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開啟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樣品之旅。下列探月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點火起航B.箭器分離C.月背著陸D.采集月壤
2.(1分)2024年中國水周的主題為“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下列做法符合該主題的是( )
A.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農業(yè)上大量使用農藥
C.防治海洋垃圾污染
D.景觀用水大量使用自來水
3.(1分)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滴加液體B.添加酒精
C.讀取液體體積D.取用固體粉末
4.(1分)我國“鵲橋二號”中繼星使用鍍金鉬絲天線,搭建了地面與“嫦娥六號”的通信橋梁。如圖是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符號“2M”可表示兩個鉬元素
B.鉬屬于非金屬元素
C.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g
D.1個M2+中含有40個電子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5~6小題。安徽是中國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唐代陸羽《茶經》中記載:“風爐以銅鐵鑄之……底一窗以為通飚漏燼之所……風能興火,火能熟水?!薄颁跛?,……其格以生銅鑄之?!?br>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風爐屬于混合物
B.火能煮水說明燃燒過程伴隨能量變化
C.“飚”(即風)可支持燃燒,可作燃料
D.“漉水襄”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其作用與濾紙相似
6.《茶經》中用“馨”形容茶湯的香,其主要是由香葉醇(C10H18O)等物質所致。下面有關香葉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由29個原子構成
C.屬于氧化物
D.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5:9
7.(1分)我國科學家利用光催化技術實現(xiàn)了綠色制取H2O2,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共涉及五種物質
B.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增加
C.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均無變化
D.該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8.(1分)建立模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確的是( )
A.空氣組成模型
B.原子結構模型
C.物質分類
D.地殼中的元素含量
9.(1分)某海水淡化系統(tǒng)(如圖)工作時,蒸發(fā)腔中的水在光熱作用下變?yōu)樗魵?,太陽能風扇將水蒸氣吹到冷凝腔冷凝,實現(xiàn)海水淡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光熱作用下,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
B.液態(tài)水變?yōu)樗魵?,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C.水蒸氣冷凝為水,水分子本身變小
D.海水變?yōu)榈肿踊瘜W性質不變
10.(1分)下列實驗分別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證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
B.氮氣檢驗
C.驗證氧氣的助燃性
D.探究分子運動的規(guī)律
11.(1分)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確的是( )
A.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是硬水,故軟水一定不含鈣鎂化合物
B.單質只含有一種元素,故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
C.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故帶電的粒子一定是離子
D.催化劑的質量在反應前后不變,故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物質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12.(1分)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測定出空氣中O2約占15(按體積計算)。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②中瓶內空氣的體積約為200mL
B.可加熱鐵絲引燃銅匙中的白磷
C.白磷的作用是消耗②中瓶內的O2
D.最終注射器活塞移至約40mL刻度線處
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28分。
13.(5分)興趣小組在進行“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學家探索物質組成與結構的歷程”的跨學科實踐活動時,做了如下探究活動。
【任務一】探究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
(1)從宏觀角度分析,氮氣是由 組成的;從微觀角度分析,氮氣是由 構成的。
(2)如圖所示,封閉在注射器中的空氣被壓縮后,氣體分子間的 變小。
【任務二】認識模型在探索物質組成與結構中的作用
(3)已知氦﹣3原子是一種含2個質子和1個中子的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氦﹣3原子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4)原子是構成化學物質的基本單元。
請以氖氣、氯化氫和氯化鈉三種物質為例,從原子直接或間接構成物質的角度,簡要談談你對“原子是構成一切化學物質的基本單元”的理解: (寫1種即可)。
14.(6分)請結合如圖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a儀器的名稱是 。
(2)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填字母);若用D裝置收集氧氣,收集到的氧氣不純凈的原因是 (寫1點即可)。
(3)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為 ;利用裝置C收集氧氣,氣體應從 (填“b”或“c”)端通入。
15.(6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中對某河水的水樣進行凈化處理,他們設計的流程如圖所示。
(1)明礬的作用是 。
(2)操作1的名稱是 ,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填1種即可)。若操作1后液體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 (答1點即可)。
(3)加活性炭的目的是除去水樣中的 。
(4)得到的凈化水屬于 (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16.(6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探究影響電解水反應快慢的因素。溫度20℃時,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實驗Ⅰ,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1)能燃燒且產生淡藍色火焰的是 (選填“a”或“b”)管內氣體。
(2)電解水的符號表達式為 。
(3)通過實驗Ⅰ可知電解純水的速率很慢, 越大,電解水反應速率越快。
【提出問題】電解純水的速率很慢,還有什么因素會影響電解水的速率?
【查閱資料】水中可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以增強導電性。
【形成假設】水中氫氧化鈉的含量會影響電解水反應的速率。
【進行實驗】溫度為20℃時,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實驗Ⅱ,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4)從實驗設計角度考慮,實驗④中蒸餾水的體積c= 。
【得出結論】
(5)可得出的結論是 。
【交流討論】
(6)表中部分數(shù)據(jù)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從物質性質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答兩點即可)
(7)預測實驗⑦中所用時間d (選填“>”或“<”)2min。
17.(5分)在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攝取。碘元素對人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圖是某地市場銷售的250g一袋的“加碘食鹽”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
(1)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 。由說明書內容可推測,碘酸鉀的一種化學性質 。
(2)配制該加碘食鹽時每袋食鹽中最多加入(KIO3)的質量是多少?(保留兩位小數(shù))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的4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
1.(1分)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開啟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樣品之旅。下列探月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點火起航B.箭器分離C.月背著陸D.采集月壤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
【解答】解:A.點火起航過程中,燃料與助燃劑(如氧氣)發(fā)生劇烈的氧化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和光,同時生成新的物質(如水蒸氣、二氧化碳等),由于有新物質生成,因此點火起航屬于化學變化,故A選項正確;
B.箭器分離是火箭在飛行過程中,各個部分(如助推器、整流罩等)按照預定程序分離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只是物體的位置或形狀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箭器分離屬于物理變化,故B選項錯誤;
C.月背著陸是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探測器只是從運動狀態(tài)變?yōu)殪o止狀態(tài),或者位置發(fā)生了變化,但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月背著陸屬于物理變化,故C選項錯誤;
D.采集月壤是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收集土壤樣本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只是將月球表面的土壤收集起來,并沒有改變土壤的化學性質或生成新物質,因此采集月壤屬于物理變化,故D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簡單,通過嫦娥六號探測器的發(fā)射和探月過程,巧妙地考察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這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用化學知識去解釋和判斷生活中的現(xiàn)象,同時,也提醒我們在判斷變化類型時,要抓住是否有新物質生成這一關鍵點。
2.(1分)2024年中國水周的主題為“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下列做法符合該主題的是( )
A.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農業(yè)上大量使用農藥
C.防治海洋垃圾污染
D.景觀用水大量使用自來水
【分析】保護水資源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節(jié)約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體污染。
【解答】解:A、生活污水中含有有害物質,任意排放生活污水會污染水體,應集中處理達標后排放,故A不符合題意;
B、農業(yè)上大量使用農藥,會污染水源和土壤,應合理使用,故B不符合題意;
C、防治海洋垃圾污染,可以減少污染,保護海洋資源,故C符合題意;
D、景觀用水大量使用自來水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要理解和熟記保護水資源和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以及與之相關知識等。
3.(1分)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滴加液體B.添加酒精
C.讀取液體體積D.取用固體粉末
【分析】A.根據(jù)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
B.根據(jù)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
C.根據(jù)量筒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
D.根據(jù)往試管中添加粉末狀固體的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解:A、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時,應垂懸在試管口上方,故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燈,故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讀取液體體積時,應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觀察刻度時,視線、刻度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三者保持水平,故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取用粉末狀藥品,試管橫放,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故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4.(1分)我國“鵲橋二號”中繼星使用鍍金鉬絲天線,搭建了地面與“嫦娥六號”的通信橋梁。如圖是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符號“2M”可表示兩個鉬元素
B.鉬屬于非金屬元素
C.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g
D.1個M2+中含有40個電子
【分析】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序數(shù),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符號“2M”表示兩個鉬原子,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故選項說法錯誤。
B、鉬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C、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方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故選項說法錯誤。
D、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序數(shù),鉬的原子序數(shù)是42,原子中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1個M原子中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42,1個M原子失去2個電子形成1個M2+,1個M2+中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42﹣2=40,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shù)、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5~6小題。安徽是中國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唐代陸羽《茶經》中記載:“風爐以銅鐵鑄之……底一窗以為通飚漏燼之所……風能興火,火能熟水。”“漉水,……其格以生銅鑄之?!?br>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風爐屬于混合物
B.火能煮水說明燃燒過程伴隨能量變化
C.“飚”(即風)可支持燃燒,可作燃料
D.“漉水襄”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其作用與濾紙相似
【分析】A、根據(jù)混合物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火能熟水”的含義,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風能加速空氣流通,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漉水囊”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風爐中含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火能煮水,說明燃燒放熱,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飚”是風,是流動的空氣,能夠提供燃燒所需的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不能作燃料,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漉水襄”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其作用與濾紙相似,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金屬材料、燃燒的條件、過濾的原理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6.《茶經》中用“馨”形容茶湯的香,其主要是由香葉醇(C10H18O)等物質所致。下面有關香葉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由29個原子構成
C.屬于氧化物
D.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5:9
【分析】A、根據(jù)香葉醇化學式的含義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香葉醇化學式的含義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氧化物是指含有兩種元素,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shù)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香葉醇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香葉醇是由香葉醇分子構成,1個香葉醇分子中含有10+18+1=29個原子,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氧化物是指含有兩種元素,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香葉醇中含有三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D、香葉醇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10):(1×18)=60:9,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與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7.(1分)我國科學家利用光催化技術實現(xiàn)了綠色制取H2O2,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共涉及五種物質
B.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增加
C.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均無變化
D.該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分析】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在光照和催化劑作用下,水和氧氣反應生成過氧化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H2O+O2光照ˉ催化劑2H2O2。
【解答】解:A、根據(jù)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圖中共涉及O2、H2O、H2O2、催化劑這4種物質,故A選項說法錯誤;
B、由催化劑的概念可知,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保持不變,故B選項說法錯誤;
C、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之和為零,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零。反應前O2中O顯0價,H2O中H顯+1價、O顯﹣2價;反應后H2O2中H顯+1價、O顯﹣1價,因此反應前后氫元素化合價不變,氧元素化合價改變,故C選項說法錯誤;
D、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故D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要理解和熟記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8.(1分)建立模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確的是( )
A.空氣組成模型
B.原子結構模型
C.物質分類
D.地殼中的元素含量
【分析】A、根據(jù)按體積計算空氣由78%N2和21%O2,還有1%其他成分組成分析解答;
B、根據(jù)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分析解答;
C、根據(jù)純凈物包括化合物和單質分析解答;
D、根據(jù)地殼中元素含量考慮。
【解答】解:A、空氣中氮氣(N2)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78%,氧氣(O2)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21%,其他成分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1%,故A選項正確;
B、原子由原子核以及圍繞原子核做高速運動的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一般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即質子包含在原子核中,故B選項錯誤;
C、物質可以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可以分為單質和化合物,故C選項錯誤;
D、地殼中含量前五的元素由高到低依次為O、Si、Al、Fe、Ca,圖中鋁和鐵、氧和硅的順序不正確,故D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在解答時,根據(jù)物質的構成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做出判斷。
9.(1分)某海水淡化系統(tǒng)(如圖)工作時,蒸發(fā)腔中的水在光熱作用下變?yōu)樗魵?,太陽能風扇將水蒸氣吹到冷凝腔冷凝,實現(xiàn)海水淡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光熱作用下,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
B.液態(tài)水變?yōu)樗魵猓肿娱g的間隔變大
C.水蒸氣冷凝為水,水分子本身變小
D.海水變?yōu)榈?,水分子化學性質不變
【分析】根據(j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环肿又g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光熱作用下,溫度升高,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故選項說法正確。
B、液態(tài)水變?yōu)樗魵猓肿娱g的間隔變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C、水蒸氣冷凝為水,水分子本身不變,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選項說法錯誤。
D、海水變?yōu)榈?,水分子本身沒有發(fā)生改變,水分子化學性質不變,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10.(1分)下列實驗分別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證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
B.氮氣檢驗
C.驗證氧氣的助燃性
D.探究分子運動的規(guī)律
【分析】A、根據(jù)干冷的燒杯能檢驗水蒸氣的存在,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氧氣能支持燃燒,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分子的基本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實驗能說明蠟燭燃燒有二氧化碳生成,證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應使用干冷的燒杯,故選項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氮氣不能支持燃燒,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但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的氣體不一定是氮氣,也可能是二氧化碳、稀有氣體等,故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故選項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品紅在熱水中擴散更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故選項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1.(1分)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確的是( )
A.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是硬水,故軟水一定不含鈣鎂化合物
B.單質只含有一種元素,故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
C.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故帶電的粒子一定是離子
D.催化劑的質量在反應前后不變,故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物質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化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硬水和軟水、單質、離子、催化劑等概念的理解;例如硬水是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而軟水是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催化劑是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
【解答】解:A.軟水是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并不是一定不含鈣鎂化合物,故A推理錯誤;
B.單質的定義就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故B推理正確;
C.離子是帶電的粒子,但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離子,例如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故C推理錯誤;
D.催化劑的質量在反應前后不變,但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物質不一定是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是不參與反應的雜質,故D推理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簡單,考查了化學邏輯推理的能力,要求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理解和準確的應用,通過逐一分析每個選項,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只有B選項的推理是符合化學原理的,這提醒我們在進行化學邏輯推理時,要準確理解概念,避免陷入邏輯陷阱。
12.(1分)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測定出空氣中O2約占15(按體積計算)。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②中瓶內空氣的體積約為200mL
B.可加熱鐵絲引燃銅匙中的白磷
C.白磷的作用是消耗②中瓶內的O2
D.最終注射器活塞移至約40mL刻度線處
【分析】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欲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所選除氧劑要具備以下特征:本身能夠在空氣中燃燒(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本身的狀態(tài)為非氣體;生成物為非氣態(tài)。該實驗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所用藥品必須是足量;③讀數(shù)時一定要冷卻到原溫度,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①中取出了200mL水,則②中瓶內空氣的體積約為200mL,故選項說法正確。
B、鐵絲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可加熱鐵絲引燃銅匙中的白磷,故選項說法正確。
C、白磷燃燒,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白磷的作用是消耗②中瓶內的O2,故選項說法正確。
D、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則試管內氣體減少200mL×15=40mL,最終注射器活塞移至約100mL﹣40mL=60mL刻度線處,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28分。
13.(5分)興趣小組在進行“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學家探索物質組成與結構的歷程”的跨學科實踐活動時,做了如下探究活動。
【任務一】探究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
(1)從宏觀角度分析,氮氣是由 氮元素 組成的;從微觀角度分析,氮氣是由 氮分子 構成的。
(2)如圖所示,封閉在注射器中的空氣被壓縮后,氣體分子間的 間隔 變小。
【任務二】認識模型在探索物質組成與結構中的作用
(3)已知氦﹣3原子是一種含2個質子和1個中子的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氦﹣3原子的是 C (填字母)。
A.
B.
C.
D.
(4)原子是構成化學物質的基本單元。
請以氖氣、氯化氫和氯化鈉三種物質為例,從原子直接或間接構成物質的角度,簡要談談你對“原子是構成一切化學物質的基本單元”的理解: 氖原子可以直接構成氖氣(合理即可) (寫1種即可)。
【分析】(1)根據(jù)氮氣的組成和構成分析;
(2)根據(jù)分子間有間隔的特性分析;
(3)根據(jù)氦﹣3原子的構成分析模型;
(4)根據(jù)氖氣的構成分析回答。
【解答】解(1)從宏觀角度分析,氮氣由氮元素組成;從微觀角度分析,氮氣由氮分子構成;
(2)分子間有間隔,封閉在注射器中的空氣被壓縮后,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變??;
(3)氦﹣3原子是一種含2個質子和1個中子的原子,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氦﹣3原子由2個質子、1個中子和2個電子構成,故選:C;
(4)由常見物質的構成可知,氖原子直接構成氖氣;氫原子和氯原子先構成氯化氫分子,氯化氫分子再構成氯化氫;鈉原子和氯原子得失電子變成鈉離子和氯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再構成氯化鈉。
故答案為:(1)氮元素;氮分子;
(2)間隔;
(3)C;
(4)氖原子可以直接構成氖氣(合理即可)。
【點評】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題中考查的問題,然后結合學過的知識和題中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14.(6分)請結合如圖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a儀器的名稱是 分液漏斗 。
(2)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A (填字母);若用D裝置收集氧氣,收集到的氧氣不純凈的原因是 集氣瓶內沒有裝滿水 (寫1點即可)。
(3)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為 過氧化氫→二氧化錳水+氧氣 ;利用裝置C收集氧氣,氣體應從 b (填“b”或“c”)端通入。
【分析】(1)根據(jù)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來分析;
(2)根據(jù)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裝置和注意事項來分析;
(3)根據(jù)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原理以及氧氣的性質來分析。
【解答】解:(1)由圖可知,a儀器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2)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需要固體加熱型發(fā)生裝置,則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A;若用D裝置收集氧氣,收集到的氧氣不純凈的原因是集氣瓶內沒有裝滿水或一開始冒氣泡就收集氣體。
(3)實驗室用裝置B(固液常溫型發(fā)生裝置)制取氧氣的反應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過氧化氫→二氧化錳水+氧氣;利用裝置C收集氧氣,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氣體應從b端通入。
故答案為:
(1)分液漏斗;
(2)A;集氣瓶內沒有裝滿水;
(3)過氧化氫→二氧化錳水+氧氣;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實驗室氣體的制取和收集,熟練掌握氣體的制取原理,了解確定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項等知識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5.(6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中對某河水的水樣進行凈化處理,他們設計的流程如圖所示。
(1)明礬的作用是 使水中懸浮的雜質較快沉降 。
(2)操作1的名稱是 過濾 ,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燒杯或玻璃棒或漏斗 (填1種即可)。若操作1后液體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 濾紙破損(合理即可) (答1點即可)。
(3)加活性炭的目的是除去水樣中的 色素和異味 。
(4)得到的凈化水屬于 混合物 (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分析】(1)根據(jù)明礬凈水的原理來分析;
(2)根據(jù)分離混合物的方法及其所需儀器、濾液渾濁的原因來分析;
(3)根據(jù)活性炭的性質來分析;
(4)根據(jù)物質的組成與分類來分析。
【解答】解:(1)明礬可以吸附水中懸浮性雜質,使水中懸浮的雜質較快沉降;
(2)操作1后得到固體和液體,實現(xiàn)固液分離,故操作1的名稱是過濾;過濾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漏斗;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濾紙破損或漏斗內的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或承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則加活性炭的目的是除去水樣中的色素和異味;
(4)凈化后的水中依然含有可溶性的雜質,故得到的凈化水屬于混合物。
故答案為:(1)使水中懸浮的雜質較快沉降;
(2)過濾;燒杯或玻璃棒或漏斗;濾紙破損(合理即可);
(3)色素和異味;
(4)混合物。
【點評】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水的凈化方法、原理和相關操作等。然后結合實驗情景和問題情景,細致地分析題意和實驗信息,并根據(jù)所學的相關知識,選擇好凈化的方法,進行凈化實驗操作,或者是通過細心地思考、探究,來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等。
16.(6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探究影響電解水反應快慢的因素。溫度20℃時,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實驗Ⅰ,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1)能燃燒且產生淡藍色火焰的是 a (選填“a”或“b”)管內氣體。
(2)電解水的符號表達式為 H2O→通電H2+O2 。
(3)通過實驗Ⅰ可知電解純水的速率很慢, 電壓 越大,電解水反應速率越快。
【提出問題】電解純水的速率很慢,還有什么因素會影響電解水的速率?
【查閱資料】水中可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以增強導電性。
【形成假設】水中氫氧化鈉的含量會影響電解水反應的速率。
【進行實驗】溫度為20℃時,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實驗Ⅱ,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4)從實驗設計角度考慮,實驗④中蒸餾水的體積c= 200 。
【得出結論】
(5)可得出的結論是 氫氧化鈉的含量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
【交流討論】
(6)表中部分數(shù)據(jù)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從物質性質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相同條件下,氧氣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氫氣;氧氣的化學性質活潑,部分氧氣與電極發(fā)生反應 。(答兩點即可)
(7)預測實驗⑦中所用時間d < (選填“>”或“<”)2min。
【分析】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氫氣燃燒生成水,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是8:1。
【解答】解:(1)由電解水實驗可知,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1:2,由圖可知b管與電源的正極相連,所以b管中的氣體是氧氣,氧氣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燒,a管與電源的負極相連,所以a管中的氣體是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氫氣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2)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H2O→通電H2+O2。
(3)由實驗①②③可知當液體種類、時間相同的條件下,電壓越大,生成的氣體體積越大,電解水反應速率越快。
(4)該實驗是探究水中氫氧化鈉的含量對電解水反應的速率的影響,所以蒸餾水的體積應保持一樣,所以實驗④中蒸餾水的體積c=200mL;
(5)由實驗④⑤⑥可知,當液體種類、電壓相同時,生成等體積的氣體,氫氧化鈉的質量越大,需要的時間越少,所以可得氫氧化鈉的含量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6)相同條件下,氧氣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氫氣;氧氣的化學性質活潑,部分氧氣與電極發(fā)生反應。
(7)氫氧化鈉的含量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實驗⑦中氫氧化鈉的含量大于實驗⑥中氫氧化鈉的含量,所以反應時間小于2min。
故答案為:(1)a。
(2)H2O→通電H2+O2。
(3)電壓。
(4)200。
(5)氫氧化鈉的含量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6)相同條件下,氧氣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氫氣;氧氣的化學性質活潑,部分氧氣與電極發(fā)生反應。
(7)<。
【點評】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同時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7.(5分)在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攝取。碘元素對人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圖是某地市場銷售的250g一袋的“加碘食鹽”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
(1)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 +5 。由說明書內容可推測,碘酸鉀的一種化學性質 受熱易分解 。
(2)配制該加碘食鹽時每袋食鹽中最多加入(KIO3)的質量是多少?(保留兩位小數(shù))
【分析】(1)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以及碘酸鉀需要避光、避熱、密封防潮儲藏來分析;
(2)根據(jù)某加碘食鹽250克一袋,含碘量為(20﹣30mg)/kg,結合元素質量分數(shù)的相關計算來分析。
【解答】解:(1)碘酸鉀(KIO3)中鉀元素的化合價為+1,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可知,碘元素的化合價為:+5。由說明書內容可知,碘酸鉀需要避光、避熱、密封防潮儲藏,則碘酸鉀的一種化學性質是受熱易分解;
(2)某加碘食鹽250克一袋,含碘量為(20﹣30mg)/kg,則每千克最多含碘元素30mg,所以配制該加碘食鹽時每袋食鹽中最多加入KIO3的質量為:30mg÷(12739+127+16×3×100%)×250g1000g≈12.64mg。
答:配制該加碘食鹽時每袋食鹽中最多加入KIO3的質量是12.64mg。
故答案為:
(1)+5;受熱易分解;
(2)12.64mg。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合價原則、物質的性質以及元素質量分數(shù)的相關計算,難度不大,根據(jù)所學知識,結合題中信息,認真分析即可解答。
實驗
實驗序號
液體種類
電壓/V
時間/min
H2體積/mL
O2體積/mL


200mL蒸餾水
2
45
0
0

200mL蒸餾水
10
45
極少
極少

200mL蒸餾水
16
45
5
2.5
實驗
實驗序號
液體種類
電壓/V
時間/min
H2體積/mL
O2體積/mL


cmL蒸餾水+0.8gNaOH
10
30
10
4.9

200mL蒸餾水+1.6gNaOH
10
2.6
10
4.9

200mL蒸餾水+3.2gNaOH
10
2.0
10
5.0

200mL蒸餾水+4gNaOH
10
d
10
5.0
碘鹽
配料:氯化鈉、碘酸鉀(KIO3)
含碘量:(20~30)mg/kg
保質期:18個月
食用方法:勿長時間燉炒
儲藏指南:避光、避熱、密封防潮
題號
1
2
3
4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D
D
D
A
C
D
B
D
實驗
實驗序號
液體種類
電壓/V
時間/min
H2體積/mL
O2體積/mL


200mL蒸餾水
2
45
0
0

200mL蒸餾水
10
45
極少
極少

200mL蒸餾水
16
45
5
2.5
實驗
實驗序號
液體種類
電壓/V
時間/min
H2體積/mL
O2體積/mL


cmL蒸餾水+0.8gNaOH
10
30
10
4.9

200mL蒸餾水+1.6gNaOH
10
2.6
10
4.9

200mL蒸餾水+3.2gNaOH
10
2.0
10
5.0

200mL蒸餾水+4gNaOH
10
d
10
5.0
碘鹽
配料:氯化鈉、碘酸鉀(KIO3)
含碘量:(20~30)mg/kg
保質期:18個月
食用方法:勿長時間燉炒
儲藏指南:避光、避熱、密封防潮

相關試卷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三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化學月考試卷-A4:

這是一份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三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化學月考試卷-A4,共10頁。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化學試題:

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化學試題,共4頁。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題:

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96gD,建立模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某海水淡化系統(tǒng),下列實驗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題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題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化學試題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化學試題

81,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化學試題

81,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化學試題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化學試題(原卷+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化學試題(原卷+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