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分為問卷和答卷??荚嚂r量75分鐘,滿分100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下列各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 位移、時間、速度、加速度B. 速度、速率、位移、加速度
C. 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加速度,位移D. 速度、路程、速度的變化量、加速度
【答案】C
【解析】
【詳解】A.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時間是標量,故A錯誤;
B.速度、位移、加速度矢量,而速率是標量,故B錯誤;
C.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加速度,位移是矢量,故C正確;
D.速度、速度變化量、加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路程是標量,故D錯誤。
故選A。
2. 如圖所示,物體沿兩個半徑為R的半圓弧由A運動到C,則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別是( )
A. 0;0
B. 4R,向東;πR
C. 4πR,向東;4R
D. 4R,向東;2πR
【答案】D
【解析】
【詳解】路程是標量,表示物體實際運動軌跡的長度,位移是矢量,反映的是物體始末兩點的直線距離,因此根據題中信息可知,物體的位移為4R,方向向東,路程為2πR。
故選D。
3. 下列關于加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加速度越大,速度變化量越大
B. 加速度和正方向一致時,物體速度一定增大
C.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變,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變
D. 加速度逐漸減小,方向保持和初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一定逐漸增大
【答案】D
【解析】
【詳解】A.加速度大,速度變化量不一定大,故A錯誤;
B.物體加速必須滿足初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一致,故B錯誤;
C.加速度可以改變速度大小,也可以改變速度方向,所以加速度不變,速度方向可能不變,也可能改變,故C錯誤;
D.只要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一定增大,但是加速度逐漸減小,說明速度增大越來越慢,故D正確。
故選D。
【點睛】本題考查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速度之前的聯系與區(qū)別,需要同學們熟悉各個物理量的意義。
4. 某物體做直線運動的速度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8s內物體的加速度不變
B. 4s末物體回到出發(fā)點
C. 6s末物體距出發(fā)點最遠
D. 8s末物體回到出發(fā)點
【答案】D
【解析】
【詳解】A.速度圖線的斜率表示物體的加速度,0-2s,6-8s斜率為正,2-6s內圖像的斜率為負。因此8s內加速度變化,A選項錯誤;
BCD.由速度時間圖象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且在時間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位移為負,可知:內物體一直沿正向運動,內物體沿負向運動,末物體回到出發(fā)點,所以末物體距出發(fā)點最遠,故BC錯誤,D正確;
故選D。
5. 如圖為用頻閃相機拍攝的蘋果自由下落的局部照片,A、B、C、D為照片中蘋果對應的四個位置,蘋果運動的實際位移與照片中對應的高度之比為k,已知頻閃相機每隔相等時間T閃光一次,蘋果的運動可看成勻變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照片中各段位移關系為
B. 照片中各段位移關系為
C. 蘋果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D. 運動至B位置時,蘋果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答案】B
【解析】
【詳解】A.由于不清楚圖中A位置蘋果的速度是否為零,故無法確定圖中x1,x2,x3的比例關系,故A錯誤;
B.已知頻閃相機每隔相等時間閃光一次,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知
可得
整理得
故B正確;
C.蘋果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故C錯誤;
D.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運動至B位置時,蘋果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故D錯誤。
故選B。
6. 如圖所示,在的水平桌面上向右運動的物體,質量為,在運動過程中,還受到一個方向向左的大小為的拉力作用。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
A. ,水平向左B. ,水平向右
C. ,水平向左D. ,水平向右
【答案】C
【解析】
【詳解】依據
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所以為水平向左。
故選C。
7. 如圖所示,、為兩個相互垂直的共點力,F是它們的合力。已知,。若只改變、的夾角,則它們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
A8NB. 1NC. 18ND. 5N
【答案】A
【解析】
【詳解】由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可知
根據力的合成原理可知
即
故選A。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在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選對得5分,選對但不全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8. 質點做直線運動的位移x與時間t的關系為(各物理量均采用國際單位制單位),則該質點()
A. 加速度為B. 第1s內的位移是7m
C. 前2s內的平均速度是9m/sD. 第3s末的速度為11m/s
【答案】BC
【解析】
【詳解】A.根據
可得
,
加速度為
故A錯誤;
B.第1s內的位移為
故B正確;
C.前2s內的平均速度等于1s末的瞬時速度,為
故C正確;
D.第3s末的速度為
故D錯誤。
故選BC。
9. 物體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功,已知第3秒內和第2秒內的位移之差為,則可知( )
A. 第1秒內的位移是B. 第2秒末的速度是
C. 物體運動過程中加速度為D. 物體在前2秒內的平均速度是
【答案】AD
【解析】
【詳解】C.根據
可得物體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為
故C錯誤;
A.第1秒內的位移為
故A正確;
BD.物體第2秒末的速度為
物體在前2秒內的平均速度為
故B錯誤,D正確。
故選AD。
10. 如圖,將力(大小、方向已知)分解為兩個分力和,已知和F的夾角,,。關于分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當時,有唯一解B. 當時,有兩個解
C. 當時,有兩個解D. 當時,有唯一解
【答案】CD
【解析】
【詳解】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當時,分力和合力不能構成三角形,無解;
當時,兩分力和合力恰好構成直角三角形,有唯一解;
當時,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有兩組解;
若時,只有一組解。
故選CD。
11. 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坐標原點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甲車做剎車運動,乙車做加速運動,它們的速度的平方()隨位置(x)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分別對應直線A和直線B。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 汽車甲的加速度大小為
B. 汽車甲、乙經相遇
C. 汽車甲、乙分別經過處的時間差是
D. 汽車甲、乙在處相遇
【答案】D
【解析】
【詳解】A.汽車甲的加速度大小為
故A正確;
B.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為
由圖可知汽車甲的初速度為,汽車乙的初速度為零,甲、乙相遇時,若汽車甲未靜止時有
解得
汽車甲靜止的時間為
假設不成立,故甲、乙相遇時,汽車甲靜止,汽車甲靜止時的位移為
根據動力學公式有
解得
故B正確;
C.汽車甲的位移為
汽車甲經過處的時間為
汽車乙的位移為
汽車乙經過處的時間為
汽車甲、乙分別經過處的時間差是
故C正確;
D.由上述分析可知汽車甲、乙在處相遇,故D錯誤。
本題選錯誤的,故選D。
三、實驗題(每空2分,共18分)
12. (1)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時,要用到打點計時器,打點計時器是一種計時儀器,其電源頻率為50Hz,常用的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計時器使用的是_________(直流電,交流電),它們是每隔________s打一個點。
(2)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和讓紙帶開始運動,這兩個操作之間的時間順序關系是____________
A.先接通電源,后讓紙帶運動
B.先讓紙帶運動,再接通電源
C.讓紙帶運動的同時接通電源
D.先讓紙帶運動或先接通電源都可以
(3)小車拖動紙帶運動,打出的紙帶如圖所示。選出A、B、C、D、E、F、G,7個計數點,每相鄰兩點間還有4個計時點(圖中未標出)。已知各點間位移,則:
①E點的瞬時速度____________m/s(保留二位有效數字);
②小車運動加速度a=____________(保留二位有效數字)。
【答案】 ①. 交流電 ②. 0.02 ③. A ④. 0.32 ⑤. 0.50
【解析】
【詳解】(1)[1][2]常用的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計時器使用的是交流電,而交流電的頻率為,根據頻率與周期之間的關系可得
則可知打點計時器每隔0.02s打一個點。
(2)[3]A.根據實驗的可操作性以及節(jié)省紙帶的原則,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故A正確;
B.若先釋放紙帶再接通電源,則會因重物運動的較快而不利于數據的采集和處理,甚至會對實驗造成較大的誤差,同時紙帶也浪費較多,故B錯誤;
C.讓紙帶運動的同時接通電源,可能會因為打點計時器剛開始工作時不穩(wěn)定而造成所采集的數據點存在誤差,故C錯誤;
D.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故D錯誤。
故選A。
(3)[4]對于勻變速直線運動,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該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因此E點的瞬時速度為
[5]根據逐差相等公式
可得
13. (1)將彈簧懸掛在鐵架臺上,保持彈簧軸線豎直,將刻度尺豎直固定在彈簧一側;
(2)彈簧自然懸掛,待彈簧靜止時,記下彈簧長度L0(見圖一),彈簧下端掛上砝碼盤時,彈簧長度記為為Lx;在砝碼盤中每次增加10g砝碼,彈簧長度依次記為L1至L6,數據如下表:
(3)根據圖一讀出彈簧長度L0=____________cm.圖二為小明同學根據表中數據作的圖,縱軸是砝碼的質量,橫軸是彈簧長度與____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x”或“L1”);
(4)由圖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為____________N/m;(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重力加速度取10m/s2)
(5)關于“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系”的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______(請將正確答案對應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A.彈簧被拉伸時,拉力越大越好
B.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要使彈簧保持豎直狀態(tài)
C.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要在鉤碼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讀數
D.用刻度尺測得彈簧的長度即為彈簧的伸長量
【答案】 ①. 16 ②. ③. ④. BC##CB
【解析】
【詳解】(3)[1]由圖一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需要估讀到,所以讀數為
[2]由圖二可知x從零開始變化,即只掛砝碼盤不掛砝碼時x為零,所以橫軸是彈簧長度與的差值。
(4)[3]由圖可知彈簧勁度系數為
(5)[4]A.彈簧被拉伸時,力不宜過大,避免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故A錯誤;
B.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要使彈簧保持豎直狀態(tài),以確定力的方向,故B正確;
C.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要在鉤碼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讀數,以保證讀數的準確性,故C正確;
D.用刻度尺測得彈簧的長度為總長,不是伸長量,故D錯誤。
故選BC。
四、解答題
14. 質量為m=5kg的物體用勁度系數k=500N/m彈簧懸掛起來,靜止時彈簧伸長多少?把物體靜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物體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0.2,最大靜摩擦力為30N,用水平拉力F=25N拉它,摩擦力多大?用35N的水平力拉它,摩擦力又是多大?(g=10N/kg)
【答案】(1)0.1m;(2)25N;(3)10N
【解析】
【詳解】(1)由二力平衡
mg=kx
解得
x==0.1m
(2)由于
fmax=30N
當
F1=25Nfmax
時,物體滑動故
f2=FN=10N
15. 一物體從離地45m的空中自由落下,不計空氣阻力,,求:
(1)物體落地時的速度大小;
(2)經過多少時間落到地面;
(3)物體落地前最后1s內的位移。
【答案】(1)30m/s;(2)3s;(3)25m
【解析】
【詳解】(1)由
解得
(2)由
解得
(3)從開始落下起前2s內的位移為
解得
所以最后1s內的位移為
16. 甲、乙兩車相距14m,同時沿平直公路做直線運動,甲車在前,以初速度,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乙車在后,以初速度,加速度,與甲同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求:
(1)甲車速度減到0的時間;
(2)乙車追上甲車經歷的時間;
(3)如果初狀態(tài)甲、乙兩車相距80m,其他條件不變,求乙車追上甲車經歷的時間(結果如果有根式可以用根式表示)。
【答案】(1);(2)7s;(3)
【解析】
【詳解】(1)根據速度時間關系
代入數據
解得
(2)根據位移時間關系
根據位移關系
解得
,時間合理,即乙車追上甲車經歷7s
(3)根據位移時間關系
根據位移關系
解得
時間不合理
甲車
根據
解得
代表符號
L0
Lx
L1
L2
L3
L4
L5
L6
數值(cm)
16.75
18.74
20.75
22.75
24.76
26.72
28.74
這是一份湖南省邵陽市武岡市2024屆高三物理上學期期中試題含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實驗題,解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邵陽市武岡市2023_2024學年高三物理上學期期中試題含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實驗題,解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邵陽市武岡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解析版)-A4,共9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