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知詩中的形象,理解詩人的思路和全詩的主旨。
了解作者生平及詩歌寫作技巧和詩歌寫作方法。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出生于天津。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yè),曾任南開大學外文系教授。穆旦于20世紀40年代出版了《探險者》《穆旦詩集(1939~1945)》《旗》三部詩集,將西歐現(xiàn)代主義和中國詩歌傳統(tǒng)結合起來,詩風富于象征寓意和心靈思辨,是“九葉詩派”的代表性詩人,代表作有《贊美》、《詩八首》等。
本詩選自《穆旦詩文集》。本詩寫于1938年, 由于戰(zhàn)事危急,20歲的穆旦與幾百位師友不遠千里,奔赴西南聯(lián)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慘狀,經(jīng)歷了現(xiàn)實的苦難,更加堅定了對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我們走在熱愛的祖先走過的道路上”“我們不能抗拒,那無數(shù)代祖先胸中燃燒的希望”。
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我看它們低首又低首,也許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我看飛鳥平展著翅翼靜靜吸入深遠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紅暈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哦,逝去的多少歡樂和憂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畫!哦!多少年來你豐潤的生命永在寂靜的諧奏里勃發(fā)。
也許遠古的哲人懷著熱望,曾向你舒出詠贊的嘆息,如今卻只見他生命的靜流隨著季節(jié)的起伏而飄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飛奔,叫天風挽你坦蕩地漫游,像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曳;哦,讓我的呼吸與自然合流!讓歡笑和哀愁灑向我心里,像季節(jié)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憂戚:枉然:飄逸:流盼:坦蕩:
轉(zhuǎn)動目光觀看。盼,看視。
寬廣平坦;形容心地純潔,胸襟寬暢。
第一節(jié)寫風,傍晚的春風,揉過豐潤的草地,“揉”用的妙。寫出了風的力度和溫柔。青草低首又低首,這是春風與青草的互動。詩人把常見的風景寫得十分生動,飽含情感。最后一句寫了從面前的起伏的草地想到了更遠方的廣闊的大地。
第二節(jié)是寫天空,晚霞與鳥的呼應?!拔搿笔顷P鍵詞。應該是被吸進去。平展翅翼的靜鳥好像與天空融為一體。晚霞沉醉了大地,不說“染紅了”,而說“沉醉了”大地。真是高明的表達。
最后一節(jié)。盡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無比,我們還是要活出精彩。要飛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鳥、如云、如樹,活得自由自在。 最后三句達到高潮,點出主旨:“讓我的呼吸與自然合流!”與大自然擁抱在一起,歡笑與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樣開了又謝。
寫飛鳥、晴空、流云、大地
點明主旨-與大自然擁抱在一起
詩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寫出了“風”樣的特點?
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我看它們低首又低首,也許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
凸顯了“風”柔和的特點。
這一節(jié)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將無形的“風”拂過青草的情景寫得形象生動,表現(xiàn)了春風的柔和和小草的生機勃勃。
將風吹青低的情景寫得形象生動。
1、詩歌題目為“我看”,詩人看到了什么?
詩人看到了大地春風拂過青草,飛鳥滑翔在藍天,流云在夕陽的照耀下泛著紅暈,大地一片生機勃勃。
2、年輕的詩人面對瑰麗的大自然,在春風晚霞中 想到了什么呢?
我覺得是時間和生命。人的一生轉(zhuǎn)瞬即逝,我們的歡樂憂傷,與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相比,多么微不足道。
5.讀全詩,請結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為什么有“憂戚”和“哀愁”?
明確:這首詩寫于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已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時刻,詩人心中充滿著對祖國的憂慮。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2024)我看評課ppt課件,共1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詩人翻譯家,1掌握字音字形,自主學習,2詞語解釋,憂戚飄逸,漂浮飄散,白白地,憂傷煩惱,轉(zhuǎn)動目光觀看,歸納詩歌內(nèi)容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九年級上冊我看圖文課件ppt,共1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作者簡介,背景材料,讀準字音,憂傷戚悲傷,費力而不起作用,漂浮飄散,轉(zhuǎn)動目光看,搖蕩晃動,整體感知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我看授課ppt課件,共1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