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彼焱劽伞>坪?,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泵稍唬骸敖駯|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并蒙。蒙固辭,陳啟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書三上,權乃聽。蒙于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
(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過蒙屯下( ) (2)肅意尚輕蒙( )
(3)遂往詣蒙( ) (4)權悉以兵并蒙( )
2.翻譯文中劃直線句子。
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
3.結合上下文分析:成當、宋定、徐顧三將死后,呂蒙為什么不愿收納他們的部眾?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歐陽公②作州之二年,構③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之義。既又直④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矣。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君⑥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樂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節(jié)選自曾鞏⑦《醒心亭記》
注釋:①涯:岸邊。②歐陽公:即歐陽修。③構:搭建。④直:當,臨。⑤灑然:灑脫的樣子,形容毫無拘束。⑥吾君:指皇帝;優(yōu)游:悠閑自得;無為:清靜自然。⑦曾鞏(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應其師歐陽修之托而寫的。
4.下列各組加點詞在句子中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 居廟堂之高B.得山之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
C.行者休于樹 取樂于山泉之間D.或異二者之為 或醉且勞
5.將選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矣。
6.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兩處)。
使 目 新 乎 其 所 睹 耳 新 乎 其 所 聞 則 其 心 灑 然 而 醒。
7.《醉翁亭記》中的“太守之樂”與本文中的“公之樂”分別指什么?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豫章①胡叔俊,以高才碩學隱居進賢官溪之上,治乃祖西園,筑亭其間而游息之。以東南先朝陽夕陰,宜木果,而樹桃、李、梨、栗。南為正陽之方宜芳華而列種海棠。松、竹者貫歲寒而后凋,故以植乎西北。中又雜植梅數十株,曰:“梅,松、竹之友也。”今皆蔚然為林矣。若菊,若牡丹、芍藥之屬,叢生而可愛,皆列于亭之左右,以便觀賞。合而名其亭曰“園趣”。
其出入之途在正東,近所居也。海棠之西有二池,夾道鑿小渠引水經其所居,以入于東池。渠之上古木參天,其先祖所手植也。東池之外又為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池之北為堂八楹②,以為子弟講肄③之所。又北為堂六楹,以館賓客④。又北為重屋六楹,以藏累世之書。此其園外之事,又所以為成趣之本。
日坐亭上,與園丁野老論農圃之要,而忘其世慮??椭羷t觴詠⑤嘯歌,云山煙水,交錯乎指顧⑥之間,而園中之趣,雖萬鐘之祿⑦不與易也。
(節(jié)選自揭侯斯《胡氏園趣亭記》,有刪改)
【注釋】①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句中的“進賢”為縣名。②楹(yíng):計算房屋間數的量詞。一間為一楹。③肄(yì):練習,學習。④館賓客:接待賓客。⑤觴詠:飲酒賦詩。⑥指顧:手指目顧。⑦祿:俸祿。
8.根據語境,下面對有關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若菊,若牡丹、芍藥之屬”的“屬”與《桃花源記》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都當“類”講。
B.“合而名其亭曰‘園趣’” 的“名”與《醉翁亭記》中“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意思相同,解釋為“命名”。
C.“日坐亭上,與園丁野老論農圃之要”一句中的“野老”指的是粗野、舉止不文明的老人。
D.“其先祖所手植也”的“手”本為名詞,在句子中是名詞用做狀語,當“用手”“親手”講。
9.下面句中加點的虛詞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
A.筑亭其間而游息之
B.合而名其亭曰“園趣”
C.其出入之途在正東
D.此其園外之事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從下列A-E中選出正確的兩處(填寫字母)。
南為A正陽 B之方 C宜芳華 D而列種 E海棠。
11.選文緊扣“趣”字來寫,你能發(fā)現哪些“趣”?請列出四種。
12.文末畫橫線句“而園中之趣,雖萬鐘之祿不與易也”,讓你想到以下哪篇課文?任選一篇并簡述理由。
A《陋室銘》(劉禹錫) B.《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C.《醉翁亭記》(歐陽修) D.《湖心亭看雪》(張岱)
我選 。理由:
13.翻譯下面句子。
(1)松、竹者貫歲寒而后凋,故以植乎西北。
(2)東池之外又為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
①自驛西南出,過平皋約三里所,望豐山盤亙雄偉出瑯琊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歐陽公修所發(fā)。泉上十余步即豐樂亭,直豐樂亭之東數百步,即醒心亭。由亭曲轉而西入天寧寺。今皆廢,惟涼煙白草①而已。濂聞其語,為悵然者久之。
②夫亭臺廢興乃物理之常,奚足慨憳②?所可慨者,世間奇山川如瑯琊者何限?第③以處于偏州下邑,無名勝士若幼卿④者黼黻⑤之,故潛伏而無聞焉爾。且幼卿固能使瑯琊聞于一方,自非歐陽公之文,安足以達于天下?或謂文辭無關于世,果定論耶?然公以道德師表一世,故人樂頌其文。不然,文雖工未必能久傳也。
(選自宋濂《游瑯琊山記》,有刪改)
【注釋】①涼煙白草:蒼涼的煙霧荒草。②憳(tǎn):心不安寧。③第:只是,只。④幼卿:指李幼卿,唐大歷中任滁州刺史。⑤黼黻(fǔ fú):泛指禮服上所繡的花紋,這里是美化之意。
14.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含義的理解或推斷有誤的一項是( )
A.“過平皋”的“過”意為經過,與“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的“過”意思不同。
B.“宋歐陽公修所發(fā)”與“野芳發(fā)而幽香”中的“發(fā)”都是“開放、綻放”之意。
C.“西入”與《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中的“西”都意為“向西”。
D.“物理”意為“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或道理”,并不是指我們正在學習的“物理”學科。
15.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
B.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
C.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
D.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
1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自非歐陽公之文,安足以達于天下?
17.班上開展“最美名勝古跡大推薦”活動,滁州瑯琊山風景區(qū)在被推薦之列。請你依據上文,簡要概括瑯琊山聞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游岳陽樓記(節(jié)選)
袁中道
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樓為岳陽樓。既成,賓僚請大合樂落之,子京曰:“直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憂后樂”之語,蓋亦有為而發(fā)。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①,慰死犒生,邊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國議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誠不能無慨于心。第以束發(fā)②登朝,入為名諫議,出為名將帥,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為知己,不久報政最③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為毛錐子④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備國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鬢已皤⑤,壯心日灰。近來又遭知己骨肉之變,寒雁一影,飄零天末,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釋】①增堞籍兵:指增修城垛,募集士卒。②束發(fā):這里指年紀輕。③報政最:指報最,即長官考察下屬,把政績最好的列名報告朝廷。④毛錐子:毛筆,這里指詩文創(chuàng)作。⑤皤(pó):白色。
18.以下哪個選項最能準確反映文章的主旨( )
A.滕子京因被貶而郁郁不得志,但通過增建岳陽樓展現了自己的豪情壯志。
B.范仲淹的“先憂后樂”思想深刻影響了滕子京,使他從失落中振作起來。
C.作者對比了自己與滕子京的命運,表達了對自身遭遇的深切悲哀和無奈。
D.滕子京在定州之役中表現出色,但因朝廷用人不當未能得到應有的獎賞。
19.在一次關于古代文人精神境界的研討會上,有人提及了袁中道和范仲淹,并探討了范仲淹所倡導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現在,請你結合選文,以研討會參與者的身份,針對袁中道是否達到了這一境界發(fā)表你的看法,并給出具體理由。
20.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 醒能述以文者
B.直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 乃重修岳陽樓
C.而文法吏以耗國議其后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D.寒雁一影 上下一白
石井瀑布
酈道元
陽水又東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頂洞開,望若門焉,俗謂是山為譬頭山①。其水北流注井,井際廣城東側,三面積石,高深一匹②有余。長津③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④之音,驚川聒谷,淜渀⑤之勢,狀同洪河⑥,北流入陽水。
(選自《水經注·卷二十六·淄水》)
【注】①譬(pī)頭山:和上文“陽水”,均在山東青州。②一匹:表數量。用于布帛,古代以四丈為一匹。③長津:指長的河流。④澎赑(bì):瀑布形成的轟鳴聲。⑤淜渀(pēng bèn):水流猛激的樣子。⑥洪河:古多指黃河。
21.查工具書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查閱《古漢語詞典》并結合語境,可以判斷出“山頂洞開”中“洞”的含義是( )
A.洞穴,窟窿B.穿通,貫穿C.明亮D.敞開
22.作者先描述了瀑布的水源(來源),接著描述了 ,再寫 ,突出了陽水的魅力。
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魯宗道不欺君
魯宗道為人剛直疾惡少容①遇事敢言不為小謹②。為諭德③時,居近酒肆,嘗微行就酒肆中,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門,久之,宗道方自酒肆來。使者先入,約曰:“即⑤上怪公來遲,何以為對?”宗道曰:“第⑥以實言對?!笔拐咴唬骸叭粍t公當得罪。”曰:“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闭孀诠麊?,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對。帝詰之,謝曰:“有故人自鄉(xiāng)里來,臣家貧無杯盤,故就酒家飲。”帝以為忠實可大用。
【注釋】①少容:不肯容忍。②小謹:謹小慎微。③諭德:教育太子的官。④亟:緊急。⑤即:如果。⑥第:只管。
2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使者及門( )(2)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對( )
24.用“/”給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三處)
魯 宗 道 為 人 剛 直 疾 惡 少 容 遇 事 敢 言 不 為 小 謹。
25.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想成為“可大用”之人,需要從哪些方面提升自己?(請結合選文內容回答)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題。
包拯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扉L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①歸,殺而鬻②之?!睂蛠砀嫠綒⑴U撸唬骸昂螢楦钆I喽指嬷??”盜驚服。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舊制,凡訴論不得徑造④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⑤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⑥﹐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⑦,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新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
(節(jié)選自《宋史·包拯傳》)
【注釋】①第:只管。②鬻(yù):賣。③緣貢:趁著進貢的機會。④造:到,去。⑤陳:陳述。⑥峭直:嚴厲剛直。⑦茍合:無原則的附和。
26.解釋文中加點的詞的含義。
(1)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
(2)不偽辭色悅人
27.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28.民間把包拯稱為“包青天”,請依據選文簡要分析原因。
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①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力農。父和,能節(jié)食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
②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拾薪為燭,調習達旦,不寐。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飛學射于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于其家。父義之,曰:“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
③四年,兀術攻常州,宜興令迎飛移屯焉。盜郭吉聞飛來,遁入湖,飛遣王貴、傅慶追破之,又遣辯士馬皋、林聚盡降其眾。有張威武者不從,飛單騎入其營,斬之。避地者賴以免,圖飛像祠之。
④金人再攻常州,飛四戰(zhàn)皆捷;尾襲于鎮(zhèn)江東,又捷;戰(zhàn)于清水亭,又大捷。兀術趨建康,飛設伏牛頭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全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兀術次龍灣,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兀術奔淮西、遂復建康。飛奏:“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靜守,仍益兵守淮,拱護腹心?!钡奂渭{。兀術歸,飛邀擊于靜安,敗之。
(選自《宋史·岳飛傳》,有刪改)
29.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好 (2)義 (3)益
30.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飛學射于周同,盡其術。
(2)兀術奔淮西、遂復建康。
31.結合選文分析岳飛的形象。
項籍廢學
項籍①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③怒之④。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庇谑琼椓耗私碳?,籍大喜,略⑤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學。后劉、項相爭,劉邦智取,項籍以力斗,然終為劉所敗,此智窮也。
(節(jié)選自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注釋】①項籍:項羽,名籍,字羽。②書:讀書寫字③項梁:項羽的叔父。④怒之:意動用法“以之為怒”⑤略:大概。⑥竟:完畢。
3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學書不成,去
(2)不足學
33.翻譯下面的句子
然終為劉所敗,此智窮也。
34.從項籍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②其上③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④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r>(選自中華書局《孟子·卷二第四章·梁惠王下》)
【注】①雪宮:齊宣王的行宮。②非:埋怨。③上:指君主,國君。④非:不對。
35.用“/”給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三處)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6.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7.本文中,孟子對齊宣王提出了什么主張?這種思想對后世的范仲淹、歐陽修等人產生怎樣的影響?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游萬景樓①
范成大
漢嘉②登臨山水之勝,既豪③西州,而萬景所見,又甲于一郡。其前大江之所經,遠山縹渺明滅,煙云無際。右列三峨,左橫九頂。殘山剩水,間④見錯出。萬景之名,真不濫⑤吹。余詩蓋題為西南第一樓也。
九頂之傍,有烏尤一峰,小江水繞之,如巧畫之圖。樓前百余步,有古安樂園。山谷常游之,名軒曰涪翁,壁間題字猶存,云見水繞烏尤,惟此亭耳。是時未有萬景,故山谷⑥以安樂園為勝,今不足道矣。
下山,至廣福院。中有水洞,靜聽洞中,時有金玉聲,瑯然清越,不知水滴何許作此聲也。舊名東丁水,寺亦因名東丁院。山谷更名方響洞。題詩云:“古人名此東丁水,自古丁東直到今。我為更名方響洞,要知山水有清音。”
(選自《吳船錄》,有刪改)
[注] ①背景:1175年,南宋,范成大從廣西桂林任上赴成都,兼四川制置使。宋孝宗淳煕四年,范成大臥病,請求奉祠,五月二十九日,離開成都,自四川制置使召還,由成都起程,于十月抵達臨安(時南宋國都),隨日記所閱歷著為《吳船錄》,此文作于范成大去往臨安的路上。②漢嘉:漢嘉郡。③豪:卓越。④間:更迭,代替。⑤濫:虛妄不實。⑥山谷:黃庭堅。
38.下列加點詞語有誤的一項是( )
A.漢嘉登臨山水之勝 勝:名勝古跡B.九頂之傍 傍:旁邊
C.我為更名方響洞 更:更換D.名軒曰涪翁 名:命名
39.將下列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是時未有萬景,故山谷以安樂園為勝,今不足道矣。
(2)時有金玉聲,瑯然清越,不知水滴何許作此聲也。
40.請你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本文與《小石潭記》通過寫景所抒發(fā)的情感上的異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擬峴臺記
曾鞏
尚書司封員外郎晉國裴君治撫①之二年,因城之東隅作臺以游,而命之曰“擬峴臺”,謂其山溪之形,擬乎峴山②也。數與其屬與州之寄客者游其間,獨求記于予。
州之東,其城隅雨隳潦毀,蓋藏棄委于榛叢茀草之間,未有即而愛之者也。君得之而喜,增凳與土,易其破缺,去榛與草,發(fā)其亢爽③,因而為臺,以脫埃氛④,絕煩囂,出云氣而臨風雨。若夫云煙開斂,日光出沒,四時朝暮,雨旸明晦,變化不同,則雖覽之不厭,而雖有智者,亦不能窮其狀也?;蝻嬚吡芾?,歌者激烈,或靚觀微步,旁皇徙倚。則得之于耳目與得之于心者,雖所寓之樂有殊,而亦各適其適也。
撫非通道,故貴人富賈之游不至;其民樂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積于郊野者不垣⑤,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⑥,發(fā)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簡靜,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樂于此。州人士女,樂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觀之美,亦將同其樂也。故予為之記。
(選自《古代小品文鑒賞辭典》,有刪改)
注釋:①撫:撫州。②峴山:位于湖北襄陽。由于西晉的羊祜、杜預先后在此建功立業(yè),此地成為古代地方官員文治武功的典范。③亢爽:地勢高曠。④埃氛:喻污濁的塵世。⑤垣:壘墻。⑥枹鼓之警:軍事報警。
4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易其破缺 易:改變B.出云氣而臨風雨 臨:迎著
C.雨旸明晦 晦:昏暗D.而亦各適其適也 適:恰好
4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數與其屬與州之寄客者游其間,獨求記于予。
(2)而雖有智者,亦不能窮其狀也。
43.下面哪個選項更符合“誰是和范仲淹、歐陽修一道的宋代士人?”這一問題的答案?請結合選文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三篇文章內容簡要分析。
A.曾鞏 B.裴君
九日游北香湖觀荷記
〔清〕陳夢林①
①九月九日,與李者世勛、林君秀民載酒郊均。出郭數百武,便見此湖;蜿蜒屈曲,殊有勝概。少選,風從北來,香氣蓊渤②如相迎,而覿面③相過。漸逼湖,憩舍旁道口。綠云委波,紅衣麟次如畫。遠山蒼翠,列峙于對岸。循阡陌以東有地數畝,扼全湖之勝;野竹上逼青霄,參差茅屋。移坐竹間,湖清荷簇,回環(huán)如帶;又有牙蕉、樣樹、蓼花,風動波搖,東西上下互相掩映,泠泠幽麗。人在香國中,飄乎若出有而入無,蕩遺塵而特立也。園丁為予言:此湖深冬不涸?;ㄖ哦扰D乃盡荷錢新舊相接亦奇觀矣。
②顧念自有此湖,未有表而出之者;抑不知開鑿何時。自有乾坤以來,便有此湖。湖之有荷,又不知始自何時。蓋埋沒蠻煙瘴雨④者幾千百年。然則斯湖也,其可以無名乎?因酹酒⑤而名之,曰“北香湖”。以其地居縣之北;又中土此時菡萏香消,而此地之荷獨與梅菊爭奇吐艷于北風凜烈之際,是足以愧夫趨熱而惡涼、遇霜而先萎者矣!故曰“北香”也。
(選自《諸羅縣志》,有刪改)
【注釋】①陳夢林:雍正元年(1723)地方官員欲以夢林應召舉孝廉,辭謝不往。時好友禮部侍郎蔡世遠、刑部侍郎黎致遠等邀他進京游玩,均以腳病推辭。乾隆元年(1736年),巡撫征召舉薦其為鴻臚寺博士又堅辭。②蓊(wěng)渤:同薪勃,濃郁。③覿(dí)面:見面,當面。④蠻煙瘴雨:指南方有瘴氣的煙雨。也泛指十分荒涼的地方。⑤酹(lèi)酒:以酒澆地。
4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殊有勝概( ) ②循阡陌以東有地數畝( )
③因酹酒而名之( ) ④故曰“北香”也( )
45.用“/”給文中畫橫線處斷句(斷三處)
花 之 放 度 臘 乃 盡 荷 錢 新 舊 相 接 亦 奇 觀 矣。
46.翻譯下列句子
(1)漸逼湖,憩舍旁道口。
(2)然則斯湖也,其可以無名乎?
47.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作者在本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醒心亭記
曾鞏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②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③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④若公之賢,韓子歿數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
⑤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4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泉水之涯 涯:邊際B.草樹眾而泉石嘉 嘉:美好
C.更欲久而忘歸也 久:長久D.公之樂,吾能言之 言: 說出
49.將文中畫線句翻譯為現代漢語。
(1)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
(2)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50.《醉翁亭記》提到歐陽修的“山水之樂”,曾鞏在文中說“公之樂,吾能言之”。作者是怎么理解歐陽修的“山水之樂”?請結合文章內容,概括作答。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屈突通,其先蓋昌黎徒何人,后家長安。仕隋為虎賁郎將。文帝命覆①隴西牧簿,得隱②馬二萬匹,帝怒,收慕容悉達等千五百人,將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復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豈容以畜產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進頓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眾死?!钡畚?,曰:“朕不明,乃至是。今當免悉達等,旌③爾善言?!彼旖砸詼p論。
(通)從平薛仁杲,時賊珍用山積,諸將爭得之,通獨無所取。帝聞,曰:“清以奉國,名定不虛?!薄瓟禋q,召為刑部尚書。自以不習文,固辭,改工部。
(節(jié)選自《新唐書》,有改動)
【注釋】①覆:審察。②隱:隱藏。③旌:表彰。
5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后家長安( )
(2)固辭,改工部( )
52.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清以奉國,名定不虛。
53.屈突通具有怎樣的品質?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學習任務。
①豫章①胡叔俊,以高才碩學隱居進賢官溪之上,治乃祖西園,筑亭其間而游息之。以東南先朝陽夕陰,宜木果,而樹桃、李、梨、栗。南為正陽之方宜芳華而列種海棠。松、竹者貫歲寒而后凋,故以植乎西北。中又雜植梅數十株,曰:“梅,松、竹之友也。”今皆蔚然為林矣。若菊,若牡丹、芍藥之屬,叢生而可愛,皆列于亭之左右,以便觀賞。合而名其亭曰“園趣”。
②其出入之途在正東,近所居也。海棠之西有二池,夾道鑿小渠引水經其所居,以入于東池。渠之上古木參天,其先祖所手植也。東池之外又為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池之北為堂八楹②,以為子弟講肄③之所。又北為堂六楹,以館賓客④。又北為重屋六楹,以藏累世之書。此其園外之事,又所以為成趣之本。
③日坐亭上,與園丁野老論農圃之要,而忘其世慮??椭羷t觴詠⑤嘯歌,云山煙水,交錯乎指顧⑥之間,而園中之趣,雖萬鐘之祿⑦不與易也。
(節(jié)選自揭侯斯《胡氏園趣亭記》,有刪改)
【注釋】①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句中的“進賢”為縣名。②楹(yíng):計算房屋間數的量詞。一間為一楹。③肄(yì):練習,學習。④館賓客:接待賓客。⑤觴詠:飲酒賦詩。⑥指顧:手指目顧。⑦祿:俸祿。
54.根據語境,解釋下面的加點詞。
(1)若菊,若牡丹、芍藥之屬
(2)合而名其亭曰“園趣”
(3)客至則觴詠嘯歌
5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從下列A-E中選出正確的兩處(填寫字母)。
南為A正陽 B之方 C宜芳華 D而列種 E海棠。
56.選文緊扣“趣”字來寫,你能發(fā)現哪些“趣”?請列出四種。
57.文末畫橫線句“而園中之趣,雖萬鐘之祿不與易也”,讓你想到以下哪篇課文?任選一篇并簡述理由。
A.《陋室銘》(劉禹錫) B.《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C.《醉翁亭記》(歐陽修) D.《湖心亭看雪》(張岱)
我選 。理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陸九淵,字子靜。生三四歲,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寢食。及總角,舉止異凡兒,見者敬之。謂人曰:“聞人誦伊川①語,自覺若傷我者。”又曰:“伊川之言,奚為與孔子、孟子之言不類?近見其間多有不是處?!背踝x《論語》,即疑有子②之言支離。他日讀古書,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br>(節(jié)選自《宋史·陸九淵傳》)
【注釋】①伊川:北宋理學家程頤的別稱。②有子:孔子的學生。
5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及總角( ) (2)舉止異凡兒( )
(3)聞人誦伊川語( ) (4)近見其間多有不是處( )
59.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即疑有子之言支離”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漁人甚異之B.乃記之而去
C.鵬之徙于南冥也D.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60.請將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遂深思,至忘寢食。
(2)伊川之言,奚為與孔子、孟子之言不類?
61.請用自己的話,說說選文是如何表現陸九淵自幼好學的。
與謝萬書
[東晉]王羲之
古之辭世者……今仆①坐而獲逸②,遂其宿心,其為慶幸,豈非天賜!
頃③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yǎng)子孫以敦厚退讓?;蛞暂p薄,庶令舉策數馬④,仿佛萬石⑤之風。君謂此何如?
比⑥當與安石⑦東游山海,并行田視地利。頤養(yǎng)閑暇,衣食之余,欲與親知時共歡宴,雖不能興言高詠,銜杯引滿,語田里所行,故以為撫掌之資,其為得意,可勝言耶!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⑧之處世,甚欲希風⑨數子,老夫志愿盡于此也。
(選自《晉書》,有刪改)
【注】①仆:我。②坐而獲逸:指輕易獲得隱退自由。③頃:近來,不久前。④舉策數馬:典故,指侍奉君主很謹慎。⑤萬石:即西漢石奮,與四子均官至二千石,被稱為“萬石君”。⑥比:近來。⑦安石:東晉謝安。⑧陸賈、班嗣、楊王孫:都是無為清凈、超然物外之人。⑨希風:向往、迎合一時的風尚。
62.下列不是描述“我”辭官歸隱后悠然自得生活的一項是( )
A.修植桑果,率子抱孫游觀林下B.果實甘美,割而分之同享美味
C.游山泛海,察看田地頤養(yǎng)閑暇D.興言高詠,舉杯斟酒吟詩作對
63.王羲之在書信中,表明對子孫品德寄予希望的一句是① ,概括自己理想追求的一句是② 。
64.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
A.割而分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魚》)
B.今仆坐而獲逸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C.君謂此何如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D.老夫志愿盡于此也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回答問題。
張翰傳
①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父儼,吳大鴻臚①。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會稽賀循赴命入洛經吳閶門于船中彈琴。翰初不相識,乃就循言談,便大相欽悅,問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載即去,而不告家人。
②齊王同辟為大司馬東曹掾②。同時執(zhí)權,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榮執(zhí)其手,愴然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焙惨蛞娗镲L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俄而同敗,人皆謂之見機③。然府以其輒去,除史名。翰任心自適,不求當世?;蛑^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睍r人貴其曠達。
(選自《晉書?張翰傳》)
[注]①大鴻臚:官名。②齊王同辟為大司馬東曹掾:齊王同,晉武帝司馬炎之侄,“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大司馬東曹掾,官名,辟,征聘并授予官職。③見機:看機會,辨形勢。
6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善屬文 ②時人貴其曠達
66.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會 稽 賀 循 赴 命 入 洛 經 吳 閶 門 于 船 中 彈 琴
67.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便同載即去,而不告家人。
68.傳記通常通過多種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本文采用了哪些寫作手法來刻畫張翰怎樣的性格特點?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浣花溪①記(節(jié)選)
鐘惺
行三四里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華②,神膚洞達③。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④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署華陽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
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公⑤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 ,胸中暇整⑥, 。
【注釋】①浣花溪:杜甫曾居于此,并在溪畔建有草堂。②水木清華:水光樹色清幽美麗。③神膚洞達:指清新舒爽。④舁(yú)夫:抬轎子的人。⑤嚴公:指嚴武。杜甫漂泊四川,依鎮(zhèn)守成都的嚴武,在浣花溪構筑草堂,安居了幾年。⑥暇整:即“好整以暇”,形容遇事從容不迫。
【活動二:悟人生境界】
69.請根據文意,把下面兩句話填入選文結尾相應的空缺處。(只填序號)
A可以應世 B.猶能擇勝
70.在本文作者筆下,你讀到一個怎樣的杜甫?請結合選文內容簡要分析。
汲鄭列傳(節(jié)選)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①。東越相攻,上使黯往視之。不至,至吳而還,報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內失火,延燒千余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②,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jié)③發(fā)河南倉粟以賑貧民。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④之罪?!鄙腺t而釋之,遷為滎陽令。黯恥為令,病歸田里。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以數⑤切諫,不得久留內,遷為東海太守。黯學黃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其治,責大指⑦而已,不苛小。歲余,東海大治。稱之。
(選自《史記》,有刪改)
【注釋】①謁者:官名。②河南:指河南郡。③節(jié):符節(jié),皇帝派遣使者的憑證。④矯制:假傳圣旨。⑤數:屢次。⑥黃老之言:指道家學說。⑦大指:大的原則。
71.文中汲黯認為不值得去東越探查的理由是( )
A.孝景帝崩,太子即位。B.越人相攻,固其俗然。
C.家人失火,屋比延燒。D.黯恥為令,病歸田里。
72.古仁人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之心,文中汲黯的什么行為恰好體現了這一點?請你用自己的話敘述出來。
73.下列各組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
A.臣過河南 人恒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B.持節(jié)發(fā)河南倉粟以賑貧民 野芳發(fā)而幽香(歐陽修《醉翁亭記》)
C.乃召拜為中大夫 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
D.擇丞史而任之 已而之細柳軍(司馬遷《史記·周亞夫軍細柳》)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②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①孤竹:古國名。②一寸而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7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春往冬反( ) (2)迷惑失道( )
(3)乃放老馬而隨之( ) (4)不難師于老馬與蟻( )
7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夏居山之陰”中“之”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
A.學而時習之B.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C.策之不以其道D.其翼若垂天之云
76.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br>(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77.讀完短文,你獲得了什么啟示?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 完成各題。
曹公之東征也,議者懼軍出,袁紹襲其后,進不得戰(zhàn)而退失所據。公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劉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卒東擊備。田豐果說紹曰:“虎方捕鹿,熊據其穴而啖其子,虎進不得鹿,而退不得其子,今操自征備,空國而去,將軍長戟百萬,胡騎千群,直指許都,搗其巢穴。百萬之師自天而下,若舉炎火以焦飛蓬,覆滄海而沃漂炭,有不消滅者哉!兵機變在斯須,軍情捷于桴鼓。操聞,必舍備還許,我據其內,備攻其外,逆操之頭必懸麾下矣!失此不圖,操得歸國,休兵息民,積谷養(yǎng)士。方今漢道陵遲,綱紀弛絕。而操以梟雄之資乘跋扈之勢恣虎狼之欲成篡逆之謀雖百道攻擊不可圖也!”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此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故失其會,惜哉!”
78.下列加點字的釋義有誤的一項是: ( )
A.眾心未附 附: 歸附B.空國而去 國: 國家
C.失此不圖 圖: 謀取D.而以嬰兒之故失其會 會: 機會
7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而操以梟雄之資乘跋扈之勢恣虎狼之欲成篡逆之謀雖百道攻擊不可圖也!
A.而操以梟雄之資/乘跋扈之勢/恣虎狼之欲/成篡逆之謀/雖百道/攻擊不可圖也!
B.而操以梟雄之資/乘跋扈之勢/恣虎狼之欲/成篡逆之謀/雖百道攻擊/不可圖也!
C.而操以/梟雄之資乘跋扈之勢/恣虎狼之欲/成篡逆之/謀雖百道/攻擊不可圖也!
D.而操以梟雄之資/乘跋扈之勢/恣虎狼之欲/成篡逆之/謀雖百/道攻擊不可圖也!
8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曹操認為以袁紹多疑猶豫的個性不會在自己出兵時及時進攻。
B.田豐認為,曹操東征之時,后方空虛,趁此進攻能一舉消滅其勢力。
C.田豐認為機不可失,一旦失去這個機會,曹操勢必會進行反擊。
D.袁紹以自己孩子生病為由拒絕出兵,田豐因此用拐杖擊地,大嘆可惜。
81.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曹公之東征也,議者懼軍出,袁紹襲其后,進不得戰(zhàn)而退失所據。
參考答案:
1. 路過; 看輕,輕視; 拜訪; 全,都。 2.呂將軍的功名一天比一天顯著,不可以用舊眼光來看待,您應當去拜訪他。 3.①三將有子弟,憐憫子弟;②對三將心存敬佩;③呂蒙待人仁愛寬厚。
4.C 5.大概可以稱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間尋找快樂了。 6.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 7.“太守之樂”指與民同樂,樂民所樂;本文“公之樂”指國家安定,百姓豐衣足食
8.C 9.D 10.CD 11.①植樹之趣 ②賞花之趣 ③泛舟之趣 ④藏書之趣 ⑤講習之趣 ⑥論農圃之趣 ⑦飲酒賦詩之趣 ⑧賞景之趣(答出其中四點即可) 12. 示例1:我選A 因為胡叔俊隱居官溪之上,植樹賞花,賦詩交友,生活悠閑而高雅。劉禹錫身居陋室,與鴻儒談笑,彈奏素琴,閱讀金經,安貧樂道,享受陋室生活的樂趣。他們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
示例2:我選B,因為胡叔俊隱居官溪之上,植樹賞花,與賓客共賞云煙山水。陶弘景隱居山林之間,欣賞山水之美。兩人都熱愛自然美景。
示例3:我選C,因為胡叔俊在園趣亭欣賞自然美景,與賓客飲酒賦詩,感到十分愜意。歐陽修被貶滁州,寄情山水,與民同樂。他們既領略到了自然之趣,又享受到了人情之美。 13.(1)松樹和竹子能夠全年保持青翠,直到歲末才凋零,因此他將這些植物種植在西北方向。
(2)東池的外邊還有一個大池塘,春夏之季水滿可以行舟。
14.B 15.C 16.示例:如果不是歐陽修(或歐陽公)的文章,(瑯琊山)怎么能夠聞名于天下? 17.示例:①風景秀麗,山川雄偉;②名士李幼卿的修繕美化;③歐陽修道德高尚是天下的表率,他寫的《醉翁亭記》廣為傳頌,里面提到了瑯琊山;④宋濂等歷代文人游覽瑯琊山并為之做記;⑤歷代名人在瑯琊山上留下眾多名勝古跡,特別是歐陽修在瑯琊山修建了醉翁亭、豐樂亭、醒心亭
18.C 19.從選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袁中道對于自己的境遇和人生的波折,還是有著較為強烈的情感反應。他對于滕子京的遭遇能夠感同身受,甚至想要大哭一場,這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流露和宣泄。同時,他在描述自己的境遇時,也用了“玄鬢已皤,壯心日灰”等詞句,表達了自己對于年華老去、壯志未酬的無奈和悲涼。我認為袁中道在精神境界上雖然有著一定的超脫和積極態(tài)度,但并未完全達到范仲淹所倡導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20.C
21.D 22. 水流之洶涌; 水聲之轟鳴
23. 到,來到 詳細,詳盡 24.魯宗道為人剛直/疾惡少容/遇事敢言/不為小謹 25.圍繞“①為人剛直②遇事敢言③待人忠實”回答即可。
26. 不久。 使……高興。 27.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貢朝廷的數目制造。一年過去,他沒有拿一塊硯臺回家。 28.①辦案神明:他智破盜牛案;②為官清廉:他不持一硯歸、吃穿用同老百姓一樣;③執(zhí)法公正、為民作主:他改舊制,透明辦案。
29. 喜愛,愛好 認為……正義 增加 30.(1)岳飛向周同學習射箭,完全學會了他的射箭技藝。(2)兀術逃跑到淮西,(岳飛或宋軍、我軍)于是收復(或恢復)建康。 31.家貧力學,力大無比,有情有義,驍勇善戰(zhàn),除暴安良(或造福百姓),智慧善諫,忠君愛國。
32. 拋棄,放棄(離開) 值得 33.然而終于被劉邦打敗,這是智慧用盡了造成的。 34.無論學習什么東西,都要有恒心,堅持到底,否則將一事無成。(答案合理即可)
35.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6.這樣卻不能稱王(天下)的,(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 37.①孟子提出統(tǒng)治者要“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或君主要心懷百姓憂樂)的主張;②范仲淹把它進一步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憂后樂)的思想并積極踐行,歐陽修則形成了簡政愛民、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人生態(tài)度和政治理想。
38.A 39.(1)此時還沒有萬景樓,所以黃庭堅把安樂園當作勝景,現在不值得談論了。
(2)有時傳出金玉的聲音,似珠玉的美石互相撞擊的聲音清越悠揚,不知道水流滴下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聲響。 40.同:兩文都有作者路遇美景心生愉悅的快樂之情
不同:《小》中小石潭凄清的環(huán)境讓作者聯想起自己坎坷的仕途,心情又悲傷起來?!队巍窞樽髡邭w朝之途游歷萬景樓的所見所感,意氣風發(fā),暢享山水之樂。
41.D 42.(1)裴君多次與他的下屬及寄居在州中的客人一同游覽,只有他向我請求寫一篇記。
(2)即使有智慧的人,也不能窮盡它的形態(tài)。 43.A。曾鞏。理由:曾鞏的《擬峴臺記》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都體現了宋代士人關注社會、關心民生的情懷。
44. 美好 沿著 命名 所以 45.花之放/度臘乃盡/荷錢新舊相接/亦奇觀矣。 46.(1)漸漸走進湖邊,在房屋的旁邊路口休息。
(2)既然這樣,那么這座湖,難道可以沒有名字嗎? 47.(寫出兩種情感即可)文章通過寫寫出荷花香氣濃郁,荷花的清新淡雅,特立獨行,讓人身處其中,有飄飄乎的感覺,表現出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和贊美,抒發(fā)自己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流露出對美好品質被掩蓋、有識之士被埋沒的悲痛與惋惜,同時諷刺了一些追名逐利,缺乏志氣的人。
48.C 49.(1)有時喝醉了而且感到疲勞,就一定要到醒心亭眺望。
(2)一座山的角落,一泓泉水的旁邊,哪里會是歐陽修的快樂所在呢?他只不過是在這里寄托意趣。 50.作者認為歐陽修只是在欣賞山水中寄托情趣:歐陽修真正的“樂”體現在君王悠然自得,無為清凈,百姓豐衣足食,心無不滿;天下學者都能成為賢德有才之人;少數民族及鳥獸等生物都適當合宜,各得其所。
51. 安家 推辭 52.(為官)清廉侍奉國家,名聲一定不虛假。 53.①為人耿直。以死勸諫文帝不要因為牲畜財產殺戮一千多人。
②潔身自好。在別的將士爭搶珍寶時,他獨善其身,不為所動。
③有自知,能進退。對自己不勝任的官職堅決推辭。
54. 類 命名,取名 到 55.CD 56.①植樹之趣 ②賞花之趣 ③泛舟之趣 ④藏書之趣 ⑤講習之趣 ⑥論農圃之趣 ⑦飲酒賦詩之趣 ⑧賞景之趣 57. 示例1:我選A 因為胡叔俊隱居官溪之上,植樹賞花,賦詩交友,生活悠閑而高雅。劉禹錫身居陋室,與鴻儒談笑,彈奏素琴,閱讀金經,安貧樂道,享受陋室生活的樂趣。他們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
示例2:我選B,因為胡叔俊隱居官溪之上,植樹賞花,與賓客共賞云煙山水。陶弘景隱居山林之間,欣賞山水之美。兩人都熱愛自然美景。
示例3:我選C,因為胡叔俊在園趣亭欣賞自然美景,與賓客飲酒賦詩,感到十分愜意。歐陽修被貶滁州,寄情山水,與民同樂。他們既領略到了自然之趣,又享受到了人情之美。
示例4:我選D,因為胡叔俊常坐亭上與園丁野老談論,而忘卻世慮,享受遠離俗世的樂趣。張岱選擇在雪夜獨往湖心亭看雪,也有不與世俗同流的雅情雅趣,兩人有相同之處。
58. 等到 不同 聽說 正確 59.D 60.(1)于是(他)深入思考,以至于忘記了睡覺、吃飯。
(2)伊川所說的話,為什么與孔子、孟子的言論不相類似? 61.①三四歲時,曾向父親發(fā)問“天地為什么無邊無際”;②讀程頤的書,發(fā)現其所說的話與孔子、孟子不相類似,甚至有錯誤之處;③初讀《論語》,就對有子的言語表示懷疑;④讀古書讀到“宇宙”二字,看見解者的解說,忽然醒悟。
62.D 63. 欲教養(yǎng)子孫以敦厚退讓 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 64.A
65. 善于,擅長 以……為貴 66.會稽賀循赴命入洛/經吳闔門/于船中彈琴 67.于是(他)就同乘一車離開了,都沒有與家人告別。 68.①運用正面描寫(或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如語言描寫“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表現張翰任心自適、曠達灑脫的性格特點。②運用側面描寫(或烘托手法),以“人皆謂之見機”,側面烘托張翰淡泊自適、善于審時度勢的特點。③對比(反襯):雖然文本中沒有直接給出對比的例子,但我們可以想象,在相同的歷史背景下,其他人物可能為了名利而爭權奪利,而張翰卻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為所動。這種對比能夠進一步凸顯張翰淡泊名利、超脫世俗的性格特點。
69.B A 70.示例:在作者眼中,青羊宮附近的浣花溪景色清幽秀麗,杜甫在窮愁奔走中還能選擇這樣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居住,可見其樂觀曠達、安閑從容的生活態(tài)度。
71.B 72.汲黯視察災情,路過河南郡時,眼見當地貧民飽受水旱災害之苦,就趁便憑所持的符節(jié),下令發(fā)放官糧,賑濟當地災民,體現了汲黯關注百姓的疾苦,為民請命,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之心。 73.C
74. 同“返”,返回 道路,方向 跟隨 學習 75.D 76.(1)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br>(2)現在的人不知道用他們的愚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學習,不是錯了嗎?(句子大意正確即可) 77.要善于向有經驗的人學習,不恥下問。(意對即可)
78.B 79.B 80.C 81.曹操東征的時候,謀士們擔心軍隊出動后,袁紹會襲擊后方,(如果)前進,曹軍無法與敵人交戰(zhàn),(如果)后退也會失去根據地。
這是一份專題16:專題學習活動訓練-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題訓練,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小作文,微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15:專題學習活動訓練-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題訓練,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綜合性學習,完成下面小題,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后面題目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7:課內文言文閱讀--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題訓練,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下列對文章內容分析不當的一項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