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下·江西南昌·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唐·王維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jīng),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①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②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鰷③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④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檗⑤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注解:①輞(wǎng)水:車輪狀的湖水。②曩(nǎng):從前。③鰷(tiá):一種白色小魚。④天機:天性。⑤黃檗(bò):一種落葉喬木。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殊( ) 足下( ) 步( )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2)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
3.請概述王維夜登華子岡這一天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想到的。
【答案】1. 殊(很) 足下(您,表示對人的尊稱 ) 步(漫步) 2.(1)我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飯,便離開了。
(2)如果你天性不是與眾不同的話,我哪能用這不打緊的事務(游山玩水的閑事)相邀呢? 3.所看到的:河水、城郭、遠火;
聽到的:犬吠、夜舂和疏鐘
所想:往日與裴迪一起走過仄徑去尋幽訪勝,對著清流賦詩論文的快樂。
【解析】1.本題考查對重點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故山殊可過”的句意是:舊居藍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舊居的山,指王維的“輞川別業(yè)”所在地的藍田山。殊,很。
(2)“足下方溫經(jīng)”的句意是:您正在溫習經(jīng)書。足下:您,表示對人的尊稱。
(3)“步仄徑”的句意是: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步:走,漫步。
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輒(就)、往(前往)、憩(休息)、訖(完)、去(離開)”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子(你)、天機(天性)、清妙(指超塵拔俗,與眾不同)、豈(哪里,怎么)、以(用)”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篩選。
從“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可知,作者看到的有:輞水泛起漣漪,水中的月影,寒山中遠遠的燈火。
從“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可知,作者聽到的有:深巷中狗叫,舂米聲,稀疏的鐘聲。
從“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可知,作者年想的是:與裴迪攙著手吟誦詩歌的快樂,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欣賞清澈流水的情景。
【點睛】參考譯文:
現(xiàn)在正是農(nóng)歷十二月的末尾,氣候溫和舒暢,舊居藍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溫習經(jīng)書,倉猝中不敢打擾,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飯,便離開了。
我向北渡過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著城郭。夜色中登上華子岡,見輞水泛起漣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隨同上下。那寒山中遠遠的燈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聲像豹叫一樣。村子里傳來舂米聲,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這時,我獨坐在那里,跟來的僮仆已入睡,多想從前你我攙著手吟誦詩歌,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臨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長,春天的山景更可觀賞,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晨露打濕了青草地,麥田里雉鳥在清晨鳴叫,這些景色離現(xiàn)在不遠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嗎?如果你天性不是與眾不同的話,我哪能用這不打緊的事務(游山玩水的閑事)相邀呢?而這當中有很深的旨趣??!不要忽略。借著載運黃檗的人出山,托他帶給你這封信,不一一詳述了。山中人王維。
(2023下·江蘇南通·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看松庵記
【宋】宋濂
龍泉多大山,山多髯松,彌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吾友章君三益樂之,新結(jié)庵廬其間。君詩書之暇,被鶴氅①衣,支九節(jié)筇②,歷游三亭中,退坐庵廬,回睇③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視之久,精神凝合,物我兩忘,恍若與古豪杰共語千載之上。君樂甚,起穿謝公屐,日歌吟萬松間,屐聲鏘然合節(jié),與歌聲相答和。A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簫音以相娛。君唶④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彼煲悦溻謴]云。
君之處也與松為伍則嶷然有以自立;及其為時而出⑤,剛貞自持,不為物議之所移奪⑥,B卒能立事功而澤生民。
【注釋】①氅:用鳥類的羽毛縫制成的外衣。②筇(qióng):竹杖。③睇;看。④唶(jiè):贊嘆。⑤為時而出:順應時事而出仕任事,⑥移奪:放棄改變(態(tài)度、志向等)。
4.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君 之 處 也 與 松 為 伍 則 嶷 然 有 以 自 立
5.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被鶴氅衣( )
(2)日歌吟萬松間( )
(3)遂以名其庵廬云( )
(4)及其為時而出( )
6.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B的意思。
卒能立事功而澤生民。
7.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句A“鬢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簫音以相娛”。
8.結(jié)合文章和鏈接材料,說說作者借“松”這一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與志向。
鏈接材料一: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贈從弟》劉楨)
鏈接材料二:
草木秋死,松柏獨存。(《詩經(jīng)·小雅·斯干》)
【答案】4.君之處也/與松為伍/則嶷然有以自立 5. 同“披”,穿著 每天 命名 等到 6.最終能夠建立功勛并能給百姓恩澤。 7.作者把虬松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風拂過松林的美妙聲音,這既是章君內(nèi)心愉悅的外顯,也表達了對虬松的喜愛之情。 8.鏈接中的松有著堅強不屈,剛正不移的品質(zhì),文中章三益與松為伍,有松柏那樣剛直堅貞的品質(zhì),作者借此既表達了對友人潔身自好,在世俗中保持高潔的情操的贊賞。也希望自己像松柏那樣堅持操守,蔑視利祿,不因外物的改變而輕易動搖。
【解析】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給語句斷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楚句子的成分。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賓語、補語之間應有停頓。
“君之處也與松為伍則嶷然有以自立”的意思是章君的隱居之處,與松樹為伍,就有高峻自立的辦法。“也”表示陳述語氣時,一般用在句末, “君之處也”后應有停頓;“則”表示對上一句句意的順承,“則”前應有停頓。故斷句為:君之處也/與松為伍/則嶷然有以自立。
5.本題考查文言重點字詞。
(1)句意:披著鶴翅一樣的大衣。被:同“披”,穿。
(2)句意:每天在萬棵松樹間歌嘯行吟。日:每天。
(3)句意:于是他用“看松”二字來命名他的庵廬。名:命名。
(4)句意:等到他在恰當?shù)臅r候挺身而出,順應時事而出仕任事。及:等到。
6.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卒:最終;立:建立;而:表示并列,翻譯為“并,并且”;澤:給……帶來恩澤。
7.本題考查句子的理解與賞析。
“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簫音以相娛”的意思是:虬松仿佛了解章君的心意,也發(fā)出輕微的如同笙簫一樣的聲音來互相娛樂?!白黧虾嵰粢韵鄪省笔前痒姿僧斪魅藖韺?,運用擬人修辭,既表達了章君內(nèi)心的愉悅,也表達了對虬松的喜愛之情。
8.本題考查主旨把握。
鏈接一,“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意思是: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在這首詩中,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于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鏈接二,“草木秋死,松柏獨存”的意思是:草木秋天會枯萎凋零,唯有松柏傲然屹立,表達對松柏堅貞品格的贊美。
《看松庵記》中,“吾友章君三益樂之,新結(jié)庵廬其間……”作者寫章三益“與松為伍”,陶冶情操,“為時而出,剛貞自持,不為物議之所移奪”,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潔身自好,在世俗中保持高潔的情操的贊賞。
【點睛】參考譯文:
龍泉有很多大山,山上有很多枝葉像虬髯一樣的松樹,滿眼望去高入云天,新鮮的翠針映照著人如同被洗過一樣。
我的朋友章三益君非常喜歡這個地方,不久前在山里蓋起了一座庵廬。章君讀書的閑暇,經(jīng)常披著鶴翅一樣的大衣,拄著竹杖,先后游歷三座亭子,回來就坐在庵廬里,回望虬松,看到它們?nèi)缤剖?、巨人一樣在左右作揖。章君注視很久,精神凝定聚合,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仿佛同古代的豪杰在千年之前互相交談。章君心情大好,起身穿起謝靈運當年一樣的木鞋,每天在萬棵松樹間歌嘯行吟,木屐的聲音鏗鏘有力合中節(jié)拍,同歌聲互相應和。虬松仿佛了解章君的心意,也發(fā)出輕微的如同笙簫一樣的聲音來互相娛樂。章君贊嘆道:“這就是我觀賞松樹的樂趣啊?!庇谑撬谩翱此伞倍謥砻拟謴]。
章君處世,與松樹為伍,就有高峻自立的辦法;等到他在恰當?shù)臅r候挺身而出,順應時事而出仕任事,剛直堅貞自然會把持好,不被他人的議論所改變,最終能夠建立功勛并能給百姓恩澤。
(2023下·河北邯鄲·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黃溪距州治七十里,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①。祠之上,兩山墻立,如丹碧之華葉駢植②,與山升降。其缺者③為崖峭巖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黃神之上④,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狀。其略⑤若剖大甕,側(cè)立千尺。溪水積焉,黛蓄膏渟⑥。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shù)百尾,方來會石下。
[選自柳宗元《游黃溪記》(節(jié)選)]
【注釋】①黃神祠:黃溪居民為黃神立的祠堂。②丹碧之華葉駢植:丹碧,形容兩座山的紅花綠葉。駢植,并行種植。③其缺者:指缺花葉之處。④黃神之上:從黃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⑤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輪廓。⑥黛蓄膏渟:黛,古代婦女畫眉用的顏料。膏,油脂。渟(tíng),水停止不流。
9.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由東屯南行六百步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
B.其缺者為崖峭巖窟 其色丹(《核舟記》)
C.殆不可狀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D.祠之上 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10.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略若剖大甕,側(cè)立千尺。
(2)有魚數(shù)百尾,方來會石下。
1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選文描繪的幾個畫面。
12.品析“來若白虹,沉沉無聲”一句的表達效果。
【答案】9.D 10.(1)初潭的大概輪廓像一個剖開的大甕,側(cè)壁高達千尺。(意思對即可)
(2)有幾百尾魚兒正游來會聚在石頭下。(意思對即可) 11.高山如剖甕,潭水似黛膏,日影若白虹,石下有魚戲。 12.“來若白虹,沉沉無聲”運用比喻和疊詞,生動地寫出溪水的清澈、彎曲,以及溪水流動時的無聲的特點,用筆凝練,生動形象。
【解析】9.考查一詞多義。
A.行走\行走;
B.它的\它的;
C.不可以\不可以;
D.助詞,的\補齊音節(jié),不譯;
故選D。
10.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1)略,大概。若,像。側(cè),側(cè)壁。千尺,形容極高。
(2)數(shù),幾。方,正。會,會聚。
11.考查內(nèi)容理解。
根據(jù)“其略若剖大甕,側(cè)立千尺”可得:高山如剖甕。
根據(jù)“溪水積焉,黛蓄膏渟”可得:潭水似黛膏。
根據(jù)“來若白虹,沉沉無聲”可得:日影若白虹。
根據(jù)“有魚數(shù)百尾,方來會石下”可得:石下有魚戲。
12.考查語句賞析。
句意為:水注入的時候象一道白光,沉靜得聽不出一點聲音。
“來若白虹”運用比喻,把水比作一道白虹,不僅寫其色,還狀其形。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水的清澈和變黃。
“沉沉無聲”運用疊詞,表現(xiàn)了溪水流動無聲的特點,生動形象。
【點睛】參考譯文:
黃溪距離湖南永州城七十里,從東村往南行六百步,到黃神祠。祠廟后面的山,像兩爿高墻聳立,山上紅花綠葉的樹木,茂盛得像人工連排種植,又與山峰一樣連綿起伏。其中凹陷的地方是峭壁。洞穴的水中都有小石頭鋪開。過了黃神祠,提起褲腳涉水八十步,到了第一個潭,奇麗無比,幾乎不可形容。它的樣子大概象一個剖開的大甕,側(cè)壁高達千尺,溪水匯聚在這里象黛玉蘊藏、香脂凝結(jié)。水注入的時候象一道白光,沉靜得聽不出一點聲音。有數(shù)百尾魚剛剛在石頭底下會合。
(2023下·江西吉安·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燁燁①,決策向頂。上數(shù)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②,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jīng)洞,乃從小徑。
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fā)僧結(jié)庵于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③?;牟菝颐?,山高風冽,草上結(jié)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④,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zhuǎn)一奇,殊慊⑤所望。
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梁,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
(選自《徐霞客游記》,有刪改)
【注釋】①燁(yè)燁:原指火焰很盛,此處指陽光熾烈。②太白堂:詩仙李白曾經(jīng)結(jié)廬吟詩的草堂。③絕頂:華頂峰,在天臺縣東北境。④琪花玉樹:美麗的鮮花與碧玉般的綠樹。⑤慊(qiè):滿足。
13.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俱( )(2)自( )(3)蓋( )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
(2)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耳。
15.選文與《小石潭記》同是游記,試分析兩篇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
【答案】13. 全、都 從 大概 14.(1)(于是)重新往上走,到達太白堂,(然后)順著山路登上華頂峰。
(2)山腳下山花盛開,峰頂上反而不開花,大概是被高處寒冷所限制了。 15.同:兩文都表達了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異:選文表達了作者對天臺山的敬畏與贊美之情,以及對大自然奇觀的驚嘆之情。而《小石潭記》著意渲染了小石潭清幽冷寂的氣氛,抒發(fā)了作者被貶之后悲涼凄愴的心緒和失意之情。
【解析】1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都沒有值得觀賞的景物。俱:全、都;
(2)句意為:恐怕風從洞里吹出來。自:從;
(3)句意為:大概是被高處寒冷所限制的原因。蓋:大概。
1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1)句重點詞語:復上,重新往上走;至,到達;太白,循,順著。
(2)句重點詞語:嶺角,山腳下;頂上,山頂上;吐色,指開花;蓋,大概;勒,限制。
15.本題考查情感把握和對比閱讀。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游玩的整個過程,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
相同點:結(jié)合《小石潭記》中“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本文中“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jié)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等內(nèi)容可知,兩文都表達了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不同點:結(jié)合《小石潭記》中“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可知,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于清冷的環(huán)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xiàn)實的不滿。結(jié)合本文中“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fā)僧結(jié)庵于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其門,大為嘆惋”“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zhuǎn)一奇,殊慊所望”可知,選文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奇觀的驚嘆和對天臺山的敬畏與贊美之情。
【點睛】參考譯文:
初三日清晨起床,果然見陽光如火光一般閃耀,于是決策向山頂前進。向上攀爬數(shù)里山路,到達華頂庵;再走三里,已快要接近華頂峰了,就是太白堂,而沿途都沒有值得觀賞的景物。聽說太白堂左下方有黃經(jīng)洞可游覽,于是從小路走。
二里路后,俯身看見一塊很突出的大石頭,感到很是秀麗華美。臨近一看,是一位發(fā)僧在黃經(jīng)洞前建造的庵,恐怕風從洞里吹出來,就用石頭砌塞洞門,我不由大為感嘆而惋惜。于是只好重新往上走,到達太白堂,然后順山路登上華頂峰。峰頂上,四處的荒草被勁風吹得紛紛倒伏,峰高因而寒風凜冽,草上結(jié)的霜約有一寸多厚,而回顧峰下四周的山巒上,美麗的鮮花與碧玉般的綠樹,遠遠望去覺得非常玲瓏明晰。山腳下山花盛開,峰頂上反而不開花,大概是被高處寒冷所限制的原因。
沿舊路下山到華頂庵,經(jīng)過池邊的小橋,翻越三座山嶺。溪水瀠洄,山巒重重,樹木叢生繁密,巖石光彩煥發(fā),轉(zhuǎn)過一個地方就有另一處奇景,使觀賞愿望得到很大的滿足。
走完二十里路,經(jīng)過上方廣,到達石梁,在曇花亭敬佛,已無暇去仔細觀賞石梁飛瀑的奇景。
(2023下·江蘇揚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游東山記
〔明〕楊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蔣隱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書。其子立恭,能詩。皆意度闊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獨與余相得也。
是歲三月朔,余三人者,攜童子四五人,載酒肴出游。天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澗水澄澈,深處可浮小舟。旁有盤石,容坐十數(shù)人。松柏竹樹之陰,森布蒙密。時風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
坐久,聞雞犬聲。余招立恭起,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田疇平衍彌望,有茅屋十數(shù)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歲,素發(fā)如雪,被兩肩,容色腴澤,類飲酒者。延余兩人坐。牖下有書數(shù)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難于言。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备鲬阎?。
已而夕陽距西峰僅丈許,隱溪呼余還,曰:“樂其無已乎?”遂與李及道士別。中道,隱溪指道旁岡麓顧余曰:“是吾所營樂丘①處也?!庇种傅琅蕴一ㄕZ余曰:“明年看花時索我于此?!?br>既歸,立恭曰:“是游宜有記。”屬未暇也。
(選自《東里集》,有刪改)
【注釋】①樂丘:墳墓。
1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遂造焉:
(2)類飲酒者:
(3)顧余曰:
(4)屬未暇也:
17.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停頓。(限兩處)
牖 下 有 書 數(shù) 帙 立 恭 探 得 列 子 余 得 白 虎 通
18.翻譯句子。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2)一叟可七十余歲,素發(fā)如雪,被兩肩。
19.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楊士奇游東山的具體時間以及他游歷的行蹤。
【答案】16.(1)到……去 拜訪 (2)好像 (3)回頭看 (4)空閑,閑暇 17.牖下有書數(shù)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 18.(1)推選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國家,彼此之間講誠信,和睦相處。
(2)一位老者約有七十多歲,白發(fā)像雪一樣,披落在雙肩。 19.①三月初一,走過洪山寺二里;②坐了許久,東走了幾十步,翻過一道山岡;③太陽西下,距離西邊山峰只剩一丈多的地方(中道)。
【解析】16.本題考查對重點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遂造焉”的句意是:于是前去拜訪。造:到……去。此處為“造訪,拜訪”的意思。
(2)“類飲酒者”的句意是:好像是會飲酒的人。類:好像。
(3)“顧余曰”的句意是:回頭對我說。顧:回頭看。
(4)“屬未暇也”的句意是:當時我沒有閑暇寫作此文。暇:空閑,閑暇。
17.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也可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語句“牖下有書數(shù)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的意思是:窗下有幾套書,立恭抽出一冊《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
根據(jù)句意,正確的句讀是:牖下有書數(shù)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
18.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
(1)句中的“與(通‘舉’,推舉,選舉)、信(誠信)、修(培養(yǎng))”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可(大約)、素(白色)、被(同‘披’,披散)”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19.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梳理和概括。
時間:根據(jù)“洪武乙亥”和“是歲三月朔”的內(nèi)容可知,楊士奇游東山的具體時間是:洪武乙亥年三月初一;根據(jù)“天未明東行”和“已而夕陽距西峰僅丈許”的內(nèi)容可知,楊士奇游東山從天未亮就出發(fā),到夕陽西下才回家。
行蹤:根據(jù)“天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已而夕陽距西峰僅丈許,……中道,隱溪指道旁岡麓”等內(nèi)容可知,游歷的行蹤依次是:經(jīng)過洪山寺——走小徑——穿松林——渡水過山澗——翻過小山岡——途中道旁山岡腳下。
據(jù)此可概括作答。
【點睛】參考譯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蔣隱溪先生,已經(jīng)八十多歲,愛讀道家書。兒子立恭會寫詩。父子二人都是氣度曠達的人,平日深居簡出,隱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氣,不隨便與人來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這年三月初一,我們?nèi)藥е奈鍌€童仆,攜帶酒食,出門遠游。天還沒有亮,朝東走,走過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約十里,穿松林,趟水過山澗。澗水清澈,深處可以泛小舟。溪邊一塊大圓石,能坐十幾個人。青松翠竹,綠陰掩映,十分茂密。這時風和日麗,野草與樹木的花朵盛開,香氣飄拂沾染衣裳襲人,百鳥爭鳴。于是動手清掃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許久,聽見雞叫聲和狗吠聲。我招呼立恭起身,向東走了幾十步,翻過一道山岡,只見田野平坦廣闊,近處有十幾間茅舍。于是前去拜訪。一位老者約有七十多歲,白發(fā)像雪一樣,披落在雙肩,面容紅潤光澤,好像是會飲酒的人。老者邀請我們兩人坐下。窗下有幾套書。立恭抽出一冊《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書帶走卻不便開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們的心思,說:“這兩部書我沒有用處?!庇谑牵覀儍扇烁髯詫г趹牙?,告辭離開。
不久,太陽西下,距離西邊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隱溪先生喚回我倆,說:“玩樂難道沒有止境嗎!”于是,我們和李千戶、道士拱手作別。途中,隱溪先生指著道旁山岡腳下,回頭對我說:“這里就是我修建墳墓的地方?!庇种钢愤叺奶覙鋰诟牢遥骸懊髂曩p桃花時就到這里來找我吧?!?br>回來之后,立恭對我說:“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笨墒钱敃r我沒有閑暇寫作此文。
(2023下·山東濟南·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浣花溪記(節(jié)選)
鐘惺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①、如帶、如規(guī)、如鉤;色如鑒、如瑯玕②、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生為青羊?qū)m,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盡溪,平望如薺⑤。水木清華,神膚洞達⑥。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⑦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
【注】①玦(jué):環(huán)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瑯玕(1áng gǎn):像珠子的美石。③瀠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薺(jì):薺菜。⑥神膚洞達:神清氣爽。⑦舁(yú)夫:轎夫。
20.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限一處)
然 必 至 草 堂 而 后 浣 花 有 專 名
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行三、四里為青羊?qū)m,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
22.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說說這篇文章與《小石潭記》在描寫景物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20.然 必 至 草 堂 \而 后 浣 花 有 專 名 21.示例: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qū)m,溪水有時遠有時近,竹子和柏樹蒼翠碧綠。 22.示例:不同點:《小石潭記》寫景時采用動靜結(jié)合,《浣花溪記》以靜景描寫為主。結(jié)合內(nèi)容符合題意即可。
【解析】20.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
大意是: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帶,然后才有“浣花溪”這一專門名稱。
據(jù)此斷句為: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
21.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為,是;蒼然,蒼翠碧綠。
22.本題考查寫法分析。
根據(jù)《小石潭記》中的“影布石上,佁然不動”可知,本句描寫了魚靜止不動的樣子,屬于靜景描寫;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一句描寫了水中的魚兒游來游去,與游人互相取樂的畫面,屬于動景描寫,作者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寫出了魚兒的歡快。根據(jù)本文中的“竹柏蒼然,隔岸陰森,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華,神膚洞達”可知,本文主要描寫了浣花溪蒼翠碧綠的柏樹林,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景致的顏色,故本文主要描寫了靜景來體現(xiàn)了浣花溪的美麗。
【點睛】參考譯文:
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里橋。向西折行的細而美、長而彎,所見像套連的圈兒、像開口的玉環(huán)、像帶子、像圓規(guī)、像彎鉤、水色像明鏡、像碧玉、像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xiàn)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著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帶,然后才有“浣花溪”這一專門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兒的緣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qū)m。溪流一會兒遠,一會兒近。青竹翠柏郁郁蔥蔥,顯得對岸濃蔭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盡頭,遠遠望去象一片薺菜。水光樹色,清幽而絢麗,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氣爽。從青羊?qū)m以西,從三處地方溪流匯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橋,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轎夫說通向灌縣,或者這就是所謂“江從灌口來”的說法吧。
(2023下·吉林長春·八年級??计谥校╅喿x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各題。
許衡嘗暑中過河陽,渴甚,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亂,此無主?!痹唬骸袄鏌o主,吾心獨無主乎?”人所遺,一毫弗義弗受也。庭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學士皆聚哭,有數(shù)千里來聚哭墓下者。謚文正。
23.解釋加點的詞語。
(1)或問之( )
(2)亦不睨視而去( )
24.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 3 處。
庭 有 果 熟 爛 墮 地 童 子 過 之 亦 不 睨 視 而 去
25.結(jié)合文章談一談許衡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案】23. 有的人 斜著眼看 24.庭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 25.品行方正,做事有原則,能抵擋住誘惑。
【解析】2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有的人問他?;?,有的人。
(2)句意:也不斜著眼看就離去。睨,斜著眼看。
24.本題考查斷句。句意:庭院里有果樹,當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時,(有教養(yǎng)的)小孩經(jīng)過它,也不斜著眼看就離去?!巴ビ泄笔恰巴ビ泄鞝€墮地”的主語,“亦”表轉(zhuǎn)折,其前應斷開。故句為:庭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
25.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據(jù)“獨危坐樹下自若”的神態(tài),“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人所遺,一毫弗義弗受也”的語言,可以看出許衡做事有原則,能抵得住誘惑的人,堅守住內(nèi)心的義。“卒后,四方學士皆聚哭,有數(shù)千里來聚哭墓下者。謚文正”可見他品行方正,受人愛戴,
【點睛】參考譯文:許衡曾經(jīng)在盛夏時經(jīng)過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遙遠,天氣又熱)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樹,眾人都爭先恐后地去摘梨來吃,許衡獨自端正地坐在樹下,安然如常。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吃),(許衡)說:“不是自己擁有的卻摘取它,不可以?!蹦侨苏f:“現(xiàn)在時局混亂,這棵梨樹沒有主人了(何必介意)?!保ㄔS衡)說:“梨樹沒有主人,我的心難道也沒有主人嗎?別人丟失的,(即使)一絲一毫不合乎道義也不能接受。(有教養(yǎng)的人家的)庭院里有果樹,當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時,(有教養(yǎng)的)小孩經(jīng)過它,也不斜著眼看就離去。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這樣?!痹S衡去世后,四方有學之士都來聚集(靈前)痛哭,也有遠從數(shù)千里外趕來痛哭在墓下的人?;噬咸刭n謚號為“文正”。
(2023下·廣東梅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曹武惠王彬①為世宗②親吏,掌茶酒。太祖嘗從求酒,彬曰:“此官酒,不敢相與?!弊怨立劬埔燥嬏婕凹次徽Z群臣曰世宗舊吏,不欺其主者,獨曹彬耳。由是委以心腹。曹武惠王,國朝名將,勛業(yè)之盛,無與為比。嘗曰:“吾為將,未嘗以私喜怒輒戮一人?!逼渌犹梦荼郑拥苷埣有掭?,公曰:“時方大冬,墻壁瓦石之間,百蟲所蟄④,不可傷其生?!?br>(節(jié)選自張光祖《言行龜鑒》,有刪改)
【注】①曹武惠王彬:曹彬,北宋初年大將,謚“武惠”。②世宗:柴榮,是五代時期后周皇帝。③沽:買。④蟄:蟄伏。
26.請解釋下列加點詞。
(1)獨曹彬耳
(2)其所居堂屋敝
27.請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
自 沽 酒 以 飲 太 祖 及 即 位 語 群 臣 曰 世 宗 舊 吏
28.本文表現(xiàn)了曹彬怎樣的品質(zhì)?
【答案】26.(1)只有,唯獨 (2)破,破舊 /破敗 27.自 沽 酒 以 飲 太 祖 /及 即 位 /語 群 臣 曰/ 世 宗 舊 吏 28.①正直清廉,公私分明:宋太祖派人向曹彬索取美酒,曹彬以這是官酒為由拒絕。②慈悲仁愛:家人要修理破損的堂屋,曹彬提醒要愛護堂屋中的蟲子。(或:曹彬提醒家人修葺堂屋時不要傷害墻壁與瓦石之間的蟲子。)
【解析】26.本題考查對重點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獨曹彬耳”的句意是:只有曹彬罷了。獨:只有,唯獨。
(2)“其所居堂屋敝”的句意是:他所居住的堂屋壞了。敝:破,破舊。
27.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也可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語句“自沽酒以飲太祖及即位語群臣曰世宗舊吏”的意思是:自己掏錢買了酒來招待太祖。等到宋太祖即位,(他)對群臣說:“后周世宗的舊臣”根據(jù)句意,正確的句讀是:自沽酒以飲太祖/及即位/語群臣曰/世宗舊吏。
28.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從“‘此官酒,不敢相與?!怨立劬埔燥嬏婕凹次徽Z群臣曰世宗舊吏,不欺其主者,獨曹彬耳”可知,曹彬是一個正直清廉,公私分明之人;從“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請加修葺,公曰:‘時方大冬,墻壁瓦石之間,百蟲所蟄,不可傷其生’”可見,曹彬是一個慈悲仁愛之人。
【點睛】參考譯文:
武惠王曹彬過去是后周世宗的心腹之臣,掌管茶酒。宋太祖曾經(jīng)派人向他索求美酒,曹彬說:“這是官酒,(我)不能私自拿給你?!庇谑亲约禾湾X買了酒,來招待太祖。等到宋太祖即位,(他)對群臣說:“后周世宗的舊臣,不欺騙他們主上的,只有曹彬。”從此,宋太祖將曹彬視作自己的心腹。曹彬作為國家的名將,創(chuàng)下了鼎盛的戰(zhàn)績,沒人比得過他。他曾經(jīng)說過:“我當將領以來,從來沒有因為個人的喜怒而輕易殺一人。”他住的堂屋壞了,家人請求修理,曹彬說:“這個時節(jié)正好是冬天,墻壁與瓦石之間,有許多蟲子居住,不可以傷害它們的性命?!?br>29.(2023下·山東煙臺·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回答問題。
友人袁炳,字叔明,陳郡陽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學無不覽,文章俶儻①清淡出一時,任心觀書,不為章句之學。常念蔭松柏,志氣跌宕,不與俗人交②,歷國常侍員外郎、府功曹、臨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贍親。其為節(jié)也如此,撰《晉史》,奇功未遂,春秋二十有八。與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銜杯酒而已。
(節(jié)選自《袁友人傳》)
【注】①俶儻:卓異不凡。②仕: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遠之志的友誼。
(1)解釋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俯眉暫仕
②數(shù)百年未有此人焉
③奇功未遂
④非直銜杯酒而已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粟之入者,悉散以贍親。
(3)作者對袁炳的讀書和寫作贊賞有加。袁炳讀書有什么特點?
【答案】(1) 低頭屈服 這 完成 只
(2)得到的俸祿,全部散給他人用來贍養(yǎng)老人。
(3)袁炳博覽群書,不拘泥于章句。
【詳解】(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翻譯。解答此類題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古今異義,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①句意:低頭屈服于時勢暫且為官。俯眉:低頭屈服。
②句意:幾百年沒有這樣的人出現(xiàn)。此,這。
③句意:這一大的功績尚未完成。遂:完成。
④句意:并非僅僅是舉杯飲酒而已。直:同“只”,只、僅僅。
(2)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一詞多義,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
重點詞有:粟,米,此處指俸祿;悉,全、都;以:用來;贍:贍養(yǎng)。
(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概括。
根據(jù)“學無不覽”可知,袁炳博覽群書;根據(jù)“任心觀書,不為章句之學”可知,袁炳讀書不拘泥于章句。
【點睛】參考譯文:
我的朋友袁炳,字叔明,是陳郡的陽夏人。這人是當時名滿天下、才德非凡的文人,小時候就有出眾的才華,學習上幾乎沒有不讀的書,寫的文章灑脫豪邁,清新脫俗超出當時的人。用心讀書,不拘泥于篇章字句。他常常于松柏之下詠誦詩書,志氣高昂而不受拘束,平生不與俗人交往。低頭屈服于時勢暫且為官,歷任國常侍員外郎、府功曹、臨湘令。得到的俸祿,全部散給他人用來贍養(yǎng)老人。他為人的節(jié)操就是如此,幾百年沒有這樣的人出現(xiàn),還著手撰寫《晉史》,這一大的功績尚未完成,不幸逝世在官位上,只活了二十八歲,與我有高遠之志的友誼,并非僅僅是舉杯飲酒而已。
(2023下·廣東湛江·八年級吳川市第一中學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⑤之賢,終無濟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⑥,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⑦之好學也?!狈蛞钥鬃又ィq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
【注釋】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幾]差不多。⑤[子羔、原憲]孔子的弟子。⑥[邑]地方,⑦[丘]孔子。
30.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猶當博學審問
(2)今人可不勉乎
31.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人 之 為 學 不 日 進 則 日 退 獨 學 無 友 則 孤 陋 而 難 成
32.本文所談的是為學之道,身為學生的你從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啟示?
【答案】30.(1) 詳細 (2)勤勉,努力 31.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 32.①為學不進則退,②要認真鉆研獨立思考,③要出門學習生活(或開闊眼界;做學問要與人研討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討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對即可)
【解析】3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也仍要廣泛地獵取學問并詳細考究。審:詳細;
(2)句意:現(xiàn)在的人難道不該以此勉勵自己嗎?勉:勤勉,努力。
3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句意:人做學問,如果不是天天進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沒有學伴,見解就會片面淺顯,難以學成。
“人之為學”句意完整;“不日進則日退”與“獨學無友”為假設關系;“獨學無友”與“則孤陋而難成”構(gòu)成假設關系。
因此斷句: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
32.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感情啟示。
從“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可知,為學不進則退;從“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可知,為學要專注,注重自己思考;從“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于天下”可得啟示:人要出門學習和生活。據(jù)此理解來談啟示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人做學問,如果不是天天進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沒有學伴,見解就會片面淺顯,難以學成。在一個環(huán)境里待久了,會染上某些習氣而自己沒有察覺。如果不幸處于窮鄉(xiāng)僻壤,沒有坐馬車的盤纏,也仍要廣泛的獵取學問并詳細考究。要(將自己的思想)與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學問的正確與否,這樣一來,(才)差不多能掌握學問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門去,又不去讀書,則是如面壁(不問世事)一般,對學問一無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對國家還是沒有用處的??鬃诱f:“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边B孔子這樣的圣人,也仍須努力地學習,現(xiàn)在的人難道不該以此勉勵自己嗎?
(2023下·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生論善學者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余一言未盡,而君變色以去。幾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擇善學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br>33.根據(jù)下表的釋義方法及課內(nèi)例句,解釋下面“課外遷移”句中加點的字。
34.翻譯下面的句子。
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
35.本文與《雖有嘉肴》都涉及到學習,但從不同角度闡釋了對學習的看法。請你從對學習的看法和表達方式兩個角度,說說兩文的區(qū)別。
【鏈接材料】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禮記》)
36.《禮記》中有許多關于學習的名言警句,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請根據(jù)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案】33. 道理(或者真理) 生氣(或者惱怒) 都 來得及 34.作答示例:學習貴在于善于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所講的知識,但沒有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說你善于學習呢? 35.作答示例:內(nèi)容上:本文強調(diào)學習要善于思考、向人求教要謙虛誠懇。《雖有嘉肴》強調(diào)了“教學相長”,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的學習方法。
表達方式上:本文采取記敘的表達方式;《雖有嘉肴》采取議論的表達方式。 36.作答示例:本文李生與王生二人討論學習的方法,學習態(tài)度,使得王生意識到自身問題,獲得成長;我在學習中,時常與同學交流,就獲得了很多學習的方法,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因此,一個人學習,只有與朋友共同探討,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或者互相啟發(fā)),才能彌補自身的缺憾,并獲得更多知識。
【解析】33.考查詞語釋義。
(1)雖有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冀聞道也:希望懂得其中的道理。道,道理(或者真理)。
(2)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王生益慍:王生更加生氣。慍,生氣(或者惱怒)。
(3)悉如外人:都和外面的人一樣。吾悉能志之:我都能記住。悉,都。
(4)將復何及:又哪里還來得及呢??植患耙樱嚎峙聛聿患傲恕<?,來得及。
3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貴,貴于。善思,善于思考。但,只是。志,記。而,卻。終,最終。何以謂,憑什么說。
35.考查比較閱讀。
從內(nèi)容上來看,根據(jù)文本中的“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余一言未盡,而君變色以去。幾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擇善學者所應有邪”可知,文本強調(diào)了學習要善于思考,向人求教要態(tài)度誠懇。根據(jù)材料中的“故曰:教學相長也”可知,材料強調(diào)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即,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從表達方式來看,文本主要采用記敘的表達方式。記敘了李生勸告王生學習需善于思考,要態(tài)度謙虛的事件。材料主要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強調(diào)了“教學相長”的觀點。
36.考查閱讀啟示,開放類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如:文本當中,王生通過與李生的討論,明確了學習要善于思考,向人求教要態(tài)度誠懇謙虛,從而獲得了成長。我在學習中,就經(jīng)常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向同學們訴說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請他們講自己的學習方法。用他們的長處來補齊自己的短處。通過與同學們的充分交流,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得到了成長。
【點睛】參考譯文:
王生喜歡學習,卻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于學習,說的是真的嗎?”王生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這難道不是善于學習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學習貴在能善于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沒有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說你善于學習呢?”王生更加生氣,不回答李生的話,自己轉(zhuǎn)身就跑開了。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善于學習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當作恥辱,擇取好的東西來學習,希望懂得其中的道理。我一句話還沒有說完,而你就改變臉色、怒氣沖沖地跑了。幾乎把別人拒絕在千里之外,這難道是學習別人長處的人應有的態(tài)度嗎?學習最忌諱的事,莫過于滿足自己所學的知識,你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現(xiàn)在不改正,等到你年紀大了,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這才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現(xiàn)在才知道你說得對。請允許我把您的話刻在桌子的右側(cè),當做座右銘,用作告誡?!?br>鏈接材料: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秲睹飞险f:“教人是學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2023下·山東泰安·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①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嘗為司職吏③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
②孔子年三十五,魯亂??鬃舆m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③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鬃尤ァ5茏釉唬骸翱梢运僖??!笨鬃釉唬骸疤焐掠谟瑁隔s其如予何!”
④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鬃硬家?,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舍《六藝》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選自《史記·孔子世家》,有改動)
[注]①季氏史:倉庫管理員。②料量平:出納錢糧算量得準確清楚。③司職吏:管理牧場的職務。④祗回:相當于“低回”。流連,盤桓。祗,恭敬。⑤折中:調(diào)和取證。
37.用“/”給下列句子斷句,限3處。
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
3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嘗為季氏史 嘗
(2)齊人稱之 稱
(3)孔子去曹適宋 去
(4)諸生以時習禮其家 以
3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
40.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說說孔子哪些方面今人敬仰。
【答案】37.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 38.(1)曾經(jīng);(2)稱道、稱贊;(3)離開;(4)按照 39.(1)(我)雖然不能達到那樣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著它。
(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傳了十幾代,求學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40.①孔子任管理員時,出納錢糧算得十分精準,可見他做事認真,盡忠職守。
②孔于學習音樂“三月不知肉味”,可見其學習專注而深入。
③孔子面對桓魋的威脅毫不畏懼,處變不驚,有定力。
④孔子的思想流傳了十幾代,可知其思想學說對后世影響深遠。
【解析】37.本題考查斷句。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本句話的意思:孔子和齊國的樂官之長討論音樂,聽到了舜時的《韶》樂,專心地把它學起來,三個月期間吃飯時連肉味都覺不出來了。“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主語都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是“學之”的結(jié)果。故斷句為: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
38.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孔子)曾經(jīng)擔任過倉庫管理員。嘗:曾經(jīng)。
(2)句意為:齊人都很稱道這件事。稱:稱道,稱贊。
(3)句意為:孔子離開曹國,來到宋國。去:離開。
(4)句意為:許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時演習禮儀。以:按照。
39.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雖,雖然;至,達到。然,但是
(2)重點字詞:布衣,平民;“傳十余世”的主語是“他的思想”。學者,求學的人。宗,推崇。
40.本題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結(jié)合第①段“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知,他擔任過倉庫管理員,出納錢糧算量得準確清楚;擔任過管理牧場的小職務,而場中牲口就越養(yǎng)越多,是個做事認真,盡忠職守的人;
結(jié)合第②段“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知,他能專心學習《韶》樂,三個月期間,吃飯時連肉味都覺不出來了,是個學習專注而深入的人;
結(jié)合第③段面對“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卻能表現(xiàn)從容,以“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應答可知,孔子有著一般人沒有的處變不驚有定力;
結(jié)合第④段“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可謂至圣矣”知,孔子作為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yún)s流傳了十幾代,讀書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他是個博學廣才、思想深刻,影響深遠的人。
【點睛】參考譯文:
孔子(早年生活)既窮苦又沒地位。等到成年以后,曾經(jīng)擔任過倉庫管理員,出納錢糧算量得準確清楚;曾經(jīng)擔任過管理牧場的小職務,而場中牲口就越養(yǎng)越多。因此他出任主管營建的司空。
孔子三十五歲時,魯國發(fā)生動亂,孔子來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助高昭子結(jié)識景公??鬃雍妄R國的樂官之長討論音樂,聽到了舜時的《韶》樂,專心地把它學起來,三個月期間,吃飯時連肉味都覺不出來了,齊人都很稱道這件事。
孔子離開曹國,來到宋國。一天和弟子們在大樹下講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加害孔子,把大樹給砍了,孔子只好離去。弟子催促說:“我們行動該快一點!”孔子說:“上天既然賦了道德使命給我,桓魋又能把我怎樣!”
太史公說:《詩經(jīng)》上有這樣一句話:“巍峨的高山讓我仰望,寬廣的大道讓我順著它前進?!蔽译m然不能達到那樣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著它。我讀孔子的書,由此想見他的為人。到了魯國,觀看了孔子的祠堂、車子、衣服和禮器,許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時演習禮儀,我徘徊不已,舍不得離開。天下的君王以及賢人有很多,(他們大多是)當時很榮耀,死了之后就銷聲匿跡了??鬃邮且唤槠矫癜傩?,他的思想流傳了十幾代,讀書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從天子王侯,到全國研究六經(jīng)的人,都以孔子的學說作為準則,孔子可以說是學問最高、道德至尚的人了。
釋義方法
課內(nèi)例句
課外遷移句
解釋加點字
課外遷移法
雖有至道(《禮記·雖有嘉肴》)
冀聞道也
(1)
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
王生益慍
(2)
悉如外人(陶淵明《桃花源記》)
吾悉能志之
(3)
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
恐不及矣
(4)

相關試卷

(浙江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專題07 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浙江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專題07 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專題07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原卷版doc、浙江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專題07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專題08 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5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專題08 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5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專題08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50題原卷版doc、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專題08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50題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8頁, 歡迎下載使用。

專題08 課內(nèi)課外文言文閱讀(必考+拓展)44題-【講練測】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專題復習(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專題08 課內(nèi)課外文言文閱讀(必考+拓展)44題-【講練測】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專題復習(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專題08課內(nèi)課外文言文閱讀必考+拓展44題-講練測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專題復習全國通用原卷版doc、專題08課內(nèi)課外文言文閱讀必考+拓展44題-講練測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專題復習全國通用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5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專題12:文言文閱讀(課外拓展遷移)-2023-2024學年人教版部編版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復習真題演練

專題12:文言文閱讀(課外拓展遷移)-2023-2024學年人教版部編版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復習真題演練

初中語文中考復習 專題10 知識遷移(原卷版)

初中語文中考復習 專題10 知識遷移(原卷版)

2022年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復習專題10 課外文言文閱讀(含答案解析)

2022年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復習專題10 課外文言文閱讀(含答案解析)

2021屆中考語文專項復習專題10 知識遷移(原卷版)

2021屆中考語文專項復習專題10 知識遷移(原卷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