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理觀念:
(1)知道液體內(nèi)部存在著壓強。了解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知道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2)理解液體壓強的公式,并能夠進行簡單計算。
(3)從物理學角度理解連通器原理。
2.科學思維:
(1)通過觀察和分析,推理歸納得出液體內(nèi)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歸納,得出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深度和液體密度有關。
(3)基于壓強的定義式,結合實驗探究結果,推理得出液體壓強大小的公式。
(4)通過公式推理證實連通器原理,鞏固壓強公式的運用。
3.科學探究:
(1)通過演示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都有壓強,增強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
(2)通過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
(3)學習科學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體驗“控制變量法”與“轉換法”的研究過程,提升綜合的科學探究能力。
4.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1)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善于探究、樂于探究、敢于探究的品質(zhì)。培養(yǎng)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體驗科學規(guī)律對生產(chǎn)建設的指導意義,激發(fā)熱愛學習和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連通器的特點和應用。
教學用具
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側面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空飲料瓶、錐子、盛有水的水槽、鹽水、壓強計、鋼尺、連通器裝置、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情境展示 如圖所示分別是淺海潛水服、深海潛水服,為什么深海潛水服要比淺海潛水服更厚重?要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液體的壓強。
新課教學
探究點一 液體壓強的特點
演示 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如圖甲。
演示 將水倒入一端開口、一端封閉,側壁開口且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如圖乙。
提問 橡皮膜的形狀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總結 容器內(nèi)的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都有壓強。
點撥 液體和固體一樣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同時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因此對側壁也有壓強。
提問 如果把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空玻璃管插入水中。橡皮膜的形狀又會有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
演示 在瓶子同一側壁不同高度處打洞,然后往里面裝有顏色的水,實驗現(xiàn)象(如圖)說明了什么?
總結 (1)液體內(nèi)部不僅有向下的壓強,還有向側面的壓強;(2)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深度有關。
過渡提問 既然液體內(nèi)部存在壓強,那么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用什么器材探究呢?
實驗 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思路:可以用如圖所示的儀器——壓強計來探究液體的壓強。該儀器可以將液體壓強的大小轉換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利用了轉換法。改變探頭的方向,就能探究液體內(nèi)部各個方向的壓強;改變探頭的深度或把探頭放在其他液體中,就能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液體密度等因素的關系。
實驗過程:
1.如圖,把探頭放進盛水的容器中,看看液體內(nèi)部是否存在壓強。保持探頭在水中的深度不變,改變探頭的方向,看看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是否相等。
2.增大探頭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深度有什么關系。
3.換用密度不同的液體(如酒精、鹽水等),看看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是否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注意: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放入液體前U形管中液面不相平或用手輕按探頭處的橡皮膜,U形管中液面無變化,請拆掉橡膠管,重新安裝好。
實驗結論:在液體內(nèi)部的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深度越大,壓強越大;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探究點二 液體壓強的大小
過渡提問 液體的壓強跟液體的深度、密度有關,那么液體內(nèi)部某處壓強的大小如何確定呢?下面我們來研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液體的深度、液體的密度之間的定量關系,可以利用等效替代法進行推導(如圖)。分析后,學生完成推導過程,得出液體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同學們可以按下面的步驟思考:
1.這個液柱的體積是多大?
2.這個液柱的質(zhì)量是多大?
3.這個液柱有多重?對平面的壓力是多大?
4.平面受到的壓強是多大?
推導過程:p= eq \f(F,S) = eq \f(G,S) = eq \f(mg,S) = eq \f(ρVg,S) =ρgh。
點撥 這里從一般性的結論推出個別性的結論,是一種演繹推理的方法。
結論 液面下深度為h處液體的壓強為p=ρgh。
相關解釋及注意:
1.p表示液體壓強,單位為Pa;ρ表示液體密度,單位為kg/m3;h表示深度,單位為m;g為重力常量。
2.深度指的是從自由液面到所處位置的豎直高度。
補充 公式變形及拓展:(1)h= eq \f(p,ρg) (求深度);(2)ρ= eq \f(p,gh) (求密度);(3)F=pS(求液體壓力)。
探究點三 連通器
展示 多媒體展示圖片(如圖),請同學們觀察它們的共同特點。
學生討論、分析:它們的上端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開口,底部是連通的。
總結 上端開口而下端連通的容器叫作連通器。
過渡提問 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當連通器里面裝有同種液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這是為什么呢?
分析 如圖,設液片AB的面積為S,左、右兩管內(nèi)水深分別為h1和h2,由于水不流動,即液片AB左、右兩面所受的兩個力平衡,這兩個力同時作用于液片AB上,則左、右兩管中的水對液片AB的壓強相等;因為兩管中同是水(即液體密度相同),只有兩管水深相等,壓強才能相等。即h1=h2,所以左、右兩管水面總保持相平。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P49“科學世界”的內(nèi)容,了解三峽船閘——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連通器的工作過程。
板書設計
第2節(jié) 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的特點。
2.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
3.連通器: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叫作連通器。如茶壺的壺嘴與壺身,下水管道的存水彎,三峽船閘等。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從“為什么深海潛水服比淺海潛水服要厚重?”出發(fā),引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接著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實驗讓學生感受液體壓強的存在;分析學生所做的實驗,探究出液體向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液體壓強有大小之分;并根據(jù)實驗的現(xiàn)象為依據(jù),猜想液體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好實驗,進行實驗,獲取數(shù)據(jù)后分析論證,探究出液體壓強的特點;再理論推導出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對于為什么連通器內(nèi)裝入一種液體不流動時液面總保持相平的理論推導,只作一般講解,不宜作為本課重點,只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課后去做,不能要求全體學生都去推導證明。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2節(jié)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共1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新課講解 探究新知,歸納概括 課堂小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9.2 液體的壓強教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9.2 液體的壓強教案及反思,共10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液體壓強產(chǎn)生的原因,液體壓強的特點,液體壓強的計算,液體壓強的應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