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提示
1.《故都的秋》
閱讀《故都的秋》,要抓住“秋味”這個中心,慢慢讀,調(diào)動各種感官來體會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等特點,看看作品是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巧妙地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作者沒有詳細描繪陶然亭、釣魚臺、西山等北平著名景點,而是著重描寫牽?;ā⒒比?、秋雨、秋棗一類平凡細小的事物,這是為什么?再想想,悲涼的“秋味”,為什么在郁達夫筆下具有特別的美?作者說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guān)系特別深”,有什么道理?
2.《荷塘月色》
閱讀《荷塘月色》,應(yīng)該多朗讀,邊讀邊沉浸到月色清淡、荷香縷縷的意境中去,品味那種優(yōu)雅、朦朧、幽靜之美。重點學(xué)習(xí)作者如何寫景,如何在景物描寫中自然地融入感情,以及如何通過比喻和通感來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3.《我與地壇》
史鐵生的人生感悟是獨特的,這和他承受著因殘疾而導(dǎo)致的苦難有關(guān),但他超越了自我,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意義,包括對生與死,都有深邃的思考。學(xué)習(xí)時要深入理解,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
技法點撥
1.《故都的秋》
反襯手法的運用: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除了直接描寫故的“秋”外,還著意以南方的“秋”為參照,對比反襯出故都秋的濃度與特色。如第二、五、六、十三段,將南北的秋姿、秋色、秋味、秋意進行對比,或以正襯反,或以反顯正,或肯定中見出否定,或否定中加強肯定,抑此揚彼,表明北國之秋勝于南國之秋,表達作者對故都的熱愛。
2.《荷塘月色》
語言的巧妙運用:文章多處使用比喻、通感、疊字等,使得全文語言典雅,充滿詩情畫意。比如作者連用三個比喻寫靜態(tài)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繪出了淡月輝映下荷花的晶瑩剔透,綠葉襯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纖塵不染的美質(zhì)。
通感的使用更使文章的語言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通感就是在描寫客觀事物時,憑借人們各種感覺間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語言把某一感觀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觀上,使“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lǐng)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錢鐘書語)。例如:“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薄扒逑恪北緛硎菍儆谛嵊X的,作者卻將它轉(zhuǎn)化成聽覺上的“渺茫的歌聲”,令人聯(lián)想到若有若無、輕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間感覺的轉(zhuǎn)移伴隨著想像的跳躍。
疊字的運用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氣舒展,給人音韻和諧的美感。如“蓊蓊郁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樹、“曲曲折折”的荷塘、“隱隱約約”的遠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葉子、“縷縷”的清香、“脈脈”的流水,“密密地”挨、“靜靜地”瀉、“重重”圍住等等,比比皆是,獨具匠心。
3.《我與地壇》
①融記敘、議論、描寫于抒情之中;
②雙線結(jié)構(gòu):一明一暗,明線寫地壇的博大、寬廣以及“我”的成長、成熟;暗線寫母愛的無私、偉大。通過地壇和母愛之間的相同點,突出了主題;
③生動、新奇、細膩的景物描寫:作者或捕捉靜態(tài)的景物,寫“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用以表現(xiàn)地壇滄桑的歷史?;蛎枘討B(tài)的景物,寫“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用以表現(xiàn)渺小生命生存、思索、奮斗的快樂;寫“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用以表明事物的存在即使短暫,也能創(chuàng)造出精彩?!揪硖枴?627404600180736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江南的冬景
郁達夫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圍爐煮茗,或吃涮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shè)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fēng)大若雷,而躲在屋里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這中間,有的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jié)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fēng)──西北風(fēng)──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我生長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①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節(jié)季,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是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diào),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diào)。
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里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歷的年邊,說不定還不得不拿出紗衫來穿;走過野人的籬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一番陣雨雷鳴過后,涼冷一點;至多也只換上一件夾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并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
江南的地質(zhì)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yǎng)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時也有時候會保持得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fēng)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fēng)和日暖的午后,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歲時的肅殺,并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②“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到。
說起了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與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決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的喜歡以散步一詞來做他們的創(chuàng)作題目看來,大約德國南部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不多。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③河流邊三五家人家會聚在一道的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椏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nóng)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夠不夠悠閑?若再要些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④人到了這一境界,自然會得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樹”的一首絕句罷?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柴門村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借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枝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
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昭圆蝗鐚嵺`,⑤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
(1935年12月1日,有刪節(jié))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正如《故都的秋》開頭概寫其“清,靜,悲涼”等特點一樣,本文開篇先概寫了江浙一帶的冬天景物總體特點。
B.第五段中寫蘆花冬至不敗、紅葉三個月不落、桕子著在枝頭、草色仍帶綠意,表現(xiàn)江南的地質(zhì)豐腴而潤澤,冬景獨特。
C.本文在描寫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時,借助想象狀物寫景,濃淡適宜,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悠閑情調(diào)的水墨畫。
D.《故都的秋》敘寫的基調(diào)是深沉的憂思和落寞的悲涼,而本文的基調(diào)則是明朗、閑適的,所描寫的風(fēng)景充滿生機。
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相關(guān)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句子①中“讀讀書”“寫寫字”與后面句子⑤中“散散步”等,描述的動作顯得輕松舒緩,所蘊含的自身感受與景物特點諧和。
B.句子②是說獨自一人在江南的山野里散步,作者才真正認同了先前曾閱讀過的那位詩人為江南所寫詩句中蘊涵著的情感與哲理。
C.句子③屬場景描寫,點染出微雨寒村“悠閑境界”,與下文“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精致描寫,烘托出作者輕快喜悅的心情。
D.句子④是說江南微雨寒村的景象實在美得詩情畫意,人可與自然合一,塵世的碌碌俗務(wù),名利之心,紛爭之事,都可不顧。
3.第⑧段說“借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作者是怎樣組合“這幾句詩”的?有何表達效果?
4.本文與《故都的秋》都采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所寫地域季節(jié)的特點?請并結(jié)合本文加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江南的冬景
郁達夫
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煊羊肉,剝花生來,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shè)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fēng)大若雷,而躲在屋里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在懷戀的,因為當這中間,有的是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等熱鬧的節(jié)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西北風(fēng)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話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我生長在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jié),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是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diào),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diào)。江南的地質(zhì)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yǎng)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也有時候保得住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則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fēng)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fēng)和日暖的午后,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覺不到歲時的肅殺,并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出。說起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決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的喜歡以Spaziergang(散步)一詞來做他們的創(chuàng)造題目的一點看來,大約是德國南部地方,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不多。譬如說十九世紀的那位鄉(xiāng)土詩人洛在格罷,他用這一個“散步”做題目的文章尤其寫得多,而所寫的情形,卻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國江浙的山區(qū)地方來適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瀕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道的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椏杈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nóng)村的圍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幕了,還可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昂趁酚奥罚⒀┚葡愦濉?,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diào)戲酒姑娘了?!安耖T聞大吠,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借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枝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
有幾年,在江南也許會沒有雨沒有雪的過一個冬,到了春間陰歷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點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節(jié)氣推算起來,大約太冷的日子,將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盡頭,最多也總不過是七八天的樣子。像這樣的冬天,鄉(xiāng)下人叫作旱冬,對于麥的收成或許好些,但是人口卻要受到損傷。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這一種冬天,倒只會得到快活多一點,因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閑步逍遙的機會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國人叫作Spaziergang者,最歡迎的也就是這樣的冬天。
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昭圆蝗鐚嵺`,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
(有刪改)
5.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寫北國冬天人們蟄居家中,圍爐煮茗等日常生活場景,表現(xiàn)出北國冬天特有的溫情,給讀者以美好愜意的感受。
B.文章中通過鳥雀吱叫、水汽彌漫、翁孩曝背等場景,寫出了江南冬日里的溫潤靈動,蘊含著無限的生機,令人神往。
C.作者選用“蘆花”“紅葉”“雪白的烏柏子”等江南冬天常見的自然景物,是為了借其明艷色調(diào)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舒心愉悅。
D.作者巧用描述雪景的名句,通過對江南日暮、夜晚等雪景的實地描寫,營造出了一種明朗、閑適的氛圍。
6.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首段寫北國老人、孩子對冬天的懷戀是為了與下文寫江南的冬天作對比,彰顯江南冬景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B.文章構(gòu)思巧妙,描寫江南的冬景卻從北國冬天寫起,宕開一筆,將江南冬天的可愛與溫和表達得更為真切自然。
C.文中作者用優(yōu)美的語言對江南冬景進行描寫,語調(diào)舒緩,語言清新雅致,與《故都的秋》所呈現(xiàn)的語言風(fēng)格不同。
D.文章在描繪在微雨寒夜里的江南冬霖圖時,用色狀物,在黑白的面面上點綴紅黃的亮色,給人以既古樸又優(yōu)雅的感受。
7.本文對江南冬進行了多處的描寫,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本文在描寫景物時運用的手法。
8.作者在文末說“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作者為何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這樣寫具有何種表達效果?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點半,我被手機短信鬧醒,去看,才知道史鐵生去世的消息。
鐵生的生命結(jié)束在離他六十周歲生日差四天。我本想那天晚上給他打個電話,以往一年將逝都跟他說上幾句,祝他們新年快樂?,F(xiàn)在,無處可跟他說話。
他跟我投緣,也許因為我們有相似的經(jīng)歷,都曾當過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組工作,都屬殘疾人,都寫作。但他站不起來了,我還能彎曲地站立和難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說,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好的作家。
從他的體格看,本來應(yīng)該很高大,很健碩,那會是怎樣的一個史鐵生?他曾說:“我現(xiàn)在老說我這個身體不好,剝奪了我多少時間。妻子就說我,如果我身體好,用其他的方式剝奪,一樣?!?br>可他的身體可說是殘花敗絮,比古瓷更碰不得。需要母親、父親和妻子接力,醫(yī)生和朋友相助,小心守護。小心再小心,還是一樁樁毛病添加進來。脊髓的患難引發(fā)截癱坐上輪椅,之后腎臟萎縮導(dǎo)致尿毒癥只能靠透析血液維持生存,其間有褥瘡等威脅,之后肺部的問題來了,病危。他很早血壓就高了,腦血管突然破裂,成為最后的直接死因。
即便在輪椅上,史鐵生也坐不長。因下肢的神經(jīng)被截癱殃及,久坐后血液回流不暢。在朱家角水邊的一個飯店,王安憶蹲下給他揉小腿,要它消腫。他的椅子和床一定要仔細清掃,被硌著不知道,失去感覺的皮膚很容易就破皮,一旦感染經(jīng)久不愈。他手腕上的血管因透析傷痕累累。他們家生活儉樸,最貴重的東西就是他的幾輛輪椅和助殘用具。他常吃著飯汗就出來了,吃飯對他是大運動量。他也抽煙,吸兩口就掐了,過會再點上。他必須節(jié)制飲水,飲白酒似的喝一小口,水進入身體要等兩天后才能靠透析排出。身體積累的毒素令他昏昏然,無法思索。毒素和血液中的營養(yǎng)被透析強行清除,身體猶如漂在云上。水火交替,他兩天中只有很短的時間可以閱讀、寫作。
他有本書的書名很真實,《病隙碎筆》,勤奮地在疾病的空隙中零碎寫成,寫一節(jié)是一節(jié)。家中來朋友,頭天要躺著休息,攢下精神接待,然后在兩個小時內(nèi)耗盡。病到后來,他的手無力支撐自己上床上車。床邊有架國外買來的機器,將他從輪椅上吊起,轉(zhuǎn)移到床的上方再放下。有時,他也將自己懸掛起來,讓受壓的皮膚休息一會,以免患上褥瘡。他就在這樣的境況中寫許多文章,出多本書,甚至有《務(wù)虛筆記》和《我的丁一之旅》兩部長篇小說。
我最后一次見鐵生是2009年的圣誕夜。我到北京開會,去看他和希米。那個晚上鐵生點起許多蠟燭,桌子上有紅酒和蛋糕,我們?nèi)齻€人舉杯慶祝節(jié)日,吃餃子。我給他拍了幾張照片。后來,我勸他躺床上去,看他被機器移動到床上,坐他床邊說了會話后告辭。希米送我出門。我哪里想到這已是他的“晚年”,已是最后一面。
這幾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筆》和他送我的其他書。他將自己拆開,思索許多有關(guān)精神的命題。關(guān)于上帝和神,關(guān)于心魂,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性,關(guān)于有無,關(guān)于自卑,關(guān)于生死。他給世界找到的本質(zhì)是殘疾和愛情:殘疾是事物的障礙,愛情是心魂的追求。他將上帝視為同行,窺探上帝作為編劇的手藝。1998年1月,我?guī)畠喝タ磋F生。鐵生打開電腦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戲。他說自己有時也玩兩盤。這也是他的生存狀態(tài),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飛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許多豆子。這個輪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實的人生,不退縮到無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他對許多事情興致盎然,關(guān)心新舊科學(xué)和新舊哲學(xué)。他一直在思索: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無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復(fù)旦大學(xué)的“史鐵生追思會”,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是我2001年拍的,那天他五十周歲。他那么神采奕奕,寬厚地笑著。史鐵生和他的作品真誠溫暖厚重。這樣的作家是不會死的。
(選自陳村《回想鐵生》,有刪節(jié))
文本二:
除去幾座殿堂我無法進去,除去那座祭壇我不能上去而只能從各個角度張望它,地壇的每一棵樹下我都去過,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無論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天氣,什么時間,我都在這園子里呆過。有時候呆一會兒就回家,有時候就呆到滿地上都亮起月光。記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guān)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天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天在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這樣想過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松一點? 并且慶幸并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節(jié)選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9.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篇兩段文字雖樸實平易,字里行間卻隱隱透著作者對故友未及花甲溘然離世而未能最后作別的無限惋惜與沉痛之情。
B.文章第三段開頭圍繞“投緣”寫了兩人類似的經(jīng)歷和遭遇,而一個“但”字又將文意轉(zhuǎn)向了對史鐵生思想和成就的無限敬佩。
C.文章第四到六段先簡寫他本應(yīng)健碩,再詳述他的病魘之痛,一詳一略,對比強烈,突出并豐富了第三段中“最好”的深刻內(nèi)涵。
D.文中說《病隙碎筆》書名很真實,因它的題義與其創(chuàng)作歷程吻合,是史鐵生在疾病空隙中零碎寫成的,故而本文也對其著墨最多。
10.下列對文本二相關(guān)語句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
A.開頭兩個“除去”,彰顯了語言的嚴謹,但更多的是突出了地壇的每個角落作者幾乎都去過,讀來讓人不禁心生同情。
B.“無論是什么……什么……什么”“有時候……有時候”,極盡百無聊賴之感,突出了作者內(nèi)心悲觀厭世的曠日持久。
C.從選段看,作者已在疾病中參透了生死:“生”不可辯論,“死”也是注定的結(jié)果。而“節(jié)日”則說明作者已坦然求死。
D.“起早熬夜準備考試”運用了比喻,把死比作“考試”,把死后的輕松比作“假期”,說明他已經(jīng)做好了面對死亡的準備。
11.文本一劃線部分兩次提到“吃豆子”,含義和作用有所不同,請分析。
12.文本二最后提到史鐵生慶幸上天對自己殘疾的安排,文本一對他這種樂觀心態(tài)是如何刻畫的?請舉例分析。
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我與地壇
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就是地壇。許多年前旅游業(yè)還沒有開展,園子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地壇離我家很近?;蛘哒f我家離地壇很近。總之,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
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了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正如我在一篇小說中所說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br>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我在那篇小說中寫道:“沒處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這園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樣,別人去上班我就搖了輪椅到這兒來?!薄皥@子無人看管,上下班時間有些抄近路的人們從園中穿過,園子里活躍一陣,過后便沉寂下來?!薄皥@墻在金晃晃的空氣中斜切下一溜陰涼,我把輪椅開進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事,撅一權(quán)樹枝左右拍打,驅(qū)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么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個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這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
除去幾座殿堂我無法進去,除去那座祭壇我不能上去而只能從各個角度張望它,地壇的每一棵樹下我都去過,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無論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天氣,什么時間,我都在這園子里待過。有時候待一會兒就回家,有時候就待到滿地上都亮起月光。記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guān)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天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天在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這樣想過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松一點?并且慶幸并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夠一次性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所以,十五年了,我還是總得到那古園里去,去它的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墻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郁的時候它們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shù)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fēng)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園子里去。
(取材于史鐵生的同名散文)
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注音和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坍圮了一段段高墻 坍圮(tān pǐ):倒塌
B.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 亙古(gēn gǔ):遠古
C.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 肆意(sì yì):由著自己的性子
D.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熨帖(yù tiē):舒服
14.下列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通過寫“我”與地壇的相遇、相守,呈現(xiàn)了一個絕望的人尋找希望,最后向死而生的心路歷程。
B.文章第五段,作者描寫了地壇中充滿活力的昆蟲,以它們的生命狀態(tài)來安慰、啟發(fā)病痛中的自己。
C.作者用所見的地壇之景、地壇之物告訴人們:苦難與幸運、殘疾與健全是相依相存,應(yīng)坦然相對。
D.《我與地壇》作為哲理散文,作者采用問答形式,將深沉的追問融入到敘事、寫景中,語言清新自然。
15.根據(jù)上下文,談?wù)勀銓ξ闹挟嬀€句子的理解。
(1)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2)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
16.史鐵生在文章第七段中用了一組意象群講述了地壇里景物的“變”與“不變”。這些“變”與“不變”給了作者怎樣的啟示?請結(jié)合具體語句加以闡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fēng)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從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節(jié)選自《荷塘月色》)
17.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語句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中,“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表達作者沉浸在美好的荷香月色中,感到徹底的超脫和自由。
B.“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用渺茫的歌聲形容荷香,用聽覺來寫嗅覺,烘托出環(huán)境的幽雅與寧靜。
C.“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原指默默地用眼神來表情傳意,這里用來寫葉下流水無聲,想象水“脈脈”有情,言有盡而意無窮。
D.“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句中,以“靜靜地”修飾“瀉”,表現(xiàn)月光如流水一般緩緩傾瀉,景象幽靜幽美。
18.請簡要分析選文第三段荷塘景物的特點,并指出寫作中把荷塘與月色結(jié)合起來的效果。
參考答案:
1.A 2.B 3.(1)以時間(從日暮到清晨或“從雪前到雪后”)順序組合,寫出了江南不同時段以及整體意境之美。(2)以虛寫實,觸發(fā)人們對江南雪景的聯(lián)想,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了語言的詩意。 4.都采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鮮明地表達了對江南冬景的喜愛。(1)本文以北國之冬的寒冷有勁,反襯江南之冬的溫和可愛;(2)以閩粵之冬的極和暖來反襯江南冬景的恰到好處;(3)以擱筆去散步,側(cè)面烘托江南冬景誘人。
【解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本文開篇先概寫了江浙一帶的冬天景物總體特點”錯誤,本文開篇先具體敘寫北國冬天的情景。
故選A。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相關(guān)分析與鑒賞能力。
B.“作者才真正認同了……”錯誤,原文有“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到”,是“最容易體會得到”,并不是“之前不夠認同,如今真正認同”。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題第一問,首先要閱讀相關(guān)文段,概括大意,理清層次;然后抓住表明行文思路的關(guān)鍵詞句,思考其安排材料的順序特點。解答時,閱讀文章第⑧段可知,抓住文中關(guān)鍵詞語“晚來、雪夜更深、早晨”,可知作者是按的時間順序來安排詩文的。
第二問,本文第八段寫江南雪景時,引用大量詩詞間接展現(xiàn),屬于虛寫?!巴韥硖煊?,能飲一杯無?”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柴門聞天吠,風(fēng)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是雪夜梅花悄然綻放的情景。這樣的方式豐富了雪景意象,寫出了江南不同時段以及整體意境之美,語言簡練,但意蘊豐富,觸發(fā)人們對江南雪景的聯(lián)想,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了語言的詩意。
4.本題考查學(xué)生賞析文章表達技巧的能力。
本文與《故都的秋》都采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故都的秋》表達對北平秋的喜愛,本文鮮明地表達了對江南冬景的喜愛。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圍爐煮茗……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fēng)大若雷,而躲在屋里的兩三個月的生活”“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北國冬天寒冷,好貓冬三個月,江南之冬則暖和的多,本文以北國之冬的寒冷有勁,反襯江南之冬的溫和可愛;
“閩粵,在那里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歷的年邊,說不定還不得不拿出紗衫來穿……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并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以閩粵之冬的極和暖來反襯江南冬景的恰到好處;
“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昭圆蝗鐚嵺`,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以擱筆去散步,側(cè)面烘托江南冬景誘人。
5.D 6.C 7.①虛實結(jié)合。文章中“蘆花”“紅葉”“烏桕樹”等景物是對江南冬景的實寫,“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燈光的月暈”“雪月梅的冬宵三友……在調(diào)戲酒姑娘了”等是作者想象的景物,是虛寫,一實一虛表現(xiàn)出江南冬景意境之深遠。
②點面結(jié)合?!叭迦思視邸笔恰包c”,“冬日農(nóng)村圖”是“面”,點面結(jié)合凸顯出冬日江南的閑適。 8.①作者被外界美景深深吸引,認為寫文章“無聊”,“不再想寫下去了”產(chǎn)生了想出門散步的念頭。
②通過寫雜文的無聊反襯出窗外冬景的美好,使讀者感受到其內(nèi)心的喜悅和對江南冬景的喜愛。
【解析】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營造出了一種明朗、閑適的氛圍”錯誤。描述雪景的名句和對雪景的實地描寫營造了朦朧悠遠的意境,富有詩情畫意。
故選D。
6.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C.“所呈現(xiàn)的語言風(fēng)格不同”錯誤?!豆识嫉那铩分袥]有過多文字的雕飾痕跡,每個詞語、句式看似不經(jīng)修飾,但實際上達到了極高的藝術(shù)水平,語言風(fēng)格清新典雅、酣暢淋漓。故兩篇語言風(fēng)格相同。
故選C。
7.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由原文“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也有時候保得住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則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瀕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從植物到天氣都是實地景物,是真實的江南的冬景的描繪,以此作為江南冬日的背景;由原文“你試想想,……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景致進去……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diào)戲酒姑娘了”“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從“你試想想”“若再要”等提示想象描繪的詞語可知,這是作者的虛寫,透過詩詞里的江南冬日,作者帶領(lǐng)讀者想象它的美,想象包括有自然景物和農(nóng)人社會。虛實結(jié)合,一實一虛表現(xiàn)出江南冬景意境之深遠。
由原文“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道的小村子里”“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是聚焦在一個點上寫,寫村莊的聚會,小酒店的酒客,類似與攝影的聚焦,模糊了背景,突出了聚焦點;由原文“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椏杈的雜木樹林”“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作者的視野從點到了廣闊的樹林和被江南冬雨暈染的擴大的天地,像一副山水墨畫一樣,寥寥幾筆,空間廣闊,意境深遠。故“三五人家會聚”是“點”,“冬日農(nóng)村圖”是“面”,點面結(jié)合凸顯出冬日江南的閑適。
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表達效果的能力。
由原文“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的喜歡以Spaziergang(散步)一詞來做他們的創(chuàng)造題目的一點看來,大約是德國南部地方,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不多”“因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閑步逍遙的機會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國人叫作Spaziergang者,最歡迎的也就是這樣的冬天”“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可知,作者在前文鋪墊了與江南冬季氣候類似的德國冬日適合外出散步,等說江南冬日的時候也說到天氣適宜外出。窗外美景一覽無余的展示著,作者被外界美景深深吸引,故而作文章也無心,認為寫文章無聊,于是“不再想寫下去了”,想要出門享受冬日的美景。
由原文“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昭圆蝗鐚嵺`,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作者通過窗外美景和屋里沉悶的寫作,構(gòu)成對比反襯,突出了江南冬日的美好,以至于讓作者迫不及待的想出門欣賞一番。讀者也在作者“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的念頭中讀出了作者內(nèi)心的喜悅,同時也只有無比熱愛江南冬日美景的人才能放下寫作愛好,投入其中,怡然自得。讀者也深受感染,對江南冬日的美景心生期待。
9.D 10.A 11.①第一處指打的游戲,表明史鐵生病痛中依然對生活興致盎然。②第二處一語雙關(guān),既指他常打游戲,更隱喻他作品中進行的諸多思索,特別突出了其病痛中收獲的人生價值。 12.①通過議論評價刻畫。 如“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可見困厄沒有阻止他思考人生。②通過記敘瑣事刻畫。如追憶最后一次去看史鐵生,提到他點起很多蠟燭,一起慶祝節(jié)日。③通過正面描寫刻畫。如不吝筆墨寫史鐵生被病痛折磨,卻在這種境況中寫了很多文章。④通過側(cè)面描寫刻畫。如妻子說如果他身體好,會通過其它方式剝奪,側(cè)面反應(yīng)了史鐵生本人的心態(tài)。
【解析】9.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故而本文也對其著墨最多” 錯。原文是就這本書談?wù)撌疯F生“他將自己拆開,思索許多有關(guān)精神的命題”,并非對這本書著墨最多。
故選D。
10.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B.“ 悲觀厭世的曠日持久” 錯,相關(guān)句子為后文對生死思考的曠日持久作了鋪墊;
C.“ 求死” 錯,作者參透生死,但不“求死”,而是明白了應(yīng)該好好活著;
D.“把死比作‘ 考試’”錯,“考試”應(yīng)該是比喻自己對病痛的挑戰(zhàn),“假期”應(yīng)該是比喻“死”。
故選A。
1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第一處“鐵生打開電腦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戲。他說自己有時也玩兩盤”,這里的“吃豆子”指打的游戲,史鐵生病痛那么多,卻也有時玩游戲,表明史鐵生病痛中依然對生活興致盎然。
②第二處“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飛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許多豆子”,這里的“吃豆子”一語雙關(guān),既指他常打游戲,更隱喻他作品中進行的諸多思索,文中說“他就在這樣的境況中寫許多文章,出多本書,甚至有《務(wù)虛筆記》和《我的丁一之旅》兩部長篇小說”“將自己拆開,思索許多有關(guān)精神的命題”“他對許多事情興致盎然,關(guān)心新舊科學(xué)和新舊哲學(xué)。他一直在思索: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些作品和精神的收獲就是“豆子”;而“吃下”“許多”特別突出了其病痛中收獲的人生價值。
1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①通過議論評價刻畫。如作者說“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可見困厄沒有阻止他思考人生;“他將自己拆開,思索許多有關(guān)精神的命題”,可見他的思想和精神從沒有停止追求。
②通過記敘瑣事刻畫。如“那個晚上鐵生點起許多蠟燭,桌子上有紅酒和蛋糕,我們?nèi)齻€人舉杯慶祝節(jié)日,吃餃子”,追憶最后一次去看史鐵生,提到他點起很多蠟燭,一起慶祝節(jié)日?!跋灎T”“紅酒”“蛋糕”,史鐵生對生活的熱愛可見一斑。
③通過正面描寫刻畫。如“脊髓的患難引發(fā)截癱坐上輪椅,之后腎臟萎縮導(dǎo)致尿毒癥只能靠透析血液維持生存,其間有褥瘡等威脅,之后肺部的問題來了,病危”“即便在輪椅上,史鐵生也坐不長。因下肢的神經(jīng)被截癱殃及,久坐后血液回流不暢”“他的椅子和床一定要仔細清掃,被硌著不知道,失去感覺的皮膚很容易就破皮,一旦感染經(jīng)久不愈”“他必須節(jié)制飲水,飲白酒似的喝一小口,水進入身體要等兩天后才能靠透析排出。身體積累的毒素令他昏昏然,無法思索”;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寫許多文章,出多本書,甚至有《務(wù)虛筆記》和《我的丁一之旅》兩部長篇小說”。作者不吝筆墨寫史鐵生被病痛折磨,卻在這種境況中寫了很多文章,這種對比生動地展現(xiàn)了他的樂觀和堅強。
④通過側(cè)面描寫刻畫。如“他曾說:‘我現(xiàn)在老說我這個身體不好,剝奪了我多少時間。妻子就說我,如果我身體好,用其他的方式剝奪,一樣?!?,妻子說如果他身體好,會通過其它方式剝奪,這應(yīng)該也是史鐵生的想法,妻子的說法側(cè)面反應(yīng)了史鐵生本人的心態(tài)。
13.B 14.D 15.(1)在作者的心目中,古園(地壇)和他是息息相通的,古園能夠感受到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并給他以生命的啟示??梢哉f他殘疾以后再來到這里,古園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2) “荒蕪”是歷史的見證,“并不衰敗”則是作者眼中現(xiàn)在的真實。不衰敗的現(xiàn)實使他感受到生命的涌動,促使他思考死與生的問題,促使他與命運抗爭。 16.作者在十五年中看到這座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的人肆意雕琢”,但祭壇石門中每日的落日卻把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照得燦爛;雖然地壇已荒蕪,但雨燕卻能依舊高歌;在寂靜的冬天,卻依舊有雪地上孩子的腳印;不管你憂郁還是欣喜,地壇里蒼黑的古柏一直鎮(zhèn)靜地站在那里。這些變與不變的事物體現(xiàn)出一種接續(xù)輪轉(zhuǎn)、生生不息的自然規(guī)律,作者從中看到了生命的必然和永恒。古園歷久而彌堅的活力激勵作者勇敢面對人生的不幸,積極坦蕩地生活下來。
【解析】13.本題考查學(xué)生識記重點字的字音和含義的能力。
B.“亙古:遠古”解釋錯誤,“亙古”應(yīng)該解釋為“自古以來”。
故選B。
14.本題考查學(xué)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的能力。
D.“語言清新自然”錯誤,這部小說的語言具有簡潔、形象、樸實的特點,而非“清新自然”。
故選D。
1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重要句子含義的能力。
(1)這句話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通過“等”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作者情感上對地壇的感激、精神上對地壇的依賴以及心理上對地壇的迷戀,含蓄細致地刻畫出作者與地壇的同病相憐及精神交流。作者在最狂妄的年齡殘廢了雙腿,地壇是一座廢棄的古園,二者是息息相通的,地壇給他以生命的啟示,讓他勇敢的面對生活,作者和地壇已經(jīng)融合在一起。
(2)“荒蕪”是指歷史給地壇留下滄桑而古舊的痕跡,“并不衰敗”是指地壇里的草木昆蟲展現(xiàn)出的勃勃生機。古園的荒蕪冷落正烘托著作者的悲苦命運,也正是這荒蕪但并不衰敗的景象給予作者對生活的新的感悟。作者從中得到了寶貴的啟示:雖然雙腿癱瘓,但不應(yīng)該頹廢,應(yīng)該和命運抗爭。
16.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
變化的是“古園的形體”,不變的是六個“譬如”領(lǐng)起的內(nèi)容。地壇在不斷地變化中顯現(xiàn)出永恒的一面,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盡管十五年來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地壇不斷地被不懂其價值的人雕琢、破壞,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個細微處滲透出來,直達人內(nèi)心的深處。無論是賦予萬物生機的太陽,還是一群高歌的雨燕;無論是孩子的腳印,還是默默佇立的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風(fēng)忽至?xí)r落葉的歌舞與氣息都深深地打動“我”;最博大與最纖細,最沉靜與最輕盈,最古老與最年輕,都在地壇上留下了只屬于自己的身影;地壇上不斷上演著季節(jié)的離去與來臨;所有這一切都見證了生命本身的律動的真實。作者也感悟到:作為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但從人類和宇宙的整體來看,生命是生生不息,是永恒的。古園歷久而彌堅的活力激勵作者勇敢面對人生的不幸,積極樂觀地活下去。
17.A 18.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霧——薄如輕紗;云天——淡淡的;樹影——奇形異狀,如畫如樂;整體上清幽朦朧美好。
效果:
①作者所寫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層次里復(fù)有層次,使整個畫面有立體感、滲透感;
②可以從多個角度展現(xiàn)景物特點,使之更生動形象;
③兩種景物互相映襯,整體畫面更有別樣的美麗。
【解析】17.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中相關(guān)語句的分析與鑒賞的能力。
A.“感到徹底的超脫和自由”錯誤,原文有“現(xiàn)在都可不理”“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可見只是“現(xiàn)在”一時的“暫且”超脫,并沒有徹底也不可能徹底超脫和自由。
故選A。
18.本題考查學(xué)生賞析景物描寫特點及效果的能力。
由原文“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可知,月光的特點是清幽,如流水;
由原文“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可知,青霧的特點是薄如輕紗;
由原文“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可知,云天的特點是淡淡的;
由原文“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從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可知,樹影的特點是奇形異狀,如畫如樂。
月光、荷塘、云彩、薄霧、樹影,構(gòu)成一幅清幽朦朧、飄渺美麗的畫面。
效果:“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可見作者所寫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從天而地,由云天到荷塘,層次里復(fù)有層次,月光和荷塘交織,使整個畫面有立體感、滲透感;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荷葉荷花朦朧靈動,青霧薄如輕紗,這是獨有的月光下的荷塘美景;“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以樹影寫月色,更顯其清澈、柔和。二者結(jié)合,可以從多個角度展現(xiàn)景物特點,使之更生動形象;
月下的荷塘美麗朦朧,荷塘上的月色柔和清雅,兩種景物互相映襯,整體畫面空靈清雅,和諧寧謐,更有別樣的美麗。

相關(guān)試卷

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語文(統(tǒng)編版)-期末復(fù)習(xí)課本知識清單5-文言句式文言小題練: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語文(統(tǒng)編版)-期末復(fù)習(xí)課本知識清單5-文言句式文言小題練,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項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下列選項中句式全都相同的一項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語文(統(tǒng)編版)-期末復(fù)習(xí)課本知識清單4-古今異義文言小題練: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語文(統(tǒng)編版)-期末復(fù)習(xí)課本知識清單4-古今異義文言小題練,共7頁。

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語文(統(tǒng)編版)期末復(fù)習(xí)課本知識清單3-詞類活用文言小題練: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語文(統(tǒng)編版)期末復(fù)習(xí)課本知識清單3-詞類活用文言小題練,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加點字活用相同的一項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語文(統(tǒng)編版)-期末復(fù)習(xí)課本知識清單2-通假字文言小題練

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語文(統(tǒng)編版)-期末復(fù)習(xí)課本知識清單2-通假字文言小題練

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語文(統(tǒng)編版)—期末復(fù)習(xí)課本知識清單1-一詞多義文言小題練

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語文(統(tǒng)編版)—期末復(fù)習(xí)課本知識清單1-一詞多義文言小題練

重難點21 古代詩歌與課內(nèi)篇目比較閱讀(教考銜接)2024年高考語文專練(新高考專用)

重難點21 古代詩歌與課內(nèi)篇目比較閱讀(教考銜接)2024年高考語文專練(新高考專用)

重難點05 散文閱讀之主觀表達-2022年高考語文【熱點·重點·難點】專練(全國通用)

重難點05 散文閱讀之主觀表達-2022年高考語文【熱點·重點·難點】專練(全國通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