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網(wǎng)絡式”復習法:即采用章、節(jié)、標題、要點四個層次對教材進行梳理;
2.提高“回頭率”:為了防止遺忘,就要采用提高“回頭率”的`方法,即看完一節(jié)、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頭掃視一遍,這樣知識得到了系統(tǒng)的鞏固,效果很好;
3.“空想法”:所謂空想法就是不看課本回想看過的內(nèi)容;或看課本的大綱填充細節(jié);
4.樹形圖:選出一本較有代表性的參考書,通讀全書后,理出該領域研究的主要線索。
5.梳理錯題法:把綜合復習階段做過的所有習題重新瀏覽一遍;
6.“齊頭并進”法:在復習過程中,由于要復習的學科多,所以必須合理安排時間。
第03章 物態(tài)變化(高頻考點精講)
考點01 溫度
【高頻考點精講】
一、溫度
1、定義:物體的冷熱程度。
2、單位:攝氏度(℃)。
3、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把0—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為1℃。
二、溫度計
1、定義:測量溫度的工具。常用溫度計:實驗室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
2、原理:根據(jù)液體的熱脹冷縮制成的。
3、使用注意事項:
(1)測量前:明確量程和分度值;
(2)測量時: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側(cè)壁;
②待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面相平。(讀數(shù)時俯視偏大,仰視偏小)
三、體溫計
1、量程:35℃—42℃,分度值:0.1℃;
2、由于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的管做得很細,水銀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內(nèi),所以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shù);
3、使用前用力向下甩,否則只能測出比原來示數(shù)高的溫度值。例如,體溫計測量數(shù)據(jù)為37.5℃,下次使用不甩的話,只能測出等于或者高于37.5℃的溫度,低于37.5℃的溫度測不出來,示數(shù)仍然為37.5℃。
【熱點題型精練】
1.以下是小明估計的常見溫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中考考場的室溫約為50℃
B.冰箱保鮮室中礦泉水的溫度約為﹣5℃
C.洗澡時淋浴水溫約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體溫約為37℃
解:
A、人體感覺舒適的溫度在23℃左右,考場內(nèi)的氣溫感覺舒適,在23℃左右。不符合實際;
B、水的凝固點在0℃左右,冰箱內(nèi)保鮮室中礦泉水的溫度應該高于0℃,在4℃左右。不符合實際;
C、人的體溫在37℃左右,洗澡水的溫度應該略高于體溫,不可能達到70℃.不符合實際;
D、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在37℃左右,變化幅度很小。符合實際。
答案:D。
2.如圖所示為寒暑表,40℃與10℃兩條刻度線相距AB=6厘米,刻度線C與刻度線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C處應該刻上5℃B.C處應該刻上﹣5℃
C.20℃刻度線距A處2厘米D.20℃刻度線距B處3厘米
解:
AB、因為40℃與10℃兩條刻度線相距AB=6厘米,所以兩條刻度線相距1cm溫度差為5℃,當BC=3厘米時,溫度相差3×5℃=15℃,又因為寒暑表越往上示數(shù)越大,故A示數(shù)為40℃,B示數(shù)為10℃,C的示數(shù)為10℃﹣15℃=﹣5℃,故A錯誤,B正確;
CD、20℃與30℃相差10℃,相隔10℃5℃/cm=2cm,即在B的上面2cm處或A下面6cm﹣2cm=4cm處,故CD錯誤。
答案:B。
3.嚴冬,湖面上結(jié)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魚兒仍在游動,為了測出冰下水的溫度,徐強同學在冰上打了個洞,拿來一支實驗室用的溫度計,用下列四種方法測水溫,正確的做法是( )
A.用線將溫度計拴牢從洞中放入水中,待較長時間后從水中提出,讀出示數(shù)
B.取一塑料飲水瓶,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取出,再用溫度計測瓶中水溫
C.取一塑料飲水瓶,將溫度計懸吊在瓶中,再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待較長時間,然后將瓶取出,立即從瓶外觀察溫度計示數(shù)
D.手拿溫度計,從洞中將溫度計插入水中,待較長時間后取出立即讀出示數(shù)
解:
A、用線將溫度計拴牢從洞中放入水中,待較長時間后從水中提出,讀出示數(shù),不符合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故A錯;
B、水灌滿瓶后取出,溫度會升高,不再是河水的溫度,相當于取出溫度計讀數(shù),故B錯;
C、取一塑料飲水瓶,將溫度計懸吊在瓶中,再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待較長時間,然后將瓶取出,立即從瓶外觀察溫度計示數(shù),這樣能保證瓶取出后,溫度計的示數(shù)不會降低,故C正確;
D、取出讀出示數(shù),不符合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故D錯。
答案:C。
4.下列關于溫度計和體溫計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用沒有甩過的體溫計測量某同學的體溫,體溫計顯示的示數(shù)為38℃,則該同學的體溫一定不高于38℃
B.如果沒有酒精來給體溫計消毒,也可以把體溫計放在沸水中消毒
C.使用常用溫度計和體溫計都能直接測出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D.用常用的溫度計測液體溫度,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可以離開被測液體
解:A、由于體溫計的特殊構(gòu)造,用沒有甩過的體溫計測低于它原來示數(shù)的溫度時,溫度計顯示的溫度值是原來的溫度,沒有甩過的體溫計測量某同學的體溫,體溫計顯示的示數(shù)為38℃,則該同學的體溫一定不高于38℃,故A正確。
B、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而沸水的溫度為100℃,超出了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會使體溫計損壞,故B錯誤;
C、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而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超出了它的測量范圍,故C錯誤;
D、實驗用溫度計測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體,故D錯誤;
答案:A。
5.圖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個溫度計,它可以測量氣體的溫度。若外部大氣壓不變,在氣溫發(fā)生變化時,球形容器內(nèi)氣體的體積隨之發(fā)生變化,使玻璃管內(nèi)液面上升或下降,從而測量出氣溫的高低。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當氣溫升高,球內(nèi)氣體體積膨脹,玻璃管內(nèi)液面下降
B.當氣溫升高,球內(nèi)氣體體積縮小,玻璃管內(nèi)液面上升
C.當氣溫降低,球內(nèi)氣體體積縮小,玻璃管內(nèi)液面下降
D.當氣溫降低,球內(nèi)氣體體積膨脹,玻璃管內(nèi)液面上升
解:當外界氣溫上升的時候,球形容器內(nèi)的氣體受熱膨脹,由于密閉,所以壓強增大,使管內(nèi)的液面下降;
反之,當外界氣溫下降的時候,球形容器內(nèi)的氣體收縮,由于密閉,所以壓強減小,管內(nèi)的液面上升。故B、C、D錯誤。
答案:A。
6.使用溫度計時,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和 分度值 。小強在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溫度時讀取了四次數(shù)據(jù),每次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D 。圖乙、丙分別是測冰和水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那么冰的溫度是 ﹣12 ℃,水的溫度是 38 ℃。
解:(1)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要先觀察它的量程和認清它的分度值;
答案:分度值。
(2)在甲圖中,根據(jù)使用溫度計時應使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故選D。
(3)在乙圖中,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測量冰的溫度時,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10℃下兩格處。示數(shù)為:﹣12℃。
在丙圖中,測量水的溫度時,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在30℃以上8格處,所以示數(shù)為:38℃。
答案:﹣12、38。
7.小明自制了一個溫度計,在玻璃瓶里裝滿帶顏色的水,給玻璃瓶配一個橡皮塞,橡皮塞上插進一根細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玻璃管與橡皮塞、橡皮塞與瓶口密封,如圖所示。實驗時,常溫條件下將該裝置放入溫度較高的水中,觀察到細玻璃管中液柱高度的變化情況是 先下降后上升 。請你分析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 玻璃瓶先受熱膨脹,容積變大,液柱下降;水后受熱膨脹,體積變大,液柱上升 。
解:
將該裝置放入溫度較高的水中,首先玻璃瓶受熱膨脹,容積增大;水后受熱膨脹,水的體積變大,液柱上升。
答案:先下降后上升;玻璃瓶先受熱膨脹,容積變大,液柱下降;水后受熱膨脹,體積變大,液柱上升。
8.我市某中學有一個“溫度計探究”綜合實踐活動小組,開展了有關溫度計的專題探究。他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17世紀時,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曾設計過一種溫度計,其結(jié)構(gòu)為:一根麥稈粗細的玻璃管,一端與雞蛋大小的玻璃泡相連,另一端豎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內(nèi)吸入一段水柱。根據(jù)管內(nèi)水柱的高度的變化,可測出相應的環(huán)境溫度。為了探究“伽利略溫度計”的工作過程,課題小組的同學按照資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圖所示的測溫裝置,圖中A為一個小塑料瓶,B為飲料吸管,通過一個軟木塞與A連通,管的下端豎直插在一個大水槽中,使吸管內(nèi)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經(jīng)過討論,課題組精心設計了一份實驗方案,并認真地進行實驗探究3
(1)在不同溫度下,課題組分別測出了對應的水柱高度h,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出空格M內(nèi)的相鄰高度的高度差數(shù)值為 0.052 m,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結(jié)論:
①水柱高度h隨溫度的升高而 降低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對應的溫度值,則吸管上溫度的數(shù)值從上往下看,上面的效值要 小 (填:大、小、無法確定);
③若對應的水柱高為40.3厘米,則此時所對應的溫度是: 13℃
(3)通過實驗探究,課題組同學還發(fā)現(xiàn),若用此“伽利略溫度計”來測溫度,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其中主要的不足之處是 使用不方便、測量范圍較小、溫度示數(shù)易受大氣壓變化的影響而不準確 (至少寫出一點)。
解:(2)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h4=14.6cm和h5=9.4cm可以計算出空格M內(nèi)的相鄰高度的高度差值△h4=h4﹣h5=14.6cm﹣9.4cm=5.2cm=0.052m。
①、從表中的數(shù)據(jù),當溫度為17℃、19℃、21℃、23℃、25℃、27℃時,對應的水柱高度h分別為:30.0cm、24.9cm、19.7cm、14.6cm、9.4cm、4.2cm??梢缘贸鏊叨入S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②、由①可以得出,當水柱越低時,溫度越高,因此從上往下看,溫度值由小變大。
③水柱高為40.3厘米與水柱高30.0cm時的高度的差值為△h=40.3cm﹣30.0cm=10.3cm;溫度從21℃降低到19℃時的水柱升高的高度差為5.2cm,溫度從19℃降低到17℃時的水柱升高的高度差為5.1cm,由此推算可知,當水柱高為40.3厘米與水柱高30.0cm時,溫度降低了4℃,故溫度為13℃。
(3)此溫度計的液柱高度還受外界的大氣壓強的影響,當外界壓強增大時,管內(nèi)液柱也會隨著升高,可能誤認為是溫度降低了,而且使用不方便、測量范圍較小。
答案:(2)0.052;①降低;②??;③13℃;(3)使用不方便、測量范圍較小、溫度示數(shù)易受大氣壓變化的影響而不準確。
考點02 熔化和凝固
【高頻考點精講】
物態(tài)變化
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是物質(zhì)存在的三種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物質(zhì)可以從一種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榱硪环N狀態(tài),這種轉(zhuǎn)變過程叫做物態(tài)變化。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物質(zhì)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例如冰熔化成水,熔化要吸熱。
(2)固體可以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①晶體:熔化過程中有固定的溫度(熔點),例如:冰、海波、食鹽、各種金屬。
②非晶體:熔化過程中沒有固定的溫度,例如:石蠟、松香、玻璃、瀝青。
AB:固態(tài)
BC:固液共存態(tài)
CD:液態(tài)
B點:固態(tài)
C點:液態(tài)
晶體熔化圖像 非晶體熔化圖像
(3)晶體熔化條件:達到熔點,繼續(xù)吸熱。 晶體熔化過程特點:不斷吸熱,溫度不變。
EF:液態(tài)
FG:固液共存態(tài)
GH:固態(tài)
F點:液態(tài)
G點:固態(tài)
2、凝固
(1)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例如水凝固成冰,凝固要放熱。
(2)晶體有固定凝固溫度(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固定凝固溫度,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晶體凝固圖像 非晶體凝固圖像
(3)晶體凝固條件:達到凝固點,繼續(xù)放熱。 晶體凝固過程特點:不斷放熱,溫度不變。
【熱點題型精練】
9.圖中四個圖象,能正確描述非晶體凝固的是( )
A. B. C. D.
解:A、圖象中溫度有上升的趨勢,整個過程中溫度都在不斷上升,所以是非晶體的熔化圖象,不符合題意;
B、圖象中整個過程溫度有下降的趨勢,且有一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晶體的凝固圖象,不符合題意;
C、圖象整個過程中溫度有下降的趨勢,且整個過程中溫度都在不斷下降,所以是非晶體的凝固圖象,符合題意;
D、圖象整個過程溫度有上升的趨勢,且有一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晶體的熔化圖象,不符合題意。
答案:C。
10.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積雪,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積雪上噴灑鹽水,這是為了( )
A.鹽水可使冰的熔點降低B.鹽水可使冰的熔點升高
C.鹽水可使冰的溫度升高D.鹽水可使冰的溫度降低
解:在其它條件相同時,積雪上灑鹽水是參有雜質(zhì),積雪的熔點降低,使積雪熔化,交通方便。
答案:A。
11.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如圖所示。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加熱,當燒杯中的冰塊有大半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點也不熔化D.無法判斷
解:冰是晶體,若給燒杯中的冰加熱時,達到熔點后,燒杯中的冰會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溫度保持不變,所以試管中的冰從燒杯中吸熱,達到熔點,但由于溫度相同不能繼續(xù)發(fā)生熱傳遞,則不能從燒杯中繼續(xù)吸熱,所以不能熔化。
答案:C。
12.如圖所示,豆腐滑嫩爽口,“凍豆腐”則松軟鮮香?!皟龆垢苯鈨龊?,會發(fā)現(xiàn)其內(nèi)部有許多小孔,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體積的縮小,擠去水后膨脹形成小孔
B.豆腐自身體積的膨脹,向外拉伸內(nèi)部形成小孔
C.外部的水冷卻后變成冰雪,扎進豆腐后形成
D.豆腐內(nèi)部的水受凍結(jié)冰,再熔化成水后形成
解:
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放入冰箱冷凍時這些水分就會凝固為小冰晶,同時體積變大,這些小冰晶將整塊豆腐擠壓成蜂窩形狀;拿出來,凝固的小冰晶要熔化,體積減小,就留下了很多小孔。故ABC不符合題意;
答案:D。
13.如圖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夾層中封入適量的固態(tài)物質(zhì),實現(xiàn)了“快速降溫”和“快速升溫”的功能,使用時,將水杯上下晃動幾分鐘,可以將100℃的開水降溫至55℃左右的溫水,也可以將冷水升溫到55℃左右的溫水,這款水杯被廣泛稱為“55°杯”?!?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時,必須加注熱水;降溫時利用物質(zhì)熔化吸熱;升溫時利用凝固放熱
B.首次使用時,必須加注冷水;降溫時利用物質(zhì)凝固放熱;升溫時利用熔化吸熱
C.首次使用時,加注冷熱水均可;降溫時利用物質(zhì)熔化吸熱;升溫時利用凝固放熱
D.首次使用時,加注冷熱水均可;降溫時利用物質(zhì)凝固放熱;升溫時利用熔化吸熱
解:首次使用時,必須加注開水倒入杯中,此時晶體物質(zhì)被熔化,此過程晶體物質(zhì)會吸收熱量,當水的溫度下降到55℃以下時,此時晶體物質(zhì)會凝固,會放出熱量,在此過程中水能較長時間保持水溫不變。
答案:A。
14.春節(jié)期間,你常會看到民間藝人在制作“糖畫”。他先讓白糖顆粒 熔化 成糖漿,然后用勺舀起糖漿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繪制出各種精美的圖案,糖漿 凝固 (填寫物態(tài)變化名稱)成了如圖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畫”。
解:讓白糖顆粒變成糖漿,即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故是熔化現(xiàn)象;在石板上蘸上糖漿,等糖漿放出熱量凝固成固態(tài),這樣就做好了糖畫。
答案:熔化;凝固。
15.火山爆發(fā)時,熾熱的熔巖噴出地表,像煉鋼爐流出的鋼水一樣流淌。巖漿是多種成分組成的液體,流淌過程中,在火山口周圍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礦物:橄欖石→渾石→角閃石→黑云母→正長石→白云母→石英?;鹕街車纬傻倪@些礦石的熔點 依次由高到低 (依次由高到低/相同/依次由低到高)。
解:多種成分組成的液體,在流淌過程中,逐漸的變?yōu)楦鞣N礦石,這種物態(tài)變化叫凝固;在巖漿流動的過程中,巖漿的溫度是逐漸降低的。先凝固的說明凝固點高,熔點高;后凝固的說明凝固點低,熔點低;所以火山周圍形成的這些礦石的熔點依次由高到低。
答案:依次由高到低。
16.“打鐵花”是一種民族文化表演技藝,如圖所示,表演者先將鐵塊放入爐子中變成鐵水,然后擊打鐵水形成“鐵花”,“鐵花”又點燃煙花鞭炮,場景蔚為壯觀。其中,鐵塊變成鐵水的過程對應的物態(tài)變化為 熔化 ,此過程需要 吸收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溫度 不變 。
解:鐵塊變成鐵水的過程是熔化過程,熔化吸熱,鐵是晶體,熔化過程溫度不變。
答案:熔化;吸收;不變。
17.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如圖乙所示是冰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jù)圖象特征可判斷冰是 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當冰熔化一段時間后,試管中冰的質(zhì)量 減少 (選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2)冰在熔化過程中 吸收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大約持續(xù)了 3 min。
(3)加熱到第3min時,物質(zhì)的狀態(tài)為 固液共存 (選填“液態(tài)”、“固態(tài)”或“固液共存”)。
(4)再加熱過程中,杯口上方出現(xiàn)“白氣”,“白氣”是水蒸氣 液化 (填一物態(tài)變化)而成的。
(5)在實驗過程中,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而是把裝有冰的試管放在水中加熱,這樣做不但使試管受熱均勻,而且冰的溫度上升速度較 慢 (選填“快”或“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
解:(1)晶體和非晶體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晶體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根據(jù)冰的圖象特征可知冰有固定的熔點,冰是晶體;
當冰熔化一段時間后,試管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冰的質(zhì)量減少;
(2)冰在加熱后2min到第5min這段時間雖然不斷的吸熱,溫度卻保持不變,這是冰的熔化過程,持續(xù)了3min,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
(3)冰在熔化之前為固態(tài);熔化過程中為固液混合態(tài);完全熔化后為液態(tài);由圖象知加熱到第3min時,是冰的熔化過程,熔化過程冰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
(4)杯口上方出現(xiàn)“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實驗中將裝有冰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樣做目的是能使試管受熱均勻,由于水的溫度上升緩慢,所以冰的溫度上升速度較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
答案:(1)晶體;減少;(2)吸收;3;(3)固液共存;(4)液化;(5)慢。
18.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兩塊高出水面的磚頭,磚頭上擱一只籃子,再把裝有剩飯剩菜的碗放入籃子,用紗布袋罩好,就做成一個“簡易冰箱”如圖,籃子里的飯菜放置大半天也不會變質(zhì),以上“簡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液化放熱B.蒸發(fā)吸熱C.凝固放熱D.升華吸熱
解:夏天溫度高,盆里的水會不斷蒸發(fā),蒸發(fā)吸熱,具有致冷的作用,使周圍環(huán)境溫度降低,籃子里的飯菜就不容易變質(zhì)。
答案:B。
考點03 汽化和液化
【高頻考點精講】
一、汽化
1、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例如,水汽化成水蒸氣,汽化要吸熱。
2、蒸發(fā)和沸騰是汽化的兩種方式。
(1)沸騰
①達到沸點時,在液體內(nèi)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
②沸騰條件:達到沸點,繼續(xù)吸熱;沸騰過程特點:不斷吸熱,溫度不變。
③水的沸騰實驗
1°氣泡的變化規(guī)律
水沸騰前,水下層的溫度高于上層的水溫,氣泡上升過程中,氣泡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氣泡變??;
水沸騰時,整個容器中水溫相同,水內(nèi)部不停的汽化,產(chǎn)生大量的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變大。
2°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沸騰前,溫度持續(xù)上升;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
(2)蒸發(fā)
①任何溫度下,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緩慢的汽化現(xiàn)象。
②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1°液體的溫度。溫度越高,蒸發(fā)越快;
2°液體的表面積。表面積越大,蒸發(fā)越快;
3°液體上方空氣流速??諝饬魉僭娇?,蒸發(fā)越快。
二、液化
1、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例如,水蒸氣液化成水(霧、露),液化要放熱。
2、液化的兩種方法
(1)降低溫度:溫度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物體。
(2)壓縮體積:通過加壓的方式使氣體液化。
【熱點題型精練】
19.夏天,小麗將冰水和熱水分別注入常溫下的兩只透明燒杯中,如圖所示,一會兒發(fā)現(xiàn)兩只燒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現(xiàn)小水珠,變得模糊了,針對這一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杯都在內(nèi)壁出現(xiàn)了水珠
B.甲、乙兩杯都在外壁出現(xiàn)了水珠
C.甲杯的內(nèi)壁出現(xiàn)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現(xiàn)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現(xiàn)了水珠,乙杯的內(nèi)壁出現(xiàn)了水珠
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裝的是熱水,杯內(nèi)溫度高的水蒸氣上升時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nèi)表面。
答案:D。
20.小吃街上出現(xiàn)了一種“冒煙”的冰激凌。只見店員將﹣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體牛奶和五顏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間冷凍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發(fā)生了肉眼可見的“沸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碗里液體“沸騰”是因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圍的“白氣”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氣
C.液體“沸騰”是因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冰激凌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的現(xiàn)象
解:氮在常溫常壓下是氣態(tài),所以液氮倒入容器后迅速吸熱汽化,導致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白氣。故A正確,BCD錯誤。
答案:A。
21.給一定質(zhì)量的水加熱,其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中c圖線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zhì)量減少,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線正確的是( )
A.a(chǎn)B.bC.cD.d
解:
由題可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zhì)量減少,所以水的沸點是不變的,但是b、d表示沸點都變了,所以BD錯誤。
但由于水的質(zhì)量減少,相同時間吸收的熱量相同,所以溫度升高的比較快,所以A正確。
答案:A。
22.如圖所示,在兩個相同的試管甲和乙中分別裝入質(zhì)量和初溫相同的水,然后將沸騰時產(chǎn)生的水蒸氣通入試管甲的水中,水蒸氣在甲中幾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氣。測出此時甲中水的溫度為t,以下能驗證水蒸氣液化放熱的操作是( )
A.測出乙中的水溫并與t比較
B.測出燒瓶中的水溫并與t比較
C.將燒瓶內(nèi)開水倒入乙中直至與甲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乙中水溫并與t比較
D.將另一杯開水倒入乙中直至與甲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乙中水溫并與t比較
解:
水沸騰時產(chǎn)生的水蒸氣在甲試管中遇冷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發(fā)生液化,水蒸氣液化要放出熱量;水蒸氣液化時放出的熱量被甲試管中的水吸收,水的溫度升高,將燒瓶內(nèi)開水倒入乙中直至與甲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乙中水溫并與t比較,t高于乙中的水溫,得出水蒸氣液化放熱,因為另一杯開水溫度不一定與燒瓶中開水溫度相同,故C可以。
答案:C。
23.利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可以將水加熱至沸騰,但紙鍋沒有燃燒。其原因是:在加熱過程中,水不斷吸熱,當水沸騰后,水繼續(xù)吸熱,溫度 不變 ,也說明水的沸點 低于 (選填“高于”或“低于”)紙的著火點。
解:當水沸騰后,水繼續(xù)吸熱但是溫度保持沸點不變,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紙的著火點約180℃,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因此紙鍋不會燃燒。
答案:不變;低于。
24.如圖是被“熱棒”包圍的青藏鐵路,“熱棒”相當于一個制冷機,解決了“千年凍土”?!盁岚簟本褪窃谥锌盏陌趔w里面灌有液氨,當路基溫度上升時,液態(tài)氨吸熱 汽化 ,上升到熱棒的上端,通過散熱片冷卻 液化 變成液態(tài)氨,又沉入了棒底。(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解:當路基溫度上升時,液態(tài)氨吸收熱量,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這是一種汽化現(xiàn)象;
氣態(tài)氨上升過程中受冷,由氣態(tài)變?yōu)榱艘簯B(tài),這是液化現(xiàn)象。
答案:汽化;液化。
25.如圖所示,醫(yī)學上針對外傷的疼痛常用“冷療法”治療。噴霧劑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裝瓶是采用 壓縮體積 的方法使其在常溫下液化:使用時,對準人的傷口處噴射,液態(tài)的氯乙烷在皮膚表面迅速 汽化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同時 吸收 (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起到鎮(zhèn)痛的作用。
解:(1)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降低溫度,二是壓縮體積。那么要想在常溫下讓氯乙烷烷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我們可采取加壓的方法使其在常溫下液化,這一過程要放出熱量。
(2)當液態(tài)的氯乙烷噴出遇到溫度較高的皮膚時,會迅速汽化為氣態(tài);液態(tài)的氯乙烷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量,會使人體受傷部位的內(nèi)能減小,溫度降低。
答案:壓縮體積;汽化;吸收。
26.某小組在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時,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圖甲中紙板在實驗中作用是 減少熱量損失 ,A、B、C三種讀溫度計示數(shù)的方式正確的是 B (選填序號),按A讀取的數(shù)值偏 大 。
(2)根據(jù)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畫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從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 99 ℃,為了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應 停止加熱 ,觀察水是否繼續(xù)沸騰。
(3)圖丙中, A (選填“A”或“B”)是水沸騰時的情景。燒杯B底部出現(xiàn)的氣泡沒有上升到液面就消失了,氣泡內(nèi)的水蒸氣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液化 。實驗收集多組數(shù)據(jù)是為了 得到普遍規(guī)律 。
(4)張明發(fā)現(xiàn)本組的水比鄰組先沸騰,原因可能是: 所用的水比較少或水的初溫比較高 。
解:
(1)中間有孔的紙板作用是主要是減少熱量的損失,縮短加熱時間;
讀取溫度計示數(shù)時,視線與溫度計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視或俯視,所以正確的是B;如果按A俯視讀取溫度計的示數(shù),得到的數(shù)值偏大;
(2)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描點,并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如圖所示:
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知,水從第4min開始沸騰,沸騰過程中的溫度是99℃;
為了說明水沸騰過程中需要吸熱,可以將酒精燈撤去,停止加熱,觀察水能否繼續(xù)沸騰即可;
(3)沸騰時,氣泡內(nèi)主要是水蒸氣。沸騰時燒杯內(nèi)水的溫度都相同,水大量的汽化成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增大,上升過程中不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氣泡上升時不斷增大,故圖A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圖B是水在沸騰前的情況;
沸騰前水中的氣泡內(nèi)含有空氣和水蒸氣,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水蒸氣遇到冷的水液化成水,氣泡減??;
實驗收集多組數(shù)據(jù)是為了總結(jié)歸納得出普遍的規(guī)律,得到可靠的結(jié)論;
(4)造成水先沸騰的原因可能有水的質(zhì)量少、水的初溫高、加了蓋子熱量散失少等。
答案:(1)減少熱量損失;B;大;(2)見上圖;99;停止加熱;(3)A;液化;得到普遍規(guī)律;(4)所用的水比較少或水的初溫比較高。
考點04 升華和凝華
【高頻考點精講】
一、升華
1、物質(zhì)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升華吸熱。
2、常見現(xiàn)象
(1)衣柜內(nèi)樟腦丸變??;
(2)白熾燈燈絲變細;
(3)冬天冰凍的衣服直接變干;
(4)碘遇熱變成碘蒸汽。
二、凝華
1、物質(zhì)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凝華放熱。
2、常見現(xiàn)象
(1)霧?。?br>(2)冬天玻璃上的窗花;
(3)深秋的霜。
三、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的作用
1、利用干冰給運輸中的食品降溫;
2、利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
3、利用干冰制造舞臺上云霧繚繞的效果;
4、干冰滅火器。
四、物質(zhì)的六種物態(tài)變化
【熱點題型精練】
27.2022年2月4日冬奧會將在北京開幕。滑冰比賽時,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劃痕,常需進行“補冰”?!把a冰”時,工作人員在冰面上澆水,并向澆水處噴撒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把a冰”時干冰和水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的過程中( )
A.均放出熱量
B.均吸收熱量
C.干冰放出熱量,水吸收熱量
D.干冰吸收熱量,水放出熱量
解:比賽間隙進行“補冰”,工作人員在冰面上澆水時固態(tài)二氧化碳會吸熱迅速的升華變?yōu)槎趸細怏w,使水放熱凝固成冰。
答案:D。
28.北方冬季氣溫低于﹣30℃時,將熱水以C字型潑出,此時熱水周圍含有大量的水蒸氣,當水蒸氣遇到溫差較大的環(huán)境時,會迅速凝結(jié),產(chǎn)生“潑水成冰”的效果(如圖),這一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
A.汽化B.液化C.凝華D.凝固
解:冬季氣溫低于﹣30℃時,將熱水以C字型潑出,小水珠會迅速凝結(jié),產(chǎn)生“潑水成冰”的效果,是熱水汽化后的水蒸氣凝華為小冰晶。
故ABD錯誤,C正確。
答案:C。
29.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是物質(zhì)常見的三種狀態(tài),某物質(zhì)通過放熱、吸熱在甲、乙、丙三種物態(tài)之間轉(zhuǎn)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為固態(tài),由甲到乙是凝華過程
B.乙為液態(tài),由乙到丙是汽化過程
C.丙為氣態(tài),由丙到甲是液化過程
D.丙為液態(tài),由乙到丙是熔化過程
解:由圖象可知,丙放熱變?yōu)榧?,甲放熱為乙,故甲是液態(tài)、乙是固態(tài)、丙是氣態(tài),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華,丙到甲是液化。故ABD錯誤,C正確。
答案:C。
30.軟兒梨是蘭州的特色水果,在立冬后采摘。剛采摘的軟兒梨又酸又硬,將其遮蔽放置在室外,利用冬季氣溫變化令其在反復凍融的過程中糖化,果肉變得軟糯如泥,漿液充盈甜如蜜。宿老師從冰箱冷凍室中,取出糖化好的軟兒梨置于盤中,不久之后情景如圖甲所示;如果取出的軟兒梨立刻置于冷水中,過一會兒取出,就會在梨外面形成一層薄薄的冰殼如圖乙所示。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軟兒梨表面所掛的“霜”,這是凝固形成的
B.圖乙:軟兒梨外面形成的冰殼,這是凝華形成的
C.剛采摘的軟兒梨為黃綠色,而糖化的軟兒梨變?yōu)樽睾谏?,這是物理變化
D.無論圖甲中軟兒梨表面掛“霜”,還是圖乙中軟兒梨表面形成冰殼,形成過程都要放熱
解:
A、軟兒梨表面所掛的“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而成的,故A錯誤;
B、軟兒梨外面形成的冰殼是液態(tài)的水凝固形成的,故B錯誤;
C、剛采摘的軟兒梨為黃綠色,而糖化的軟兒梨變?yōu)樽睾谏?,物質(zhì)的組成發(fā)生了變化,這是化學變化,故C錯誤;
D、凝華、凝固過程都需要放出熱量,故D正確。
答案:D。
31.如圖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這時觀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會發(fā)現(xiàn)白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霜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氣形成白霜時吸收了熱量
C.冰中加鹽提高了冰的熔點
D.如果不加鹽,則罐底出現(xiàn)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解:A、霜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故A錯誤;
B、水蒸氣形成白霜時放出熱量,故B錯誤;
C、冰中加鹽后更容易熔化,鹽和冰的混合物的熔點低于冰的熔點,故C錯誤;
D、如果不加鹽,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則水蒸氣遇到罐底不會凝華形成霜,而會液化為小水珠,故D正確。
答案:D。
32.“冰火花”是一種新型的液體降溫材料,把它噴在人的皮膚上,會迅速凝成9℃的固態(tài)凝膠,幾秒鐘后又消失不見了,皮膚上一直沒有濕黏的感覺,可以使人感到?jīng)鏊Dz消失的過程屬于 升華 現(xiàn)象(填相應的物理變化名稱);這個過程需要的吸放熱情況與 冰雪消融 過程是一致的(選填“冰雪消融”或“霧凇的形成”)。
解:
“冰火花”噴在人的皮膚上,迅速凝成9℃的固態(tài)凝膠,固態(tài)凝膠幾秒鐘后消失不見了,皮膚上一直沒有濕黏的感覺,說明該物質(zhì)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屬于升華現(xiàn)象,升華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
冰雪消融是熔化過程,熔化需要吸收熱量;
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凝華放熱;
所以,凝膠消失的過程與冰雪消融過程的吸放熱情況是相同的。
答案:升華;冰雪消融。
33.英國科學家研發(fā)出一種“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紙張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升華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為高溫碳蒸氣,字跡消失;經(jīng)過特殊冷卻裝置,高溫碳蒸氣又直接 凝華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成碳粉。這樣,廢紙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節(jié)約資源并保護環(huán)境。
解:黑色碳粉是固態(tài),碳蒸氣是氣態(tài),由固態(tài)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經(jīng)過特殊冷卻裝置,高溫碳蒸氣又直接凝華成碳粉。
答案:升華;凝華。
34.如圖所示,小明將氣球套在盛有適量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的試管口上,很快看到干冰變小,而氣球膨脹,且管內(nèi)無液體產(chǎn)生,此時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干冰 升華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發(fā)生此物態(tài)變化需要 吸收 熱量。
解:干冰變小,而氣球膨脹,且管內(nèi)無液體產(chǎn)生,說明干冰直接由固態(tài)變?yōu)榱藲鈶B(tài),所以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升華,升華需要吸熱。
答案:升華;吸收。
35.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燈管的兩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圖甲所示),從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覺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請教,爸爸讓他在一支長試管內(nèi)裝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懸掛了少量棉線的橡皮塞,用酒精燈慢慢加熱,如圖乙所示。
(1)加熱時小明看到碘粉沒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煙霧升起,這是 升華 過程,需要 吸 熱,同時發(fā)現(xiàn)棉線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這是 凝華 過程。
(2)一段時間后,小明看到離試管底一段距離處,出現(xiàn)了一圈紫色的堆積物,這是碘 凝華 而形成的,并且時間越長,堆積越多。由此小明推斷日光燈管上的黑圈是 鎢絲經(jīng)過先升華后凝華 形成的。
(3)經(jīng)過這個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壓電線上凝結(jié)的厚冰柱(如圖丙所示)經(jīng)過一個無雨、無雪的寒冷夜晚變粗的原因,你認為下列對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B 。
A.白天溫度高,電線和冰柱遇熱膨脹
B.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厚冰柱變成了冰
C.空氣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解:(1)當加熱碘粉時,碘會直接由固態(tài)變成氣態(tài),形成紫色的碘蒸氣,這屬于升華現(xiàn)象,需要吸熱;同時又發(fā)現(xiàn)棉線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這些霜是由碘蒸氣直接變成的固體,是凝華過程。
(2)一段時間后,小明看到離試管底一段距離處,出現(xiàn)了一圈紫色的堆積物,這是碘蒸氣凝華而形成的,并且時間越長,凝華形成的碘越多。由此小明推斷日光燈管上的黑圈是鎢絲經(jīng)過先升華后凝華形成的。
(3)高壓電線上凝結(jié)的厚冰柱經(jīng)過一個無雨、無雪的寒冷夜晚變粗的原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冰柱凝華形成冰附著在冰柱上,使冰柱越來越粗。故B說法正確。
答案:
(1)升華;吸;凝華;(2)凝華;鎢絲經(jīng)過先升華后凝華;(3)B。
溫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鄰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M
5.2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這是一份第20章 電與磁(高頻考點精講)-最新中考物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第20章電與磁高頻考點精講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第20章電與磁高頻考點精講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6章 電壓 電阻(高頻考點精講)-最新中考物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第16章電壓電阻高頻考點精講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第16章電壓電阻高頻考點精講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3章 內(nèi)能(高頻考點精講)-最新中考物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第13章內(nèi)能高頻考點精講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第13章內(nèi)能高頻考點精講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