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義,理解并會表述等式和方程的關系;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在理解方程意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描述、分類、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方程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活動探索的樂趣,積累活動經(jīng)驗。
[教學重點]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等式和方程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圖1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素材
課件出示信息窗情境圖。(見圖1)
師:管理員叔叔正要給熊貓喂米粉呢!
仔細觀察,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結合學生回答,課件點擊出示信息。
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米粉重多少千克?
師:這只熊貓每次吃多少米粉呢?我們借助天平來研究研究。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喜愛的大熊貓入手,創(chuàng)設了喂養(yǎng)熊貓的情境,通過借助研究熊貓每次吃多少米粉這一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并順勢引出天平,體現(xiàn)天平產(chǎn)生的必要性,使等式、不等式這些素材的提供有了直觀的支持。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認識天平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這是一架天平,怎樣放砝碼天平會保持平衡呢?
預設:左右兩邊放的質量相等。
師:是這樣嗎?我們來試一試。
教師一邊演示一邊介紹:天平左邊放1個50克的砝碼,右邊放1個100克的砝碼,天平怎樣了?
預設:不平衡。
(二)認識等式和不等式
師:要想天平平衡,應該怎樣做?
引導學生放入50克砝碼,使天平平衡。
師: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左右兩邊的關系嗎?
師:天平的左邊是50+50,右邊是100。天平是平衡的,說明左右兩邊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連起來。
師:像這樣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等式。板貼:等式。
師:繼續(xù)看天平。想一想,還可以怎樣放砝碼天平也會平衡呢?
學生回答。
師: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出來嗎?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師:還可以怎樣放砝碼?你能直接用一個等式表示出來嗎?寫在練習本上。
引導學生交流展示。
師:等式有無數(shù)個。
師:我們把天平這邊的砝碼換成熊貓吃的米粉。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出此時天平兩邊的關系嗎?
預設: 20+x<100
師: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預設:天平的左邊是20+x,右邊是100克,天平不平衡,右邊重,所以用20+x<100來表示。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20+x<100
引導學生操作,將100克砝碼換成50克砝碼,并用20+x>50來表示。
師:20+x<100,20+x>50是等式嗎?為什么?
預設:不是,因為左右兩邊不相等。
師:像這樣的式子叫不等式。
引導學生再在天平右邊加入20克砝碼,并用20+x=70表示。
師:20+x=70是等式嗎?為什么?
預設:是,因為左右兩邊相等。
師:這個等式和我們前邊認識的這些等式有什么不同?
預設:這個等式含有未知數(shù)。
板貼:含有未知數(shù)。
師:現(xiàn)在你知道熊貓一次需要喂多少米粉了吧?
預設:50克。
3.解決綠點問題。
圖2
課件出示。(見圖2)
師:你能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x=150 3x+10=100
【設計意圖】師生在共同的操作過程中,經(jīng)歷了天平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動態(tài)過程,使學生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深刻的理解天平左右兩邊質量相等,天平才會平衡,天平平衡了,就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天平的平衡情況。使得學生體驗到具體的數(shù)量關系可以用抽象的符號化的式子表示,培養(yǎng)了學生的符號意識和抽象能力。
三、借助素材,總結概念
(一)分類
1.學生獨立分類。
2.學生交流分法,教師巡視,收集分法。
3.組間交流。
預設1:不等式一類,等式一類。
預設2:不含未知數(shù)的式子一類,含有未知數(shù)的式子一類。
預設3:不等式一類,不含未知數(shù)的等式一類,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一類。
(二)揭示概念
師:我們來看這一類式子。你能來說說它們有什么特點嗎?
預設:含有未知數(shù),還是個等式。
師:這一類式子我們把它們叫方程。
(三)揭示課題并板書課題
(四)學生寫方程
師:同學們,這幾個方程我們是借助這樣三架天平寫出來的。
課件出示。(見圖3)
圖3
師:現(xiàn)在你能想象出一架左右兩邊放有物體的平衡的天平嗎?能用一個方程把它們表示出來嗎?
學生獨立寫方程后,小組交流。
結合學生交流,小結:方程也有無數(shù)個。
(五)隨機鞏固
師:20+x<100,20+x>50是方程嗎?為什么?
預設:不是,因為它們不是等式。
師:方程不僅含有未知數(shù),而且必須是個等式。
(六)探究關系
師:看來方程和等式存在一定的關系。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請一位同學將黑板上的等式圈出來,再將方程圈出來。
師:等式和方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
預設: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里面包含著方程。
結合學生回答,隨機撤掉板貼。
師:同學們,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這種關系其實就可以用這樣的集合圖來表示。
等式
方程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對式子的分類過程,而分類的過程,是讓學生找出式子共同點和不同點的過程,也是感悟和辨析的過程,更是理解和抽象概念的過程。學生在經(jīng)歷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在黑板上圈出等式和方程這一活動,為學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關系提供直觀的素材,分析關系也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溝通概念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過程,同時滲透了集合思想。
四、鞏固拓展,應用概念
1.這些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5=20( ) 2x+3﹥10 ( ) 24+6y=160 3x+5y=160( )
6x+★=10( )
2.列方程。
圖4
課件出示。(見圖4)
3.想一想,填一填。
圖5
課件出示。(見圖5)
師:看天平寫方程大家都會了。那沒有天平了,你還會寫方程嗎?
學生完成后交流。
師:同學們,想一想:沒有天平了,我們是怎樣寫方程的?
預設:先找出數(shù)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根據(jù)這個相等的關系,列出方程。
圖6
4.看圖列方程。
課件出示。(見圖6)
【設計意圖】從用方程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的相等關系,到表示具體情境中的等量關系,是學生思維的一個跨越。練習的設計層次性強,由易至難,幫助學生建立起由等量關系到方程的思維方式,完善了方程這一數(shù)學模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模型思想,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應用的價值,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1:我認識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
預設2:我知道了方程和等式的關系。
預設3:要寫方程必須先找等量關系。
……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適時總結提升。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全面回顧梳理,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養(yǎng)成全面回顧的習慣,培養(yǎng)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書設計]
這是一份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八 綠色家園——折線統(tǒng)計圖獲獎教案,共6頁。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青島版(五四學制)(2024)四年級下冊三 團體操表演——因數(shù)與倍數(shù)優(yōu)秀教學設計,共6頁。
這是一份青島版(五四學制)(2024)四年級下冊一 走進動物園——簡易方程優(yōu)質教學設計,共5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