櫻花開花時間早;北部緯度較高,氣溫較低,櫻花開花時間晚,A正確;降水因素、地形因素和市場因素都不是日本櫻花開花時間推遲的主要影響因素,BCD錯誤。故選A。
每年春天是日本人賞櫻的季節(jié),當?shù)谝欢錂鸦ㄔ谀喜烤`放后,媒體就開始向人們播報櫻花開放時間逐漸北移的路線。在櫻花開放的日子里,人們常在櫻花樹下野餐聚會。下圖為某年日本櫻花開放時間北移路線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7.每年日本不同地區(qū)櫻花開放的日期各不相同,3月初到5月底櫻花依次盛開的地區(qū)是( )
A.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B.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
C.北海道—九州—四國—本州D.九州—四國—本州—北海道
8.導致日本櫻花開放時間大致從南向北推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海陸差異B.光照差異C.緯度差異D.地形差異
【答案】7.D 8.C
【解析】7.日本的四大島嶼自南向北依次是九州島、四國島、本州島、北海道島,緯度越低,開花越早,因此3月初到5月底櫻花依次盛開的地區(qū)是九州島、四國島、本州島、北海道島。D正確,ABC錯誤。故選D。
8.日本的領(lǐng)土南北狹長分布,跨緯度較廣,緯度越低,開花越早,因此日本櫻花開放時間大致從南向北推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緯度差異,C正確;與海陸差異、光照差異、地形差異無關(guān),排除ABD。故選C。
2024年8月8日日本近海發(fā)生7.1級地震后,日本氣象廳發(fā)布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特大地震預警”,指出日本東部太平洋南海海槽發(fā)生大地震,東京在內(nèi)的關(guān)東地區(qū)至九州、沖繩將遭遇強震和海嘯。讀世界局部板塊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9.此次日本地震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位于( )
A.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B.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上,地殼活躍
C.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D.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
10.日本地震災害頻繁,地震發(fā)生時應該采取的應急措施是( )
A.在廢墟下,應不斷大聲呼救B.在室外,應該抱住大樹避免摔倒
C.在汽車上,應加速逃離災區(qū)D.在室內(nèi),應該蹲在衛(wèi)生間的墻角
【答案】9.C 10.D
【解析】9.據(jù)圖可知,日本并不位于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A錯誤;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大洲分界線上地殼不一定活躍,B錯誤;日本是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原因是它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C正確;日本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D錯誤。故選C。
10.在廢墟下,應保持冷靜,節(jié)省體力,通過敲擊等方式發(fā)出求救信號,A錯誤;在室外,應遠離大樹、街燈和電線桿等高大物體,以防它們倒塌造成傷害B錯誤;在汽車上時,應停車并待在車內(nèi),避免被建筑物碎片等傷害,同時注意觀察周圍環(huán)境,選擇合適時機平穩(wěn)撤離,C錯誤;在室內(nèi),應該蹲在結(jié)構(gòu)相對穩(wěn)固的衛(wèi)生間墻角,D正確。故選D。
二、解答題
11.讀圖回答問題
(1)半球位置:日本位于 半球和 半球。
(2)經(jīng)緯度位置:絕大部分位于 緯度, 帶
(3)海陸位置:日本是亞洲 部,太平洋 部的島國,東北臨 ,西南臨 ,西臨 ,東臨 。是一個四面環(huán)海的 國。
(4)日本輪廓南北狹長,由 、 、 、 4個大島和附近許多小島構(gòu)成,陸地面積37.7萬平方千米,與中國云南省的面積大致相等,人口約1.27億(2015年),是一個 的國家
【答案】(1) 東 北
(2) 中 北溫帶
(3) 東 西北/西 鄂霍次克海 東 日本海 太平洋 島
(4) 北海道島 本州島 四國島 九州島 地狹人稠
【詳解】(1)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從東西半球看,日本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日本位于北半球。
(2)對于緯度,人們規(guī)定: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據(jù)圖可知,日本絕大部分位于中緯度。23.5°N—23.5°S為熱帶,23.5°N—66.5°N為北溫帶,66.5°N—90°N為北寒帶,23.5°S—66.5°S為南溫帶,66.5°S—90°S為南寒帶,根據(jù)五帶的劃分標準,日本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
(3)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屬于東亞國家。據(jù)圖可知,日本東北臨鄂霍茨克海,西南臨東海,西臨日本海,東臨太平洋,由4個大島和6800多個小島嶼組成,是一個四面環(huán)海的島國。
(4)日本南北狹長,由4個大島和附近許多小島構(gòu)成,四個大島自北向南依次是北海道島、本州島 、四國島、九州島。日本山地、丘陵廣布,沿海平原狹小,加之人口眾多(超過1億),人口密度約328.9 人/平方公里(2021年),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國家。
【自我評價】
開放時間差異
原因
由南向北逐漸推遲
緯度
日本的領(lǐng)土南北狹長分布,氣溫自南向北遞減的比較明顯。
局部地區(qū)比同緯度地區(qū)推遲開放
地形
個別地方會受到地勢的影響,地勢低的地方,氣溫高,櫻花較早開放。
太平洋沿岸較早開放
海陸
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太平洋沿岸櫻花較早開放。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地形類型
以山地、丘陵為主
平原面積狹小
河流長度:短小
流速:急促
優(yōu)勢:水能資源豐富
地形分布
山地丘陵分布在中部
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區(qū)
流向: 自中部 流向四周
地勢特征
中部高、四周低
日本海沿岸
太平洋沿岸
西北 季風經(jīng)過 日本 海時攜帶大量的水汽,地處山地 迎風坡 。冬季降水較多(多 降雪 )。
從 太平洋 吹來 東南 季風,地處迎風坡。夏季降水較多,
季風氣候顯著,四面臨海,受海洋影響大, 海洋性 強
評價內(nèi)容
評價等級
評價目的
優(yōu)
良
中
課前
我能做到認真預習,完成導學案內(nèi)容
能否積極主動學習
我能積極與同學討論完成探究題目
能否善于合作
課中
我能認真聽老師發(fā)言,聽同學們發(fā)言
能否認真專注
我能主動指出同學的錯誤,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問題時,我能積極主動舉手
能否主動參與
發(fā)言時,我聲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達
我能認真完成課堂筆記,并訂正學案
培養(yǎng)總結(jié)能力
我整堂課得到老師表揚和鼓勵
能否欣賞自我
課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復習和背誦
能否進行反思
我能及時解決課堂遺留問題
培養(yǎng)解決問題能力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第一節(jié) 日本優(yōu)秀第2課時導學案,文件包含日本第二課時導學案解析版docx、日本第二課時導學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第二節(jié) 人文環(huán)境優(yōu)秀導學案及答案,文件包含亞洲的人文環(huán)境導學案解析版docx、亞洲的人文環(huán)境導學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1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第一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質(zhì)第三課時學案設計,文件包含氣候類型導學案解析版docx、氣候類型導學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1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