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biāo)導(dǎo)航
知識精講
【01知識常識】
慷慨悲歌求賢才——《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擊敗呂布、袁術(shù)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zhàn)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并征服烏桓,統(tǒng)一了北方。這年冬天,他親率八十三萬大軍,欲一舉掃平“孫劉聯(lián)盟”,統(tǒng)一天下。大戰(zhàn)前夕,曹操在江上設(shè)酒置樂,款待文武眾將,飲至半夜,忽聞鴉聲鳴南而去。曹操有感此景,橫槊立于船頭,慷慨而歌,抒發(fā)了求賢若渴的思想和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這首歌就是《短歌行》。
建 安 文 學(xué)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文學(xué)史一般所說的建安文學(xué),是建安年間前幾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這段時間的文學(xué),實即曹氏勢力統(tǒng)治下的文學(xué),其創(chuàng)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間。代表作家主要是“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yīng)玚、劉楨),還有女文學(xué)家蔡琰(文姬)。建安詩歌是社會由分裂動蕩趨向統(tǒng)一這一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笆婪e亂離,風(fēng)衰俗怨”的時代特征,使建安文人擁有開闊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遠(yuǎn)大抱負(fù)、積極通脫的人生態(tài)度,直抒胸臆、質(zhì)樸剛健的抒情風(fēng)格,形成了建安詩歌所特有的慷慨多氣、慷慨悲涼的風(fēng)貌。他們的創(chuàng)作為中國詩歌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局面,并確立了“建安風(fēng)骨”這一詩歌美學(xué)風(fēng)范。
歸隱田園尋凈土——《歸園田居》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的大分裂時期,政局變幻不定,社會動蕩不安,名士們思治而不得,于是一些人茍全性命于亂世,對文化、思想和社會風(fēng)氣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傳統(tǒng)的力量在無形中消失,越來越多的名士在無望的明天面前選擇了叛逆,有些人佯狂而避世,在清醒與沉醉里優(yōu)游,在痛苦和絕望里迷失,于是就有了“魏晉風(fēng)度”。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中,陶淵明走出了官場,也寫出了絕世佳作?!稓w園田居》就是他辭官歸田一年之后所寫,共五首,課文為其中第一首。
【作家金句】
1.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
2.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3.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曹操
1.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2.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
3.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yuǎn)翥。
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
——陶淵明
【02詩歌誦讀】
短 歌 行
(1)對(面對著)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
譬(p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dāng)以慷(即“慷慨”,指宴會上的歌聲激越不平),憂思難忘。
①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2)②青青子衿(jīn)(衣服的交領(lǐng)),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沉思吟味。這里指思念和傾慕賢人)至今。
呦(yōu)(象聲詞,鹿的叫聲)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3)③明明如月,何時可掇(duō)
(拾取,摘取)?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東西向的田間小路)度阡(南北向的田間小路),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里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探望)。
契闊談讌(yàn同“宴”),心念舊恩。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zā,周、圈),何枝可依?
山不厭(滿足)高,海不厭深。
④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誦讀示范
根據(jù)教材注釋及所學(xué)古詩文知識完成下面問題。
1.解釋加點字詞在文中的含義。
2.對畫波浪線的句子進行點評,并概括段意。
第(1)部分:
語句點評①:賓語前置句,“何以”是“以何”的倒裝。用設(shè)問方式強調(diào)自己憂愁的不可排解。
段意概括:借酒抒情,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但功業(yè)未就。
感悟·質(zhì)疑:作者的這種憂思,源于內(nèi)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己所用,建功立業(yè)。所以這個“憂”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實際上在這里作者有意無意也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你們也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第(2)部分:
語句點評②:對偶句,道出了憂思的真正原因,就是想要招攬人才,想讓天下名士都來幫助自己成就大業(yè)。
段意概括:抒發(fā)對賢才的渴望。
感悟·質(zhì)疑:詩人將《詩經(jīng)》中的這幾句詩,信手拈來,宛如己出,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心愿,與全詩融為一體,顯得巧妙和諧。
第(3)部分:
語句點評③:比喻句,將賢才喻為天空中皎潔的明月,想要摘取,卻難以觸碰。
段意概括:續(xù)寫渴望賢才,道出“憂思”的原因。
感悟·質(zhì)疑:到這里,曹操依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用了典故來做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xiàn)方法。
第(4)部分:
語句點評④:比喻句,以“周公吐哺”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段意概括:抒寫詩人對猶豫不決的賢才的關(guān)切和渴望天下賢才盡歸自己的抱負(fù)。
感悟·質(zhì)疑:全詩的落腳點還在于“天下歸心”四個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詩人的情緒是從憂郁低沉轉(zhuǎn)而變得昂揚、充滿斗志。深沉憂郁中回蕩著昂揚斗志、銳意進取的精神。
*歸園田居(其一)
(1)①少無適俗韻(氣質(zhì),情致),性本愛丘山。
②誤落塵網(wǎng)(指塵俗的種種束縛)中,一去三十年。
③羈鳥(被關(guān)在籠中的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2)①開荒南野際,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學(xué)巧偽,不爭名利)歸園田。
②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yìn,蔭蔽)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àiài,迷蒙隱約的樣子)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③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3)①戶庭(門戶庭院)無塵雜,虛室(靜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誦讀示范
根據(jù)教材注釋及所學(xué)本詩知識完成下面問題。
1.解釋加點字詞在文中的含義。
2.對畫波浪線的句子進行點評,并概括段意。
第(1)部分:
語句點評①:一個“無”字表明詩人從來就未曾學(xué)會這種世俗的本領(lǐng),顯示出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語句點評②:“誤”字,既寫出了自己對官場的厭惡,又寫出自己久居官場的悔恨之情。
語句點評③:對偶、比喻句。暗示詩人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羈鳥”“池魚”是陶淵明的自比。自己就像關(guān)在籠子中的鳥一樣,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園,像養(yǎng)在池塘里的魚一樣,渴望閑適恬淡的生活。
段意概括:寫詩人因鄙棄官場而欲歸田園。
感悟·質(zhì)疑: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dāng)官的本領(lǐng),很難往上爬。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所以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
第(2)部分:
語句點評①:“開荒南野際”是省略句,“開荒(于)南野際”。
語句點評②:這幾句從自己的住宅寫起。房舍簡陋,可樹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顯出恬靜幽美。構(gòu)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fēng)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語句點評③:炊煙飄動,狗兒吠叫,家雞在樹顛鳴叫,在靜止的畫面中多了許多動感,讓這幅鄉(xiāng)居圖頓時生動活躍起來,更顯得鄉(xiāng)間的寧靜、和平。只有在極度安靜的情況下才能聽見雞鳴狗吠。
段意概括:寫美好的田園生活。
感悟·質(zhì)疑:詩人簡單的八句話寫出田園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八種意象,簡單勾勒出一幅寧靜平和,安居樂業(yè)的田園之景。
第(3)部分:
語句點評①:塵雜是指世俗的繁雜瑣事,虛室就是靜室。如今俗務(wù)全都擺脫了,在虛靜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閑。最令詩人愉快的,倒不在這悠閑,而在于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段意概括:寫詩人愉快的心情。
感悟·質(zhì)疑:結(jié)尾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為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shù)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沖出羅網(wǎng),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俯仰之間處處春了。
重點梳理
【重點01】把握詩歌內(nèi)容
1.《短歌行》根據(jù)內(nèi)容可分四個部分,請分別用兩個四字詞概括各部分內(nèi)容,依次填入下列方框中。
答案:②思慕賢才,求賢如渴 ④賢才擇主,天下歸心
2.《短歌行》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全詩的情感著眼點在哪一個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感情基調(diào):慷慨悲壯。情感著眼點:憂。
3.古代詩歌的標(biāo)題比較講究,往往包含豐富的信息,我們可以從中窺探詩作的意旨,從而提高鑒賞的準(zhǔn)確性。“歸園田居”這個標(biāo)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園田”即“田園”,文中指陶淵明遠(yuǎn)離官場的鄉(xiāng)下田產(chǎn)和家園,可知詩中會描繪田園的風(fēng)貌。“居”,定居,是說要長居或永居田園了?!皻w”,回歸、歸去。意味著原本是居住在田園的。這是詩的題眼,詩歌應(yīng)涉及“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四個問題。鑒賞此詩可按這個思路進行。
【重點02】感悟作者情感
1.“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憂”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澆愁嗎?“守拙歸園田”,“拙”指什么?為什么陶淵明要“守拙”?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是一個政治家身處亂世,渴望招攬賢才、一統(tǒng)天下的慨嘆。表面上是要借酒澆愁,放浪形骸,實際上表現(xiàn)出一個有雄心壯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賢才難求的苦悶心理。
“守拙歸園田”,“拙”即樸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與世俗的“巧”相對,陶淵明要“守拙”,即強調(diào)自己不會順應(yīng)世俗的潮流,要堅守自己的純真本性。
2.曹操想“掇明月”,陶淵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現(xiàn)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
“掇明月”,表現(xiàn)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悵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對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詩人心中,人才如懸空之月,明鑒宇內(nèi)。明月可望不可即,即為人才難得,也反映詩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
“復(fù)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環(huán)境,又是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與開篇的“丘山”照應(yīng),是點題之語,表明詩人對田園的向往是源自“質(zhì)性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
【重點03】理解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
1.《短歌行》:善于用典,妙用比喻。
(1)善于用典是《短歌行》的特色。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它的主要特點是借助一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愿望或情感。典故分事典、言典兩類。請找出詩中任意三處用典的句子,說說其表達作用。
(2)請對下面的詩句進行點評,可組織同學(xué)分別從詩中找出不同的比喻句進行品評,并將點評文字在班內(nèi)交流,加工編輯,集結(jié)為“班級微點評”。
詩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br>點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朝露”指早晨的露水,其特點是存在的時間極為短暫。這里將人生喻為“朝露”,抒發(fā)了人生有限、生命易逝的感慨和想要建功立業(yè)的迫切心情。
2.《歸園田居(其一)》:寫景傳神,情景交融。
(1)文中描繪田園風(fēng)光時寫到了哪些意象?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遠(yuǎn)人村、墟里煙、狗吠、深巷、雞鳴、桑樹這些農(nóng)村最常見的景物。
(2)《歸園田居》中“方宅十余畝……雞鳴桑樹顛”八句表現(xiàn)了鄉(xiāng)村景色怎樣的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填寫下表。
【考點鏈接】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古代詩歌的抒情
一、情以物興
情以物興的方法,是一種傳統(tǒng)的方法。早在幾千年前朱熹為《詩經(jīng)》作傳,就闡述了這種方法?!芭d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詩集傳》)從根本上說,無論是喜怒哀樂等人之常情,或者是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級感情,無不是客觀事物引起人的主觀體驗之產(chǎn)物。劉勰的“情以物興”,曹雪芹的“由色生情”,都是說客體用于主體而發(fā)生感情。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興”的手法。
這又有兩種情況:一是客觀事物使詩人產(chǎn)生新的感情。二是客觀事物引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積蓄已久的感情。前者如北宋豪放派詩人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日幾時有》。這是詩人面對中秋佳節(jié)“月圓”“人歡”“酒酣”的場面,忽然想到自己闊別多年的弟弟——子由,霎時,一縷離情別緒涌向心頭,于是揮毫作詩。這正是客觀事物景物使詩人產(chǎn)生了一種離別遠(yuǎn)懷的感情。還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慈母為即將遠(yuǎn)行的愛兒縫衣的生活圖景,而正是這種客觀生活使詩人油然而生一種對母親的感激和贊美之情。
顯然,主體——詩人體驗完全因客觀生活圖景而生。即情以物興。后一種情況,如柳宗元的《七絕》:“海畔尖山似劍茫,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與浩初上人同看同寄京華親故》)這里很明顯是秋天“海畔尖山”觸動了詩人之鄉(xiāng)愁,但秋山與鄉(xiāng)愁并無必然內(nèi)在聯(lián)系,僅僅是由形體上的聯(lián)系而起了一種觸化劑的作用。還有李白的《靜夜思》和柳永的《八聲甘州》也屬于此類。
二、抒情手法分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如陸游《示兒》一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遍_頭兩句,以議論開篇,直抒胸臆,表達詩人至死不忘恢復(fù)中原的愛國情懷。
間接抒情——詩人借助多種藝術(shù)技巧,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情景交融、借景襯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贈汪倫》和劉禹錫的《竹枝詞》,都是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采用間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來比喻“汪倫送我情”,后者巧用諧音雙關(guān)“道是無晴還有晴”,將戀人之間若明若暗的愛情表現(xiàn)得真切動人。

賞析詩歌的比興與白描手法
“比”與“興”是我國古代詩歌常用的技巧。所謂“比”,是通過具形具色的事物比所要寫的事物,使之形象、生動、具體。所謂“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短歌行》開頭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以山、海比喻胸懷寬闊,招納人才越多越好;語言質(zhì)樸自然,在深沉的憂郁之中激蕩著一股慷慨激昂、積極向上的情緒。
白描手法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歸園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八句話,詩人用白描、動靜結(jié)合、遠(yuǎn)近相交的手法,捕捉住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展現(xiàn)了樸拙自然的趣味。
新高考在“古代詩文閱讀”中主要考查:①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試題從鑒賞的角度命制,但其基本的出發(fā)點是對詩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做一定程度的鑒賞(以鑒賞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為重點)。詩歌的“表達技巧”是必考內(nèi)容。
修辭手法鑒賞“三步法”
比興屬于修辭方法。
第一步:判。品讀詩歌,理解詩意,結(jié)合關(guān)鍵詞判斷修辭手法。
第二步:析。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該修辭手法的運用特點。
第三步:賞。賞析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分條列出。
描寫方法鑒賞“三步法”
第一步:指。指出詩歌中描寫方法的基本特點。
第二步:聯(lián)。聯(lián)系具體內(nèi)容,闡釋該描寫方法是如何運用的。
第三步:賞。賞析該描寫方法在塑造形象、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分條列出。
能力拓展
1.詩人們通常會借助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志向意愿、追求喜好、內(nèi)心世界等,會塑造出豐滿的自我形象。誦讀詩歌,說一說分別塑造了什么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而又求賢若渴的志士形象?!稓w園田居》塑造了一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的隱士形象。
2.魯迅先生曾分別評價過曹操和陶淵明,請結(jié)合本課兩首詩歌,談?wù)勀銓︳斞赶壬u價的理解。
“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魯迅《魏晉風(fēng)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
“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靜穆,所以他偉大。”(魯迅《題未定草》)
《短歌行》表現(xiàn)了曹操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原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仍不灰心,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的心聲。這樣一個在亂世中有頑強進取精神的人,稱之為“英雄”也是實至名歸的。
陶淵明選擇出仕,固然有養(yǎng)家糊口的考慮,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安世濟民”,所以與世俗官場格格不入,不適應(yīng)仕途中繁文縟節(jié)的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quán)勢之爭,不愿同流合污而數(shù)次掛冠而去,最終選擇徹底歸隱,終老田園。正是因為他并未完全脫離現(xiàn)實,保有這樣的精神氣節(jié),“并非渾身靜穆”,他才如此偉大。
《歸園田居(其一)》中詩人在描繪田園風(fēng)光的同時,也巧妙地在其間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這首詩顯現(xiàn)的畫面很有層次。近處,宅院、林木,親切可即;遠(yuǎn)處,村落、炊煙,給人以悠長的遐思。一近一遠(yuǎn),使畫面具有縱深感。整體的畫面是靜的,“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等表現(xiàn)出了鄉(xiāng)村的寧靜祥和之美。靜景之中,又有動的畫面:“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炊煙飄動,狗兒吠叫,雞在樹顛鳴叫,在靜止的畫面中多了許多動感,讓這幅鄉(xiāng)居圖頓時生動活躍起來。以動映靜、以有聲襯無聲,動靜結(jié)合,更顯得鄉(xiāng)間的寧靜、平和。只有在極度安靜的情況下才能聽見雞鳴狗吠。
陶淵明筆下田園風(fēng)光充滿了生活氣息,請同學(xué)們根據(jù)作者寫景的順序和手法,寫一段24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用散文的筆法,加入適當(dāng)?shù)南胂螅⒁饷鑼懙捻樞?,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示例:田園上最先歡快起來的便是那群兩棲的朋友,嘹亮的歌聲從每一棵玉米株下,每一片莊稼葉底,每一潭積水洼旁,掠過漣漣的牛毛細(xì)波,沖破莽莽的青紗屏障,回蕩在茫茫的青山白云間。除了蛙鼓,還有一兩聲清脆的蟬鳴點綴其間,還有偶爾星星點點不知名的蟲嘶,種種聲音巧妙地配合在一起,一直在田園上空回蕩,回蕩……
與之相映成趣的畫面,便是深邃的碧空下,蒼勁如黛的遠(yuǎn)山,其懷抱中的廣闊無垠的玉米地,地頭及田邊的綠樹……但這畫面并不靜止而單調(diào):玉米在相互招手致敬,大樹在沙沙地輕輕打著拍子,更兼滿天的蜻蜓在悠閑地飛舞,偶然間飛鳥的身影從碧空中滑過……這立體的畫面!這唯美的畫卷!
實踐飛躍
1.出世與入世,江湖與魏闕,歷來都是一個相互矛盾卻又相輔相成的問題。說到底,出世與入世只不過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曹操和陶淵明,一個是一世之雄,一個是隱逸之宗;一個具有一統(tǒng)天下的宏大氣魄,一個則有崇尚自由的隱逸情懷。假如他們穿越時空相遇,會對對方說些什么呢?請發(fā)揮想象,編寫一個名為“志士與隱士”的劇本。對話要得體,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閱歷。
[傍晚,樹林,一條古道蜿蜒伸展向樹林深處。林邊,陶淵明左手背在身后,手里握一把菊花,右手拈須,望著遠(yuǎn)方的山影]
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曹 操 (騎馬從林間古道而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陶淵明 (作揖相讓路邊)此詩悲歌慷慨,氣韻沉雄,乃曹公名作也。
曹 操 (下馬)哈哈,正是拙作。
陶淵明 (暗暗吃驚,仍不卑不亢)偶遇曹公,實乃三生有幸。
曹 操 孤也有幸得見先生。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陶淵明 在下姓陶,名潛,字淵明。
曹 操 陶先生,剛剛聽聞先生的吟作,也委實不世之材?,F(xiàn)如今天下大亂,所謂“亂世之中出梟雄”,先生可否出山,助孤一臂之力?
陶淵明 于今亂世,曹公還能有何理想?
曹 操 先生可以幫孤出謀劃策,助孤立下赫赫威名,先生亦可功名在身,揚名天下。
陶淵明 功名利祿于我如浮云。吾身處亂世中,自當(dāng)斬破紅塵,既然不能提劍安天下,也應(yīng)留清白之名于后世。
曹 操 天下不幸,有才學(xué)之人理應(yīng)奮起拯救萬民于水火,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才是一個志士的理想。
陶淵明 在下不這樣認(rèn)為,亂世之中,做一個隱士才能以平和的心情去獨守自己的本分。(深深一揖)道不同,不相為謀,我還是回到我的桃花源去吧。(說完飄然離去)
曹 操 (高聲吟誦)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揚鞭奮蹄而去)
2.桃花源是一個拋卻利祿功名后才能進去的一個彌漫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個大美的所在,在陶淵明描寫的世外桃源里,人們自由和平,天性純真。成為了歷代中國文人心靈的寄所,成為一個代表“田園隱逸”的文化符號。你認(rèn)為陶淵明辭官歸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終對仕途徹底絕望。對不被重用,無法施展兼濟天下的抱負(fù)的不滿。②對齷齪的官場的厭棄,面對屈辱時,多年郁結(jié)和文人傲骨的爆發(fā),使陶淵明最終決定歸隱田園。③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在田園生活中體會到了真正的快樂,明白這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④晉時文人灑脫飄逸的世風(fēng)對他的影響,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隱士也對他產(chǎn)生了影響。
3.學(xué)習(xí)詩歌評點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是一組詩,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后的生活和感受,抒發(fā)了作者辭官歸隱后的愉快心情和鄉(xiāng)居樂趣,從而表現(xiàn)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xiàn)出勞動者的喜悅;同時又隱含了對官場黑暗腐敗的生活的厭惡之感,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歸園田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如此,不僅在于每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nóng)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cè)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fā)的感情而言,是以質(zhì)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串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蕩、轉(zhuǎn)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請結(jié)合注釋閱讀其余四首,選擇一首進行評點。
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窮巷寡輪鞅②。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③。
時復(fù)墟曲中,披草共來往④。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⑤。
??炙雹拗?,零落同草莽。
【注】①野外:這里指農(nóng)村。人事:人際交往,這里主要指與官場的來往。②輪鞅(yānɡ):鞅是拉車的皮帶,這里指車馬。③塵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撥開野草。⑤我土日已廣:我開墾的田地一天天在擴大。⑥霰(xiàn):小雪珠。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①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②,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注】①南山:指廬山。②興:起床。理荒穢:即除雜草。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①山澤游,浪莽②林野娛。
試③攜子侄輩,披榛④步荒墟。
徘徊丘壟⑤間,依依⑥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⑦?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fù)馀。
一世異朝市⑧,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⑨。
【注】①去:離開。②浪莽:聯(lián)綿詞,廣大貌。③試:這里作副詞用,初也,偶也,轉(zhuǎn)意為“偶爾有一次”。④榛:榛莽之榛,泛指叢生的雜草荊棘。⑤丘壟:墳?zāi)?。⑥依依:隱約可辨的樣子。⑦焉:何。如:往。⑧一世:三十年為一世。異朝市:市朝變遷。⑨幻化、空無:佛教大乘教派的教義是空,東晉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無宗、本無異宗、幻化宗、心無宗,詩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義解釋,不含宗教色彩。
歸園田居(其五)
悵恨獨策①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②以濯吾足。
漉③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
【注】①策:策杖,拄杖。②遇:本作“可”。③漉:過濾。濾掉酒糟。④招近局:招近鄰而成局。多人聚合歡飲稱局。一說:局,曲也,近局指近鄰。
評點《歸園田居(其三)》
(1)“種豆”,代勞作之事;“南山下”,指勞作之地;“草盛”,雜草叢生;“豆苗稀”,“草”“苗”對舉,形不善經(jīng)營之狀,更顯樂此不疲之心。
(2)“晨興”,早起;“理荒穢”,除野草;“帶月”,披著月光;“荷鋤歸”,扛著鋤頭回家。三四兩句中,“晨”“月”對舉,表明時間的推移,寫出了一天勞作的大概情況。尤其第四句,更是寫出了一種漫步田塍、心滿意得的情狀。
(3)“道狹”,道路狹窄;“草木長”,草木牽衣,歸途難行;“夕露”,晚間露水;“沾我衣”,沾濕衣服。從五六兩句我們可以感到田園的荒蕪、環(huán)境的幽清和夜氣的濕寒。
(4)“不足惜”,不值得為“沾衣”懊惱;“但使”,只要讓;“愿無違”,不違背自己歸園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詩人卻言“不足惜”,只要“愿無違”,從而將自己摒離塵俗、躬耕自食、返歸自然的心志和盤托出。
總評: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平淡、自然,將勞動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靜謐景致融為愜意出俗的意境,記錄著詩人參加勞動的情況和感受,抒寫了詩人脫離塵俗回歸自然的閑適喜悅的心情。
分層提分
題組A 基礎(chǔ)過關(guān)練
一、基礎(chǔ)過關(guān)
1.下列詩句中加點字詞的釋義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少無適俗韻 韻:氣質(zhì),情致
B.方宅十余畝方:四周圍繞
C.桃李羅堂前羅:排列
D.復(fù)得返自然自然:與人類社會相對應(yīng)的自然界
【答案】D
【解析】 “自然”應(yīng)是和官場生活相對的田園生活。
2.下列各項中,加點的字沒有活用的一項是(3分)( )
A.何時可掇 B.烏鵲南飛
C.天下歸心 D.榆柳蔭后檐
【答案】A
【解析】掇:動詞,拾取,摘取;B項,南:名詞作狀語,向南;C項,歸: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歸服;D項,蔭:名詞作動詞,遮蔽。
3.下列詩句中,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 )
A.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D.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答案】D
【解析】A、B、C三項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A項,以“塵網(wǎng)”喻“官場”;B項,以“朝露”喻“過去的日子”;C項,以“樊籠”喻“官場”;D項,使用了設(shè)問、借代的修辭手法,以“杜康”代“酒”。
4.下列對詩句的分析鑒賞,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兩句詩中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以“杜康”代指酒,表明只有酒可以排解自己的憂愁。
B.“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四句詩,引用《詩經(jīng)》成句,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兩句詩,巧妙運用比喻修辭,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兩句詩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賦予動物以人的情感和動作,抒發(fā)了詩人對恬淡自由生活的贊美。
【答案】D
【解析】D項,兩句詩直接用白描的手法寫雞和狗,并非比擬的修辭手法,而是對偶的修辭手法。
5.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3分)( )
A.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B.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C.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D.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答案】A
【解析】“讌”同“宴”。
6.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少無適俗韻 適:適應(yīng) 何時可掇 掇:拾取,摘取
B.枉用相存 存:生存 桃李羅堂前 羅:羅列
C.守拙歸園田 守拙:不學(xué)巧偽,不爭名利 繞樹三匝 匝:周、圈
D.契闊談讌 契闊:久別重逢 山不厭高 厭:滿足
【答案】B
【解析】存:問候、探望。
7.下列對加點詞語的古今義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無論魏晉(古義:更不用說。今義:連詞,不管、不論。)
B.人生幾何(古義:多少。今義:幾何學(xué)。)
C.明明如月(古義:明亮。今義:顯然如此;確實。)
D.復(fù)得返自然(古義:理所當(dāng)然的。今義:自然界。)
【答案】D
【解析】“自然”的古義為大自然,又指順應(yīng)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
8.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3分)( )
A.對酒當(dāng)歌 B.烏鵲南飛
C.雞鳴桑樹顛D.鼓瑟吹笙
【答案】C
【解析】A項,“歌”,名詞作動詞,唱歌;B項,“南”,名詞作狀語,向南;D項,“鼓”,名詞作動詞,吹奏。
9.下面對詩句修辭運用的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
A.《短歌行》三、四節(jié)運用了引用的手法,突出了詩人求賢而不得時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賢才后的恭敬。
B.《短歌行》最后兩節(jié)運用借代和引用的修辭手法,進一步表現(xiàn)了詩人渴求賢才的熱望和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
C.“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以對仗句式,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
D.《歸園田居(其一)》描寫的純樸、幽靜的田園景色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
【答案】B
【解析】詩的最后兩節(jié)運用了比興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
10.下列對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從詩句的字?jǐn)?shù)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其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篇幅長短不限。
B.建安文學(xué)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劉楨、陳琳、徐干、阮瑀、應(yīng)玚)。
C.“行”是古樂府詩的一種體裁,有“奔放”的意思,此類作品大多放情長歌,與“歌”相似,常合稱“歌行體”。
D.陶淵明,東晉詩人,開創(chuàng)了我國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先河,他的詩不僅在當(dāng)時名氣很大,而且對后代影響也比較深遠(yuǎn)。
【答案】D
【解析】陶淵明的詩到了后代才被重視,在他生活的年代并沒有很大的名氣。
11.下列對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對對方的尊稱,“衿”是“衣服的交領(lǐng)”,“青衿”是周代讀書人青色交領(lǐng)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xué)識的人。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詩歌受樂府民歌的影響很深,但富有創(chuàng)造性,氣魄雄偉,情調(diào)蒼涼悲壯。
C.曹操是建安文學(xué)新局面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詩也有不少優(yōu)秀之作,如《短歌行》《觀滄?!贰?br>D.《歸園田居》的作者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東晉時期著名詩人,是我國詩歌史上“山水田園”詩風(fēng)的開創(chuàng)者。
【答案】D
【解析】“山水田園”應(yīng)該是“田園”?!吧剿痹姷拈_創(chuàng)者是謝靈運。
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把賢才比作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望。
(2)《短歌行》中借用《詩經(jīng)》中姑娘思念情人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寫詩人一邊喝酒一邊高歌,感嘆人生短促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淵明是很多古代詩人的偶像?!稓w園田居》(其一)寫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5)在《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對偶和比喻表達了作者身在宦海卻心系田園的心情。
(6)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表現(xiàn)詩人歸隱田園后寧靜、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在《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闡明了作者厭惡官場生活,一心想要回歸自然的原因。
答案:(1)明明如月 何時可掇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對酒當(dāng)歌 人生幾何
(4)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5)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6)戶庭無 塵雜,虛室有余閑 (7)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二、課內(nèi)閱讀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節(jié)選的部分,完成13-14題。
短歌行(節(jié)選)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3.下列對該節(jié)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明明”二句,作者把賢士難求比作明月無法攬取,用可望而不可即的情狀來表明求賢不得的憂思。
B.“烏鵲……何枝可依?”詩人借烏鵲譏諷那些找不到寄身之地的所謂賢才,還在忙忙碌碌到處奔波。
C.作者用“山不厭高”兩句比喻賢士多多益善,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得到賢才幫助以統(tǒng)一天下的大志。
D.曹操的這首《短歌行》,篇幅不長,但情調(diào)健康,內(nèi)容積極,其中的進取精神給人們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答案】B
【解析】選B。這幾句的大意是說,賢者們都在尋找寄身之地,但哪里才是他們可靠的寄身之所呢?還是到我這里來吧,與我一起共同創(chuàng)建豐功偉業(yè)。不存在“譏諷”的意思。
14.找出運用典故的詩句,分析典故在詩中的作用。
【答案】①“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出自《管子·形勢解》表達了作者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的心情
②“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求賢以統(tǒng)一天下的宏圖大志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節(jié)選的部分,完成15-16題。
歸園田居(其一)(節(jié)選)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15.下列對本節(jié)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二句不僅解釋了詩人進入官場卻歸于田園的根本原因,也透露出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人格格不入的性格。
B.第三句的“誤”字含義深邃,透露出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而誤入束縛人性的世俗之網(wǎng)的深刻反思。
C.“羈鳥……故淵”兩句對偶工整,形象地寫出作者對舊生活厭倦、對新生活向往的情緒。
D.“守拙”就是持守愚拙的本性,因為不懂得鉆營取巧,無須勉強混跡于俗世;這兩句也恰恰照應(yīng)了“少無適俗韻”。
【答案】A
【解析】“與世人格格不入的性格”的說法不正確。這里強調(diào)的是作者與世俗的官場格格不入。
16.開頭兩句最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是哪兩個?有什么作用?
【答案】開頭兩句的“無”“愛”二字富有表現(xiàn)力,表現(xiàn)了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和清高孤傲的品格,為全詩奠定了基調(diào)。
題組B 能力提升練
語言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歷史前進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制度演進所帶來的更加緊密和錯綜復(fù)雜的社會關(guān)系,則使 的躲藏變得愈發(fā)困難。這樣的窘?jīng)r,讓求隱不能的魏晉士人不得不轉(zhuǎn)而尋求精神上的逃避,他們眼見財富和地位不再 卻無能為力,終日周旋于身份認(rèn)知與生存狀況的巨大落差中不得解脫,還要時時 ,唯恐稍有疏忽而招致禍端。正如《晉書》所說,“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朝不保夕的強烈危機感加上囿于現(xiàn)實無處可逃的苦悶,三百年間的每一個人都患上了名為“末日迷狂”的集體癔癥。后人提起魏晉風(fēng)流,無不帶著艷羨的語氣,言必提“‘六朝’賣菜傭都有煙水色”,殊不知這風(fēng)雅至極的“煙水色”背后,是多少徒勞無功的苦悶和刻意為之的偽裝。就在這 ,連對坐爭辯都得規(guī)避俗事、政事以避禍的“清談時代”,玄學(xué)家何晏帶著一劑名為“五石散”的藥方華麗登場,( )。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明哲保身 與生俱來 處心積慮 人人自危
B.全身而退 與生俱來 殫精竭慮 人人自危
C.全身而退 天賦異稟 處心積慮 提心吊膽
D.明哲保身 天賦異稟 殫精竭慮 提心吊膽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朝不保夕的強烈危機感和囿于現(xiàn)實無處可逃的苦悶,這三百年間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患上了名為“末日迷狂”的集體癔癥。
B.朝不保夕的強烈危機感加上囿于現(xiàn)實無處可逃的苦悶,幾乎使這三百年間的每一個人都患上了名為“末日迷狂”的集體癔癥。
C.朝不保夕的強烈危機感加上囿于現(xiàn)實無處可逃的苦悶,使這三百年間的每一個人都患上了幾乎名為“末日迷狂”的集體癔癥。
D.朝不保夕的苦悶和囿于現(xiàn)實無處可逃的強烈危機感,使這三百年間的每一個人都患上了名為“末日迷狂”的集體癔癥。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從而開啟了六朝名士依靠藥物逃避現(xiàn)實和自我麻痹的新風(fēng)尚
B.六朝名士依靠藥物自我麻痹和逃避現(xiàn)實的新風(fēng)尚就此開啟了
C.由此開啟了六朝名士依靠藥物自我麻痹和逃避現(xiàn)實的新風(fēng)尚
D.六朝名士依靠藥物逃避現(xiàn)實和自我麻痹的新風(fēng)尚因而開啟了
【答案】 1.B 2.B 3.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yán)密,每處不超過15字。(6分)
陶淵明不僅是詩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潛說詩“貴在理趣”,①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詩不是從抽象的哲理出發(fā),②___________________,將生活中的感受升華為哲理,又將這哲理連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訴諸詩的形象和語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詩人的情趣,雋永厚樸,耐人尋味。
答案:①陶詩便是最富于理趣的(或:陶淵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 ②而是從具體的生活出發(fā) ③所以他的詩既有哲人的智慧(主語必須是“他的詩”)
5.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夢想,時代背景、生活經(jīng)歷不同,夢想的內(nèi)容也因人而異。請根據(jù)所給篇目,仿照例句續(xù)寫兩句話,與原句構(gòu)成排比句。(6分)
曹操《短歌行》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例句:痛恨種族歧視的鐐銬和枷鎖,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自由和正義,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感慨如朝露般短暫易逝的人生,曹操的夢想是賢才和功業(yè),渴盼賢才歸附建功立業(yè)。
厭倦黑暗污濁的官場,陶淵明的夢想是田園和山水,渴盼縱情山水樂天安命。
【解析】本題考查仿寫與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首先要對所選篇目內(nèi)容非常熟悉,其次要做到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修辭、句式一致。
6.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下面這幅漫畫的畫面內(nèi)容并寫出其寓意。(不超過15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述:在漫畫的左下方有一個陷阱,陷阱底部有尖銳的石塊(或“尖刺”“尖錐”“竹簽”等);在陷阱上面的兩側(cè)各立著一根木桿,兩個木桿被一條繩子連接起來,在繩子上掛著一條大魚;一只貓站在陷阱的右側(cè),瞪大眼睛看著那條大魚。
寓意:最誘人的地方最危險,拒絕誘惑才能避免陷入危險境地。
【解析】本題考查描述漫畫內(nèi)容、探究漫畫寓意的能力。此類題要求用概括性的語言,揭示漫畫主題,指出漫畫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畫給人的思考和警示。首先要認(rèn)真細(xì)致地觀察畫面的內(nèi)容,找出其諷刺、頌揚的對象或行為(有標(biāo)題的,一般多是標(biāo)題)。要注意:畫面的形象主體不一定是諷刺或頌揚的對象,要學(xué)會由“實”及“虛”,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隱含信息,進一步提煉概括畫面所揭示的主題。
二 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7、8題。
飲酒(其四)
陶淵明
棲棲①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zhuǎn)悲。
厲響 QUOTE ② 思清遠(yuǎn),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③遙來歸。
勁風(fēng)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注】①棲棲:不安的樣子。②厲響:激越的叫聲。③翮:hé,鳥的翅膀。
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本詩寫一只失群孤鳥最終棲居于一棵松樹,借此表達詩人的情思心志。
B.前六句寫孤鳥徘徊悲鳴,無所依托,苦苦找不到適合自己棲居的歸宿。
C.詩中的孤松在凜冽的勁風(fēng)中蔭綠不減,萬象蕭索中孤鳥只能無奈寄留。
D.全詩感情基調(diào)雖然悲涼,最后兩句卻昂然有力,表現(xiàn)出詩人操守的堅貞。
【答案】C
【解析】“只能無奈”錯誤,與詩后六句的意思不符。
8.詩中前后兩個“獨”字的意味不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處“獨”是“孤獨”的意思,日暮時分,本是群鳥休憩之時,但失群的鳥兒仍在孤獨地飛翔;與上句中的“群”形成對照,更加突出鳥兒的形單影只。第二處“獨”是“獨獨、唯獨”的意思,秋盡冬來,萬木凋謝,唯獨這棵松樹蔭綠不減;“獨”與上句的“無”形成對照,更加凸顯松樹的與眾不同。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9、10題。
蒿 里 行
曹 操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①。
初期會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②,刻璽于北方③。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
【注】①討群兇:指討伐董卓及其黨羽。②淮南弟稱號:指袁術(shù)在淮南壽春自立為帝。③刻璽于北方:指袁紹謀廢獻帝,想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并刻制印璽。
9.下列對這首詩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蒿里行”為漢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相和曲》,本為當(dāng)時人們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寫時事。蒿里,指死人所處之地。
B.“初期會孟津”句用典,相傳周武王伐紂時曾在孟津大會八百諸侯,此處借指關(guān)東諸將起兵討伐董卓,在孟津會師。
C.詩人稱諸將為“義士”,帶兵討伐“群兇”,指出“乃心在咸陽”,意在恢復(fù)漢祚,抒發(fā)了詩人對諸將的欽佩、敬仰之情。
D.“勢利使人爭”句到“刻璽于北方”句寫關(guān)東諸將各為自己的利益而爭,發(fā)展到自相殘殺的程度,最后點明他們稱帝的野心,可謂如層層剝筍,步步深入。
【答案】C
【解析】“意在恢復(fù)漢祚,抒發(fā)了詩人對諸將的欽佩、敬仰之情”錯。詩中用極凝練的語言將關(guān)東之師從聚合到離散的過程原原本本地說出來,成為歷史的真實記錄。是客觀敘述,選項曲解文意。
10.在《短歌行》中曹操抒發(fā)了人生短暫的憂嘆,詩人的這一情感與本詩的哪些詩句存在關(guān)聯(lián)?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肝腸寸斷,渴望建功立業(yè)、消除百姓苦難而不得,因而發(fā)出人生苦短的憂嘆。這一點從《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等詩句中可以得到佐證。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抖谈栊小贰皩飘?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笔惆l(fā)了人生短暫的憂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思想,結(jié)合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代,與本詩“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所描繪的滿山遍野堆滿了白骨,千里之地寂無人煙,連雞鳴之聲也聽不到了,正是滿目瘡痍,一片荒涼凄慘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的景象存在關(guān)聯(lián),詩人想到這些慘痛的事實,簡直肝腸欲裂,悲痛萬分。表現(xiàn)了自己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人民的同情。
題組C 培優(yōu)拔尖練
(一)(2022年全國高考甲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1-2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畫眉禽
文同
盡日閑窗生好風(fēng),一聲初聽下高籠。
公庭事簡人皆散,如在千巖萬壑中。
1. 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歐詩和文詩題目大體相同,都是以畫眉鳥作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
B. 歐詩所寫的畫眉鳥在花木間自由飛行,文詩中的畫眉鳥則在籠中飼養(yǎng)。
C. 歐詩認(rèn)為鳥籠內(nèi)外的畫眉鳥,其鳴叫聲有差別,而文詩對此并未涉及。
D. 歐詩中的“林間”與文詩中的“千巖萬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答案】C
【解析】C.“而文詩對此并未涉及”說法錯誤。文詩中先說籠中的畫眉鳥在窗邊清風(fēng)中鳴叫,初聽之時,聲音還是來自“高籠”之中;但等到詩人了卻簡單的公事,眾人散盡之后,衙署清幽安靜,此時再聽畫眉鳥的鳴聲,則如同置身于“千巖萬壑中”一般。因此,文詩也認(rèn)為畫眉鳥在“高籠”中與在山林之間的鳴聲是有差別的,對此有所涉及。
故選C。
2. 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歐詩托物言志,通過對比畫眉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叫聲,將畫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抒發(fā)的是詩人歸隱山林、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詩對畫眉進行側(cè)面描寫,通過對比“公庭事簡人皆散”前后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襯托出了詩人高潔出塵、閑散淡泊、襟韻灑落的人物形象。
【解析】歐詩以畫眉鳥為直接描寫對象,托物言志,寫詩人聽見畫眉鳥在山林繁花之間千啼百囀,才知道籠中畫眉的叫聲,遠(yuǎn)比不上它在山間的自由歌唱那么悅耳動聽。在本詩中,詩人對畫眉鳥進行正面描寫,通過對比畫眉鳥在“山花紅紫樹高低”和“鎖向金籠”兩種截然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叫聲,將畫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抒發(fā)的是詩人歸隱山林、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詩雖以畫眉為題,但并未具體地描寫畫眉鳥的形象和叫聲,而是進行側(cè)面描寫,重點渲染了“公庭事簡人皆散”之后,初聽上去仍在“高籠”中的畫眉鳴聲此時聽起來卻如同置身于“千巖萬壑中”,悠遠(yuǎn)空曠,清幽寂靜。本詩通過對比“公庭事簡人皆散”前后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襯托出了詩人高潔出塵、閑散淡泊、襟韻灑落的人物形象。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3、4題。
卻東西門行
曹 操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xiāng)。
舉翅萬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節(jié)食南稻,春日復(fù)北翔。
田中有轉(zhuǎn)蓬①,隨風(fēng)遠(yuǎn)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dāng)②。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反③故鄉(xiāng)。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xiāng)安可忘。
【注】①轉(zhuǎn)蓬:飛蓬,古詩中常以飛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離鄉(xiāng)的漂泊生活。②相當(dāng):相遇,相逢。③反:通“返”。
3.下列對這首詩的分析和鑒賞,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3分)( )
A.詩的前六句采用比興手法寫出了鴻雁的境遇及其春來冬去的候鳥特征。
B.“田中有轉(zhuǎn)蓬”四句中,詩人寫蓬草隨風(fēng)飄蕩,無所歸止,也永遠(yuǎn)無法回歸故土。
C.“奈何此征夫”六句中,詩人以寥寥六句寫征夫之狀,卻概括盡他們艱險苦難生活的內(nèi)容。
D.本詩體現(xiàn)了建安文學(xué)慷慨激昂的特色,全詩絲毫不見華麗詞句,唯見其樸實之語。
【答案】D
【解析】“慷慨激昂”理解有誤,應(yīng)為“慷慨悲涼”。
4.“奈何此征夫”至“何時反故鄉(xiāng)”六句,從哪些方面描寫了征夫的生活?這些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什么主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出征之遙,遠(yuǎn)赴萬里,鎮(zhèn)守四方;②出征之苦,馬不解鞍,甲不離身;③出征之久,年歲飛逝,老之將至;④故鄉(xiāng)之思,返還無期,徒作渴念。
(2)這些方面緊密聯(lián)系,共同反映了征夫思鄉(xiāng)不得歸的主題。
【解析】具體概括時,要抓住描寫征夫生活的關(guān)鍵詞句,如“不解鞍”“不離傍”“老將至”“反故鄉(xiāng)”等進行概括。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重點難點
1.通過意象鑒賞并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學(xué)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3.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情操。
學(xué)習(xí)《短歌行》中運用多種修辭表達情感的詩歌寫作技巧
1.體味《短歌行》“憂”而奮發(fā)、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
2.理解詩歌典故的運用
詩句
類別
作用
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言典
借用《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天子宴請賓客的句子,表明自己將人才視若珍寶,鐘鼓樂之,琴瑟友之,禮賢下士的求賢態(tài)度。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言典
借用《管子·形勢解》中的句子,表明自己就像謙虛的山一樣不滿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樣不滿足于深,希望自己擁有的人才越多越好。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事典
借用魯周公熱切殷勤接待賢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納賢才的熱忱,充滿自信地向人才表明自己是當(dāng)今明主,表達出立志平定河山的雄心。
詩句
角度
景物特點及詩人情感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近景
①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雅致、美麗,表達了詩人滿足欣慰的情感。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遠(yuǎn)景
②動靜結(jié)合,表現(xiàn)鄉(xiāng)村的寧靜、平和,表達了詩人閑適、恬淡的情感。

相關(guān)試卷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7.1 短歌行鞏固練習(xí):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7.1 短歌行鞏固練習(xí),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題模擬題,課內(nèi)默寫訓(xùn)練題,開放性默寫試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7.2* 歸園田居(其一)課后作業(yè)題: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7.2* 歸園田居(其一)課后作業(yè)題,文件包含第72課《歸園田居其一》同步檢測原卷版-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docx、第72課《歸園田居其一》同步檢測解析版-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1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7.1 短歌行鞏固練習(xí):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7.1 短歌行鞏固練習(xí),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7.1 短歌行課時訓(xùn)練

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7.1 短歌行課時訓(xùn)練

高中語文7.1 短歌行隨堂練習(xí)題

高中語文7.1 短歌行隨堂練習(xí)題

2021學(xué)年7.1 短歌行同步測試題

2021學(xué)年7.1 短歌行同步測試題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7.1 短歌行課后測評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7.1 短歌行課后測評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rèn)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電子課本

7.2* 歸園田居(其一)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必修 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xué)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