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卡上。
4.考試結(jié)束后將答題卡收回。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1.對熱化學方程式H2(g)+I2(s)=HI(g) ΔH=+26kJ·ml-1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1ml氫氣和1ml碘蒸氣完全反應需要吸收26kJ的熱量
B.1個氫分子和1個碘分子完全反應需要吸收52kJ的熱量
C.1ml H2(g)與1ml I2(s)完全反應生成2ml HI氣體需吸收52kJ的熱量
D.1ml H2(g)與1ml I2(g)完全反應放出26kJ的熱量
2.以太陽能為熱源,熱化學硫碘循環(huán)分解水是一種高效、環(huán)保的制氫方法,其流程圖如圖:
相關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Ⅰ:SO2(g)+I2(g)+2H2O(l)=2HI(aq)+H2SO4(aq) △H1=-213kJ?ml-1
反應Ⅱ:H2SO4(aq)=SO2(g)+H2O(l)+12O2(g) △H2=+327kJ?ml-1
反應Ⅲ:2HI(aq)=H2(g)+I2(g) △H3=+172kJ?ml-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該過程實現(xiàn)了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轉(zhuǎn)化
B. SO2和I2對總反應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C. 總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H2O(l)=2H2(g)+O2(g) △H=+286kJ?ml-1
D. 該過程使水分解制氫反應更加容易發(fā)生,但總反應的△H不變
3.在一定條件下,CO和CH4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2CO(g)+O2(g)=2CO2(g) ΔH=-566kJ·m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l-1
由等物質(zhì)的量的CO和CH4的混合氣體共4ml,在上述條件下完全燃燒時釋放的熱量為( )
A.1173kJB.1456kJC.2346kJD.1780kJ
4.用CH4催化還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574kJ·m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160kJ·ml-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用標況下4.48LCH4還原NO2生成N2和水蒸氣,放出的熱量為173.4kJ
B.由反應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ΔH<-574kJ·ml-1
C.反應①②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不同
D.反應①②均為放熱反應
5.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化學反應速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中可用秒表進行計時
B.在錐形瓶中加入適量NaHSO4固體,則?(H2)增大
C.可用一段時間內(nèi)H2的濃度變化表示化學反應速率
D.為減小誤差,可在錐形瓶和分液漏斗上口間連接一橡膠管保證液體能夠順利流下
6.氮及其化合物的某轉(zhuǎn)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中,錯誤的是( )
A.反應Ⅰ為化合反應,而反應Ⅱ為分解反應
B.工業(yè)生產(chǎn)中原料氣N2可以通過分離液態(tài)空氣獲得
C.在催化劑a、b表面均發(fā)生了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
D.反應Ⅱ催化劑b表面形成氮氧鍵的過程中,發(fā)生了電子的轉(zhuǎn)移
7.在兩個恒容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兩個可逆反應:
甲:;乙:,現(xiàn)有下列狀態(tài):
①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再改變 ②恒溫時,氣體壓強不再改變 ③各氣體濃度相等
④絕熱時,反應體系溫度保持不變 ⑤斷裂氫氧鍵速率是斷裂氫氫鍵速率的2倍
⑥混合氣體密度不變 ⑦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水質(zhì)量與生成氫氣質(zhì)量比為9∶1
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應都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①②⑤B.③④⑥C.⑥⑦D.④⑤
8.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
9.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工業(yè)制硫酸的關鍵一步:2SO2(g)+O2(g)2SO3(g);ΔH=-196.6kJ·ml-1,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A表示2ml SO2(g)的能量,C表示2ml SO3(g)的能量
B.充入過量O2、增大壓強或降低溫度,都能提高S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C.使用催化劑能改變Ea的大小,從而改變該反應的反應熱
D.反應2SO3(g)?2SO2(g)+O2(g)的活化能為196.6kJ·ml-1
10.工業(yè)上用和合成甲醇涉及以下反應:
I. II.
在催化劑作用下,將和的混合氣體充入一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達到平衡時,的轉(zhuǎn)化率和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隨溫度變化如圖。下列判斷合理的是( )
已知:平衡時甲醇的選擇性為生成甲醇消耗的在總消耗量中占比。
A.,
B.250℃前以反應Ⅱ為主
C.,平衡時甲醇的選擇性為60%
D.為同時提高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和平衡時甲醇的選擇性,應選擇的反應條件為高溫、高壓
11.如圖所示,甲、乙之間的隔板K可以左右移動,甲中充入2mlA和1mlB,乙中充入2mlC和1mlHe,此時K停在0處。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可逆反應:,反應達到平衡后,恢復到反應發(fā)生前時的溫度。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根據(jù)隔板K滑動與否可判斷左右兩邊的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B.達到平衡后,隔板K最終停留在左側(cè)刻度0-2之間
C.若一開始就將K和可移動活塞都固定,其他條件均不變,達到平衡時測得甲中A的轉(zhuǎn)化率為a,則乙中C的轉(zhuǎn)化率也為a
D.若平衡時K停留在左側(cè)1刻度處,則活塞停留在6刻度右側(cè)
12.一定量的與足量的碳在體積可變的恒壓密閉容器中反應:,平衡時,體系中氣體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
已知:氣體分壓氣體總壓體積分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550℃時,若充入惰性氣體,、均減小,平衡不移動
B.650℃時,反應達平衡后的轉(zhuǎn)化率為
C.℃時,若充入等體積的和,平衡不移動
D.925℃時,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表示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
13.次氯酸(HClO)和亞氯酸(HClO2)是兩種常見的弱酸,常溫時的,的?,F(xiàn)將pH和體積都相同的次氯酸溶液和亞氯酸溶液分別加蒸餾水稀釋,pH隨溶液體積的變化如圖所示。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Ⅰ為次氯酸稀釋時pH變化曲線
B.取a點的兩種酸溶液,中和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溶液,消耗亞氯酸的體積較小
C.b點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比c點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小
D.從b點到d點,溶液中保持不變(HR代表或)
14.在一定溫度下,冰醋酸稀釋過程中溶液的導電能力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加水前導電能力約為零,其原因是冰醋酸中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
B.a(chǎn)、b、c三點對應的溶液中,c(H+)最大的是b
C.a(chǎn)、b、c三點對應的溶液中,CH3COOH電離程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正c<a<b
D.若使b點對應的溶液中c(CH3COO-)增大、c(H+)減小,可采用的加水量方法是加入Na2CO3固體
15.根據(jù)下列各圖曲線表征的信息,得出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圖1表示溶液滴定 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線
B.圖2表示用水稀釋pH相同的鹽酸和溶液時,溶液的pH變化曲線,其中Ⅰ表示鹽酸,Ⅱ表示溶液,且溶液導電性:
C.圖3表示的是與反應時含鋁微粒濃度變化曲線,圖中a點溶液中大量存在
D.圖4表示A、B兩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將時A、B剛好飽和的溶液分別升溫至時,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16.常溫下,向20mL0.2ml/LH2A溶液中滴加0.2ml/LNaOH溶液。有關微粒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如圖,根據(jù)圖示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2A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是:H2A= H++HA-;HA-H++A2-
B.當V(NaOH)=20mL時,則有:c(Na+)>c(HA-)>c(H+)>c(A2-)>c(OH-)
C.等體積等濃度的NaOH溶液與H2A溶液混合后,其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比純水大
D.當V(NaOH)=30mL時,則有:2c(H+)+c(HA-)+2c(H2A)=c(A2-)+2c(OH-)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17.(12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本世紀實現(xiàn)碳中和,實現(xiàn)青山綠水?;卮鹣铝袉栴}:
(1)在一定溫度下,向容積為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和,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測得和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下表所示。
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標號)。
a.反應達到平衡后,反應不再進行 b.時,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c.改變條件,可以地轉(zhuǎn)化為 d.恒溫恒容條件下充入,化學反應速率不變
② ;內(nèi), (保留3位小數(shù))。
(2)在一定溫度下,一個容積固定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物質(zhì)的量的A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下列描述中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填序號)。
①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同時消耗 ②容器中的壓強不再變化
③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④B的體積分數(shù)不再變化
⑤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再變化 ⑥反應速率:
(3)肼一空氣燃料電池是一種堿性電池,無污染、能量高,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①該燃料電池中正極通入的物質(zhì)是 ,負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為 。
②當消耗液體燃料肼時,電池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 。
18.(12分)金屬鈦(Ti)及其合金是高強度、低密度結(jié)構(gòu)材料,在航空航天、醫(yī)療器械等領域有著重要用途。目前生產(chǎn)鈦的方法之一是將TiO2轉(zhuǎn)化為TiCl4,再進一步還原得到鈦。
(1)TiO2轉(zhuǎn)化為TiCl4有直接氯化法(反應a)和碳氯化法(反應b)。
a.TiO2(s) +2Cl2(g)TiCl4(g) +O2(g) ΔH1 =172 kJ·ml-1
b.TiO2(s) +2Cl2(g)+2C (s)TiCl4(g)+2CO (g) ΔH2
已知:C (s) +O2(g)CO2(g) ΔH3= -393.5 kJ·ml-1,2CO (g) +O2(g) 2CO2(g) ΔH4= - 566.0 kJ·ml-1
①直接氯化反應在 (填“高溫”“低溫”)有利于自發(fā)進行。
②ΔH2= kJ·ml-1
③碳氯化法中生成CO比生成CO2更有利于TiO2轉(zhuǎn)化為TiCl4,從熵變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④已知常壓下TCl4的沸點為136℃,從碳氯化反應的混合體系中分離出TiCl4的措施是 。
(2)在1. 0 ×105Pa,將TiO2、C、Cl2以物質(zhì)的量比1:2.2:2進行反應。體系中TiCl4、CO、CO2平衡組成比例(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隨溫度變化的理論計算結(jié)果如圖所示。
①在200℃平衡時TiO2幾乎完全轉(zhuǎn)化為TiCl4,但實際生產(chǎn)中反應溫度卻遠高于此溫度,其原因是 。
②圖中a曲線代表的物質(zhì)是 , 原因是 。
③反應C (s)+CO2(g) 2CO (g)的平衡常數(shù)Kp(1200℃)= Pa。
19.(14分)無水碘化鈉是一種白色粉末被廣泛地應用于石油探測、安檢、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領域。其制備方法如下:
Ⅰ.稱取碘、碳酸氫鈉,將其混合后置于高純水中,充分攪拌得到混合溶液一;
Ⅱ.在混合溶液一中加入水合肼(),混合均勻后得到混合溶液二;
Ⅲ.將混合溶液二在50℃溫度下反應1h,得到pH為6.5的粗NaI溶液;
Ⅳ.在制得的粗NaI溶液中加入活性炭,混合均勻后靜置24h后過濾除雜,并將濾液經(jīng)減壓蒸餾后得到濃縮溶液;
Ⅴ.將濃縮溶液經(jīng)離心分離除去液體,將固體干燥后得到碘化鈉粉體;
Ⅵ.將干燥后的碘化鈉粉體置于無水酒精中進行重結(jié)晶提純,干燥后制得99.9%的高純無水碘化鈉粉體。
實驗室制取高純NaI晶體(無色)可按上述步驟進行:按化學計量稱取各原料,在三頸燒瓶中(如圖)先加入適量的高純水,然后按、和水合肼的投料順序分批加入。
已知:
①
②
③水合肼()具有強還原性,可分別將、和還原為,自身被氧化為(放熱反應);減壓可在80℃左右分解為氮氣和氨氣等。
回答下列問題:
(1)①寫出與反應生成的離子方程式: 。
②加入稍過量水合肼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③常溫常壓時,與溶液反應慢,下列措施不能夠加快反應速率的是 (填字母)。
a.將碘塊研成粉末 b.起始時加少量NaI c.將溶液適當加熱 d.加大高純水的用量
(2)與溶液反應適宜溫度為50~60℃,溫度不宜低于50℃原因是 ,不宜高于60℃原因可能是 ,整個實驗過程中都需要開動攪拌器,其目的是 。
(3)所得溶液(含)進行提純并結(jié)晶,可制得高純NaI晶體。實驗方案為:在溶液中加入 [實驗中須使用的試劑:活性炭、HI溶液、溶液、溶液、無水乙醇;除常用儀器外須使用的儀器:pH計]。
20.(14分)工業(yè)利用反應,在無水無氧條件下制取,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的熔點為25℃,沸點為136℃,遇水發(fā)生水解生成)
回答下列問題:
(1)盛放的儀器名稱是 ,裝置F中的試劑為 。
(2)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當觀察到裝置E中 (現(xiàn)象)時才開始點燃D處酒精燈,裝置E中冰水的作用是 。
(4)若上述裝置中缺少裝置C,則D處硬質(zhì)試管中發(fā)生的主要副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
(5)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的純度,取m g 產(chǎn)品,向安全漏斗中加入適當?shù)恼麴s水,待充分反應后,將燒瓶和漏斗中的液體并轉(zhuǎn)移至錐形瓶中,加入 ml/L 溶液 mL,使氯離子完全沉淀,以高鐵銨釩為指示劑,用 ml/L 溶液安全漏斗滴定過量的生成AgSCN沉淀,滴定終點時,消耗滴定液 mL。
①安全漏斗在實驗中的作用除加水外,還有 。
②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計算該樣品的純度 (用含m、、、、的代數(shù)式表示)。A
B
C
D
實驗
結(jié)論
其他條件一定,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恒壓漏斗可減小測定H2體積的實驗誤差
其他條件一定,壓強越大,NO2的體積分數(shù)越大
酶的催化效率大于硫酸
時間
0
0.50
0.8
2
1.3
1.2
高二化學參考答案
1-5CCCBC 6-10ADBBC 11-16DBDCDB
17.【答案】
(1)bd;1.50;
(2)①②③
(3)空氣或氧氣;;5ml
18.【答案】
(1)高溫;-49;生成CO反應的 ΔS更大,更有利于反應正向進行;降溫冷凝
(2)溫度較高時,反應速率加快,單位時間內(nèi)得到的產(chǎn)品更多;CO;
CO2 (g)+C (g)2CO(g) ΔH>0,溫度升高,平衡向正向移動,CO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逐漸升高;8×104
19.【答案】
(1) d
(2)溫度過低,反應速率過慢 易升華 使物質(zhì)混合均勻,散熱、讓氣體逸出
(3)活性炭過濾,向濾液中依次加入過量的溶液、溶液并過濾,在濾液中加入HI溶液并用pH計測定大約為6.5,濾液經(jīng)減壓蒸餾后得到濃縮溶液,將濃縮溶液經(jīng)離心分離除去液體,將干燥后的碘化鈉粉體置于無水酒精中進行重結(jié)晶提純
20.【答案】
(1)分液漏斗 濃硫酸
(2)
(3)充滿黃綠色氣體 使冷凝
(4)
(5)形成液封,吸收多余的HCl
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月考 化學試題,共6頁。
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化學試題,共5頁。
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聯(lián)考+化學試題,共14頁。
注冊成功