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l "_Tc10860" 一、考情分析2
TOC \ "1-2" \h \u \l "_Tc21905" 【課標要求】 PAGEREF _Tc21905 \h 2
\l "_Tc19118" 【考查重點】 PAGEREF _Tc19118 \h 2
\l "_Tc31051" 【主要題型】 PAGEREF _Tc31051 \h 2
\l "_Tc31754" 【命題趨勢】 PAGEREF _Tc31754 \h 2
\l "_Tc10860" 二、知識建構2
\l "_Tc24251" 篇目1:《黃鶴樓》 PAGEREF _Tc24251 \h 3
\l "_Tc7074" 篇目2:《使至塞上》 PAGEREF _Tc7074 \h 5
\l "_Tc20538" 篇目3:《錢塘湖春行》 PAGEREF _Tc20538 \h 6
\l "_Tc24083" 篇目4:《飲酒》 PAGEREF _Tc24083 \h 8
\l "_Tc24470" 篇目5:《春望》 PAGEREF _Tc24470 \h 9
\l "_Tc11681" 篇目6:《雁門太守行》 PAGEREF _Tc11681 \h 11
\l "_Tc18114" 篇目7:《赤壁》 PAGEREF _Tc18114 \h 12
\l "_Tc1327" 篇目8:《漁家傲》 PAGEREF _Tc1327 \h 14
\l "_Tc20374" 篇目9:《浣溪沙》 PAGEREF _Tc20374 \h 15
\l "_Tc10860" 三、方法總結 PAGEREF _Tc10860 \h 16
\l "_Tc13700" 中考古詩詞鑒賞內容理解做題技巧 PAGEREF _Tc13700 \h 16
\l "_Tc24299" 四、考場練兵17
【課標要求】
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yōu)秀詩文。
閱讀表現(xiàn)人與自然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點】
詩歌鑒賞,閱讀古代詩詞名篇,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的思想情感,掌握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
【主要題型】
在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卷中,對詩歌的考查多為詩歌鑒賞題,均是必考題,分值一般在4-6分。
【命題趨勢】
近年來,在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卷中,對詩歌鑒賞的考查均為必考題,一般設置2-3個小題,第1題通常側重考查詩歌的基本內容及情感,第2題通??疾閷υ娋涞馁p析。部分地區(qū)習慣結合課外詩詞考查,或者只考查課外古詩詞。
篇目1:《黃鶴樓》
【主題思想】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登上黃鶴樓時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了詩人吊古懷鄉(xiāng)之情。
【問題梳理】
1.此詩是怎樣將神話傳說與眼前景物融為一體的?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黃鶴樓》前兩聯(lián),均是先寫神話傳說,再寫眼前景物,虛中有實,撫今追昔,寫出詩人對世事變化難以預料的感慨。以神話傳說起筆,則增添了黃鶴樓的神異色彩,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容。
2.全詩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全詩以一“愁”字作結,點出了全篇的主旨。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意境相照應,從而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xiàn)了纏綿的鄉(xiāng)愁
【例題剖析】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歌從神話傳說落筆,遙想“昔人”已乘鶴而去,既寫出了黃鶴樓的歷史悠久,又增添了黃鶴樓的神異色彩。
B.詩歌前四句三見“黃鶴”,二見“去”“空”,回環(huán)詠嘆,抒發(fā)了詩人那種求而不得、 待而不來的迷惘與惆悵之情。
C.詩人登高遠眺,長江對岸漢陽城的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的芳草長勢喜人,此時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D.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中偶句押“u”韻,韻腳是“樓”“悠”“洲”“愁”,讀起來朗朗上口,音調和諧,旋律優(yōu)美。
2.請從景與情的關系角度賞析尾聯(lián)。
【答案】1.C 2.“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一一游子也要歸鄉(xiāng);江上的霧藹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一“愁”字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襯情: 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理解及詞句賞析。
C.“此時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表述不正確。結合詩歌頸聯(lián)分析可知,詞句描寫詩人登高遠眺,清晰地看到長江對岸漢陽城的樹木,看到鸚鵡洲長勢喜人茂盛的芳草的景象,表達出詩人看到美景的欣喜之情。再結合尾聯(lián)“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可知,此時詩人看到傍晚煙波繚繞,才想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涌起了思鄉(xiāng)的愁緒。與選項內容不相符。
故選C。
2.本題考查詩歌詞句賞析。要先描繪出尾聯(lián)寫的景物,再抓住關鍵詞“使人愁”來分析情與景的關系。
結合“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可知,詩句的意思是夕陽西下,浩渺的煙波籠罩著寬闊的江面,眼前景色不禁使詩人產生何處是故鄉(xiāng)的疑問。尾聯(lián)情景交融,以夕陽西下,煙波飄渺,望不見歸鄉(xiāng)之路之景,引發(fā)詩人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尾聯(lián)又以“愁”字結尾,將詩人的鄉(xiāng)愁之情充分表現(xiàn)出來,表達了詩人縈回無盡、百感茫茫的憂思之情,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歌寫景技巧
(1)各種修辭手法;
(2)正面描寫:動靜結合(以靜襯動,以動寫靜)、虛實結合、點面結合、白描勾勒、工筆細描、列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節(jié)色彩、冷暖色調)、觀察角度(高低、遠近、俯仰)、感覺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
(3)側面描寫:對比、襯托。
篇目2:《使至塞上》
【主題思想】
詩作敘述了詩人出使塞上的艱苦行程,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詩歌鑒賞】
1.賞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請分析頷聯(lián)中的景、事、情。)
①使用比喻的修辭,以“飄飛的蓬草”和“北飛的大雁”自比,刻畫了一個肩負使命、只身遠行的悲壯英雄形象。
②即景生情,表現(xiàn)了作者只身出塞的孤獨落寞和受排擠的憤懣。
2.(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頸聯(lián)是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
①“直”字寫出了烽煙沖上云霄的挺拔堅毅;“圓”字寫出了夕陽懸于地平線上的蒼涼龐大,更顯沙漠之蒼茫;“大”字寫出了沙漠的遼闊,“長”字寫出了黃河的綿延。
②筆力蒼勁,意境雄渾,點線面結合,描繪了雄奇壯麗的邊塞風光,表現(xiàn)了作者的開闊胸襟。同時使用對偶的修辭,句式整齊,朗朗上口。
【例題剖析】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邊塞詩中的地名,極具藝術表現(xiàn)力。首聯(lián)用“居延”表現(xiàn)山高路遠,烘托① 的心情,而尾聯(lián)中的“蕭關”和“燕然”也并非實指,暗示② 。
2.清人黃培芳認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直’‘圓’二字極錘煉,亦極自然”。你如何理解這一說法中的“自然”?
【答案】1. 孤寂(苦悶抑郁) 戰(zhàn)事的緊張(將士們忠誠勇敢、英勇善戰(zhàn)的形象) 2.狼煙輕直聚集,無風的時節(jié),“直”沖云天。“落日”即將沒入地平線,在蒼茫壯闊的背景下,顯得更加渾圓壯麗。符合塞外現(xiàn)實的情景(還在于這是長期生活在內地的人剛進入塞外很自然會注意到的景象特征)。
【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首聯(lián)意思為:我輕車簡從去慰問邊關守軍,行進在遼遠的邊塞。表現(xiàn)出詩人形單影只的情狀。關塞迢迢,山高路遠,烘托出詩人孤寂的心境;
尾聯(lián)意思為:在蕭關遇到負責偵查、巡邏的騎兵,得知統(tǒng)帥正在前線大破敵軍。此處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暗示戰(zhàn)事的勝利。
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一個“直”字,可以讓我們聯(lián)想到它的勁拔、堅毅之美。落日,本來易讓人感傷。這里用一個“圓”字,卻能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是作者將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于廣闊自然景觀中的體現(xiàn),也能更顯塞外景象的蒼茫遼闊,還能彰顯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征。
記誦詩歌鑒賞口訣
從題目認識對象;從字面讀出感覺;
從注釋破解難點;從作者了解背景;
從原作找到根據;從題干得到啟示;
從首聯(lián)找到特點;從尾句參透主旨;
從景物把握情感;從意境洞察心胸。
篇目3:《錢塘湖春行》
【主題思想】
詩作通過對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西湖風景的喜愛之情。
【詩歌鑒賞】
1.賞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頷聯(lián)是如何表現(xiàn)初春特點的?把“幾處”和“誰家”換成“處處”和“家家”好不好?)
①“早”和“新”、“幾處”和“誰家”,體現(xiàn)了春天初至、萬物初長的特點;“爭”字使用擬人的修辭,和“啄”字一起,生動寫出了鶯兒爭陽、燕兒筑巢的興奮和忙碌,表現(xiàn)了早春從沉睡到蘇醒的生機勃勃和春光的寶貴。
②抒發(fā)了作者對錢塘湖春景的喜愛之情,也暗含珍惜春光之意。
2.賞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亂”字寫出了百花“東一團,西一簇”的初放狀態(tài),“淺”字寫出了春草柔嫩的初長狀態(tài),緊扣初春特征,展現(xiàn)了早春的生機勃勃。
“漸欲”和“才能”照應“亂”和“淺”,點明早春時令,化靜為動,蘊含著早春欣欣向榮的趨勢,給人以鼓舞。
【例題剖析】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后面各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請用簡明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2.找出詩中體現(xiàn)初春特點的詞語(任選兩個),并加以品析。
【答案】1.示例:有幾處早來的黃鶯,爭先恐后地飛到向陽的枝頭上啼鳴;不知是哪家新來的燕子,又在湖邊不停地銜泥筑巢。 2.“初平”,寫出了湖面春水初漲,與岸齊平的情景?!皫滋帯薄罢l家”,表現(xiàn)飛鳥不多,候鳥還未都從南方返回?!霸琥L”“新燕”說明鳥兒剛剛從南方飛回?!皾u”寫出了野花漸開漸多的樣子?!皽\草”“才能”表現(xiàn)了青草剛萌發(fā)的情形。(任選兩個)
【解析】1.本題考查意象、畫面和意境。
首先找出描寫的所有景物:鶯、樹、燕、泥;然后找出這些景物的修飾語(早)鶯 、樹(暖)、燕(新)、泥(春);接著再加上修飾語,重新描述:鶯(早出來的黃鶯)、樹(向陽的樹木)、燕(新來筑巢的燕子)、泥(春天的泥粒兒);最后發(fā)揮想象,連綴成畫面:幾只早出巢的黃鶯兒爭先恐后地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不知道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在忙著銜泥筑巢。
2.本題考查煉字。
結合題干“體現(xiàn)初春特點的詞語”可知,可選的詞語有“初平”“腳低”“幾處”“早鶯”“誰家”“新燕”“春泥”“亂花”“漸”“淺草”“才能”“綠楊”等。“初平”,寫出了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的情景;“腳底”寫出白云低垂,與水面連成一片的景色;“幾處”“誰家”,表現(xiàn)飛鳥不多,候鳥還未都從南方返回的初春景象;“早鶯”“新燕”說明鳥兒剛剛從南方飛回各自忙碌的景象;“亂花”“漸”寫出了遍地不同品種的野花漸開漸多動態(tài)的樣子;“淺草”“才能”表現(xiàn)了青草剛萌發(fā)剛沒過馬蹄的情形;“綠楊”寫出楊樹剛抽出嫩綠的新芽的景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的形象。(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8)愛恨情長的形象。
常用詞語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心憂天下、憂國憂民、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慷慨憤世、矢志報國、報國無門、建功立業(yè)、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獻身邊塞、反對征伐、愛恨情長、憫農憐農、熱愛山川、哀嘆昔盛今衰等。
篇目4:《飲酒》
【主題思想】
詩作描寫詩人辭官歸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詩人避開塵世的喧囂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中獲得了自由和恬靜的心境。
【詩歌鑒賞】
1.“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說明了什么道理?(如何理解這句詩?)
使用設問的修辭,道出了心境與處境的辯證關系:只要心靈超脫,居所自然能遠離塵世煩擾。這體現(xiàn)了詩人超塵脫俗、淡泊名利的境界和追求。
2.(從煉字的角度)賞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把“見”換成“望”好不好?這句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見”字傳神地寫出了“發(fā)現(xiàn)遠山”的自然和不期而遇,(和“悠然”一起)營造出物我合一、自由愉悅的意境,表現(xiàn)了作者辭官歸隱后的恬淡自得和寧靜閑適。(“望”字更像有意為之,具有目的性,破壞了詩歌自然而然、渾然天成的意境。)
【例題剖析】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所展現(xiàn)的畫面。
2.有人認為“悠然見南山”好,也有人認為“悠然望南山”好。你是如何認為的?請簡明理由。
【答案】1.太陽下山了,南山籠罩在漸漸升騰的云氣之中,顯得非常美麗。外出覓食的鳥兒,呼朋引伴,成群結隊地飛回巢穴。 2.示例一:我認為“悠然見南山”好。一個“見”字寫出了一種無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與全詩營造的閑遠散淡的氛圍是吻合的。
示例二:我認為“悠然望南山”好?!巴弊直硎居幸庾R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詩人對南山勝地的向往之情,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
【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的理解分析。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指的意思是: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里面的出現(xiàn)的景物有:升騰的云氣、西下的太陽、飛翔的鳥兒。據此,描述畫面即可。
示例:南山浮蕩著山嵐和暮靄,沐浴著夕陽的余輝,禽鳥結伴飛回自家之巢,鳥聲啁啾,給山的幽靜增添了活力和動感,生機盎然。
2.本題考查關鍵詞句的賞析。
可根據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應該是“悠然見南山”好。因為“見”把詩人恬然、閑適的那種愜意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了,在詩人悠然自得的采菊的間隙,青翠如屏的南山不經意間闖入詩人的眼簾,看見南山詩人不是有意而為之的;而"“悠然望南山”的“望”好像是在說詩人在極目遠眺南山。使全詩的韻味盡失。
篇目5:《春望》
【主題思想】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陽春三月所看到的淪陷中的長安城的破敗景象,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思親的思想感情。
【詩歌鑒賞】
1.(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把“深”換成“生”好不好?)
①“破”字和“春”字形成強烈對照,突出了國都淪陷的慘狀;“深”字寫出了草木瘋長蔓延的狀態(tài),側面表現(xiàn)了長安城的荒無人煙。
②渲染了蕭條凄涼的氣氛,烘托了作者的憂國傷時之情。
(“生”字只表明草木生長,無法突出國都淪陷后草木亂長的荒涼。)
2.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作者在頷聯(lián)是如何抒情的?)
春花綻放,春鳥啼叫,本該給人以歡快和愉悅,但作者感傷時局,憂傷離別,看到花開而濺淚,聽到鳥鳴而驚心?!盎o情因人而濺淚,鳥無恨因人而驚心”,作者移情于物,以樂景寫哀情,抒發(fā)了作者對國都淪陷的悲痛和對家人離散的憂傷。
【例題剖析】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詩歌題目是“春望”,詩人都望到了哪些春景?
2.詩中運用夸張手法的是哪三個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1.草木茂盛、花開鳥鳴。 2.抵萬金;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深切懷戀。
【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
“春望”即春天之所見,應是實寫的具體的景物;根據首聯(lián)“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都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qū)里草木茂盛)可知,詩人見到的景物有草、木;根據頷聯(lián)“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可知,詩人見到的景物有花、鳥。據此可概括為:草木茂盛、花開鳥鳴。
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第一問:“抵萬金”,寫一封家書價值萬兩黃金,極言家書之珍貴,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
第二問:結合“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知,戰(zhàn)火持續(xù)了好幾個月仍不停息,一封家書抵得上萬兩黃金。“連三月”,這兩句寫出了詩人因戰(zhàn)事使消息隔斷,久盼家人音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之情。據此分析概括回答即可。
篇目6:《雁門太守行》
【主題思想】
這首詩歌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極力描繪悲壯慘烈的戰(zhàn)斗場面,準確而又生動地表現(xiàn)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zhàn)爭風云。
【詩歌鑒賞】
1.賞析“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有人認為這句詩“既有黑云,不應有甲光”,請解釋。)
①“黑云”使用比喻的修辭,連同一個“壓”字,形象地寫出了敵軍的人馬眾多和來勢洶洶;“欲摧”使用夸張的修辭,極言兵臨城下、防線將破的危急形勢;“金鱗”使用比喻的修辭,連同一個“開”字,形象地寫出了守城將士的臨危不懼和嚴陣以待。
②渲染了緊張的戰(zhàn)斗氣氛,襯托出將士們的艱難處境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2.賞析“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這句詩中的“滿”和“凝”字極富表現(xiàn)力,請分析原因。)
①“角聲滿天”使用夸張的修辭,從聽覺角度極言兩軍交戰(zhàn)的沖天氣勢,突出戰(zhàn)爭規(guī)模之大;“燕脂”“紫”和“凝”字從視覺角度展示戰(zhàn)場的血流成河和犧牲重大,突出戰(zhàn)爭之慘烈。
②描繪了殘酷的戰(zhàn)斗場面,渲染了蕭瑟悲壯的戰(zhàn)地氣氛,表現(xiàn)了將士們浴血奮戰(zhàn)的忠勇。
3.賞析“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①“臨易水”使用“燕丹易水別荊軻”的典故,渲染了蕭瑟悲壯的戰(zhàn)地氣氛,也點明了交戰(zhàn)地點。
②“聲不起”使用夸張的修辭,極言天氣寒冷,突出了作戰(zhàn)環(huán)境的惡劣。
③表現(xiàn)了將士們義無反顧、不畏艱難、連續(xù)作戰(zhàn)的精神。
4.賞析“報軍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這句詩使用了什么典故?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使用“燕昭王黃金臺招賢納士”的典故,表現(xiàn)了將士們奮勇殺敵、誓死報國的決心和忠勇,也表現(xiàn)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報效國家的志向。
【例題剖析】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從煉字或修辭方法的角度,對“黑云壓城城欲摧”一句進行賞析。
(2)“誓掃匈奴不顧身”與本首詩中的哪一句語意相近,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案】(1)示例1: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zhàn)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也襯托出將士們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示例2:這兩句詩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任選一個角度賞析)
(2)“誓掃匈奴不顧身”與本詩中“提攜玉龍為君死”意思相近。表現(xiàn)了將士們誓為朝廷效命、忠勇敢戰(zhàn)的氣概和獻身精神。
【詳解】(1)本題考查詩歌的賞析。題目要求從修辭手法或煉字角度入手進行分析鑒賞。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意思是: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我軍嚴陣以待,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這里的“黑云壓城”“甲光向日”是虛寫,寫出了詩人的獨特感受,當時,敵軍到來,那氣勢如同天空布滿“黑云”,運用比喻、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凸顯敵人來勢兇猛,再以“壓”這個動詞來加強此種勢態(tài);第二句“甲光”喻指守城將士雄姿英發(fā),突出了我方軍容整肅,軍威雄偉,有臨危不驚的氣概;詩人用“黑云”“甲光”著意于氣氛的渲染,給讀者勾勒出這場戰(zhàn)爭緊張的形勢,而戍邊將士勇敢迎敵,歌頌守邊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2)本題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皥缶S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運用了“黃金臺”的典故,相傳戰(zhàn)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筑的,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zhí)煜率?。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土們誓死報效朝廷的英雄氣概,表達了自己立志報國的心志。與“誓掃匈奴不顧身”語意相近。
篇目7:《赤壁》
【主題思想】
這首詠史詩借對赤壁之戰(zhàn)的評述,抒發(fā)了詩人對歷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生命運的深刻感悟,還曲折地表現(xiàn)了詩人報國無門的郁悶。
【詩歌鑒賞】
1.“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一句看似平淡卻不平淡,請分析原因。(這首詩的開頭有何與眾不同之處?)
①從一支不起眼的“折戟”寫起,暗示此地曾有歷史風云變幻,交代興感之由;用“鐵未銷”表明歲月流逝和物是人非。
②“磨洗”和“認”使用動作描寫,塑造了一個憑吊古跡、思索歷史的詩人形象
③為下文的論史和抒懷做鋪墊。
2.請分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妙處。(把這首詩的最后一句換成“國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
①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zhàn)的過程和結果,而是反面落筆,以小見大,用兩個美女的命運變化假設歷史變遷,既委婉又形象。
②一反傳統(tǒng)看法,將歷史成敗歸功于偶然的東風,提出“英雄成功總靠某種機遇”的獨到觀點,暗含對周瑜的不屑。
③含蓄表現(xiàn)了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不平和憤懣。
【例題剖析】閱讀《赤壁》,完成下面小題。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這是一首 詩(從內容主題角度),詩中 這一小物引發(fā)了詩人聯(lián)想史事的思緒,“東風”是指代 (事件)。
(2)詩歌的最后兩句歷來為后人所稱道,請從表達方式的角度進行賞析。
【答案】(1) 詠史 沉沙的折戟 火燒赤壁
(2)運用議論表達方式,表達了詩人對于歷史的獨特見解,不以成敗論英雄,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無奈,蘊含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詳解】(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積累。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zhàn)場的遺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發(f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意思是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銹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后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留之物。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fā)作者浮想聯(lián)翩的思緒,為后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皷|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后兩句是說,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果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所以本詩屬于詠史詩,借“沉沙的折戟”來議論前朝歷史,抒發(fā)情感。
(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要注意先理解詩句的基本含義,然后結合全詩按要求從表達方式的角度進行賞析。
篇目8:《漁家傲》
【主題思想】
這首詞記述了夢中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暗含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與失望,表達了詞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詩歌鑒賞】
1.(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這句詩寫了天、云濤、曉霧、星河和千帆,景象已經極其壯麗,又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tài)儼然。)
①“接”和“連”字把天幕低垂、波濤洶涌和云霧彌漫自然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海天相接圖;“轉”和“舞”字化靜為動,既寫出了作者在船中仰望銀河的顛簸感受,又描繪出無數(shù)舟船破浪前進的畫面。
②營造出浪漫夢幻、雄偉瑰麗的境界,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礎。
(全句既有生活真實感,又有夢境虛幻性,)
2.“殷勤問我歸何處”中的“殷勤”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如何理解其中的“歸”字?
“殷勤”塑造了一個態(tài)度溫和、關心民生的天神形象。這其實是作者在孤獨無依中,想象出的自我安慰和情感寄托。
“歸”字表明作者好似從天上宮闕來到人間,又返回家園。這其實是作者歷經漂泊之苦后,對美好歸宿的渴望。
【例題剖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請對詞中“仿佛夢魂歸帝所”一句中的“歸”字做簡要賞析。
2.請結合全詞內容,說說詞人夢想到“三山”中去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用一個“歸”字,道出了詞人仿佛本是仙子下凡,只是不堪人世污濁,才重返天庭。“歸”這個字飽含詞人在現(xiàn)實中備受排擠和打擊后,希望得到一個理想歸宿的熱切盼望。 2.①詞人對日暮途遠、孤苦無依的現(xiàn)實生活充滿了厭棄。②詞人向往和追求沒有戰(zhàn)亂、沒有離散、沒有悲傷的理想境界。
【解析】1.本題考查煉字。要放在具體語境中,聯(lián)系上下句分析效果和傳達的感情。
詞人發(fā)揮想象,說自己的夢魂好像“歸”(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勤地詢問我是否有歸宿。何謂“歸”?說明了她本屬于天庭,這個字縮短了自己和仙界的距離,想象自己是仙子下凡,由于現(xiàn)實太過污濁不堪,所以才想要重返天界。“歸”字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詞人懷才不遇,孤獨無依,奮力掙扎的苦悶和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以及她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
2.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
“我報路長搓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的意思是:我回報天帝路途還很漫長,現(xiàn)在已是黃昏卻還未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聯(lián)系詞句內容分析?!班怠敝缚畤@,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而痛苦彷徨憂慮的神態(tài),“路長”“日暮”指人生之路漫長邈遠,詞人在夕陽下茫然不知所措?!皩W詩謾有驚人句”,表達了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作者對這種生活充滿了厭棄.
篇目9:《浣溪沙》
【主題思想】
上闋因今思昔,追憶難忘的歡聚,感嘆流光易逝;下闋寫落花、歸雁,抒發(fā)傷春懷人之情。
【詩歌鑒賞】
1.賞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詞包含了哪些意象?這句詞蘊含著什么哲理?)
①(修辭角度)使用對偶的修辭,對仗工整、聲韻和諧,宛如天成。
②(意象角度)“落花”點明暮春之景,表達傷春之意;“燕歸”點明時光流逝,表達物是人非之感。
③(情感角度)融情于景,作者把自身感受融入自然現(xiàn)象,以“無可奈何”流露出對繁華易逝但無力挽回的傷感和無奈,用“似曾相識”傳達出看到舊物重來的喜悅和欣慰。
④(哲理角度)生活不會因美好消逝而變得虛無,因為美好還會重現(xiàn)。
2.(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小園香徑獨徘徊”。(尾句言有盡而意無窮,請談談你的理解。)
“獨”字突出了作者在蕭條暮春中只身踱步的孤獨寂寞,在時光易逝和物是人非的惆悵傷感之外,衍生出無限悲涼。
“徘徊”將作者對美麗春天、大好年華和美好事物的深深留戀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例題剖析】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起筆“新”“舊”對比,表達出景物依舊而光陰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與惆悵。
B.“幾時回”折射出詞人內心那種企盼西下的夕陽返回又知其難返的復雜心態(tài)。
C.“獨徘徊”的“獨”意為“獨自”,道出詞人獨享于徘徊小園香徑的欣喜之感。
D.詞作將瞬間的感受與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爐,既敏銳,又不乏深沉,耐人尋味。
2.宋史評價晏殊的作品“閑雅有情思”,簡要分析畫線句中的“情”與“思”,
【答案】1.C 2.“情”:對時光流逝的惋惜和因燕子歸來而產生的欣慰之情。“思”: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我們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意思對即可)
【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C.“道出詞人獨享徘徊于小園香徑的欣喜之感”表述有誤,“小園香徑獨徘徊”中“獨”字寫出詞人獨處時的寂寞,伴著蕭條的春色和眼前時光的流逝,生出無限的悲涼,突出了詞人的凄涼寂寞。
故選C。
2.本題考查詩歌語句賞析。
“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句承接上句的“夕陽西下”,體現(xiàn)了對美好的事物終將逝去的一種無奈,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似曾相識燕歸來”,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就像是去年管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這一句回應前面的“幾時回”?;洹⒀鄽w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惆悵的復雜情感。
中考古詩詞鑒賞內容理解做題技巧
【題型闡釋】
題型闡釋:內容理解,就是理解詩句所敘何事、所詠何人、所寫何景等,有時也要求考生根據對詩詞內容的理解作簡單的推斷、概括、分析、探究等。這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是“某個詞,指的是什么”“某個詞,包含哪些含義”或“寫出某句詩的大意”等。
【闖關策略】
賞析古詩詞,內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詩詞所寫的基本內容,才能進而想象其畫面,體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領悟其主旨,才能進一步踏入審美的妙境。理解,是賞析的前提和基礎。
內容理解,先要掃清字詞障礙,這是第一關。中考古詩詞考查,雖然一般不會像文言文那樣直接考字詞釋義,但題目里其實暗含這樣的要求。
譬如“說說《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義”。考場上答題時,可先推想詞典里“望”的義項,應該有四項:(1)向遠處看,如眺望;(2)心中所愿,如盼望、期望;(3)拜訪,如看望、探望;(4)有名的,人所敬仰的,如望族、聲望。然后通讀全詩,從整體上去理解。第一、二兩聯(lián),主要是寫景,其實也就是寫作者眼中所見,他望到了什么呢?他望到的是山河破碎,春天的凄涼景象。第三、四兩聯(lián),寫作者內心的想法以及表現(xiàn)在行動上的細節(jié),從這里我們可以讀出他心中的期盼:期盼親人團聚,國家安定。如此我們就知道了春望的“望”,既是寫作者眼中所見,也是寫作者心中所愿,有“望見”和“期望”兩層含義。
有時僅僅從字面上去理解還遠遠不夠,還得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事跡、心路歷程。如《飲酒》中,如果是世俗追逐富貴之人,都喜歡熱鬧,希望自己家門庭若市。倘“無車馬喧”,門庭冷落,難免孤獨與寂寞。但陶淵明是一位隱士,他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一心歸隱田園,就是為了實踐自己“淡泊寧靜,心無塵雜”的人格理想。即使身居人境也能塵雜不染,是因為他能做到“心遠”?!靶倪h”就是思想上摒棄富貴榮華之念。一個人丟掉了物欲,斷絕了塵想,精神就遠遠超出于塵世之外了,哪里還會因為“無車馬喧”而“孤獨與寂寞”呢?
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古詩詞賞析能力的起始階段,這個階段,一定不能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學習古詩詞,同學們不妨用點文言文學習的“笨”方法,從題目到正文,先一句句把意思弄清楚,再進一步深層理解。
(2023·河南周口·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兩次用到“歸”字,其含義有何不同?
2.本詞被評論家譽為“無一毫粉釵氣”,別具一格,風格豪放。請結合詞中內容,任選角度,簡析這首詞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風格的。
【答案】1.①第一個“歸”字,寫詞人“夢魂”回到天帝身邊,是希望自己有好的歸宿;②第二個“歸”字,寫詞人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表現(xiàn)了詞人對自己人生歸宿的猶豫、彷徨和迷茫。 2.示例一:意境壯闊,氣勢磅礴。詞人把低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茫然無際、瑰奇壯麗的境界。
示例二:情感浪漫,氣度豪邁。詞人說自己要像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奔向仙山,抒發(fā)了詞人極力掙脫現(xiàn)實的羈絆,大膽追求自由、美好、理想生活的膽識和豪情。
示例三:音調鏗鏘,格調高昂?!办F”“舞”“語”“處”“暮”“住”“去”等字詞韻腳都是三聲或四聲,讀起來給人以強烈、急促之感,富有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形成積極向上的氣勢。
【解析】1.本題考查詞語含義。
“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意思是:夢魂仿佛回天庭,聽見天帝在對我說話。他熱情而又有誠意地問我要到哪里去。第一個“歸”字,寫詞人“夢魂”回到天帝身邊,是希望自己有好的歸宿;第二個“歸”字,寫詞人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表現(xiàn)了詞人對自己人生歸宿的猶豫、彷徨和迷茫。
2.本題考查詩詞風格。結合詞中內容,任選角度,分析風格豪放即可。
示例:從內容上看,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游》以至神話傳說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xiàn)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2023·陜西咸陽·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結合【甲】【乙】兩首詩歌內容和杜甫生平經歷,說說詩中兩次“望”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3.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如此慘象,花也濺淚,鳥亦驚心。 4.【甲】詩中作者身處安史之亂后淪陷的長安,因看到國家局勢動蕩而感到不安與悲傷,充分展示出了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情感。而【乙】詩寫于作者青年時期,流露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和氣概,情感是歡快而又熱烈的。
【解析】3.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思是國都遭侵但山河依舊,長安城里的雜草和樹木茂盛地瘋長。詩篇一開頭便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zhàn)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游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fā)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一片荒涼凄慘的氣氛。
4.本題考查詩歌的比較閱讀。
《春望》頷聯(lián)“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思是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寫出了詩人內心國破家亡的痛苦之情,頸聯(lián)“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意思是:戰(zhàn)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寫出了作者身處亂世,卻渴望能與家人聯(lián)系的迫切心情。《春望》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在安史之亂,杜甫是在戰(zhàn)亂背景下寫下這首詩。因此此處的“望”字表達了作者因為時局動蕩表達了自己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情感。
《望岳》這首詩歌主要描繪了詩人登上泰山時所見的景象,如“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意思是:神奇自然,匯聚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黃昏。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詩歌尾聯(lián)“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表現(xiàn)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首詩歌寫于杜甫的青年時期,年輕的杜甫在受到祖國大河山河的鼓舞之下寫下這首滿懷壯志的詩歌,充分展現(xiàn)了年輕人的朝氣蓬勃,因此情感是積極向上的、昂揚的。
(2023·黑龍江大慶·統(tǒng)考三模)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下列對這首詩的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敘寫寧靜閑適的田園生活樂趣,表現(xiàn)詩人歸隱田園后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詩在客觀景物的描寫中融合對人生哲理的領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遠地自偏”形象地道出這樣一個道理:環(huán)境的偏僻幽靜方能使人恬淡、舒適。
D.詩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來賦予其特殊的意蘊。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脫俗、高傲純潔的象征意義;而詩人“采菊”,則表現(xiàn)詩人熱愛自然的情趣。
6.結合語境,從煉字的角度,說說“悠然見南山”中“見”字的妙處。
【答案】5.C 6.“見”字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xiàn)了詩人心靈的自由和愜意。
【解析】5.本題考查古代詩歌的理解賞析能力。
C.“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寫詩人身居鬧市,卻沒有感受到車馬的喧鬧,強調只要內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么即使處于喧鬧的環(huán)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靜之地,表現(xiàn)的是陶淵明歸隱田園的悠然自得、安貧樂道的心境,詩歌中“心遠地自偏”是表達詩人內心恬淡悠閑,雖然身居鬧市也能安然自若的情緒;“環(huán)境的偏僻幽靜方能使人恬淡舒適”有誤;故選C。
6.本題考查詞句賞析。
“見”字體現(xiàn)了詩人不是刻意尋找南山,有意追尋美好的景致,而是不經意間就看到了(欣賞到了)南山的景色,悠然自得之意油然而生,達到一種情與景融的境界,與本詩營造的閑適淡然,隨遇而安的情境相吻合。

相關試卷

中考語文一輪復習第11講 八上課標古詩詞復習(練習)-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一輪復習第11講 八上課標古詩詞復習(練習)-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點過關練2,真題實戰(zhàn)練11,重難創(chuàng)新練17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中考語文第一輪復習第17講 八上課標文言文復習(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第一輪復習第17講 八上課標文言文復習(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共2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方法總結20,問題歸納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中考語文第一輪復習第13講 九上課標古詩詞復習(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第一輪復習第13講 九上課標古詩詞復習(講義)-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解析版),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知識建構2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第11講 八上課標古詩詞復習(練習)-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第11講 八上課標古詩詞復習(練習)-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第13講 九上課標古詩詞復習(講義)-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第13講 九上課標古詩詞復習(講義)-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第11講 八上課標古詩詞復習(講義)-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第11講 八上課標古詩詞復習(講義)-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全國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第11講 八上課標古詩詞復習(講義)-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高效講與練(全國通用)

第11講 八上課標古詩詞復習(講義)-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高效講與練(全國通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