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意義;
新教材變化
1.新教材依據新課標對部分內容作了重新編排,使教材更符合新課標要求;如第19課增加了北朝政權更替,介紹北魏之后朝代更迭的情況。
2.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學考古、理論研究新成果,課文標題后引語部分增加相應內容的圖片信息,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圖、新圖片、考古新發(fā)現的遺物,歷史知識內容更加充實豐富,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如第19課引語旁配有《嘎仙洞遺址》、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畫《采桑圖》、《北齊校書圖》(摹本 ·局部),拉近了學生和歷史的距離。
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yǎng)目標)
◆1.閱讀《淝水之戰(zhàn)示意圖》,講述淝水之戰(zhàn)的基本過程;了解淝水之戰(zhàn)后北方的政治局面。(時空觀念)
◆2.分類歸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的影響;理解北方民族大交融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意義。(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3.知道北朝政權更替的過程和重要史事,初步區(qū)分歷史敘述中的史實與解釋,理解“北朝”這一概念的基本含義。(唯物史觀)
教學重點
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學難點
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意義
教學方法
觀看視頻法、識讀地圖法、研讀史料法、表格歸納法、思維導圖法
教學資源
ppt
教 學 內 容 及 進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觀看圖片:《北魏貴胄出行圖》
文物解讀:山西大同博物館一層大廳壁畫《北魏貴胄出行圖》是一幅大型壁畫,高約15.5米,寬約50米,內容以大同北魏壁畫墓“出行圖”為藍本,創(chuàng)作了北魏貴胄出行場面。這幅壁畫不僅是大同市博物館的標志性展品之一,也是游客進入博物館后首先映入眼簾的藝術作品。它展現了北魏時期的貴族出行場景,通過精細的繪畫技巧,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化特色。
設問:北魏孝文帝進行了怎樣的改革?北方民族交融有何深遠影響?
二、淝水之戰(zhàn)
1.背景
任務一:閱讀教材,十六國指的是什么?前秦為什么會統(tǒng)一北方?
前秦統(tǒng)一北方形勢
十六國: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北方15個政權和西南的成漢,總稱“十六國”。
前秦統(tǒng)一北方:前秦在苻堅統(tǒng)治期間,重用漢人王猛,銳意改革,國力大盛,一度統(tǒng)一了北方。
2.經過
任務二:觀察地圖,閱讀教材,請你講述淝水之戰(zhàn)的過程。
淝水之戰(zhàn)示意圖
讀圖方法指導:
1.看圖名
2.看圖例
3.看圖注
4.將圖中信息與課文內容進行對比
時間
383年
交戰(zhàn)雙方及兵力
前秦(30萬)VS前秦(8萬)
經過
晉軍要求秦軍后退,以擺開戰(zhàn)場決戰(zhàn),秦軍后退陣腳大亂,晉軍乘機進攻
結果
前秦失敗,北方陷入分裂混亂
成語故事
草木皆兵、抽鞭斷流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與統(tǒng)一北方
任務一:閱讀《課前導語》,簡述北魏是如何崛起的?

嘎仙洞遺址 鮮卑族拓跋部的興起
北魏的崛起:
1.鮮卑人由拓跋、慕容、宇文等部構成,拓跋部是其中之一。
2.386年,拓跋什翼犍的孫子拓跋珪在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重建代國,不久又改稱魏國,史稱北魏。
3.北魏軍攻破后燕國都中山的第二年,拓跋珪把都城從盛樂遷到平城(今山西大同)。
4.其孫子太武帝拓跋燾先后滅掉北燕、北涼,重新統(tǒng)一了北方黃河流域,與南朝劉宋對峙,形成南北朝局面。
2.改革背景
任務二:閱讀教材,簡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北魏統(tǒng)一北方形勢
4世紀后期,鮮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統(tǒng)一北方,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
當時,北方各族人民長期雜居。內遷各族在生產、生活和 習俗上,與漢人已無明顯區(qū)別。拓跋部因內遷較晚,仍保持鮮卑習俗,要治理好廣大的北方地區(qū)困難重重。
北魏孝文帝改革受到馮太后漢化改革的影響,他的改革順應了當時民族交融的歷史發(fā)展趨勢
3.改革內容
任務三:觀察地圖、圖表,結合教材,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
北魏遷都示意
孝文帝著漢服圖
改革內容:
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漢化措施: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與漢人貴族通婚
4.意義
任務四:觀看視頻、閱讀史料,多角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影響?(對當時、對后世、對北魏、對整個中華民族)
意義:
1.改善和鞏固了鮮卑拓跋部與漢人的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
2進一步促進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3.加速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進程,對北魏社會生活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
四、北朝政權更替
1.原因
任務一:閱讀教材,概括軍鎮(zhèn)兵變的起因、經過、后果。
起因: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權后,在北方設立了六個軍鎮(zhèn)°,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北魏后期,來自北方的威脅大大減輕,軍鎮(zhèn)的作用減小,地位降低。
經過:六鎮(zhèn)軍人對此十分不滿,導致兵變,戰(zhàn)火蔓延到今河北、山東、陜西、甘肅地區(qū)。
后果:在六鎮(zhèn)兵變的打擊下,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部分。東魏后被齊取代,史稱北齊。西魏后被周取代,史稱北周。
2.北周改革
任務二:閱讀史料和教材,歸納北周改革的背景、特點及影響。
材料:府兵制,始于西魏、北周的兵役制度,西魏大統(tǒng)年間宇文泰創(chuàng)建。宇文泰為最高統(tǒng)帥,下設六個柱國大將軍,每個柱國大將軍督兩個大將軍,每個大將軍督兩個開府,共二十四軍。柱國大將軍、大將軍由鮮卑人和漢人擔任,漢人將軍也被賜予鮮卑姓。府兵免課役,家屬編入軍籍,不屬州縣。隋及唐前期仍實行這個制度,內容有所變化。
北周對待儒學采取積極吸取態(tài)度。文帝宇文泰雅好經書,任用蘇綽制定體現儒家治國思想的《六條詔書》;用《周禮》設計的模式運轉國家機器;任用大儒盧景宣充實儒家五禮制度。明帝宇文毓在位時,進一步完善官學,使儒學進一步發(fā)展。武帝宇文邕親自行尊三老之禮,被史家稱為“一世之盛事”。儒生士人紛紛前來。他們開學校,招學生,學生勤奮學習。北周出現了文化繁榮的局面。
——《魏書 ·序紀》
背景:北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不及北齊。為了強國需要,
特點:①北周統(tǒng)治者在政治、軍 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②還竭力促成鮮卑人與漢人的交融,因此國力漸漸強大。
影響:577年,北周滅掉北齊,北方重歸統(tǒng)一,為隋朝統(tǒng)一全國打下 基礎。
五、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融
1.原因
任務一:想一想: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會出現民族交融的高潮?
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民族交融高潮,是因為各族錯居雜處,加強了相互交流。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上,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學習中原地區(qū)政治制度及思想文化;生產生活、社會習俗上,各族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閡與民族偏見逐漸減少。在這種深入交往與交流下,出現民族交融高潮。
2.表現
任務二:列表格梳理北方地區(qū)民族交融的表現。
領域
表現
生產生活
魏晉以來,內遷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過著定居的生活。他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yè)技藝,生產方式逐漸由原來的畜牧業(yè)轉變?yōu)檗r業(yè)。漢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學習畜牧經驗,還接受他們的食物、服裝、用具等。
政治制度
十六國北朝政權的統(tǒng)治者,大多采取與漢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襲中原地區(qū)原有的統(tǒng)治方式。
文化藝術
這一時期的民族關系,有時矛盾激化,甚至發(fā)生戰(zhàn)爭,但在總體上,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和緩。北 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族的大交融。各族不僅在經濟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頻 繁。西晉時期,內遷各族大多使用漢語;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漢語成為北方主要的通用語言。北方民族的樂器、歌舞等受到漢族人民的喜愛。
民族心理
尤其是在心理上,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 融匯,各族相互認同感日益加強,以往的“胡”“漢”觀念逐 漸淡薄。
3.廣度和深度
任務三:比較一下,《史記》與《宋書》中對江南地區(qū)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材料: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 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
——《魏書 ·序紀》
譯文:從前黃帝有25個兒子,有的被封在中原各國,有的被封在邊遠地區(qū)。昌意的小兒子被封在北方,其封國有大鮮卑山,因此以“鮮卑”為號。
拓跋鮮卑認為自己是黃帝兒子昌意的后代;慕容鮮卑認為自己是黃帝有熊氏的苗裔;北燕主高云自稱是顓頊高陽氏的后裔;后秦的建立者為羌人,把自己的祖先說成是有虞氏;前秦的建立者為氐人,把自己的祖先說成是中原的有扈氏;大夏的建立者為匈奴人,把自己的祖先說成是大禹。這些都說明各族在心理上、思想感情上認同中華民族。
4.意義
任務四:胡床原是北方民族的坐具,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內地流行。
根據圖畫,說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北齊校書圖》(摹本 ·局部)
胡床類似今天的馬扎,可折疊,方便攜帶,原來主要是北方民族的將領在行軍時使用的坐具。隨著民族交流程度的日益加深,胡床在魏晉時流行。胡床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原地區(qū)人們席地而坐的習慣。
意義: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中華民族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長期: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短期:并為隋唐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5.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含義
任務五:什么是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
民族交往,指民族間互相來往,與之相對的是隔絕。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由于生活地域和生產方式不同,經濟上存在差異和互補,這是產生交往的主要原因。
民族交流可以體現在民族間經濟、政治、文化、習俗等多方面的相互影響。交流是雙向的,彼此之間互有影響,表現為學習、借鑒。
民族交融的關鍵在于既尊重差異又強調認同,蘊含著民族共同發(fā)展的意義。與交往和交流主要體現在外顯的“動作和行為”有所不同,交融主要體現在內在的“心理和意識”方面。
六、課堂小結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國家分裂時期。229年,魏、蜀、吳形成三國鼎立之勢。280年,西晉短暫統(tǒng)一。316年,西晉滅亡,國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歷經東晉和南朝時期。北方進入少數民族政權統(tǒng)治時期,先后經十六國和北朝時期。十六國時期各少數民族政權彼此攻戰(zhàn),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亂,各民族間差異逐漸縮小,民族交融向前發(fā)展。
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內遷,逐漸形成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融。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后,原有民族習俗難以適應先進文明地區(qū)的統(tǒng)治形勢。社會內部矛盾重重,特別是民族隔閡與偏見導致民族矛盾尖銳。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成為維護和鞏固統(tǒng)治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前秦淝水之戰(zhàn)的失敗,除了苻堅個人因素和人民厭戰(zhàn)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境內充滿民族矛盾。北魏統(tǒng)一黃河流域后,順應民族交融趨勢,以國家政權推動鮮卑族漢化,促進了北方地區(qū)民族大交融。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族吸收借鑒少數民族文化和少數民族的漢化,共同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
觀看視頻、思考問題

觀察地圖,閱讀史料,思考問題
結合地圖,表格梳理淝水之戰(zhàn)的過程
結合圖片,地圖、史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識讀地圖、閱讀教材,梳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
觀看視頻,閱讀史料,多角度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義
示意圖梳理北朝的政權更迭
閱讀史料。了解北周改革的背景、內容、影響
表格梳理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現
結合史料、圖片。理解民族交融的歷史意義
明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區(qū)別
齊讀感受
觀看視頻,提出疑問,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
閱讀《淝水之戰(zhàn)示意圖》,講述淝水之戰(zhàn)的基本過程;了解淝水之戰(zhàn)后北方的政治局面。(時空觀念)
分類歸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的影響;理解北方民族大交融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意義。(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知道北朝政權更替的過程和重要史事,初步區(qū)分歷史敘述中的史實與解釋,理解“北朝”這一概念的基本含義。(唯物史觀)
整體感知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交融促進中華文明的發(fā)展
板書設計
核心素養(yǎng)
拓展提升
表格歸納
活動設計
利用表格,歸納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在哪些方面相互吸收借鑒,并思考其意義。
評價目標
利用表格,歸納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在哪些方面相互吸收借鑒,并思考其影響,加深學生對民族大交融的認識。
評價方法
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評價過程
學生分組活動,每個小組完成任務后先自評,然后小組之間互評,最后教師在小組自評的基礎上,根據各組的表現,按照優(yōu)秀、良好、合格三個等級對各小組進行評價。
評價總結
評價要側重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容分類歸納,看學生歸類是否正確,一個是對意義的分析與內容對應是否正確。注意過程評價與發(fā)展性評價結合。
作業(yè)設計
建議下載使用本課分層作業(yè)

相關教案

初中歷史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兩北朝時期:孕育統(tǒng)一和民族交融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兩北朝時期:孕育統(tǒng)一和民族交融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淝水之戰(zhàn),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政權更替,北方地區(qū)的民族交融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歷史七年級上冊(2024)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這是一份歷史七年級上冊(2024)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探究新知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歷史七年級上冊(2024)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這是一份歷史七年級上冊(2024)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情境,預習檢查,學習任務一,學習任務二,學習任務三,學習任務四,學習任務五,過程性評價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歷史第十九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精品教學設計

歷史第十九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精品教學設計

初中歷史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兩北朝時期:孕育統(tǒng)一和民族交融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初中歷史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兩北朝時期:孕育統(tǒng)一和民族交融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十九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

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十九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十九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及反思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十九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學設計及反思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歷史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電子課本 新教材

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版本: 人教版(2024)

年級: 七年級上冊(2024)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