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戰(zhàn)國】 《孟子·告子下》)
【乙】
吾觀史蝤①以不能進蘧伯玉②而退彌子瑕③,故有身后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國以(因為)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賢能的人)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一定)復(再)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宋】蘇洵《管仲論》)
注:①史蝤:蝤qiū。春秋時衛(wèi)國大臣,以敢諫聞名。②蘧伯玉:蘧qú。春秋時衛(wèi)國大臣。③彌子瑕:春秋時衛(wèi)國將軍。
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
②行拂亂其所為____________
③蕭何且死____________
④固宜如此也____________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
3.【甲】文用舜等先賢的例子證明要擔當大任,必須經(jīng)受艱難困苦的磨練,簡要談談你從這段話受到的啟發(fā)。
4.【甲】 文中點到的“管夷吾”,即是【乙】文中的管仲。對這位擔當大任的人,蘇洵說“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那個管仲呀,為什么可以沒有薦賢自代就死了呢?),包含了委婉批評色彩。說說批評了管仲什么。
(2022·廣西梧州·中考真題)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天下》)
【乙】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shù)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可長有者,其唯此也?!睂O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以不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選自《呂氏春秋》)
5.下列語句中的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B.行/拂亂其所為
C.曾益/其所不能D.必無受/利地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征于色 言和而色夷
B.百里奚舉于市 東市買駿馬
C.孫叔敖之知 五十而知天命
D.請寢之丘 戰(zhàn)則請從
7.下列選項中的“以”與例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A.以其境過清B.咨臣以當世之事
C.可以一戰(zhàn)D.屬予作文以記之
8.下列對兩段選文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主要闡述了憂患意識對造就人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
B.乙文敘述了孫叔敖之子聽從其父勸告,接受肥沃封地一事。
C.甲文以議論為主,輔以記敘;乙文以記敘為主,兼以議論。
D.甲乙兩文都體現(xiàn)了“做人做事要有憂患意識”的主題。
9.請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2)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
(2023·湖北咸寧·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
吳王將伐齊。子胥諫曰:“未可。臣聞勾踐食不重味①,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為國患。愿王釋齊先越。”吳王弗聽,遂伐齊,敗之艾陵,虜齊高、國以歸。讓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不聽諫,后三年吳其墟②乎!”太宰嚭聞之,乃數(shù)與子胥爭越議,因讒子胥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其父兄不顧,安能顧王?王前欲伐齊員強諫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備伍員,員必為亂?!迸c逢同共謀,讒之王。王始不從,乃使子胥于齊,聞其托子于鮑氏,王乃大怒,曰:“伍員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③,若初欲分吳國半與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讒誅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獨立!”報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
(節(jié)選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有刪改)
【注】①食不重來:吃飯從不炒兩樣好菜。形容生活儉樸。②墟:成為廢墟。③若;你。
10.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必為國患(憂患)B.愿王釋齊先越(希望)
C.讓子胥(謙讓)D.王始不從(聽從)
11.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B.乃數(shù)與子胥爭越議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C.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D.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12.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王 前 欲 伐 齊 員 強 諫 已 而 有 功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伍員貌忠而實忍人。
14.請結合甲乙兩個文段內容簡要分析吳國走向滅亡的原因。
(2023·湖南婁底·統(tǒng)考二模)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①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
15.下列各句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B.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C.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D.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16.下列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固國不以山溪之險(憑借)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區(qū)域、地域)
C.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被選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使……受痛苦)
1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
A.《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撰而成。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從戰(zhàn)爭的攻守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論點。
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的闡述思路是,先從國家再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述層次更清楚。
D.《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練,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
18.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9.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者“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理解,并另舉一個事例來證明這個觀點。
(2023·安徽蕪湖·統(tǒng)考三模)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帝疾大漸①,遺詔曰:朕②膺③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④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
(《選自《明史·太祖本紀三》)
注:①漸:加重;②朕:指明太祖朱元璋;③膺:受;④惡:厭惡,討厭。
2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的意思。
(1)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
(2)先苦其心志: ____
(3)曾益其所不能: ____
(3)日勤不?。篲____
21.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2)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
22.甲文從國家治理的角度講述了“ _____________ ”的道理(用原文句子填空);乙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遺詔,明太祖說他此時明白了一個“萬物自然之理”,請你猜猜,在此語境中可能指_______ 意思。
23.甲文和乙文中都提到一個國家的昌盛,需要“法家拂士”和“文武臣僚”的輔佐。請你從我們學過文章中找出一個這樣的歷史人物,并簡述他的功績。
(2023·山東菏澤·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孟子少時,誦①,其母方②織。孟子輟然③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逼淠敢莸读哑淇棧源苏]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喧矣。
(選自《韓詩外傳》卷九)
【注】①誦:背誦。②方:正在。③輟然: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④喧:遺忘。⑤引:拿來。
24.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人恒過( )
②而后喻( )
③其母引刀裂其織( )
④以此誡之( )
25.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然后知生于憂患 嘗射于家圃
B.而死于安樂也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乃復進 乃不知有漢
D.以此誡之 以錢覆其口
26.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人恒過,然后能改。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復喧矣。
27.閱讀【甲】【乙】兩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兩文的表達方式有何不同?
(2023·河南焦作·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文本二]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數(shù)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
(節(jié)選自《新序》)
2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曾益其所不能( )
(2)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
2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30.[文本一]中“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一句表達的意思,與下面對聯(lián)中的哪一聯(lián)含義相近?并用簡明的語言概述理由。
上聯(lián):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
下聯(lián):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
31.[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觀點有哪些相同之處?請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
(2023·山東濟寧·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貞觀十七年,太宗謂侍臣曰:“自古草創(chuàng)之主,至于子孫多亂,何也?”司空①房玄齡曰:“此為幼主生長深宮,少居富貴,未嘗識人間情偽,治國安危,所以為政多亂?!碧谠唬骸肮馔七^于主,朕則歸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無才行,藉祖父資蔭遂處大官,德義不修,奢縱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顛而不扶,豈能無亂?隋煬帝錄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報效,翻行弒逆。此非臣下之過歟?朕發(fā)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無愆過⑤,即家國之慶也。”太宗又曰:“化及與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孫,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對曰:“君子乃能懷德荷恩,玄感與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貴君子而賤小人?!碧谠唬骸叭弧!?br>(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卷三》)
【注釋】①司空:古官職名。②字文述:與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勸誡勉勵。⑤愆過:罪過,過失。
32.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發(fā):興起,被任用。
B.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苦
C.困于心,衡于慮 衡:同“橫”,梗塞,不順
D.人恒過,然后能改 過:過錯
33.下列句子中,加點“而”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古人所以貴君子而賤小人。
A.而樂亦無窮也B.言和而色夷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D.可計日而待也
3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開頭以排比句列舉六位歷史名賢的事例作為事實論據(jù),增強了文章氣勢,有力地證明了磨難造就人才的觀點。
B.乙文可歸納出太宗與侍臣對話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臣子,應該盡心輔助自己的君主好好培養(yǎng)自己兒孫們的君子品行。
C.甲乙兩文都提到了憂患意識對造就人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乙文中“自古草創(chuàng)之主,至于子孫多亂”這種現(xiàn)象,證明了孟子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D.甲文中“管夷吾舉于士”與“入則無法家拂士”的“士”都指的是賢士;乙文中,“貞觀”是年號,“太宗”則是皇帝的廟號。
3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6.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朕 發(fā) 此 言 欲 公 等 戒 勖 子 弟 使 無 愆 過
(2023·湖南邵陽·統(tǒng)考一模)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終滅吳。
(選自《史記》)
3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 )
②與百姓同其勞( )
38.選出與例句中加點字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A.悉以咨之B.水陸草木之花C.又數(shù)刀斃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9.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語段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
B.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
C.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
D.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
40.翻譯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
(1)行拂亂其所為
(2)女忘會稽之恥邪?
41.【甲】文首段列舉古代六位賢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論點是___?!疽摇课墓适驴梢杂贸烧Z來概括其主要內容,成語是___。
42.請聯(lián)系自身實際談談【甲】【乙】兩文給你怎樣的啟示。
(2023·廣東·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3.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⑴必先苦其心志( )
⑵而后喻( )
⑶入則無法家拂士( )
4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乙】上①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猶宜將護。儻②遽(jù)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魏征曰:“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儻(tǎng):倘若。
45.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⑴猶宜將護( )
⑵儻遽自放縱( )
⑶誠自古所希( )
46.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內 外 治 安 臣 不 以 為 喜 唯 喜 陛 下 居 安 思 危 耳。
47.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蘊含深刻道理,告訴我們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發(fā)展,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B.【乙】文唐太宗雖然身處太平盛世,但他能時時保持小心謹慎,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希望能經(jīng)常聽到大臣的諫言。
C.【甲】文從國家到個人,論證經(jīng)受磨煉的好處,最終歸納中心論點;【乙】文從治病到治國,表明雖然國家強大了,但國君仍要居安思危。
D.【甲】【乙】兩文都談及國家治理之道?!炯住课膫戎刈h論,表達孟子鮮明的觀點;【乙】文側重描寫,通過語言描寫表達唐太宗的治國思想。
(2023·廣東肇慶·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8.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勞其筋骨
(2)困于心,衡于慮
(3)入則無法家拂士
4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
吳王將伐齊。子胥諫曰:“未可。臣聞勾踐食不重味①,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為國患。愿王釋齊先越?!眳峭醺ヂ?,遂伐齊,敗之艾陵,虜齊高、國以歸。讓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不聽諫,后三年吳其墟②乎!”太宰嚭聞之,乃數(shù)與子胥爭越議,因讒子胥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其父兄不顧,安能顧王?王前欲伐齊員強諫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備伍員,員必為亂。”與逢同共謀,讒之王。王始不從,乃使子胥于齊,聞其托子于鮑氏,王乃大怒,曰:“伍員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③,若初欲分吳國半與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讒誅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獨立!”報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
(節(jié)選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有刪改)
【注】①食不重來:吃飯從不炒兩樣好菜。形容生活儉樸。②墟:成為廢墟。③若;你。
50.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必為國患(憂患)B.愿王釋齊先越(希望)
C.讓子胥(謙讓)D.王始不從(聽從)
51.請用“/”給文中面線的句子斷句。
王 前 欲 伐 齊 員 強 諫 已 而 有 功 用 是 反 怨 王
52.請結合甲乙兩個文段內容簡要分析吳國走向滅亡的原因。
(2023·河南南陽·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各題。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德雖未至也,義雖未濟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①矣,刑賞已諾信乎天下矣,臣下曉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已陳,雖睹利敗,不欺其民;約結已定,雖睹利敗,不欺其與②。如是,則兵勁城固,敵國畏之;國一綦③明,與國信之,雖在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④是也,是所謂信立而霸也。
【注釋】①奏:同“奏”,會后。②與:同盟者。③綦(qí):標準。④伯:同“霸”,諸侯的盟主。
53.下列對文段中相關詞語的解釋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是“選拔、任用”的意思,此處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旨在論證“生于憂患”的觀點。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提示“故”后的內容是對前文所舉事例的論述與總結。
C.“行拂亂其所為”中的“亂”是“擾亂”的意思,其與“猿鳥亂鳴”“無絲竹之亂耳”中的兩個“亂”意思相同。
D.“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中的“作”是“有所作為”的意思,此句話是從主觀因素提出的造就人才的觀點。
5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55.下面是小文在復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時做的讀書筆記,請你結合文章內容,幫她將批注補充完整。
56.同為談及國家強盛的話題,請簡要分析兩個語段中的觀點有什么不同。
例句
批注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以左邊的句子為例,簡要分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試卷

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文言文對比閱讀 專題17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含解析):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文言文對比閱讀 專題17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含解析),共31頁。

專題17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通用):

這是一份專題17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通用),文件包含專題1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原卷版-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通用docx、專題1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解析版-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通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6頁, 歡迎下載使用。

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文言文對比閱讀0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含解析):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文言文對比閱讀0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含解析),共31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備戰(zhàn)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通用版)0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原卷版)

備戰(zhàn)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通用版)0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原卷版)

備戰(zhàn)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通用版)0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解析版)

備戰(zhàn)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通用版)0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解析版)

中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必考篇目對比閱讀0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師版)

中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必考篇目對比閱讀0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師版)

初中語文中考復習 0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原卷版)-備戰(zhàn)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通用版)

初中語文中考復習 0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原卷版)-備戰(zhàn)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通用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