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知識目標
1. 讓學生全面了解各類常見災難(如自然災害中的地震、洪水、火災,以及人為災害中的搶劫、盜竊、煤氣泄漏等)發(fā)生時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2. 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在災難面前保持冷靜的重要性,包括冷靜對決策能力、行動效率的積極影響,并掌握不同災難場景下詳細的自救和求救方法,如地震時的避震姿勢、疏散路線選擇,火災時的正確逃生方式、滅火器材使用,以及遭遇搶劫時的應對策略等。
(二)能力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在緊急情況下敏銳的觀察力,能迅速判斷災難的類型和危險程度。
2. 增強學生在災難場景中的應變能力,包括靈活調(diào)整自救策略、應對突發(fā)狀況(如逃生路線受阻)的能力。
3. 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如正確使用求救設備(如電話報警、發(fā)出求救信號)和簡單自救工具(如滅火器、急救包扎用品)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 增強學生面對災難時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們在面對災難時能夠克服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
2. 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yǎng)他們對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責任感,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和傳播安全知識的意愿。
二、教學內(nèi)容
(一)災難面前的心理反應
1. 詳細分析人在災難面前不同階段的常見心理反應,如災難初期的震驚、恐慌,中期的無助、絕望,以及后期的焦慮、創(chuàng)傷后應激反應等。
2. 探討不同年齡段、性別、經(jīng)歷的人群在面對災難時心理反應的差異,并結(jié)合心理學理論(如應激理論)進行解釋。
(二)保持冷靜的重要性
1. 收集多個國內(nèi)外典型災難案例(包括成功自救和因慌亂導致嚴重后果的案例),通過深入分析這些案例,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在災難面前保持冷靜的重要性。
2. 從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講解冷靜狀態(tài)對大腦決策、身體機能發(fā)揮的積極作用,如冷靜能使大腦保持清晰的思維,合理分配身體能量,提高應對災難的效率。
(三)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1. 分類詳細教授學生在不同類型災難情況下(自然災害、人為災害、公共衛(wèi)生事件等)的自救和求救方法。
對于自然災害,如地震時應迅速躲在堅固家具下、墻角等安全位置,用坐墊、枕頭等保護頭部;火災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低姿前行,根據(jù)火勢和煙霧情況選擇合適的逃生路線等。
對于人為災害,如遭遇搶劫時要保持冷靜,避免激怒歹徒,盡量記住歹徒的外貌、衣著、口音等特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及時報警;遇到盜竊時要保持冷靜,不要貿(mào)然行動,待盜賊離開后及時報警并保護現(xiàn)場。
對于公共衛(wèi)生事件,如傳染病爆發(fā)時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佩戴口罩、勤洗手,遵循政府和衛(wèi)生部門的防控指導等。
2. 教授學生如何在不同環(huán)境下(如室內(nèi)、室外、公共場所、野外等)實施有效的自救和求救,包括利用周圍環(huán)境資源(如尋找避難場所、制作簡易求救信號)和運用現(xiàn)代通訊工具(如撥打緊急救援電話、發(fā)送定位信息)等方法。
三、教學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1. 除了小月火災自救案例,增加多個不同類型災難的案例,如地震中的學校自救、洪水時的村莊救援、搶劫案件中的成功脫身等。
2.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案例,如當事人的心理變化、采取的行動步驟、周圍環(huán)境的利用等,通過對比不同案例,加深學生對冷靜應對災難的理解。
(二)角色扮演法
1. 豐富角色扮演的情景,除了家中有小偷的情景,增加更多如地震時被困廢墟、火災時被困電梯、野外迷路等情景。
2. 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引導學生關(guān)注細節(jié),如在地震被困廢墟時如何保持體力、與外界溝通,火災被困電梯時如何避免吸入煙霧、等待救援的正確姿勢等。
3. 組織學生對角色扮演進行互評,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提出改進建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分析能力。
(三)討論法
1. 在小組討論中,提出更具深度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如“在災難中,如何平衡自身安全和救助他人的關(guān)系?”“當傳統(tǒng)求救方法失效時,還有哪些創(chuàng)新的求救途徑?”等。
2.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聽聞的災難故事,并引導他們從這些故事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通過播放一段包含多種災難場景(如地震房屋倒塌、火災濃煙滾滾、街頭搶劫等)的震撼視頻片段,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2. 在播放結(jié)束后,提出問題“當你身處這些場景中,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你覺得怎樣做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分享自己的初步想法。
(二)案例分析
1. 詳細講述小月火災自救的故事,包括火災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起因,小月在火災中的心理變化(從最初的驚慌到逐漸冷靜),以及她采取的每一個自救行動(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尋找安全出口、撥打報警電話等)。
2. 在講述過程中,適時插入提問,如“小月為什么要選擇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如果她沒有找到安全出口,還有什么其他的逃生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
3. 除了小月的案例,再簡要介紹一兩個其他類型災難的案例,如地震中的成功自救案例,對比不同案例中當事人的應對方法,加深學生對冷靜應對重要性的理解。
(三)情景再現(xiàn)
1. 活動一:模擬小輝家中煤氣泄漏的情景
在教室前方設置模擬場景,包括煤氣灶、家具等道具。
詳細描述情景:小輝放學回家,聞到一股刺鼻的煤氣味,他發(fā)現(xiàn)煤氣灶閥門未關(guān)緊,此時他該怎么辦?
引導學生分組討論,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應對方法,如先打開窗戶通風、不要使用電器開關(guān)、關(guān)閉煤氣閥門等。
每組選派代表到模擬場景中實踐操作,并向全班解釋操作的理由。
2. 活動二:模擬小海遇到搶劫的情景
在教室的另一區(qū)域設置搶劫場景,包括街道背景、歹徒和小海的道具。
詳細描述情景:小海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名持刀歹徒要求交出財物,小海該如何應對?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提醒他們考慮自身安全第一的原則,如不要與歹徒正面沖突、盡量記住歹徒特征、尋找機會逃脫并報警等。
邀請部分小組到場景中進行演示,其他小組觀察并提出改進建議。
(四)角色扮演
1. 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小明發(fā)現(xiàn)家中有小偷的情景,實踐報警和求助的過程。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 5人,分別扮演小明、小偷、家庭成員、警察等角色。
在角色扮演開始前,給學生提供一些提示,如小明發(fā)現(xiàn)小偷時要保持冷靜,盡量避免驚動小偷,可以先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躲藏起來,然后使用手機或其他方式報警;報警時要清晰準確地告知警察家中的地址、小偷的情況等信息。
各小組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在旁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表現(xiàn),包括語言表達、行動措施、團隊協(xié)作等方面。
角色扮演結(jié)束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享在角色扮演中的體驗和遇到的問題,如如何在緊張情況下準確向警察描述情況,如何與家庭成員配合等。
(五)方法指南
1. 教授學生家用電器的安全使用方法
結(jié)合實物或圖片,詳細介紹常見家用電器(如電視機、冰箱、電熱水器、微波爐等)的正確使用步驟和注意事項,如避免濕手插拔插頭、不要在電器周圍堆放易燃物品、定期檢查電器線路等。
講解家用電器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和危險情況(如漏電、短路、過載等),以及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如安裝漏電保護器、遇到電器冒煙立即切斷電源等。
2. 在災難發(fā)生時如何及時求助
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災難下的求助方式,包括撥打緊急救援電話(如110、119、120、122等)的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如要保持冷靜、清晰地說明災難類型、地點、人員傷亡情況等信息。
教授學生如何使用其他求助方式,如利用手機的定位功能、發(fā)送求救短信、使用手電筒或鮮艷物品發(fā)出求救信號等,特別是在無法正常通話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傳遞求救信息。
(六)親子分享
1. 向?qū)W生發(fā)放一份關(guān)于家庭應急計劃的資料,內(nèi)容包括制定家庭應急計劃的重要性、步驟和要點,如確定家庭集合點、準備應急物資(食品、水、急救用品等)、制定逃生路線等。
2. 鼓勵學生回家后與家長一起討論家庭應急計劃,并根據(jù)所學知識對家庭的安全措施進行檢查和改進。
3. 要求學生在下次上課時分享與家長討論的過程和結(jié)果,如家庭應急計劃的制定情況、家長的反饋等,促進學生將課堂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時增強家庭的安全意識。
五、教學資源的準備
(一)教材
本文內(nèi)容作為核心教材,同時參考權(quán)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災難應對手冊等資料,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豐富和完善。
(二)輔助材料
1. 收集更多相關(guān)災難自救的視頻資料,包括不同類型災難的真實救援過程、專業(yè)人士的講解示范等,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更生動形象地向?qū)W生展示自救方法。
2. 準備更豐富的家用電器使用說明書,涵蓋各種常見品牌和型號的電器,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電器的安全使用知識。
3. 制作一些與災難場景相關(guān)的道具,如模擬火災煙霧的煙霧彈、模擬地震廢墟的道具等,增強情景再現(xiàn)和角色扮演的真實性。
六、教學評價
(一)過程評價
1. 在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現(xiàn)活動中,制定詳細的評價量表,從多個維度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如應對策略的合理性、行動的敏捷性、團隊協(xié)作能力、心理狀態(tài)(是否冷靜)等。
2. 觀察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參與度,包括發(fā)言的積極性、觀點的創(chuàng)新性、傾聽他人意見的態(tài)度等,及時給予反饋和鼓勵。
(二)結(jié)果評價
1. 通過設計更全面的小測驗,涵蓋不同類型災難的知識、自救和求救方法的細節(jié)、心理應對策略等內(nèi)容,準確了解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
2. 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收集學生對教學方法、教學內(nèi)容的滿意度,以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困惑,根據(jù)反饋對教學進行調(diào)整和改進。
七、教學反思
1. 在每次課程結(jié)束后,及時記錄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如某個教學方法是否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某個知識點學生理解困難等。
2. 根據(jù)教學評價的結(jié)果,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思考如何改進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質(zhì)量。
3. 定期與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交流教學經(jīng)驗,分享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心得,學習他人的優(yōu)秀經(jīng)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 (2013)第五課 冷靜面對失敗教學設計,共9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對象,教學時間,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心理健康北師大版 (2013)五年級上冊第十六課 遠離厭學教案設計,共11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心理健康第十七課 拒絕誘惑教學設計及反思,共1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