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献?br/>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認(rèn)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了“仁義理智”。 在《魚我所欲也》中,孟子將利與義的沖突置于兩難抉擇的境地,闡明了“舍生取義”的道理。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許多各種各樣的選擇,尤其是在對待生和死這樣重大的問題上,當(dāng)我們必須作出非此即彼的選擇的時(shí)候,這對任何人都是一個(gè)嚴(yán)肅的人生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魚我所欲也》,看看孟子會如何選擇,并且深入探究孟子“義利之辯”的思想。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shí)期思想家,儒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繼承并發(fā)揚(yáng)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孔孟”。他主張實(shí)行“仁政”,推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一個(gè)性情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附權(quán)勢。他曾經(jīng)在齊國任客卿,后來因?yàn)榕c齊王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官回家。齊王托人挽留孟子,條件是準(zhǔn)備在首都中心建一座房子給孟子住,并送萬鐘糧食作為他和弟子們的生活費(fèi),結(jié)果遭到孟子的嚴(yán)詞拒絕??梢?,孟子在本篇中所說的“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是有所為而發(fā)的,表現(xiàn)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諸子散文是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各個(gè)學(xué)派闡述自己學(xué)說的著作,反映了不同學(xué)派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和哲學(xué)觀點(diǎn)等。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各個(gè)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主要有儒、法、道、墨四家,諸子文章,各具風(fēng)采。這類作品的代表作有《老子》《論語》《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議論文主要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立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的表達(dá)方式,通過講事實(shí)、擺道理直接表達(dá)自己的觀點(diǎn)和主張的文章體裁。《魚我所欲也》就是一篇議論性質(zhì)的散文。
聽課文范讀音頻,留意文章的停頓處,并在教材上做標(biāo)記。
朗讀課文,讀準(zhǔn)字音和節(jié)奏。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wéi)/茍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wù)/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ɡ),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與(yú)?鄉(xiāng)(xiànɡ)/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xiā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妻妾/之奉/為(wéi)之;鄉(xiā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從題目中,你讀到哪些信息?
“魚我所欲也”是編者加的,為全文開頭句。教材中的文言文一般是某一篇章的節(jié)選部分,因此沒有題目,選編入教材時(shí),就把開頭第一句話作為題目。本文題目的意思是,魚是我所想要的。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譯文: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shí)得到,那么只有舍棄魚而選擇熊掌。
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義也是我所追求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shí)得到,那么就舍棄生命而選擇大義。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譯文: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歡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事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所以有災(zāi)禍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譯文: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的呢?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文:采用這種方法就能夠生存下來,可是有這種方法卻不采用;采用這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人也不采用。那是因?yàn)樗麄兯非蟮挠斜壬鼘氋F的東西(那就是“禮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是賢人有這樣的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譯文:一筐飯,一碗湯,得到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會餓死。如果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饑餓的路人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古代盛裝食物的一種容器,形似高腳盤
認(rèn)為不值得,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譯文:不管是否符合禮與義就接受優(yōu)厚的俸祿,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譯文: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而接受了;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為了所認(rèn)識的窮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羞惡之心。
本性。這里指人的羞惡之心
請?jiān)谑崂砣膬?nèi)容的基礎(chǔ)上,補(bǔ)全下面結(jié)構(gòu)導(dǎo)圖中的空缺部分。
一簞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之……為之
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的意思。(1)魚,我所欲也:_____(2)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3)死亦我所惡:___________(4)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5)蹴爾而與之:_____(6)萬鐘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加下劃線詞語的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_______________(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同“德”,感恩、感激;“與”,同“歟”,語氣詞
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_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漁人甚異之:_________
舍生而取義者也:_____屋舍儼然:_____
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萬鐘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_____今為宮室之美為之:___________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___
呼爾而與之:_________為宮室之美: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此之謂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之則生:___________
助詞不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呼爾而與之:_____________蹴爾而與之:_____________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_____________
4.古今異義。(1)一簞食,一豆羹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2)萬鐘于我何加焉古義: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3)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義: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
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形似高腳盤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古義: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計(jì)時(shí)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
5.特殊句式。(1)魚,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斷句?!耙病?,判斷句標(biāo)志
省略句?!盀椤焙竺媸÷粤速e語“禮義”,“受”后面省略了
賓語“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語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是我想要的,仁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個(gè)不能同時(shí)得到,那我就會舍
假如人所喜歡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求生的手段,什么
先前(有的人)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的人)為了得到妻妾
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本性。
1.下列詞語中,加紅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A.一簞食(dān) 茍得(gǒu) 所惡(wù) 妻妾(qiè)B.蹴爾(cù) 弗得(fé) 富貴不能淫(yín) 得兼(jiān)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貧賤(jiān) 呼爾(ěr)D.不屑(xiā) 勿喪耳(sànɡ) 威武不能屈(qū) 窮乏(fá)
B項(xiàng)“弗”讀fú。C項(xiàng)“賤”讀jiàn。D項(xiàng)“屑”讀xiè。
2.下列句子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C.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D.此之謂/失其本心
C項(xiàng)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應(yīng)為: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diǎn),贊揚(yáng)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zé)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1.熟背課文。2.完成晚練1。
這是一份語文九年級下冊9 魚我所欲也獲獎?wù)n件ppt,共3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魚我所欲也,一詞多義,古今異義,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詞類活用,“辟”通“避”躲避,“辯”通“辨”辨別,“鄉(xiāng)”通“向”從前,通假字,舍生取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9 魚我所欲也圖文課件ppt,文件包含教學(xué)課件魚我所欲也示范課件第1課時(shí)pptx、教學(xué)課件魚我所欲也示范課件第2課時(shí)ppt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PPT共3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九年級下冊9 魚我所欲也教學(xué)演示ppt課件,文件包含9魚我所欲也第1課時(shí)ppt、9魚我所欲也第2課時(shí)ppt、9魚我所欲也朗讀mp3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PPT共34頁, 歡迎下載使用。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